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元)倪瓒
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节选)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元末著名画家,擅长以水墨画江南景色,在美术史上具有较大影响。
倪瓒生于江苏无锡城东南约10公里的梅里祗陀村,家本豪富,因元末农民起义故散其家产,自带家眷乘舟往来于太湖和三泖之间,过着隐居生活,生平未曾出仕。
倪瓒旧家本有一堂名“云林堂”,就用此堂命名他所编著的这本菜谱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集中收有50余种菜点和饮料的材料和制作法,其中有不少菜如“烧鹅”、“青虾卷[1] ”、“川猪头”、“新法蟹”、“雪庵菜”等,都独具风味,颇为后世称道。有些菜肴的制法一直传到现在,甚至传到日本。但该集中杂有饮食之外的“香灰”、“洗碗法”等,以及我们在《茶经•茶道•茶药方》和《酒经•酒典•酒药方》两书中注释过的“桔花茶”、“郑公酒法”等,本书一律删去。《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不失为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烹饪专著,对我们研究中国烹饪史和认识元代苏南地区的饮食风貌,是大有借鉴作用的。
([1]:左:“火”,右:上“穴”下“鼠”)
酱油法
每黄子一官斗①,用盐十斤,足称,水廿斤,足称。下之须伏日,合下。
【注释】
① 黄子:豆饼炙黄后捣成碎块,叫“黄子”。
煮面
如午间要吃,清早用盐水搜面团,捺三二十次①,以物覆之。少顷,又捺团如前。如此团捺数四。真粉细末②,擀切。煮法,沸汤内搅动下面,沸透,住火,方盖定。再烧,略沸,便捞入汁。
【注释】
① 捺三二十次:捺,揉面。
② 真粉:真正好淀粉。
蜜酿蝤蛑①
盐水略煮,才色变便捞起。擘开,螯脚出肉,股剁作小块。先将上件排在壳内,以蜜少许入鸡弹内搅匀,浇遍,次以膏腴铺鸡弹上蒸之。鸡弹才干凝便啖,不可蒸过。橙齑,醋供。
【注释】
① 蝤蛑:即“梭子蟹”。
② 鸡弹:即“鸡蛋”。
③ 橙齑:捣碎的橙子皮,甜中带酸。用橙 和醋伴食蟹,可以解腥驱寒。
煮蟹法
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大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扌寿]橙齑、醋供。
酒煮蟹法
用蟹洗净,生带壳剁作两段。次擘开壳,以股剁作小块,壳亦剁成小块,脚只用向上一段,螯擘开,葱、椒、纯酒,入盐少许,于砂锡器中重汤顿熟。啖之不用醋供。
煮馄饨
细切肉燥子①,入笋米②,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汤煮时,用极沸汤打转下之③。不要盖。待浮便起,不可再搅。馅中不可用砂仁,用则暧气④。
【注释】
① 肉燥子:当为 "肉臊子"。
② 笋米:像米粒大小的笋丁。
③ 极沸汤打转下之:极沸汤,大滚的开水;打转下之,把锅里的水搅得旋转打滚,再下馄饨。
④ 暧气:逆气打嗝儿。
黄雀馒头法
用黄雀,以脑及翅、葱、椒、盐同剁碎,酿腹中。以发酵面裹之,作小长卷,两头令平圆,上笼蒸之。或蒸后如糟馒法糟过,香油炸之尤妙。
