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女》——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 |
我想这部电影能不能真正为人看懂,和看官们的年龄、经历、阅历等息息相关。这绝不是简单的爱情童话,女主要犹豫更不是选A君还是B君的问题。说穿了,这就是一个现代剩女择偶观的体现。一个在现实和理想中游走的女性,经历了种种思想矛盾之后,最终向现实妥协的故事。
不得不否认,电影中二位男性角色的塑造有点夸张化。一个女人一生中能遇到其中任何一位的概率已经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了,何况同时遇到两位?笑。无怪乎程子欣的扮演者高圆圆要引来八方的嫉妒了。
浏览了一些影评,部分豆友对程子欣在三年之后重遇张申然之后的表现无法理解。一口一个“贱男”的同时,又与其暧暧昧昧,名车、豪宅、求婚攻势更是相当受用。所以,程子欣就顺其自然被冠上“拜金女”的称号。程子欣拜金么?那么如今的女子又拜金么?三年前,程子欣和张申然还没有开始,便草草结束。当时张申然的作法,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称之为“背叛”(毕竟二人在当时没有确立关系)。只是,张申然身上花心与不安定的因子,让程子欣望而却步。那么在三年之后,张申然重新展开追求攻势,对于程子欣来说,他一不是曾经背叛过自己的恋人,两人之间亦不曾有过任何山盟海誓,撑死了不过是“贱男”一枚,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那么在其种种柔情加物质的攻势之下,爱上这个“贱男”也不难解释了,何况,她对他一直是有好感的。
其实,在观剧中,我一直是有一个小小疑问的,或者称其为设想比较形象。我一直坚持着,杜导想要探讨的是如今女性的择偶观。究竟是沉迷在理想中不能自拔,自我麻痹,还是忍痛亲手将梦想打碎,选择向现实妥协,回归生活。最后让程子欣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的两个男人,除了是否“专一”,几乎难分伯仲。他们都在程子欣人生低谷的时候,激励过她;为了博红颜一笑,他们各施其法;谈到浪漫和情调更是统统擅长。无论最后程子欣爱谁更多一点,我们却清楚地看到了所谓“安定感”在现代女性择偶条件中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就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了。如果张申然还是那个张申然,而方启宏的角色设定改为一般的办公室文员,结果会是点?A君是除了花心外什么都好,B君是除了专情什么都给不起,程子欣最后的选择又会和现在不同么?深思熟虑下,我觉得不能代替程子欣回答如此一个假设性的问题(虽然她仅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我想,任何一段感情,开始无论如何炽热,最终都将回归生活,趋于平淡。用金钱堆积的浪漫,如果没有真心,缺乏专情,不如简简单单,踏踏实实,享受平淡中的一点真心。
张申然的角色设定明显要比方启宏真实很多。他一再强调“十个男人九个坏”,男人花心理所当然。即使被子欣赶出去那晚他还是如此坚持着。但方启宏的出现,却是他内心开始无止尽煎熬的开始。一方面,他深知,在子欣心目中,不专一是他的致命伤;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改变,程子欣随时会投入方启宏的怀抱。所以,他困惑着、痛苦着、煎熬着。在自己所爱的人和男性的本能间,无法取舍。最终,他选择了最差的一种解决方法——利用别的女子来刺激他心爱的女人。结果果真比他想象得更糟糕。最后,当他意识到,自己早已经由“地球男”进化到“火星男”时,却永远失去了对方的信任。张申然之所以真实,是因为他可以形象地代表如今大部分男性(多金除外)。而在故事后半段,他愿为爱人化身为“火星男”,又恰恰正是如今女性朋友们内心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很多朋友不能接受最后张申然落败的原因之一。她们大叫:他已经为她改变了那么多,最大的障碍也已经扫除,为什么还不能给他一个机会?可试想,若最后程子欣选择了他,他真能一辈子安分守己地做一个“火星人”?谁能保证?谁又敢保证?笑。像方宏启这样的稀有男人,毕竟是屈指可数,稀有保护。
无论最后程子欣的笑容有无一丝勉强,或者在她心里依旧爱张申然多点,但不可否认,方启宏确实是她最合适的选择。理想与现实,无时不刻不在你我的生活碰撞着,但又是自古两难全。在怎么光烈的爱情,最终始终要趋于平淡,回归生活的呢。
PS,文中没有详述方启宏这个角色。对我而言,他太虚幻,长情到有些失真,性格又太脆弱(缅怀一下乌龟兄),最后逼子欣表态那里,感觉又很急。果真再淡定地人,面对如此不确定的爱情,怎么也淡定不起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