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岁老人说故事
老人吴铁,不日即百岁华诞,是连续数届的全国健康老人,耳聪目敏,思维敏捷。年初听其说旧事片断,颇有趣,且亦非仅关个人,或可存以作为历史的一个小侧面。
家庭
祖父秀才,教私塾为业。父吴讱之。曾任扬州商会会长,日本人战败后,商会出面,维持秩序,迎接接收。从布业。工于微刻。邓拓过扬时,曾欲购其放在寄售商行的一件作品――象牙插屏,上刻2万余字,但价未谈拢(要价400多,只肯出200)。后,父故去时,将寄售商行诸物索回,大件作品俱送扬州博物馆。送入时,馆长曰,具体经办人不在,无法出收据,隔日来取,后也未去,故一无所凭。留在家中的雕刻小件及所收藏的部分字画,有张大千等的,文革中,全被抄家一空,包括作为月薪发的十余金条,曾经,月薪为1、2两金条。
正谊小学
是为扬州的私立学校,地方绅士们为校董,校长曹刍。当时,一人包揽了毕业班的所有主课,全力扑在上面,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分成几个小组强化不同科目,自晨及昏。结果,扬州中学招100人(考试录取),其中16人是正谊的,声名大噪。被实验小学挖角而去。后来,学校停办,学校的收尾事宜全力承办,像替学生开具学力证明、办转学手续等,大权(公章)在握。逃离扬州时,将学校的印章等埋在一花盆里,等回去,已荡然无存了。
抗战流亡
日本人占领扬州时,本来并未打算立即离开,手头有几个补习家教的学生,收入也可以。某日,镇长上门,商议正谊小学复课之事,拟任为校长,并一同往学校察看,说先从政府支几十元,作复学经费。数教师员工闻讯后,往家中探询其事,晚,唯自掏腰包打肉款待。想想这样下去不是个事,还不知会有多少人找来,且,作伪政府的校长,便成了汉奸,于是,连夜逃往上海,再武汉,步行往宜昌,船行至重庆。
在安顺
1938年,曹刍受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委托,为发展边疆教育前往贵州筹建中学。从重庆出发时,带了3个人,是其中之一。在贵州跑多处,贵阳、花溪等,最后选定安顺,因看中了交通便利,且有文庙等现成的建筑可临时借用,是为黔江中学。当时,高中部在文庙,初中部在东岳庙,附小在四川会馆。文庙、会馆相距较近,两处教师食宿都在会馆,初中部单独开伙。原教中学,后多大学学历师资至,说,中学生怎么教中学(镇江师范毕业),被安排到小学,教数学、语文。
小学,每年级1-2个班,有的1个班、有的2个班、也有1个半班(其中一个班为两个年级拼合)。生源,中学多本地人,小学反下江人多,多是流亡至此的机构人员子女,如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人员的子女。当地学生颇纯朴易教,学校极规整有序。建校2年多后,时教育部长陈立夫途经安顺,至校视察,大加赏识,称曹能办事,令随入教育部。同来安顺者,多与曹同返川,曹命其最后离去,办理学校移交的诸事务。
在安顺时,月薪60,当时已是极高待遇,当地一般学校教师只十几元。
安顺有二极品物,茅台酒和烟土。茅台窖藏30年,开后闻之极香,入喉冰凉,本不会喝酒,三杯大醉,因是70岁长者(商会会长)敬酒,不得不饮。另一是烟土,民众吸用普遍,常闻满屋异香。初在集市上见时,觉颇似牛粪一坨。
读大学
交接完后,跟着曹先生回到重庆白沙,时曹刍任教育部特设大学先修班主任。因学历问题,无法安排教书工作,让刻钢板,颇受刺激,奋力读书,教师多过去同事。考取中央大学历史系。在选专业时,未听曹刍读教育系的建议,因觉教育系所授内容较少,多已自学,而对历史不够熟悉,故主修历史,兼修教育。毕业论文很为指导老师所欣赏,给80分,此分在当时已是相当的高分了。抗战结束,师将主东北大学,约定聘为有课授的助教(时助教少有授课)。