冷淘面法① 生姜去皮,擂自然汁②,花椒末用醋调,酱滤清,作汁。不入别汁水。以冻鳜鱼③、鲈鱼、江鱼皆可。旋挑入咸汁肉。虾肉亦可,虾不须冻。汁内细切胡荽或香菜或韭芽生者。搜冷淘面在内。用冷肉汁入少盐和剂。冻鳜鱼、江鱼等用鱼去骨、皮,批片排盆中,或小定盘中④,用鱼汁及江鱼胶熬汁,调和清汁浇冻。
【注释】
① 冷淘面:一种熟冷面。把面煮熟后捞到冷水里浸凉。
② 擂自然汁:擂,研磨。自然汁,生姜本身的天然汁。
③ 鳜鱼:即桂鱼。
④ 小定盘:用定磁制的小盘。
⑤ 浇冻:冻,用鱼片冻成的“冻子”。
新法哈蜊
用哈蜊洗净。生擘开,留浆别器中。刮去哈蜊泥沙,批破,水洗净,留洗水。再用温汤洗,次用细葱丝或桔丝少许拌哈蜊肉,匀排碗内。以前浆及二次洗水汤澄清去脚①,入葱、椒、酒调和。入汁浇供,甚妙。
【注释】
① 去脚:弃掉汤水中的渣滓。
雪[1]菜①
用青菜心,少留叶,每科作二段入碗内。以乳饼厚切片盖满菜上②,以花椒末于手心揉碎糁上,椒不须多,以纯酒入盐少许,浇满碗中,上笼蒸,菜熟烂啖之。
[1]:上“今”中“酉”下“皿”
【注释】
①[1]: “庵”的古体字。
② 乳饼:即奶酪。
煮麸干法
以吴中细麸,新落笼不入水者,扯开作薄小片。先用甘草,作寸段,入酒少许,水煮干,取出甘草。次用紫苏叶、桔皮片、姜片同麸略煮,取出,待冷。次用熟油、酱、花椒、胡椒,杏仁末和匀,拌面、姜、桔等,再三揉拌,令味相入。晒干,入糖甏内封盛。如久后啖之时觉硬,便蒸之。
【注释】
① 麸干:面筋干。麸,即麸筋、面筋。
② 吴中:地名,即今江苏苏州市。
③ 糖甏:装糖的坛子。甏,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即坛子。
蚶子①
以生蚶劈开,逐四、五枚,旋劈,排碗中,沥浆于水,以极热酒烹下,啖之。不用椒盐等。劈时,先以大布针刺,口易开。
【注释】
① 蚶子:即“魁蛤”,介壳厚,有突出的纵线像百垄,俗名“瓦垄子”,味鲜美。
青虾卷[1]①
生青虾去头壳,留小尾。以小刀子薄批,自大头批至尾,肉连尾不要断。以葱、椒、盐、酒、水腌之。以头壳擂碎熬汁,去渣。于汁内 虾肉,后澄清,入笋片、糟姜片供。原汁。不用辣酒。不须多 令熟。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注释】
①[1]:在开水锅里涮一下。
香螺先生
敲去壳,取净肉,洗。不用浆。以小刀卷批,如削梨子法。或片批,用鸡汁略 。
江瑶①
生取肉,酒净洗。细丝如筋头大,极热酒煮食之。或作缕生②,胡椒、醋食之。椒、醋入糖、盐少许,冷供。
【注释】
① 江瑶:其肉柱鲜美,叫“江瑶柱”,又称鲜贝。晒干后叫“干贝”。
② 缕生:生吃的江瑶细丝。缕,细丝。
[鱼兹]鱼
切块如鲤鱼法。半水半酒,姜,椒,酱煮食之。令腻①。
【注释】
① 令腻:把鱼本身的膏汁煮出,使鱼肉如着芡一样有卤汁。
田螺
取大者,敲取头,不要见水。用沙糖浓拌,淹饭顷。洗净。或批,用葱、椒、酒淹少时,清鸡原汁[1]供。或生用盐、酒,入莳萝浸三五日①,清醋供。夏不可食。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注释】
① 莳萝:又名“土茴香”,可作调料,又可入药用,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1]肉羹
用[2]肉①,先去筋膜净。切寸段小块,略切碎路,肉上如荔枝。以葱、椒、盐、酒淹少时,用沸汤投下,略拨动,急连汤取肉于器中养浸。以肉汁提清,入糟姜片,或山药块,或笋块同供。原汁。
