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雨季——“五月花海”新诗会记
又到一年“五月花海”时。不过,这也许是能亲历的最后一场了。
仍然跟去年一样,臭不要脸地跟师妹们说我想上去朗诵。今年的负责人是蒋哲同学,很干练地给我做了安排。只表演,不参赛。今年的诗,我选了聂鲁达的《我喜欢你默默无言》。一首很美的情诗。或者说,只是失恋诗。我第一次读就被感动了,虽然只是去年读的,那时还没有那样的“理解之同情”。诗中那种悖论般的无可奈何让我不止一次地怆然暗惊掩卷徘徊。完美与不完美的纠结,可见与不可见的交错,一步之遥然而又山长水远,曾经拥有然而只是惊鸿一瞥。不管见或不见,你就在那里(和仓央嘉措相反),而你的存在对“我”来说只剩下寂静、虚无,“我”所做的一切都无能为力。“你”既是虚空,又是幸福,诗人在这种悖谬之中,能做的只有“幸福于它的不真实”。这种智慧,真不知道要受过多少的痛苦才修得出来。
要说这诗的准备还是蛮汗的。先是记错了时间,27号的活动记到了29号,拖延控的我加上找工和论文的重重压迫使得背诵工作无限期推后,直到昨天才把这诗抄了一遍。晚上给蒋哲师妹电话,才惊闻新诗会是今天上午8点中文堂。我那叫一个恐惧与战栗啊。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好吧,那就大不了通宵背吧。虽然比十四行多几行,但的确不好背。“你蝴蝶的低吟如鸽子的轻唤”,老实说,这本来很美的句子却总是感觉不出什么名堂。黄灿然先生这个译本,也不太适合朗诵。长句子太多,而且很多地方比如“接触不到你”,略显臃肿。不过手头没有更好的本子,还是老老实实地啃下来吧。一个多小时,也算是七七八八了。然后跟配乐诵了一下,还可以。配乐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第十八变奏段》。这首曲子因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的引用而闻名。曲子那种忧郁悲怆的气氛,还是和诗挺搭调的。
一早来到中文堂。穿着那身这几天频频用于面试的西服。唉,这件西服真是上天入地啊。09级10级的孩子们也来了,很朝气,很可爱。一代代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哦,第一次新诗会是08年。现在已经是第四届了。那时的伙计们还好吧?只是我仍然留在这里。不过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了,我也要走了。只是这个舞台还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将在这里演绎时间和生命的美和永恒。今年的主题是“雨季不再来”。挺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不再来呢?不知道。不过雨季之后是秋天吧,或许该成熟了,就像里尔克《秋日》里那样,“主啊,是时候了。”
今年主要还是08、09和10级。诗篇都是中国现当代名篇为主,印象中以北岛、芒克、顾城的居多,选得都别出心裁。都是有关青春、爱情、生命、有关追求、抗争、和对幸福的守护和执着。题目有“雨”的就有四五首:《雨夜》、《雨中纪事》、《雨滴》等等。雨是生命的哀愁,是故事的底色和背景。我喜欢这个主题。孩子们的表现都很棒。不过上半场还在默诵,看得有些三心两意,但还是被舞台上的激情和优雅,以及时不时的一些句子所打动。西川那首《旷野一日》是一个师妹诵的,相当好,声音颇具张力,俨然一副女英雄的身姿。还有海子的《日记》,也是一个女生,没有用麦克风。那种孤独、那份坚守,以及”今夜我只想你“的对本真生命的渴望,都演绎得相当到位。还有一个师弟朗诵的戴望舒《我的记忆》印象深刻。声音里透着一股历史凝重感,沙哑而厚实,不可多得,而且也是不用配乐的,不简单。其他节目也很出色,而且形式活泼,比如《日记:雨中的四月十日》加入了茶几和酒杯的场景《你在雨中等待着我》撑着伞,都挺有意思的。
我是在中场的时候上。之前是一首《解放区的天》的钢琴演奏。哇,这个曲子,太给力了。有点紧张,毕竟只背了小半个晚上。音乐响起了,我也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吧,和诗人那样,”你从远方听着我,而我的声音接触不到你“,用这种感觉读就好了。我尽量把诗的层次感演绎出来,”仿佛你不在“、”仿佛你在远方“、“仿佛你不在”,得把三种都读出不同的感觉。“你就像……一只梦的蝴蝶”和“你就像忧伤这个词”,“明亮如一盏灯”和“简单如一个指环”都要读出对比。整首诗从沉郁至于贲张,再至舒缓,最终又复归于沉郁。声调也控制得凝重一些,即便是高亢的部分,也尽量不要飘起来。做到这几点就差不多了。只是觉得自己表情似乎挺扭曲,手也不知道怎么摆。整首诗下来大概三分钟吧。谢谢大家!
