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您的北京,不是我的
话说我不是北京人,能和北京第一次扯上关系的大概还得从我爸妈的一张在天安门前的照片说起,那个年代人的honeymoon,貌似我爸妈还算赶潮流,虽然那时候我也许还是我妈肚子里的液体或者是一个小细胞,不管,那也算去了一趟北京的吧。
我爱北京天安门,可北京天安门它不爱我。
第二次去北京是和我爸还有我弟,记不得是大一还是大二了,也记不得是五一还是十一了,我们参加的是旅行团的一日游,分别去了天安门和香山,前一天半夜出发,到了北京天还没亮我们就跟着导游走到了长安街上,那时候觉得北京的马路牙子上很脏,可能是环卫工人还没开始打扫的缘故,还看到很多人睡在道边,在北京无家可归的人可真多,那时候想。不知道为啥我们要在马路对面看升旗,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警卫还非得让我们都半蹲,那时候年轻气盛的我大声跟那个长的死拉难看的警卫说,“你给我半蹲一个我看看”,况且就我爸那个肚子让他半蹲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爸他没说话,径直坐地下乐呵等待,一大摊肚子掉地下的感觉。我不服气地撇了那警卫一眼,看了看周围,和我们一起来的人都蹲的蹲坐的坐,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那傻缺的站着,我爸也不给台阶下,还在那乐呵坐着,警卫又一次警告我让我半蹲下,我说蹲下就看不见了,他说你蹲下试一试肯定能看见,我说试就试,然后我二话不说坐下了,我爸没说一句话还在那乐呵,他到底在乐呵神马啊。。。
玩在北京欢乐谷,吐在北京公交车。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最喜欢吐在人家的公交车上了(私家车我照样可以),还记得小时候去西安,控制能力有点差,实在没忍住直接对着窗外吐去,车子正好拐弯,悲剧发生了,后面坐有各国友人,全都知道我中午吃的是羊肉泡馍了,“Oh,no!”还好,我现在能控制了,起码不至于吐到车上,更不至于吐出来再咽下去(有点恶心了,不好意思),我还学会了带着塑料袋上车,就在那次从欢乐谷出来,出来前坐的是门口的紫色小蜜蜂,前后左右全转的游戏,玩完还好,没啥大感觉,可一坐上某路北京公交车,我就不行了,全呕出来了,BF在身边没有像那些外国友人一样嫌弃我,哼我还算感动,那时候顾不上什么形象了,甩开腮帮子吐吧吐吧不是罪!经过那次北京之旅之后我又多次造访北京,有的时候出差,有的时候玩耍,有的时候是倒车,不变的情况是都不同程度地吐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北京晕车吐比哪个城市都吐的爽。。。
去一趟上海,再来看北京。
去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去了一趟上海,第一次下江南,虽然我对南方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但是那个时候对于北京也不很喜欢,人多,车多,北京公交车(这五个字听见我就想吐)!去了上海不自觉地就会对比着两个城市,我知道我对这两个城市只是泛泛地了解,没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只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去了上海的第一感觉就是路上的车不是很多,出了机场打的去目的地一路上交通非常顺畅,也许不是下班高峰期吧,而且路上的摩托很多,一个个风驰电掣的,好帅!还有就是上海的地铁不是两块钱坐一天,是按路程算钱的,上海的钢镚儿特多呵呵。上海人爱排队,一次在地铁里上厕所,那个队排出老长,大家还是顺序井然,包括在上电梯和地铁都是排队,不是像北京地铁里的一窝蜂。上海的房子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点国际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都喜欢留在上海的缘故吧。这么说来,我好像爱上了上海这个大都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去了一趟上海,我发现我却越来越喜欢北京,不是因为上海不好,而是觉得还是北京的味儿足。喜欢北京的氛围,老北京的那股子味儿,那股子老文化味儿,那股子京片子味儿,让我越发感觉亲切。
北京是您的,不是我的。
近几次去北京,让我感受最大的是那种强大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给了我极大的打击,人口多,节奏快,第一次给我冲击的是,坐地铁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在看书学习,哦还有打瞌睡的,大家在极大限度地利用可利用的时间,使生命更有意义,还有就是最近一次去北京,发现很多时尚年轻人都在用外语交流,也许说英语也算是北京的一大fashion坐标,我不知道他们是处于什么目的,总之看起来很欢型哦!对于一个还在挣扎在六级通过垂死边缘的人来说,我怎么都不算是时尚的。所以说,就现在而言,北京是您的,不是我的。
谢谢!
