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志:从《簪花仕女图》的临摹说起
摹写描绘回当年
说到《簪花仕女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又会觉得不是那么熟悉。恍若隔雾看花,氤氲里见了那些丰润的女子,袅袅婷婷的站着。看不清晰她们的表情,听不见她们的低语,亦嗅不到她们身上淡淡的香气。
时过千年,隔着厚厚一段史,我却想要揭开这厚重的帷幕,去她们的世界里一探究竟。于是铺纸提笔,墨迹游走在纸面上勾出妇人饱满的脸庞。怎样的生活让她们拥有这样珠圆玉润的体型?朱砂花青填涂她罗裙上的繁花似锦。怎样的技艺让她们穿上这般锦衣华缎?金粉石色缀成她发间金钗银钏。她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将这些饰品插入发间?
种种疑问伴随着临摹的进程渐长渐深,萦绕脑海眼前。她们要有多美,才让画师肯为之将长卷铺于街上,作画数月,至人人夸赞方休?而这画卷是否又因为她们的美和画师高超的技艺才得以保存至今?
回神画面之上,我屏息凝神,勾下一笔衣纱。线条转过一个弧度,那长长的衣袖拖坠到地上。这就是当时流行的袒胸大袖衫襦呀。薄纱轻轻罩在圆润的肩头,披帛轻挂在腕间。高高的裙腰自腋下而出,包裹起她丰满的胸部。裙摆遮不住她的高头丝履。为什么她可以穿的这么妩媚,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白皙的皮肤?为什么她的鞋头要做得这样高耸?
转而描摹她的脸庞时,不禁又想:当年的贵妇们的审美眼光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她要将眉毛画得那样浓?当年没有粉饼,难道她天生这般白皙?又是为什么,她的额头会如此大?越画越觉得她的身上充满了神秘朦胧之美。
许是日日对着这张娇美的脸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竟在伏于画上小睡时得一奇梦。梦里,她从画上走下来,素手相牵,引我入千年迷境中。她们的生活由此展开。
金钿罗裙步步摇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锦帷鸳被宿香浓”,这便是她晨起的情景了。拉开床边的屏风,红色的帐幔里露出她还带着倦意的脸。不禁被那几扇做工精致的屏风所吸引。那屏风小小巧巧的,绘着青山绿水。图案看不全了,只因为她将它折起,那些山山水水都重叠在了一起。日光从藤窗里漏进来,在这屏风被金泥所勾勒的花纹上折射出耀眼的光彩。
等我回神,她已经坐到梳妆台前开始整理仪容了。她轻扫黛眉,动作细致,神情专注。所谓“扫黛开宫额”便是她现下的情态了。
她似乎从镜里看见我好奇的神情,向我解说道:眉毛对女人来说可是很重要的。当年吴绛仙就是因为一对眉毛画得好而能独享螺子黛呢。那可是很名贵的黛色啊。
我很好奇,为什么她说眉毛很重要。细看之下,发现她原本的眉毛已经被剃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对浓厚的蛾眉,眉头略深,眉尾露着淡淡的青绿。而她的发髻似乎也有被剃过的痕迹,这使她的额头显得特别的大。想来那双专属于东方人的细细的眼绝是撑不起那么大一片空白的,所以眉毛就变得特别重要了吧。那对眉毛无疑是女性脸上最为突出的亮点了。那么在她的思想里眉毛的确是吸引人的重要部位了。
画完眉,她继而拿起一个玉盒,指尖轻轻蘸出一点,点在唇间。那是口红吗?似乎与印象中不太一样呢。她轻点着嘴唇,把那点颜色匀开,淡淡的朱色不火不燥,温温润润煞是好看。只是镜中的她,神色似乎有些哀伤。难道这唇膏有什么来头么?竟引出她如此表情。
她转身对我说:这叫做口脂。这里面可有十四种香料呢。工艺也复杂得很。皇帝赏赐大臣们都会用这个呢。
呀!果然是唇膏呀。竟然和现代的如此接近。只是现代的比起这来何止输了一段香呀。只是她方才那神伤的表情让我浮想联翩。这会不会是她的情人送的?如果这口脂如她所说的那样名贵,而这装口脂的玉盒又是那么精美,那么这种可能性还真是不小的。想那张生不就送了崔莺莺“口脂五寸”吗。
在我想入非非之际,她起身换衣服去了,我便摆弄起她桌上化妆品来。桌面上的小盒子真是不少,揭开盖更是形形色色。有紫粉,有铅粉,原来这便是古人的粉饼呀。有盒红蓝花胭脂,盒子边居然还放着一只丝绸质的粉扑状的东西。桌边一直较大的盒子里成放着几片花瓣,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那是染指甲用的,叫凤仙花。她一边从帷幔里走出了一边说。我一转头就被她一席华裳拽去目光。那正是画里的那件衣服呀。
极轻的薄纱罩着她的身子,干净,透明,随着她的移动丝丝闪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缕衣?果不其然,细看之下细腻的丝线上兼着金线。金线勾勒出菱形的花样。等等,这花样好像还是绣上去的!那么这些金线都该是捻金线了!再仔细看,这些线果然都呈圆形而非扁形。原以为在那么早的朝代应该都是片金线,不曾想唐代的捻金技术已经如此发达!