[1]:左:“火”,右:上“穴”下“鼠”
[2]:上“旅”下“肉”
【注释】
①[2]肉:脊骨上的肉。位于内侧的即“里脊肉”。
[1]鸡脆①
“鸡脆”同前法。“鸡脆”,用胸子白肉,切作象眼骰子块。仍切碎路,如荔枝皮。余如前法。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注释】
① [1]鸡脆:原书题为“腰肚双脆”,因与所述内容不符,编著者改为“[1]鸡脆”。
醋笋法
用笋汁,入白梅、糖霜或白沙糖、生姜自然汁少许,调和合味。入笋淹少时,冷啖。不可留久。
烧萝卜法
用切作四方长小块,置净器中。以生姜丝、花椒粒糁上。用水及酒、少许盐、醋调和,入锅一沸,乘热浇萝卜上,急盖之,置地。浇汁应侵没萝卜。
糟姜法
净布揩去嫩芽。每姜一斤,用糟一斤半、炒盐一两半拌匀,即入瓶,以炒盐少许糁面。封之。
煮鲤鱼
切作块子,半水半酒煮之。以姜去皮,先薄切片,捣如泥,花椒与姜和,研匀,略以酒解开,先以酱水少许入鱼,三沸,次入姜、椒,略沸即起。
又法
切作块子。先以香油沸熟,以熟油烹姜、椒于别器,次就油锅下鱼,煎色变,以烹下,稍住火片时,下酱水。余如前法。
【注释】
① 以烹下:烹指前句所说的以熟油烹的姜、椒。
蟹鳖
以熟蟹剔肉,用花椒少许搅匀。先以粉皮铺笼底干荷叶上,却铺蟹肉粉皮上,次以鸡子或凫弹入盐少许搅匀浇之①,以蟹膏铺上②,蒸鸡子干为度。取起,待冷,去粉皮,块象眼块。以蟹壳熬汁,用姜浓捣,入花椒末,微著真粉牵和,入前汁或菠菜铺底供之。甚佳。
【注释】
① 凫弹:凫,野鸡。弹,即“蛋”。
② 蟹膏:蟹黄。
糟馒头
用细馅馒头,逐个用黄草布包裹,或用全幅布。先铺糟在大盘内,用布摊上。稀排馒头布上,再以布覆之,用糟厚盖布上。糟一宿取出,香油炸之。冬日可留半月。冷则旋火上炙之。
煮猪头肉
用肉切作大块。每用半水半酒、盐少许、长段葱白、混花椒入朱钵或银锅内重汤顿一宿①。临供,旋入糟姜片、新橙、桔丝。如要作糜②,入糯米,擂碎生山药一同顿。猪头一只,可作糜四分。
【注释】
① 朱钵:朱砂制的盆。钵,形似盆的容器。
② 糜:粥。
川猪头
用猪头不劈开者,以草柴火薰去延①,刮洗极净。用白汤煮。几换汤,煮五次。不入盐。取出后,冷,切作柳叶片。入长段葱丝、韭、笋丝或茭白丝,用花椒、杏仁、芝麻、盐拌匀,酒少许洒之。荡锣内蒸②。手饼卷食。
【注释】
① 延:通“涎”。猪头上的粘液。
② 荡锣:一种铜制的蒸器,形似锣。
手饼
用头子面,十分滚汤,入盐搜匀。捺面极熟,擀作小碗许大饼子,熬盘上[1]熟①,频以盐水洒之。才起,以湿布卷覆。
[1]:“叹”字繁体左旁换“火”
【注释】
①“熬盘”句:熬盘,应为“鏊盘”,平底铁锅。[1],烙。
鲫鱼肚儿羹
用生鲫鱼小者,破肚去肠。切腹腴两片子,以葱、椒、盐、酒[氵邑]之①。腹后相连如蝴蝶状。用头、背等肉熬汁,捞出肉。以腹腴用筲箕或笊篱盛之,入汁肉焯过。候温,镊出骨,花椒或胡椒、酱水调和。前汁捉清如水②,入菜,或笋同供。
【注释】
① [氵邑]:湿润。这里指用水浸。
③ 前汁捉清:将前面用鱼头、鱼背熬的汤汁提清。捉清,元代人口语,即提清。
熟灌藕
用绝好真粉,入蜜及麝少许,灌藕内,从大头灌入。用油纸包扎煮。藕熟,切片,热啖之。
水龙子
用猪精肉二分,肥肉一份,剁极细。入葱、椒、杏仁酱少许、干蒸饼末少许,和匀。用醋着手圆之。以真粉作衣。沸汤下,才浮便起。清辣汁任供。
黄雀
去皮。以头及翅和葱、椒剁碎,酿腹内,用好甜酒,重汤顿食。酒内少盐少许。
白盐饼子①
