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顏之癮
【1】在全球化的脉络之下,本土男性的衣着文化想象,的确受到外来文化的移植进入,然而就行动者本身的实践上,却并非单纯接受外来文化,反而进行了再度的诠释与转化。如果将媒介视为流行文化最大的推手与触媒的话,本土的大众流行文化之所以显现出混血特质,某种程度上乃是媒体形态造成。就媒介地景的资料收集层面,本土杂志开始吸纳日韩欧美风格,除此之外,国外杂志也开始进入本土市场,并且出现同人志。广告中,男性逐渐阴柔化、宅男化、被动化,被视为欣赏的对象,成为男色消费的想象体。电视节目上,除了本土的节目风格趋向国际化,境外的节目【欧美男性异象世界和日韩偶像剧集】也成为了欣赏消费对象。这些时尚素材的唾手可得,网络的方便快捷六次空间,造成了异文化之间的互文性。媒体提供的多样文化,恐怕也增加了受众的文化想象。此外,“同志”是否是一个“实际共同体”还是一个被媒体符号化的“想象共同体”,同样也值得深思。
【2】历来,男性文化中欠缺有关时尚和打扮的服饰讨论,社会上固有的男性刻板印象,也将打扮视为去男性特质的象征。这些男性往往被视为倾向于女性气质的文化载体,并偏颇地连结到性倾向与性欲上,认为这样的男性以同志居多。在我看来,这无非是一种逻辑的简化。它左右了人类对男性气质的想象,也导致无论异性恋还是同志都被僵固化。透过刘著这个个案凸显出来的是,性倾向与性别角色的多种配对组合方式,也是在性倾向与欲望的光谱轴上的游移摆荡。然而,突破对于固有男性想象的性别扮演,男性也可以与美得概念扣连,透过性别扮演来突破二元对立的概念,惯常的相对立性别符码并不全然被指涉视为理所当然的性别角色。当规范性性别想象的界限被打破,在性倾向的光谱上,也能有游移【Travel】的可能性。
【3】豆瓣“男色消费”的基地:
http://site.douban.com/111630/
http://site.douban.com/135362/?ref=similar_sites
http://site.douban.com/171527/?ref=similar_sites
【2】历来,男性文化中欠缺有关时尚和打扮的服饰讨论,社会上固有的男性刻板印象,也将打扮视为去男性特质的象征。这些男性往往被视为倾向于女性气质的文化载体,并偏颇地连结到性倾向与性欲上,认为这样的男性以同志居多。在我看来,这无非是一种逻辑的简化。它左右了人类对男性气质的想象,也导致无论异性恋还是同志都被僵固化。透过刘著这个个案凸显出来的是,性倾向与性别角色的多种配对组合方式,也是在性倾向与欲望的光谱轴上的游移摆荡。然而,突破对于固有男性想象的性别扮演,男性也可以与美得概念扣连,透过性别扮演来突破二元对立的概念,惯常的相对立性别符码并不全然被指涉视为理所当然的性别角色。当规范性性别想象的界限被打破,在性倾向的光谱上,也能有游移【Travel】的可能性。
【3】豆瓣“男色消费”的基地:
http://site.douban.com/111630/
http://site.douban.com/135362/?ref=similar_sites
http://site.douban.com/171527/?ref=similar_s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