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蔡铭泽小品文——《听音乐,写文章》
于疲倦之时,逢烦恼之事,上班工作之前,听听音乐,心平气和,悦己愉人,事事顺遂。不仅如此,笔者还来发现,听音乐与写文章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堪称一体,可以相得益彰。
音乐和文章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形式不同而已。音乐家感受现实,用音响符号构建现实生活之声画世界,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欣赏生活之韵律,净化心灵,抚慰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应对万事万物。文学家感受现实,用文字符号描绘现实生活之理性世界,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拓展思维领域,不断认识世界之真谛,加强修炼,提升品味,以仁慈卑谦之心关爱同类众生。故文章与音乐,理一而分殊,同工而异曲。
以内容而言,文章与音乐皆须真实与真诚。真实真诚方有真情,真情方能动人。饱含真情之艺术品一旦深入人心,就能形成传受双方心灵共振,瑰丽多姿之艺术世界由是生焉。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引领人们进入客观事物之原生态情景,只有体验这种情景,人们才能通过艺术作品之媒介,透彻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其如此,汤灿一曲《家乡美》唱响神州大地,慰籍亿兆游子思乡之情。“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人,天天都唱歌,年年都欣慰,一方水土一方情,生在心里的根。”改革开放,亿万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然而,树高千丈根在泥土,鸢飞云端线系手中。谁人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闻听此曲,谁人不起故园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里有我生命的根。
以结构而言,文章与音乐皆有其美妙之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均来自天然,可近而不可及。《家乡美》之所以感人动听,还在于它层次分明、结构完美:“家乡美,最爱是那家乡的水,水边的风儿轻轻吹,天空的燕子悠悠的飞,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快回。”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风情美。如此之真情美景,自然发出深情呼唤:“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快归”。而这一切均推演于逻辑,出之乎自然。可见,无论音乐或文章,其美妙之结构,均取法乎自然。若不循自然之结构,而人强为之造设,即便优秀作品,也难免其缺陷。京韵大鼓《半屏山》,讲述石屏山下石屏女与水根哥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海龙王作孽,抢走石屏女,劈开石屏山,海峡分割了大陆与台湾岛。“石屏女坚贞不屈不为所动,望大陆唤亲人,喊声凄惨动地惊天。到后来,石屏姑娘化作石像,日夜悲歌情意缠绵:‘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本来,作品至此已臻于完美,政治宣传效果也极佳。但是,作者当止而不止,继续强调其统一祖国的政治宣传意愿:“到今天,半屏山屹立台湾岛,姑娘的石像凝视海天。歌声传遍海峡两岸,两岸的亲人盼团圆。歌声越过台湾岛,分离的骨肉一定要团圆。盼明朝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同携手装点咱锦绣河山。”此乃画蛇添足,狗尾续貂,情可谅,而体未当也。常常有人,虽敏于事而感于怀,但无法建构作品之结构,终于寝寂无声。此之弊也,在于未能体察自然之层次,并依此建构文章之风骨。边听音乐,边体味其中优美的结构,对于讲求作文之道者,或可助益。
以表现而言,文章与音乐均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包括排列对比、拟人状物、由此及彼、小中见大、移情换境,等等。朝鲜电影插曲《卖花姑娘》的感染力之所以历久而不衰,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买花来哟,买花来哟,快快来买这束花。让这鲜花和那春光,洒满痛苦的胸怀。”“买花来哟,买花来哟,花儿好哟红又香。朵朵红花卖不完,滴滴眼泪流不完。”在这春暖花开之时,终日卖花泪不干。清纯的少女和鲜艳的花朵,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和物;穷苦的命运和不屈的抗争,则是社会严酷的现实。买花姑娘把鲜花和幸福出卖给别人,将苦难和泪水留给自己。音乐将此两者对比排列,交替呈现,从而烘托出凄切美艳的艺术境界,使人心灵震撼,难以忘怀。
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属于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时代,有名有姓有家乡。印度音乐不同于欧美音乐,西藏音乐不同于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亦不同于江浙音乐。此种区别乃音乐作品之生命,正因为如此,不同的音乐作品才能广泛传播和相互交流。因此,听音乐和写文章一样,首先要知道它姓甚名谁,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个时代、哪个地域的生活。“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太阳。……穷人盼得哟,红军来,满山开遍映山红。”优美空灵的乐曲响起,《映山红》反映的是那空旷悠远的湘赣粤红色边区早已逝去的风云岁月。湘东赣南闽西和粤北,崇山峻岭,民风纯朴,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是客家山民热情好客的真实写照。但是,此地贫瘠,贫富悬殊,在美好的映山红面前,山民遇有不平必然反抗。所以,这里历来是天高皇帝远,官逼民反的地方。所以说,《映山红》是客家山民之歌,是革命造反之歌,也是自由与幸福之歌。
世界上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唯一不变者时空也,唯一变化者亦时空也。一首歌,一支曲,或者一篇文章都反映特定时空,如果它们能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则必定周传天下,万口传唱。每个人都生存于特定时空,如果他深思远虑,则必然超越时空,流芳百世。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此之谓也哉?!