用盐不拘多少,以水淘化。用筲箕铺粗纸于底②,倾水在内,放净锅上,候水滴净就煮,炒干,再入内。以生芝麻少许和之,捺实,火煅。候作汁,倾下石碗子内,作饼大小如意。
【注释】
① 白盐饼子:制作纯净的盐饼,如今日的精盐。古时盐粗糙带土石。故食用前须用水化开沉淀后取清汁再煮,即成洁净的精盐。
② 筲箕:用竹子编的淘米器具,形状似簸箕。
烧猪脏或肚
先用汤煮熟前物。人切碎蒜片并粗燥子①,合盐少许,就锅内竹棒搁起,盖锅。熳火烧之②,锅内仍用水一盏。
【注释】
① 粗燥子:熟粗肉丁。燥子,即臊子。
② 熳火:熳火、文火。
烧猪肉
洗肉净,以葱、椒及蜜、少许盐、酒擦之。锅内竹棒搁起。锅内用水一盏、酒一盏,盖锅,用湿纸封缝。干则以水润之。用大草把一个烧,不要拨动。候过,再烧草把一个。住火饭顷。以手候锅盖冷,开盖翻肉。再盖,以湿纸仍前封缝。再以烧草把一个。候锅盖冷即熟。
烧鹅①
用“烧肉”法。亦以盐、椒、葱、酒多擦腹内,外用酒、蜜涂之。入锅内。余如前法。但先入锅时,以腹向上,后翻则腹向下。
【注释】
① 烧鹅:这是倪云林创制的一道名菜。袁枚《随园食单》中盛赞此菜,并命名为“云林鹅”。日本羽化的《养小录》也收入“烧鹅”作法。
新法蟹
用蟹,生开,留壳及腹膏。股、脚段作指大、寸许块子,以水洗净,以生蜜淹之,良久,再以葱、椒、酒少许拌过,鸡汁内[1]。以前膏腴蒸,云壳入内。糟姜片子清鸡原汁供。不用螯。不可[1]过了。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海蜇羹
用对虾头熬清汁,或入片子鸡脆,复入海蜇,只用花头最好。洗净对虾、决明①、鲜虾、鸡脆,和入供,鱼亦可食。
【注释】
① 决明:即“石决明”,鲍鱼的别称。
煮决明法
先洗净,入酒瓶内,满笼糠火煨一番取出。换水浸之,切用。
礼始诸饮食。饮食,人之大欲存焉①。固日中之不可缺者。若何胤朵颐[石甚]几②,以刳脔取味,非所为训。东坡晚年戒杀,一茹蔬菜,亦非先王养老之意也。是编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注释】
① 人之大欲存焉:语出《孟子》,原文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② 何胤:东汉人,以生割驴肉的残忍食法受到后来人的谴责。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元末著名画家,擅长以水墨画江南景色,在美术史上具有较大影响。
倪瓒生于江苏无锡城东南约10公里的梅里祗陀村,家本豪富,因元末农民起义故散其家产,自带家眷乘舟往来于太湖和三泖之间,过着隐居生活,生平未曾出仕。
倪瓒旧家本有一堂名“云林堂”,就用此堂命名他所编著的这本菜谱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集中收有50余种菜点和饮料的材料和制作法,其中有不少菜如“烧鹅”、“青虾卷[1] ”、“川猪头”、“新法蟹”、“雪庵菜”等,都独具风味,颇为后世称道。有些菜肴的制法一直传到现在,甚至传到日本。但该集中杂有饮食之外的“香灰”、“洗碗法”等,以及我们在《茶经•茶道•茶药方》和《酒经•酒典•酒药方》两书中注释过的“桔花茶”、“郑公酒法”等,本书一律删去。《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不失为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烹饪专著,对我们研究中国烹饪史和认识元代苏南地区的饮食风貌,是大有借鉴作用的。