我爱北京天安门,可北京天安门它不爱我。
第二次去北京是和我爸还有我弟,记不得是大一还是大二了,也记不得是五一还是十一了,我们参加的是旅行团的一日游,分别去了天安门和香山,前一天半夜出发,到了北京天还没亮我们就跟着导游走到了长安街上,那时候觉得北京的马路牙子上很脏,可能是环卫工人还没开始打扫的缘故,还看到很多人睡在道边,在北京无家可归的人可真多,那时候想。不知道为啥我们要在马路对面看升旗,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警卫还非得让我们都半蹲,那时候年轻气盛的我大声跟那个长的死拉难看的警卫说,“你给我半蹲一个我看看”,况且就我爸那个肚子让他半蹲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爸他没说话,径直坐地下乐呵等待,一大摊肚子掉地下的感觉。我不服气地撇了那警卫一眼,看了看周围,和我们一起来的人都蹲的蹲坐的坐,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那傻缺的站着,我爸也不给台阶下,还在那乐呵坐着,警卫又一次警告我让我半蹲下,我说蹲下就看不见了,他说你蹲下试一试肯定能看见,我说试就试,然后我二话不说坐下了,我爸没说一句话还在那乐呵,他到底在乐呵神马啊。。。
玩在北京欢乐谷,吐在北京公交车。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最喜欢吐在人家的公交车上了(私家车我照样可以),还记得小时候去西安,控制能力有点差,实在没忍住直接对着窗外吐去,车子正好拐弯,悲剧发生了,后面坐有各国友人,全都知道我中午吃的是羊肉泡馍了,“Oh,no!”还好,我现在能控制了,起码不至于吐到车上,更不至于吐出来再咽下去(有点恶心了,不好意思),我还学会了带着塑料袋上车,就在那次从欢乐谷出来,出来前坐的是门口的紫色小蜜蜂,前后左右全转的游戏,玩完还好,没啥大感觉,可一坐上某路北京公交车,我就不行了,全呕出来了,BF在身边没有像那些外国友人一样嫌弃我,哼我还算感动,那时候顾不上什么形象了,甩开腮帮子吐吧吐吧不是罪!经过那次北京之旅之后我又多次造访北京,有的时候出差,有的时候玩耍,有的时候是倒车,不变的情况是都不同程度地吐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北京晕车吐比哪个城市都吐的爽。。。
去一趟上海,再来看北京。
去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去了一趟上海,第一次下江南,虽然我对南方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但是那个时候对于北京也不很喜欢,人多,车多,北京公交车(这五个字听见我就想吐)!去了上海不自觉地就会对比着两个城市,我知道我对这两个城市只是泛泛地了解,没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只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去了上海的第一感觉就是路上的车不是很多,出了机场打的去目的地一路上交通非常顺畅,也许不是下班高峰期吧,而且路上的摩托很多,一个个风驰电掣的,好帅!还有就是上海的地铁不是两块钱坐一天,是按路程算钱的,上海的钢镚儿特多呵呵。上海人爱排队,一次在地铁里上厕所,那个队排出老长,大家还是顺序井然,包括在上电梯和地铁都是排队,不是像北京地铁里的一窝蜂。上海的房子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点国际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都喜欢留在上海的缘故吧。这么说来,我好像爱上了上海这个大都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去了一趟上海,我发现我却越来越喜欢北京,不是因为上海不好,而是觉得还是北京的味儿足。喜欢北京的氛围,老北京的那股子味儿,那股子老文化味儿,那股子京片子味儿,让我越发感觉亲切。
北京是您的,不是我的。
近几次去北京,让我感受最大的是那种强大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给了我极大的打击,人口多,节奏快,第一次给我冲击的是,坐地铁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在看书学习,哦还有打瞌睡的,大家在极大限度地利用可利用的时间,使生命更有意义,还有就是最近一次去北京,发现很多时尚年轻人都在用外语交流,也许说英语也算是北京的一大fashion坐标,我不知道他们是处于什么目的,总之看起来很欢型哦!对于一个还在挣扎在六级通过垂死边缘的人来说,我怎么都不算是时尚的。所以说,就现在而言,北京是您的,不是我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