音乐和文章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形式不同而已。音乐家感受现实,用音响符号构建现实生活之声画世界,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欣赏生活之韵律,净化心灵,抚慰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应对万事万物。文学家感受现实,用文字符号描绘现实生活之理性世界,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拓展思维领域,不断认识世界之真谛,加强修炼,提升品味,以仁慈卑谦之心关爱同类众生。故文章与音乐,理一而分殊,同工而异曲。
以内容而言,文章与音乐皆须真实与真诚。真实真诚方有真情,真情方能动人。饱含真情之艺术品一旦深入人心,就能形成传受双方心灵共振,瑰丽多姿之艺术世界由是生焉。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引领人们进入客观事物之原生态情景,只有体验这种情景,人们才能通过艺术作品之媒介,透彻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其如此,汤灿一曲《家乡美》唱响神州大地,慰籍亿兆游子思乡之情。“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人,天天都唱歌,年年都欣慰,一方水土一方情,生在心里的根。”改革开放,亿万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然而,树高千丈根在泥土,鸢飞云端线系手中。谁人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闻听此曲,谁人不起故园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里有我生命的根。
以结构而言,文章与音乐皆有其美妙之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均来自天然,可近而不可及。《家乡美》之所以感人动听,还在于它层次分明、结构完美:“家乡美,最爱是那家乡的水,水边的风儿轻轻吹,天空的燕子悠悠的飞,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快回。”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风情美。如此之真情美景,自然发出深情呼唤:“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快归”。而这一切均推演于逻辑,出之乎自然。可见,无论音乐或文章,其美妙之结构,均取法乎自然。若不循自然之结构,而人强为之造设,即便优秀作品,也难免其缺陷。京韵大鼓《半屏山》,讲述石屏山下石屏女与水根哥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海龙王作孽,抢走石屏女,劈开石屏山,海峡分割了大陆与台湾岛。“石屏女坚贞不屈不为所动,望大陆唤亲人,喊声凄惨动地惊天。到后来,石屏姑娘化作石像,日夜悲歌情意缠绵:‘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本来,作品至此已臻于完美,政治宣传效果也极佳。但是,作者当止而不止,继续强调其统一祖国的政治宣传意愿:“到今天,半屏山屹立台湾岛,姑娘的石像凝视海天。歌声传遍海峡两岸,两岸的亲人盼团圆。歌声越过台湾岛,分离的骨肉一定要团圆。盼明朝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同携手装点咱锦绣河山。”此乃画蛇添足,狗尾续貂,情可谅,而体未当也。常常有人,虽敏于事而感于怀,但无法建构作品之结构,终于寝寂无声。此之弊也,在于未能体察自然之层次,并依此建构文章之风骨。边听音乐,边体味其中优美的结构,对于讲求作文之道者,或可助益。
以表现而言,文章与音乐均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包括排列对比、拟人状物、由此及彼、小中见大、移情换境,等等。朝鲜电影插曲《卖花姑娘》的感染力之所以历久而不衰,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买花来哟,买花来哟,快快来买这束花。让这鲜花和那春光,洒满痛苦的胸怀。”“买花来哟,买花来哟,花儿好哟红又香。朵朵红花卖不完,滴滴眼泪流不完。”在这春暖花开之时,终日卖花泪不干。清纯的少女和鲜艳的花朵,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和物;穷苦的命运和不屈的抗争,则是社会严酷的现实。买花姑娘把鲜花和幸福出卖给别人,将苦难和泪水留给自己。音乐将此两者对比排列,交替呈现,从而烘托出凄切美艳的艺术境界,使人心灵震撼,难以忘怀。
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属于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时代,有名有姓有家乡。印度音乐不同于欧美音乐,西藏音乐不同于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亦不同于江浙音乐。此种区别乃音乐作品之生命,正因为如此,不同的音乐作品才能广泛传播和相互交流。因此,听音乐和写文章一样,首先要知道它姓甚名谁,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个时代、哪个地域的生活。“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太阳。……穷人盼得哟,红军来,满山开遍映山红。”优美空灵的乐曲响起,《映山红》反映的是那空旷悠远的湘赣粤红色边区早已逝去的风云岁月。湘东赣南闽西和粤北,崇山峻岭,民风纯朴,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是客家山民热情好客的真实写照。但是,此地贫瘠,贫富悬殊,在美好的映山红面前,山民遇有不平必然反抗。所以,这里历来是天高皇帝远,官逼民反的地方。所以说,《映山红》是客家山民之歌,是革命造反之歌,也是自由与幸福之歌。
世界上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唯一不变者时空也,唯一变化者亦时空也。一首歌,一支曲,或者一篇文章都反映特定时空,如果它们能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则必定周传天下,万口传唱。每个人都生存于特定时空,如果他深思远虑,则必然超越时空,流芳百世。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此之谓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