([1]:左:“火”,右:上“穴”下“鼠”)
酱油法
每黄子一官斗①,用盐十斤,足称,水廿斤,足称。下之须伏日,合下。
【注释】
① 黄子:豆饼炙黄后捣成碎块,叫“黄子”。
煮面
如午间要吃,清早用盐水搜面团,捺三二十次①,以物覆之。少顷,又捺团如前。如此团捺数四。真粉细末②,擀切。煮法,沸汤内搅动下面,沸透,住火,方盖定。再烧,略沸,便捞入汁。
【注释】
① 捺三二十次:捺,揉面。
② 真粉:真正好淀粉。
蜜酿蝤蛑①
盐水略煮,才色变便捞起。擘开,螯脚出肉,股剁作小块。先将上件排在壳内,以蜜少许入鸡弹内搅匀,浇遍,次以膏腴铺鸡弹上蒸之。鸡弹才干凝便啖,不可蒸过。橙齑,醋供。
【注释】
① 蝤蛑:即“梭子蟹”。
② 鸡弹:即“鸡蛋”。
③ 橙齑:捣碎的橙子皮,甜中带酸。用橙 和醋伴食蟹,可以解腥驱寒。
煮蟹法
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大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扌寿]橙齑、醋供。
酒煮蟹法
用蟹洗净,生带壳剁作两段。次擘开壳,以股剁作小块,壳亦剁成小块,脚只用向上一段,螯擘开,葱、椒、纯酒,入盐少许,于砂锡器中重汤顿熟。啖之不用醋供。
煮馄饨
细切肉燥子①,入笋米②,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汤煮时,用极沸汤打转下之③。不要盖。待浮便起,不可再搅。馅中不可用砂仁,用则暧气④。
【注释】
① 肉燥子:当为 "肉臊子"。
② 笋米:像米粒大小的笋丁。
③ 极沸汤打转下之:极沸汤,大滚的开水;打转下之,把锅里的水搅得旋转打滚,再下馄饨。
④ 暧气:逆气打嗝儿。
黄雀馒头法
用黄雀,以脑及翅、葱、椒、盐同剁碎,酿腹中。以发酵面裹之,作小长卷,两头令平圆,上笼蒸之。或蒸后如糟馒法糟过,香油炸之尤妙。
冷淘面法① 生姜去皮,擂自然汁②,花椒末用醋调,酱滤清,作汁。不入别汁水。以冻鳜鱼③、鲈鱼、江鱼皆可。旋挑入咸汁肉。虾肉亦可,虾不须冻。汁内细切胡荽或香菜或韭芽生者。搜冷淘面在内。用冷肉汁入少盐和剂。冻鳜鱼、江鱼等用鱼去骨、皮,批片排盆中,或小定盘中④,用鱼汁及江鱼胶熬汁,调和清汁浇冻。
【注释】
① 冷淘面:一种熟冷面。把面煮熟后捞到冷水里浸凉。
② 擂自然汁:擂,研磨。自然汁,生姜本身的天然汁。
③ 鳜鱼:即桂鱼。
④ 小定盘:用定磁制的小盘。
⑤ 浇冻:冻,用鱼片冻成的“冻子”。
新法哈蜊
用哈蜊洗净。生擘开,留浆别器中。刮去哈蜊泥沙,批破,水洗净,留洗水。再用温汤洗,次用细葱丝或桔丝少许拌哈蜊肉,匀排碗内。以前浆及二次洗水汤澄清去脚①,入葱、椒、酒调和。入汁浇供,甚妙。
【注释】
① 去脚:弃掉汤水中的渣滓。
雪[1]菜①
用青菜心,少留叶,每科作二段入碗内。以乳饼厚切片盖满菜上②,以花椒末于手心揉碎糁上,椒不须多,以纯酒入盐少许,浇满碗中,上笼蒸,菜熟烂啖之。
[1]:上“今”中“酉”下“皿”
【注释】
①[1]: “庵”的古体字。
② 乳饼:即奶酪。
煮麸干法
以吴中细麸,新落笼不入水者,扯开作薄小片。先用甘草,作寸段,入酒少许,水煮干,取出甘草。次用紫苏叶、桔皮片、姜片同麸略煮,取出,待冷。次用熟油、酱、花椒、胡椒,杏仁末和匀,拌面、姜、桔等,再三揉拌,令味相入。晒干,入糖甏内封盛。如久后啖之时觉硬,便蒸之。
【注释】
① 麸干:面筋干。麸,即麸筋、面筋。
② 吴中:地名,即今江苏苏州市。