回想起金线的做法大抵是这样的:先要把黄金打成极薄的金箔,薄到见风就化的地步。再把金箔裱到羊皮或纸上。再用特殊技术切成细长的金线。到这一步得到的金线因为扁平而被称为“片金线”。而捻金线则要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将其螺旋缠绕并牢牢黏在丝线上的步骤。也正因为多了这个步骤,捻金线要比片金线来得更结实。所以它可以用来刺绣而不至于破碎,制作出来的衣服也不容易掉金屑。
她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我们出去走走。
于是我跟在她身后,小步而缓慢的挪着步子。看她在一株花前停步,玉指折枝,摘下一朵最娇嫩的戴进发间,然后转身问我好不好看。我微笑着点点头,她亦笑了。我继续跟着她走,看她头上的花瓣随着她轻缓的步子微微摇动,只觉得赏心悦目。
等她款步走到花园时,太阳已经开始发威了。她轻轻拉扯起薄纱外衣,好给自己透透气。我正看她看得入神,没料到一只狗儿从我脚边跑过,继而回头朝我一通猛叫,吓煞我也!
说到《簪花仕女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又会觉得不是那么熟悉。恍若隔雾看花,氤氲里见了那些丰润的女子,袅袅婷婷的站着。看不清晰她们的表情,听不见她们的低语,亦嗅不到她们身上淡淡的香气。
时过千年,隔着厚厚一段史,我却想要揭开这厚重的帷幕,去她们的世界里一探究竟。于是铺纸提笔,墨迹游走在纸面上勾出妇人饱满的脸庞。怎样的生活让她们拥有这样珠圆玉润的体型?朱砂花青填涂她罗裙上的繁花似锦。怎样的技艺让她们穿上这般锦衣华缎?金粉石色缀成她发间金钗银钏。她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将这些饰品插入发间?
种种疑问伴随着临摹的进程渐长渐深,萦绕脑海眼前。她们要有多美,才让画师肯为之将长卷铺于街上,作画数月,至人人夸赞方休?而这画卷是否又因为她们的美和画师高超的技艺才得以保存至今?
回神画面之上,我屏息凝神,勾下一笔衣纱。线条转过一个弧度,那长长的衣袖拖坠到地上。这就是当时流行的袒胸大袖衫襦呀。薄纱轻轻罩在圆润的肩头,披帛轻挂在腕间。高高的裙腰自腋下而出,包裹起她丰满的胸部。裙摆遮不住她的高头丝履。为什么她可以穿的这么妩媚,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白皙的皮肤?为什么她的鞋头要做得这样高耸?