下半场看得比较细。《逍遥游》一首舞台感很好,而且那身长袍马褂也非常得体。朗诵者是今天的主持张天师弟,相当专业。《星的位置》一首,诗很美,声音和台风也与诗相当和谐。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撕纸的场景演绎得相当好,朗诵者把那写满理想的纸撕成一片一片抛向了空中,如同破灭的理想。《许愿书》一首里那种毅然的悲剧感很有感染力。而《青春 日记》一首是今天朗诵诗篇的一个串联,就是把里面的警句都串成一首新的诗。创意很好,当然也非常考功夫。20个节目结束了,然后是高小康老师、彭玉平老师的点评。高老师认为,诗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激情,而彭老师也对今天的朗诵做了非常专业的点评,比如对诗的理解,声音的把握等等。而张海鸥老师在点评之余更是为我们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歌,是关于路的。诗中那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对生活本身的无比热情,鼓舞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而海鸥老师那激情洋溢的朗诵和醇厚而富于磁力的嗓音,更是将今天的朗诵会推向了一个高潮。然后是系主任黄天骥老先生为获奖选手颁奖。第一名的是朗诵《逍遥游》的张天师弟。可谓名至实归。孩子们都很棒!
回东校了。突然想到这或许是最后一次参加中文系的活动了,还是蛮舍不得的,虽然这意味着就要开始另一种生活。雨季,或许真的不再来了,但是,希望阳光依然,青春依然。
仍然跟去年一样,臭不要脸地跟师妹们说我想上去朗诵。今年的负责人是蒋哲同学,很干练地给我做了安排。只表演,不参赛。今年的诗,我选了聂鲁达的《我喜欢你默默无言》。一首很美的情诗。或者说,只是失恋诗。我第一次读就被感动了,虽然只是去年读的,那时还没有那样的“理解之同情”。诗中那种悖论般的无可奈何让我不止一次地怆然暗惊掩卷徘徊。完美与不完美的纠结,可见与不可见的交错,一步之遥然而又山长水远,曾经拥有然而只是惊鸿一瞥。不管见或不见,你就在那里(和仓央嘉措相反),而你的存在对“我”来说只剩下寂静、虚无,“我”所做的一切都无能为力。“你”既是虚空,又是幸福,诗人在这种悖谬之中,能做的只有“幸福于它的不真实”。这种智慧,真不知道要受过多少的痛苦才修得出来。
要说这诗的准备还是蛮汗的。先是记错了时间,27号的活动记到了29号,拖延控的我加上找工和论文的重重压迫使得背诵工作无限期推后,直到昨天才把这诗抄了一遍。晚上给蒋哲师妹电话,才惊闻新诗会是今天上午8点中文堂。我那叫一个恐惧与战栗啊。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好吧,那就大不了通宵背吧。虽然比十四行多几行,但的确不好背。“你蝴蝶的低吟如鸽子的轻唤”,老实说,这本来很美的句子却总是感觉不出什么名堂。黄灿然先生这个译本,也不太适合朗诵。长句子太多,而且很多地方比如“接触不到你”,略显臃肿。不过手头没有更好的本子,还是老老实实地啃下来吧。一个多小时,也算是七七八八了。然后跟配乐诵了一下,还可以。配乐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第十八变奏段》。这首曲子因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的引用而闻名。曲子那种忧郁悲怆的气氛,还是和诗挺搭调的。
一早来到中文堂。穿着那身这几天频频用于面试的西服。唉,这件西服真是上天入地啊。09级10级的孩子们也来了,很朝气,很可爱。一代代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哦,第一次新诗会是08年。现在已经是第四届了。那时的伙计们还好吧?只是我仍然留在这里。不过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了,我也要走了。只是这个舞台还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将在这里演绎时间和生命的美和永恒。今年的主题是“雨季不再来”。挺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不再来呢?不知道。不过雨季之后是秋天吧,或许该成熟了,就像里尔克《秋日》里那样,“主啊,是时候了。”