③ 糖甏:装糖的坛子。甏,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即坛子。
蚶子①
以生蚶劈开,逐四、五枚,旋劈,排碗中,沥浆于水,以极热酒烹下,啖之。不用椒盐等。劈时,先以大布针刺,口易开。
【注释】
① 蚶子:即“魁蛤”,介壳厚,有突出的纵线像百垄,俗名“瓦垄子”,味鲜美。
青虾卷[1]①
生青虾去头壳,留小尾。以小刀子薄批,自大头批至尾,肉连尾不要断。以葱、椒、盐、酒、水腌之。以头壳擂碎熬汁,去渣。于汁内 虾肉,后澄清,入笋片、糟姜片供。原汁。不用辣酒。不须多 令熟。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注释】
①[1]:在开水锅里涮一下。
香螺先生
敲去壳,取净肉,洗。不用浆。以小刀卷批,如削梨子法。或片批,用鸡汁略 。
江瑶①
生取肉,酒净洗。细丝如筋头大,极热酒煮食之。或作缕生②,胡椒、醋食之。椒、醋入糖、盐少许,冷供。
【注释】
① 江瑶:其肉柱鲜美,叫“江瑶柱”,又称鲜贝。晒干后叫“干贝”。
② 缕生:生吃的江瑶细丝。缕,细丝。
[鱼兹]鱼
切块如鲤鱼法。半水半酒,姜,椒,酱煮食之。令腻①。
【注释】
① 令腻:把鱼本身的膏汁煮出,使鱼肉如着芡一样有卤汁。
田螺
取大者,敲取头,不要见水。用沙糖浓拌,淹饭顷。洗净。或批,用葱、椒、酒淹少时,清鸡原汁[1]供。或生用盐、酒,入莳萝浸三五日①,清醋供。夏不可食。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注释】
① 莳萝:又名“土茴香”,可作调料,又可入药用,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1]肉羹
用[2]肉①,先去筋膜净。切寸段小块,略切碎路,肉上如荔枝。以葱、椒、盐、酒淹少时,用沸汤投下,略拨动,急连汤取肉于器中养浸。以肉汁提清,入糟姜片,或山药块,或笋块同供。原汁。
[1]:左:“火”,右:上“穴”下“鼠”
[2]:上“旅”下“肉”
【注释】
①[2]肉:脊骨上的肉。位于内侧的即“里脊肉”。
[1]鸡脆①
“鸡脆”同前法。“鸡脆”,用胸子白肉,切作象眼骰子块。仍切碎路,如荔枝皮。余如前法。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注释】
① [1]鸡脆:原书题为“腰肚双脆”,因与所述内容不符,编著者改为“[1]鸡脆”。
醋笋法
用笋汁,入白梅、糖霜或白沙糖、生姜自然汁少许,调和合味。入笋淹少时,冷啖。不可留久。
烧萝卜法
用切作四方长小块,置净器中。以生姜丝、花椒粒糁上。用水及酒、少许盐、醋调和,入锅一沸,乘热浇萝卜上,急盖之,置地。浇汁应侵没萝卜。
糟姜法
净布揩去嫩芽。每姜一斤,用糟一斤半、炒盐一两半拌匀,即入瓶,以炒盐少许糁面。封之。
煮鲤鱼
切作块子,半水半酒煮之。以姜去皮,先薄切片,捣如泥,花椒与姜和,研匀,略以酒解开,先以酱水少许入鱼,三沸,次入姜、椒,略沸即起。
又法
切作块子。先以香油沸熟,以熟油烹姜、椒于别器,次就油锅下鱼,煎色变,以烹下,稍住火片时,下酱水。余如前法。
【注释】
① 以烹下:烹指前句所说的以熟油烹的姜、椒。
蟹鳖
以熟蟹剔肉,用花椒少许搅匀。先以粉皮铺笼底干荷叶上,却铺蟹肉粉皮上,次以鸡子或凫弹入盐少许搅匀浇之①,以蟹膏铺上②,蒸鸡子干为度。取起,待冷,去粉皮,块象眼块。以蟹壳熬汁,用姜浓捣,入花椒末,微著真粉牵和,入前汁或菠菜铺底供之。甚佳。