转而描摹她的脸庞时,不禁又想:当年的贵妇们的审美眼光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她要将眉毛画得那样浓?当年没有粉饼,难道她天生这般白皙?又是为什么,她的额头会如此大?越画越觉得她的身上充满了神秘朦胧之美。
许是日日对着这张娇美的脸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竟在伏于画上小睡时得一奇梦。梦里,她从画上走下来,素手相牵,引我入千年迷境中。她们的生活由此展开。
![]() |
线描稿~~纠结的线呀 |
![]() |
金钿罗裙步步摇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锦帷鸳被宿香浓”,这便是她晨起的情景了。拉开床边的屏风,红色的帐幔里露出她还带着倦意的脸。不禁被那几扇做工精致的屏风所吸引。那屏风小小巧巧的,绘着青山绿水。图案看不全了,只因为她将它折起,那些山山水水都重叠在了一起。日光从藤窗里漏进来,在这屏风被金泥所勾勒的花纹上折射出耀眼的光彩。
等我回神,她已经坐到梳妆台前开始整理仪容了。她轻扫黛眉,动作细致,神情专注。所谓“扫黛开宫额”便是她现下的情态了。
她似乎从镜里看见我好奇的神情,向我解说道:眉毛对女人来说可是很重要的。当年吴绛仙就是因为一对眉毛画得好而能独享螺子黛呢。那可是很名贵的黛色啊。
我很好奇,为什么她说眉毛很重要。细看之下,发现她原本的眉毛已经被剃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对浓厚的蛾眉,眉头略深,眉尾露着淡淡的青绿。而她的发髻似乎也有被剃过的痕迹,这使她的额头显得特别的大。想来那双专属于东方人的细细的眼绝是撑不起那么大一片空白的,所以眉毛就变得特别重要了吧。那对眉毛无疑是女性脸上最为突出的亮点了。那么在她的思想里眉毛的确是吸引人的重要部位了。
画完眉,她继而拿起一个玉盒,指尖轻轻蘸出一点,点在唇间。那是口红吗?似乎与印象中不太一样呢。她轻点着嘴唇,把那点颜色匀开,淡淡的朱色不火不燥,温温润润煞是好看。只是镜中的她,神色似乎有些哀伤。难道这唇膏有什么来头么?竟引出她如此表情。
她转身对我说:这叫做口脂。这里面可有十四种香料呢。工艺也复杂得很。皇帝赏赐大臣们都会用这个呢。
呀!果然是唇膏呀。竟然和现代的如此接近。只是现代的比起这来何止输了一段香呀。只是她方才那神伤的表情让我浮想联翩。这会不会是她的情人送的?如果这口脂如她所说的那样名贵,而这装口脂的玉盒又是那么精美,那么这种可能性还真是不小的。想那张生不就送了崔莺莺“口脂五寸”吗。
在我想入非非之际,她起身换衣服去了,我便摆弄起她桌上化妆品来。桌面上的小盒子真是不少,揭开盖更是形形色色。有紫粉,有铅粉,原来这便是古人的粉饼呀。有盒红蓝花胭脂,盒子边居然还放着一只丝绸质的粉扑状的东西。桌边一直较大的盒子里成放着几片花瓣,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那是染指甲用的,叫凤仙花。她一边从帷幔里走出了一边说。我一转头就被她一席华裳拽去目光。那正是画里的那件衣服呀。
极轻的薄纱罩着她的身子,干净,透明,随着她的移动丝丝闪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缕衣?果不其然,细看之下细腻的丝线上兼着金线。金线勾勒出菱形的花样。等等,这花样好像还是绣上去的!那么这些金线都该是捻金线了!再仔细看,这些线果然都呈圆形而非扁形。原以为在那么早的朝代应该都是片金线,不曾想唐代的捻金技术已经如此发达!
回想起金线的做法大抵是这样的:先要把黄金打成极薄的金箔,薄到见风就化的地步。再把金箔裱到羊皮或纸上。再用特殊技术切成细长的金线。到这一步得到的金线因为扁平而被称为“片金线”。而捻金线则要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将其螺旋缠绕并牢牢黏在丝线上的步骤。也正因为多了这个步骤,捻金线要比片金线来得更结实。所以它可以用来刺绣而不至于破碎,制作出来的衣服也不容易掉金屑。
她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我们出去走走。
于是我跟在她身后,小步而缓慢的挪着步子。看她在一株花前停步,玉指折枝,摘下一朵最娇嫩的戴进发间,然后转身问我好不好看。我微笑着点点头,她亦笑了。我继续跟着她走,看她头上的花瓣随着她轻缓的步子微微摇动,只觉得赏心悦目。
等她款步走到花园时,太阳已经开始发威了。她轻轻拉扯起薄纱外衣,好给自己透透气。我正看她看得入神,没料到一只狗儿从我脚边跑过,继而回头朝我一通猛叫,吓煞我也!
![]() |
完成稿~呵呵~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