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荣“废墟、婚纱、碎片“系列摄影作品展
![]() |
展览海报 |
展览时间: 2011 年4月23日至2011年5月29日
北京前波画廊非常荣幸地宣布将于2011年4月23日起举办荣荣的《废墟照片1996-1997》。从1993年开始,搬进了北京的“东村”后,荣荣开始将自己建立为在中国的世界摄影中心。除了他自己摄影方面至今不断地创新,同时他还是《新摄影》杂志的出版者,并且在2007年与映里一起成立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在他1993到1995年拍摄的第一组“东村”系列这的照片中,荣荣着重于记录拍摄了当时年轻艺术家包括张洹与马六明的行为艺术,这些图片都成为了记录九十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拍摄的破旧村庄的一组照片区分于被逐出村庄的反叛艺术家们的富有戏剧性的一组的照片,而后者受到当时当权者重视的。跟随“东村”这组作品之后的便是1996-97年“废墟系列”,这也是从人文转换到以北京城市结构为主题的过程。这组作品并不是对著名纪念碑的记录,而是探索城市最深层次的大面积被摧毁的传统民宿。
废墟的浪漫色彩在西方历史中源远流长。在整个二十世纪过程中,相机记录了1923年的像关东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1945年英国盟军轰炸科隆或是1940年的伦敦大轰炸的人类摧毁。相反地,荣荣记录了以现代化建设为由的对传统民宿故意摧毁的一系列照片,并以此反应出个人情绪化与文化的表现。
尽管几张知名的作品1996 No.5(1) 和1997 No.1 是拍摄摧毁楼房的全景,更多的图片是屋内遗留下的物品与墙壁的特写。在瓦砾遍布的四合院内,刚刚被毁坏的胡同墙壁上遗弃着装饰好的家庭照片,同时还遗留着支离破碎的明星画报和图钉。生动的反映了之前居住者的生活和兴趣,并且强烈的表现出居住者被逐出时的毫无选择的窘状。在废墟照片中的其他部分,荣荣有时从不同的视角拍摄同一地点 – 1996 No. 5(1) 和1995 No.5(2)-或者从全景集中在局部,也是另一种方法去探索正式与非正式个人
在最后的两组作品中,1998 No.(1) 和1998No.1(2)- 拆除过程中的创伤体现在这些快速用白漆涂成的“拆”字中。而进一步看拆字的同时会发现在白色漆料中的被人非正式的写道“大傻”。
表述作品时的细心,荣荣设计了有生锈的铁作为图片的框架和退化的 来着重强调图片的对比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废墟系列雄辩的发言拆除传统建筑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过程是今天中国发展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