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感悟
很呛的回来了,累的可以,有点晕眩,不过一到上海的时候,就呼吸到了这个城市充满工业味道的空气。
下飞机的时候,上海的星空还是布满着浓浓的乌云,完全遮挡住了点点闪烁。远边,整幢大楼灯火通明,恰似一座永不落幕的不夜之城一般,令人不自然的兴奋无比。我觉得,或许那就是整座城市对于这个国家的诱惑。
恰恰相反,厦门却是悠闲的打紧。很蓝的天,高低起伏的街道与旁落,并不显得特别碧蓝的海面,以及慵懒到不行的人海潮里。这大概就是厦门的一切了,哦,当然还不能少了鼓浪屿那些好玩的小店以及可口不已的零嘴。
鼓浪屿上住了4天左右,从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到晚间别墅旁人群嘈杂的海鲜大排档。我充分体会到了人生当中那些所缺憾的悠闲以及快乐。有时候,看着夕阳西下的海面,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微风阵阵,我不禁想起以前的点滴,那种无邪的单纯以及阳光的年少,无比回味,而又逝去的时光之中,忍忍的隐痛。
鼓浪屿上的店家是非常有趣的,陈冠西的茶铺、赵小姐的店、猫窝、号外奶茶等等,都非常的有趣。当然,非要说起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当属岛上的特色酒店了。有很多酒店的格局非常特别,布置相当有特色,也相当有主题,比如小天使,船员系列,猫窝等等。比起那些个令人审美疲劳的连锁酒店,真的非常非常感觉OK。
那边邂逅了一对广东的女孩子。啊哈,女孩子特别回调侃,甚至说到3P啊4P啊这类令我非常振奋的话题:)突然发觉,原来我和她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南方的孩子们就是比较潮,比较拽,啊哈哈哈。。。。。。。当然,全是说笑,她们开玩笑说:出了门,我们就可以装作不认识了。我回答道:唉,世间冷暖我自知,不过这句话更像是ONS的宣言啊。惹得大家一阵大笑。
海鲜,是厦门,或者是沿海城市特别的地方之一。我们在岛上的这几天,对于海鲜的领悟也是越发的独特起来。那么大的海蛏,那么大的海贝,还有从没有见过的奇怪的软脊椎动物,回味的不是味道,而是这个城市养育他的自然,养育他的一方山水。有时候我想,如果不是这些,美味可口的人间幸福,我们真的无法遇见如此令人羡慕不已的风景以及人情。
岛上的住民。一开始进入鼓浪屿,我一直抱着一种警惕的心,收缩着自己无限的惧怕,恐惧于在外乡的冷漠,欺诈,白眼,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排外。可是,一开始我就错了。鼓浪屿上的住民可以说是我见过中国最为善良的原住民。我记得第二天路过一个叫沈记留仙草的路边饮料铺子,摆摊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叔叔,一开始,我们非常好奇于他的饮料,很奇特,而且排队的客人是蛮多的。但是那时候,同伴蛮急的,于是我们只能匆忙的问了问大叔目的地的走向,大叔很热情的告诉我们往哪里,怎么走,注意什么。话语之间,仿佛是教自己孩辈走路一般,充满热情。第三天,我们决定要光顾大叔的铺子了,但大叔不在了,应该是他老婆接待了我们,热情而又温暖,告诉我们那种留仙草更滋润,那种味道更清淡,一试之下,果然好喝。同伴有意思的说,你觉得不,那个大婶真的说话好像台剧里的人物哦。哈哈哈。。。。。当然不仅是这家铺子的大叔和大婶为人热情,岛上很多的住民都非常可爱,话语平淡,没有冷漠,纯朴之中充满令人温馨的人情。
出岛,去了南普陀寺。又是一番感悟。在寺院里遇见了几个泰国游客,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和中国游客一样又跪又拜,敬佛不已。可是,我有个小小的发现,他们竟然从不在捐款箱里添上他们的香油钱。这个小小的举动与在旁边对着香塔疯狂扔钱币的中国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想:他们是对的。大乘佛教坦言:世间人人皆是未觉醒的佛,人人既是佛,只是我们经历五感,身在轮回,无法体会超凡脱俗,离开六道的涅槃之道。于是,我们自己因为未曾看清世间苦痛的因与缘,而置身自己为自己创造的禁锢之中。于是,很多人开始想用烧香拜佛这种种曲解佛教教义本身的不入流的方式去免去我们不曾看见的任何苦难与痛楚。只是,我们全错了,或者说大多数人都错了。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到因果报应的缘起,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宗教循环-------导致更多人来寺庙不是纯净自己,而是有求于佛而已。
同伴说:一起磕头吧。我说:心中无佛胜有佛。请大家记得,不要把钱捐到寺庙,因为我们只是在拜一群毫无用处的铁器;如果我们真的乐善好施,请把钱财捐与慈济,我想这才是佛家真正之道,而不是一些现在寺院不知所云的所谓大师的无耻之言。
回到上海,买了新一期的《旅游情报》,对当中一篇散文特别瞩目,拥有好感。作者说:很多人的旅行因为是对于属于自己城市的一种审美疲劳,或者说是对于自我的否定与逃避。我们一直期待于在新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未曾看到的美丽,可是却遗忘了,其实这个真正属于自己家园之地也是充满新奇风景的地方啊。想到上海,原来我还有好多地方还是没有走过,于是今晚想来,一定要用所谓“有时”去弥补那些未曾看到的风景,是的,就在这个属于我的城市------上海。