在南京
到东北大学前,先需在南京中转,闻曹先生在,往教育部见。时曹任中等教育司司长,见后,书其家之地址,让去家中等其回来一起吃饭。席间,说及珠江路小学选聘校长,正是合适人选。说已答应去东北大学事,曹说,你先去小学看看。书一纸,令往面试。在约定时间,多人候待面试,他人数分钟即出,独谈20分钟,看似无目的的闲谈,面谈者也知曾与曹共筹建黔江的往事。定为校长,这是南京最大规模的中心小学,有2000多学生。
当校长后,因在教育部多教研组织兼职,每周得去4天教育部,极忙,马车费还得花许多,学校的许多事得晚上处理。当时校长一般有半公开回扣可收,教材5%,房租5%。因不愿装入腰包私用,都用在了学校的粉刷、配玻璃等修缮上。而这些教育的投入政府却少拨款,说没钱(当时已入了内战?)。曾经因学生多,教室不够用,腾出一间储物室作教室,年久失修,一日上课时片瓦落下,一学生头被砸破,一些没招呼到的媒体便将消息刊登,很有压力,最后托人打招呼才了结此事。
灰色收入不愿拿,正经薪水不高,教育部兼职颇多,学校事务繁杂,人很辛苦,且精神压力也很大,虽得教育部给的2寸宽一长条的嘉奖令,但觉过于辛苦。后来身体检查时发现肺部有病,便休了病假。
相亲
在面试后,去曹先生那儿报告情况,曹师母说你得请吃喜糖了。说结果还没出来呀。原来是曹先生一亲戚来托请帮妹妹物色夫婿,条件是:高个、大学毕业、年龄大些、未婚,结果条条满足,像是专门针对着来的。过一天,和女方父母兄嫂等一家子一起吃了顿饭,也不好意思细看,有好几个女的,都不知是哪一个呢。(话及此时,老人相亲而成婚,白头携老的老伴在一旁嗔说,就你话多)
家庭
祖父秀才,教私塾为业。父吴讱之。曾任扬州商会会长,日本人战败后,商会出面,维持秩序,迎接接收。从布业。工于微刻。邓拓过扬时,曾欲购其放在寄售商行的一件作品――象牙插屏,上刻2万余字,但价未谈拢(要价400多,只肯出200)。后,父故去时,将寄售商行诸物索回,大件作品俱送扬州博物馆。送入时,馆长曰,具体经办人不在,无法出收据,隔日来取,后也未去,故一无所凭。留在家中的雕刻小件及所收藏的部分字画,有张大千等的,文革中,全被抄家一空,包括作为月薪发的十余金条,曾经,月薪为1、2两金条。
正谊小学
是为扬州的私立学校,地方绅士们为校董,校长曹刍。当时,一人包揽了毕业班的所有主课,全力扑在上面,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分成几个小组强化不同科目,自晨及昏。结果,扬州中学招100人(考试录取),其中16人是正谊的,声名大噪。被实验小学挖角而去。后来,学校停办,学校的收尾事宜全力承办,像替学生开具学力证明、办转学手续等,大权(公章)在握。逃离扬州时,将学校的印章等埋在一花盆里,等回去,已荡然无存了。
抗战流亡
日本人占领扬州时,本来并未打算立即离开,手头有几个补习家教的学生,收入也可以。某日,镇长上门,商议正谊小学复课之事,拟任为校长,并一同往学校察看,说先从政府支几十元,作复学经费。数教师员工闻讯后,往家中探询其事,晚,唯自掏腰包打肉款待。想想这样下去不是个事,还不知会有多少人找来,且,作伪政府的校长,便成了汉奸,于是,连夜逃往上海,再武汉,步行往宜昌,船行至重庆。
在安顺
