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南明史》读书笔记(三十八)
六十五、唐王聿键监国、称帝和明朝诸王的监国争立——涉及“立贤”与“立亲”的原则变易
安宗被俘后,潞王常淓、惠王常润等也很快投降,从伦序上应当由桂王常瀛继统,但现实是很快出现了远支宗室唐王聿键监国、称帝。笔者认为,安宗和潞王常淓的先后投降,在一定程度上使坚持抵抗的南明群臣失去了对“大宗”的尊重,“立亲”的原则让位于“立贤”。而与客观的“立亲”相比较,“立贤”的主观性非常明显,只要有一定实力的支持,任何一位亲王郡王(甚至更为低的爵位)都可以在文臣武将的扶持下“监国”。这意味着南明正式进入了军阀时代(而不是在弘光朝)。此后的唐鲁争立、唐桂争立,以至于靖江王亨嘉监国,根源都在于此。
六十六、关于隆武朝的内阁大学士
顾诚先生在书中列举了绍宗登极后先后任命黄道周、何吾驺、蒋德璟、苏观生、傅冠、黄鸣俊、陈子壮、曾樱、林欲楫、朱继祚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其中可能还包括朱大典等监国鲁王以海政权的大学士,隆武朝也予以承认。
查《明会典•官制一》及《明史•职官志》,明朝内阁大学士为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三阁,似无定员(永乐朝内阁制度初重,解缙、胡广、杨荣就是同为文渊阁大学士),与清制不同。因此绍宗可以同时对很多人封官许愿。由此可以回想弘光朝阮大铖的官职为“兵部添注侍郎”,可见隆武朝的滥封。
六十七、关于“中兴自古旧南阳”
杨廷麟的“中兴自古旧南阳”,黄道周的“以今揆古,易世同符”,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普通的颂圣,只是因为绍宗的旧封地恰好是南阳,与刘秀的“龙兴”之地相同,因此在诗文中用得上这一典故。杨廷麟、黄道周,首先都是文人。如果在这一问题上过于苛求,那就和清世宗抓住钱名世“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不放一样了。
绍宗的庙号“绍”为“疏远继位”之义。初代唐王和成祖同为太祖之子,因此绍宗支系之远,已经不是刘秀、司马睿、赵构所能比较的,倒是与刘备、李承晚相似,更何况绍宗与神宗同辈,甚至只能为被清军俘走的安宗加尊号“圣安皇帝”而不是仿照英宗之例尊为太上皇。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相比,远支入继是绍宗的重大不利之处。
安宗被俘后,潞王常淓、惠王常润等也很快投降,从伦序上应当由桂王常瀛继统,但现实是很快出现了远支宗室唐王聿键监国、称帝。笔者认为,安宗和潞王常淓的先后投降,在一定程度上使坚持抵抗的南明群臣失去了对“大宗”的尊重,“立亲”的原则让位于“立贤”。而与客观的“立亲”相比较,“立贤”的主观性非常明显,只要有一定实力的支持,任何一位亲王郡王(甚至更为低的爵位)都可以在文臣武将的扶持下“监国”。这意味着南明正式进入了军阀时代(而不是在弘光朝)。此后的唐鲁争立、唐桂争立,以至于靖江王亨嘉监国,根源都在于此。
六十六、关于隆武朝的内阁大学士
顾诚先生在书中列举了绍宗登极后先后任命黄道周、何吾驺、蒋德璟、苏观生、傅冠、黄鸣俊、陈子壮、曾樱、林欲楫、朱继祚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其中可能还包括朱大典等监国鲁王以海政权的大学士,隆武朝也予以承认。
查《明会典•官制一》及《明史•职官志》,明朝内阁大学士为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三阁,似无定员(永乐朝内阁制度初重,解缙、胡广、杨荣就是同为文渊阁大学士),与清制不同。因此绍宗可以同时对很多人封官许愿。由此可以回想弘光朝阮大铖的官职为“兵部添注侍郎”,可见隆武朝的滥封。
六十七、关于“中兴自古旧南阳”
杨廷麟的“中兴自古旧南阳”,黄道周的“以今揆古,易世同符”,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普通的颂圣,只是因为绍宗的旧封地恰好是南阳,与刘秀的“龙兴”之地相同,因此在诗文中用得上这一典故。杨廷麟、黄道周,首先都是文人。如果在这一问题上过于苛求,那就和清世宗抓住钱名世“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不放一样了。
绍宗的庙号“绍”为“疏远继位”之义。初代唐王和成祖同为太祖之子,因此绍宗支系之远,已经不是刘秀、司马睿、赵构所能比较的,倒是与刘备、李承晚相似,更何况绍宗与神宗同辈,甚至只能为被清军俘走的安宗加尊号“圣安皇帝”而不是仿照英宗之例尊为太上皇。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相比,远支入继是绍宗的重大不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