今年主要还是08、09和10级。诗篇都是中国现当代名篇为主,印象中以北岛、芒克、顾城的居多,选得都别出心裁。都是有关青春、爱情、生命、有关追求、抗争、和对幸福的守护和执着。题目有“雨”的就有四五首:《雨夜》、《雨中纪事》、《雨滴》等等。雨是生命的哀愁,是故事的底色和背景。我喜欢这个主题。孩子们的表现都很棒。不过上半场还在默诵,看得有些三心两意,但还是被舞台上的激情和优雅,以及时不时的一些句子所打动。西川那首《旷野一日》是一个师妹诵的,相当好,声音颇具张力,俨然一副女英雄的身姿。还有海子的《日记》,也是一个女生,没有用麦克风。那种孤独、那份坚守,以及”今夜我只想你“的对本真生命的渴望,都演绎得相当到位。还有一个师弟朗诵的戴望舒《我的记忆》印象深刻。声音里透着一股历史凝重感,沙哑而厚实,不可多得,而且也是不用配乐的,不简单。其他节目也很出色,而且形式活泼,比如《日记:雨中的四月十日》加入了茶几和酒杯的场景《你在雨中等待着我》撑着伞,都挺有意思的。
我是在中场的时候上。之前是一首《解放区的天》的钢琴演奏。哇,这个曲子,太给力了。有点紧张,毕竟只背了小半个晚上。音乐响起了,我也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吧,和诗人那样,”你从远方听着我,而我的声音接触不到你“,用这种感觉读就好了。我尽量把诗的层次感演绎出来,”仿佛你不在“、”仿佛你在远方“、“仿佛你不在”,得把三种都读出不同的感觉。“你就像……一只梦的蝴蝶”和“你就像忧伤这个词”,“明亮如一盏灯”和“简单如一个指环”都要读出对比。整首诗从沉郁至于贲张,再至舒缓,最终又复归于沉郁。声调也控制得凝重一些,即便是高亢的部分,也尽量不要飘起来。做到这几点就差不多了。只是觉得自己表情似乎挺扭曲,手也不知道怎么摆。整首诗下来大概三分钟吧。谢谢大家!
下半场看得比较细。《逍遥游》一首舞台感很好,而且那身长袍马褂也非常得体。朗诵者是今天的主持张天师弟,相当专业。《星的位置》一首,诗很美,声音和台风也与诗相当和谐。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撕纸的场景演绎得相当好,朗诵者把那写满理想的纸撕成一片一片抛向了空中,如同破灭的理想。《许愿书》一首里那种毅然的悲剧感很有感染力。而《青春 日记》一首是今天朗诵诗篇的一个串联,就是把里面的警句都串成一首新的诗。创意很好,当然也非常考功夫。20个节目结束了,然后是高小康老师、彭玉平老师的点评。高老师认为,诗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激情,而彭老师也对今天的朗诵做了非常专业的点评,比如对诗的理解,声音的把握等等。而张海鸥老师在点评之余更是为我们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歌,是关于路的。诗中那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对生活本身的无比热情,鼓舞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而海鸥老师那激情洋溢的朗诵和醇厚而富于磁力的嗓音,更是将今天的朗诵会推向了一个高潮。然后是系主任黄天骥老先生为获奖选手颁奖。第一名的是朗诵《逍遥游》的张天师弟。可谓名至实归。孩子们都很棒!
回东校了。突然想到这或许是最后一次参加中文系的活动了,还是蛮舍不得的,虽然这意味着就要开始另一种生活。雨季,或许真的不再来了,但是,希望阳光依然,青春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