下飞机的时候,上海的星空还是布满着浓浓的乌云,完全遮挡住了点点闪烁。远边,整幢大楼灯火通明,恰似一座永不落幕的不夜之城一般,令人不自然的兴奋无比。我觉得,或许那就是整座城市对于这个国家的诱惑。
恰恰相反,厦门却是悠闲的打紧。很蓝的天,高低起伏的街道与旁落,并不显得特别碧蓝的海面,以及慵懒到不行的人海潮里。这大概就是厦门的一切了,哦,当然还不能少了鼓浪屿那些好玩的小店以及可口不已的零嘴。
鼓浪屿上住了4天左右,从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到晚间别墅旁人群嘈杂的海鲜大排档。我充分体会到了人生当中那些所缺憾的悠闲以及快乐。有时候,看着夕阳西下的海面,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微风阵阵,我不禁想起以前的点滴,那种无邪的单纯以及阳光的年少,无比回味,而又逝去的时光之中,忍忍的隐痛。
鼓浪屿上的店家是非常有趣的,陈冠西的茶铺、赵小姐的店、猫窝、号外奶茶等等,都非常的有趣。当然,非要说起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当属岛上的特色酒店了。有很多酒店的格局非常特别,布置相当有特色,也相当有主题,比如小天使,船员系列,猫窝等等。比起那些个令人审美疲劳的连锁酒店,真的非常非常感觉OK。
那边邂逅了一对广东的女孩子。啊哈,女孩子特别回调侃,甚至说到3P啊4P啊这类令我非常振奋的话题:)突然发觉,原来我和她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南方的孩子们就是比较潮,比较拽,啊哈哈哈。。。。。。。当然,全是说笑,她们开玩笑说:出了门,我们就可以装作不认识了。我回答道:唉,世间冷暖我自知,不过这句话更像是ONS的宣言啊。惹得大家一阵大笑。
海鲜,是厦门,或者是沿海城市特别的地方之一。我们在岛上的这几天,对于海鲜的领悟也是越发的独特起来。那么大的海蛏,那么大的海贝,还有从没有见过的奇怪的软脊椎动物,回味的不是味道,而是这个城市养育他的自然,养育他的一方山水。有时候我想,如果不是这些,美味可口的人间幸福,我们真的无法遇见如此令人羡慕不已的风景以及人情。
岛上的住民。一开始进入鼓浪屿,我一直抱着一种警惕的心,收缩着自己无限的惧怕,恐惧于在外乡的冷漠,欺诈,白眼,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排外。可是,一开始我就错了。鼓浪屿上的住民可以说是我见过中国最为善良的原住民。我记得第二天路过一个叫沈记留仙草的路边饮料铺子,摆摊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叔叔,一开始,我们非常好奇于他的饮料,很奇特,而且排队的客人是蛮多的。但是那时候,同伴蛮急的,于是我们只能匆忙的问了问大叔目的地的走向,大叔很热情的告诉我们往哪里,怎么走,注意什么。话语之间,仿佛是教自己孩辈走路一般,充满热情。第三天,我们决定要光顾大叔的铺子了,但大叔不在了,应该是他老婆接待了我们,热情而又温暖,告诉我们那种留仙草更滋润,那种味道更清淡,一试之下,果然好喝。同伴有意思的说,你觉得不,那个大婶真的说话好像台剧里的人物哦。哈哈哈。。。。。当然不仅是这家铺子的大叔和大婶为人热情,岛上很多的住民都非常可爱,话语平淡,没有冷漠,纯朴之中充满令人温馨的人情。
出岛,去了南普陀寺。又是一番感悟。在寺院里遇见了几个泰国游客,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和中国游客一样又跪又拜,敬佛不已。可是,我有个小小的发现,他们竟然从不在捐款箱里添上他们的香油钱。这个小小的举动与在旁边对着香塔疯狂扔钱币的中国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想:他们是对的。大乘佛教坦言:世间人人皆是未觉醒的佛,人人既是佛,只是我们经历五感,身在轮回,无法体会超凡脱俗,离开六道的涅槃之道。于是,我们自己因为未曾看清世间苦痛的因与缘,而置身自己为自己创造的禁锢之中。于是,很多人开始想用烧香拜佛这种种曲解佛教教义本身的不入流的方式去免去我们不曾看见的任何苦难与痛楚。只是,我们全错了,或者说大多数人都错了。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到因果报应的缘起,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宗教循环-------导致更多人来寺庙不是纯净自己,而是有求于佛而已。
同伴说:一起磕头吧。我说:心中无佛胜有佛。请大家记得,不要把钱捐到寺庙,因为我们只是在拜一群毫无用处的铁器;如果我们真的乐善好施,请把钱财捐与慈济,我想这才是佛家真正之道,而不是一些现在寺院不知所云的所谓大师的无耻之言。
回到上海,买了新一期的《旅游情报》,对当中一篇散文特别瞩目,拥有好感。作者说:很多人的旅行因为是对于属于自己城市的一种审美疲劳,或者说是对于自我的否定与逃避。我们一直期待于在新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未曾看到的美丽,可是却遗忘了,其实这个真正属于自己家园之地也是充满新奇风景的地方啊。想到上海,原来我还有好多地方还是没有走过,于是今晚想来,一定要用所谓“有时”去弥补那些未曾看到的风景,是的,就在这个属于我的城市------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