1938年,曹刍受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委托,为发展边疆教育前往贵州筹建中学。从重庆出发时,带了3个人,是其中之一。在贵州跑多处,贵阳、花溪等,最后选定安顺,因看中了交通便利,且有文庙等现成的建筑可临时借用,是为黔江中学。当时,高中部在文庙,初中部在东岳庙,附小在四川会馆。文庙、会馆相距较近,两处教师食宿都在会馆,初中部单独开伙。原教中学,后多大学学历师资至,说,中学生怎么教中学(镇江师范毕业),被安排到小学,教数学、语文。
小学,每年级1-2个班,有的1个班、有的2个班、也有1个半班(其中一个班为两个年级拼合)。生源,中学多本地人,小学反下江人多,多是流亡至此的机构人员子女,如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人员的子女。当地学生颇纯朴易教,学校极规整有序。建校2年多后,时教育部长陈立夫途经安顺,至校视察,大加赏识,称曹能办事,令随入教育部。同来安顺者,多与曹同返川,曹命其最后离去,办理学校移交的诸事务。
在安顺时,月薪60,当时已是极高待遇,当地一般学校教师只十几元。
安顺有二极品物,茅台酒和烟土。茅台窖藏30年,开后闻之极香,入喉冰凉,本不会喝酒,三杯大醉,因是70岁长者(商会会长)敬酒,不得不饮。另一是烟土,民众吸用普遍,常闻满屋异香。初在集市上见时,觉颇似牛粪一坨。
读大学
交接完后,跟着曹先生回到重庆白沙,时曹刍任教育部特设大学先修班主任。因学历问题,无法安排教书工作,让刻钢板,颇受刺激,奋力读书,教师多过去同事。考取中央大学历史系。在选专业时,未听曹刍读教育系的建议,因觉教育系所授内容较少,多已自学,而对历史不够熟悉,故主修历史,兼修教育。毕业论文很为指导老师所欣赏,给80分,此分在当时已是相当的高分了。抗战结束,师将主东北大学,约定聘为有课授的助教(时助教少有授课)。
在南京
到东北大学前,先需在南京中转,闻曹先生在,往教育部见。时曹任中等教育司司长,见后,书其家之地址,让去家中等其回来一起吃饭。席间,说及珠江路小学选聘校长,正是合适人选。说已答应去东北大学事,曹说,你先去小学看看。书一纸,令往面试。在约定时间,多人候待面试,他人数分钟即出,独谈20分钟,看似无目的的闲谈,面谈者也知曾与曹共筹建黔江的往事。定为校长,这是南京最大规模的中心小学,有2000多学生。
当校长后,因在教育部多教研组织兼职,每周得去4天教育部,极忙,马车费还得花许多,学校的许多事得晚上处理。当时校长一般有半公开回扣可收,教材5%,房租5%。因不愿装入腰包私用,都用在了学校的粉刷、配玻璃等修缮上。而这些教育的投入政府却少拨款,说没钱(当时已入了内战?)。曾经因学生多,教室不够用,腾出一间储物室作教室,年久失修,一日上课时片瓦落下,一学生头被砸破,一些没招呼到的媒体便将消息刊登,很有压力,最后托人打招呼才了结此事。
灰色收入不愿拿,正经薪水不高,教育部兼职颇多,学校事务繁杂,人很辛苦,且精神压力也很大,虽得教育部给的2寸宽一长条的嘉奖令,但觉过于辛苦。后来身体检查时发现肺部有病,便休了病假。
相亲
在面试后,去曹先生那儿报告情况,曹师母说你得请吃喜糖了。说结果还没出来呀。原来是曹先生一亲戚来托请帮妹妹物色夫婿,条件是:高个、大学毕业、年龄大些、未婚,结果条条满足,像是专门针对着来的。过一天,和女方父母兄嫂等一家子一起吃了顿饭,也不好意思细看,有好几个女的,都不知是哪一个呢。(话及此时,老人相亲而成婚,白头携老的老伴在一旁嗔说,就你话多)
-
yu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22 17: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