滇东南吃货志(之广告文案篇)
一初中同学,几年没联系,上个月突然来电话,说要回老家创业,在淘宝网上卖壮乡肉粽,想请我来给他捉刀写广告方案(大概他拍脑袋想起当年我给他捉刀写过作文)。念在当年他俊美得让我都起了非分之想的份上,我慨然答允。俺吭哧吭找了资料,刷刷写了半晚上,洋洋洒洒三千字!今晚兴致好,挑几段出来,以飨各方吃货:
在滇东南一个壮族聚居的小村庄里,世代传唱着一种山歌,唱山歌时人们会参照一张画着奇怪图形符号的土布帮助记忆,这就是后来被惊叹为“活着的图画文字”的坡芽歌书。“坡芽”为壮语,是开满染饭花的山坡之意。当地村民习惯用一种叫做“染饭花”的花朵与糯米浸泡,做出彩色的米饭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芽”即染饭花。生活的人们做出的粽粑也是经过天然植物“染”色的,这种天然而独特的民间技艺,使得“香草美人”遗世独立,与众不同。
〖引语中的一段,以“香草美人”喻“壮乡肉粽”(命题作文)。前面我还改编了一个壮族民间传说,真是羞死个人了。不过“坡芽歌书”不是吹的,专家鉴定,还出了书,是2009最美的书〗
壮乡人认为,只有跑得欢的猪才是好猪。这里的猪皆原生态放野,在林野间奔跑玩耍,使得猪身康健,纹理紧密;肉质柔软弹性好,口感醇厚味鲜嫩。瘦肉选用的是猪后腿精肉,肉质鲜嫩,口感细腻;肥肉选用的是脊膘,加热后易融化,渗入大米中,香滑而不油腻。只有选用这样的上好猪肉,才能使煮熟的粽粑,肥肉会变得十分酥软,入口即化;瘦肉又不失其韧性,丝丝入味。肥瘦肉搭配得当,粽子嫩润酥糯,令人垂涎三尺。
〖这是“五大优势”之一(食材得天独厚)之三——原生态滇猪,其余三项是:八宝贡香米,红壤小绿豆,瑶山香料王〗
市面上的粽子多以棉线捆扎而成,而壮乡“乡草美人”粽粑在细节上也延续了一以贯之的绿色原生态。这种也属滇南特产的米芯草,干燥时坚硬挺拔,温润后轻软柔韧,是捆扎粽子的天然妙物;而以之捆扎成型的粽子,不但坚牢耐煮,而且具有植物的灵性,能够随粽子的胀缩而随形相缚,正如系在美人腰上的罗带,灵巧的壮家姑娘还会将它挽作同心结,给予食客来自遥远壮乡的美好祝福。
〖这是“五大优势”之二(辅材独一无二)之三——天然米芯草,其余两项是:野生染饭花、高山大粽叶〗
奉送壮家“香草美人”粽子独家切法:
用棉线(或即用捆扎粽子的米芯草)剖开蛋的动作,有些像记忆中妇人为母亲绞脸的手势。也是取一根较韧的棉线,一头咬在齿间,左手小心捧取温暖软和的粽身,右手捉住线的另一头,瞄准粽子的前端,将线在适宜的位置上面环绕一圈,轻轻一拉,粽块被整齐完好地躺在您的盘中了。
〖这是我很得意的一段,借鉴了林文月《饮膳札记》里记卤蛋的套路〗
补充说明一下,老家的粽子叫“粽粑”。一个重约2斤,主要是过年时用来供神祭祖,然后全家分食。最主要的特色是有一道染饭的工艺,取很大一把苏麻杆,烧成灰,把生米和入,染成灰黑色。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会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而且草灰的碱性还能帮助消化。
写完有点想家了,卖书不灵,不如回家卖粽粑!
在滇东南一个壮族聚居的小村庄里,世代传唱着一种山歌,唱山歌时人们会参照一张画着奇怪图形符号的土布帮助记忆,这就是后来被惊叹为“活着的图画文字”的坡芽歌书。“坡芽”为壮语,是开满染饭花的山坡之意。当地村民习惯用一种叫做“染饭花”的花朵与糯米浸泡,做出彩色的米饭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芽”即染饭花。生活的人们做出的粽粑也是经过天然植物“染”色的,这种天然而独特的民间技艺,使得“香草美人”遗世独立,与众不同。
〖引语中的一段,以“香草美人”喻“壮乡肉粽”(命题作文)。前面我还改编了一个壮族民间传说,真是羞死个人了。不过“坡芽歌书”不是吹的,专家鉴定,还出了书,是2009最美的书〗
壮乡人认为,只有跑得欢的猪才是好猪。这里的猪皆原生态放野,在林野间奔跑玩耍,使得猪身康健,纹理紧密;肉质柔软弹性好,口感醇厚味鲜嫩。瘦肉选用的是猪后腿精肉,肉质鲜嫩,口感细腻;肥肉选用的是脊膘,加热后易融化,渗入大米中,香滑而不油腻。只有选用这样的上好猪肉,才能使煮熟的粽粑,肥肉会变得十分酥软,入口即化;瘦肉又不失其韧性,丝丝入味。肥瘦肉搭配得当,粽子嫩润酥糯,令人垂涎三尺。
〖这是“五大优势”之一(食材得天独厚)之三——原生态滇猪,其余三项是:八宝贡香米,红壤小绿豆,瑶山香料王〗
市面上的粽子多以棉线捆扎而成,而壮乡“乡草美人”粽粑在细节上也延续了一以贯之的绿色原生态。这种也属滇南特产的米芯草,干燥时坚硬挺拔,温润后轻软柔韧,是捆扎粽子的天然妙物;而以之捆扎成型的粽子,不但坚牢耐煮,而且具有植物的灵性,能够随粽子的胀缩而随形相缚,正如系在美人腰上的罗带,灵巧的壮家姑娘还会将它挽作同心结,给予食客来自遥远壮乡的美好祝福。
〖这是“五大优势”之二(辅材独一无二)之三——天然米芯草,其余两项是:野生染饭花、高山大粽叶〗
奉送壮家“香草美人”粽子独家切法:
用棉线(或即用捆扎粽子的米芯草)剖开蛋的动作,有些像记忆中妇人为母亲绞脸的手势。也是取一根较韧的棉线,一头咬在齿间,左手小心捧取温暖软和的粽身,右手捉住线的另一头,瞄准粽子的前端,将线在适宜的位置上面环绕一圈,轻轻一拉,粽块被整齐完好地躺在您的盘中了。
〖这是我很得意的一段,借鉴了林文月《饮膳札记》里记卤蛋的套路〗
![]() |
百度搜的图,和我包的样子差不多~ |
补充说明一下,老家的粽子叫“粽粑”。一个重约2斤,主要是过年时用来供神祭祖,然后全家分食。最主要的特色是有一道染饭的工艺,取很大一把苏麻杆,烧成灰,把生米和入,染成灰黑色。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会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而且草灰的碱性还能帮助消化。
写完有点想家了,卖书不灵,不如回家卖粽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