【注释】
① 凫弹:凫,野鸡。弹,即“蛋”。
② 蟹膏:蟹黄。
糟馒头
用细馅馒头,逐个用黄草布包裹,或用全幅布。先铺糟在大盘内,用布摊上。稀排馒头布上,再以布覆之,用糟厚盖布上。糟一宿取出,香油炸之。冬日可留半月。冷则旋火上炙之。
煮猪头肉
用肉切作大块。每用半水半酒、盐少许、长段葱白、混花椒入朱钵或银锅内重汤顿一宿①。临供,旋入糟姜片、新橙、桔丝。如要作糜②,入糯米,擂碎生山药一同顿。猪头一只,可作糜四分。
【注释】
① 朱钵:朱砂制的盆。钵,形似盆的容器。
② 糜:粥。
川猪头
用猪头不劈开者,以草柴火薰去延①,刮洗极净。用白汤煮。几换汤,煮五次。不入盐。取出后,冷,切作柳叶片。入长段葱丝、韭、笋丝或茭白丝,用花椒、杏仁、芝麻、盐拌匀,酒少许洒之。荡锣内蒸②。手饼卷食。
【注释】
① 延:通“涎”。猪头上的粘液。
② 荡锣:一种铜制的蒸器,形似锣。
手饼
用头子面,十分滚汤,入盐搜匀。捺面极熟,擀作小碗许大饼子,熬盘上[1]熟①,频以盐水洒之。才起,以湿布卷覆。
[1]:“叹”字繁体左旁换“火”
【注释】
①“熬盘”句:熬盘,应为“鏊盘”,平底铁锅。[1],烙。
鲫鱼肚儿羹
用生鲫鱼小者,破肚去肠。切腹腴两片子,以葱、椒、盐、酒[氵邑]之①。腹后相连如蝴蝶状。用头、背等肉熬汁,捞出肉。以腹腴用筲箕或笊篱盛之,入汁肉焯过。候温,镊出骨,花椒或胡椒、酱水调和。前汁捉清如水②,入菜,或笋同供。
【注释】
① [氵邑]:湿润。这里指用水浸。
③ 前汁捉清:将前面用鱼头、鱼背熬的汤汁提清。捉清,元代人口语,即提清。
熟灌藕
用绝好真粉,入蜜及麝少许,灌藕内,从大头灌入。用油纸包扎煮。藕熟,切片,热啖之。
水龙子
用猪精肉二分,肥肉一份,剁极细。入葱、椒、杏仁酱少许、干蒸饼末少许,和匀。用醋着手圆之。以真粉作衣。沸汤下,才浮便起。清辣汁任供。
黄雀
去皮。以头及翅和葱、椒剁碎,酿腹内,用好甜酒,重汤顿食。酒内少盐少许。
白盐饼子①
用盐不拘多少,以水淘化。用筲箕铺粗纸于底②,倾水在内,放净锅上,候水滴净就煮,炒干,再入内。以生芝麻少许和之,捺实,火煅。候作汁,倾下石碗子内,作饼大小如意。
【注释】
① 白盐饼子:制作纯净的盐饼,如今日的精盐。古时盐粗糙带土石。故食用前须用水化开沉淀后取清汁再煮,即成洁净的精盐。
② 筲箕:用竹子编的淘米器具,形状似簸箕。
烧猪脏或肚
先用汤煮熟前物。人切碎蒜片并粗燥子①,合盐少许,就锅内竹棒搁起,盖锅。熳火烧之②,锅内仍用水一盏。
【注释】
① 粗燥子:熟粗肉丁。燥子,即臊子。
② 熳火:熳火、文火。
烧猪肉
洗肉净,以葱、椒及蜜、少许盐、酒擦之。锅内竹棒搁起。锅内用水一盏、酒一盏,盖锅,用湿纸封缝。干则以水润之。用大草把一个烧,不要拨动。候过,再烧草把一个。住火饭顷。以手候锅盖冷,开盖翻肉。再盖,以湿纸仍前封缝。再以烧草把一个。候锅盖冷即熟。
烧鹅①
用“烧肉”法。亦以盐、椒、葱、酒多擦腹内,外用酒、蜜涂之。入锅内。余如前法。但先入锅时,以腹向上,后翻则腹向下。
【注释】
① 烧鹅:这是倪云林创制的一道名菜。袁枚《随园食单》中盛赞此菜,并命名为“云林鹅”。日本羽化的《养小录》也收入“烧鹅”作法。
新法蟹
用蟹,生开,留壳及腹膏。股、脚段作指大、寸许块子,以水洗净,以生蜜淹之,良久,再以葱、椒、酒少许拌过,鸡汁内[1]。以前膏腴蒸,云壳入内。糟姜片子清鸡原汁供。不用螯。不可[1]过了。
[1]:左:“火”,右:上“穴”下“鼠”
海蜇羹
用对虾头熬清汁,或入片子鸡脆,复入海蜇,只用花头最好。洗净对虾、决明①、鲜虾、鸡脆,和入供,鱼亦可食。
【注释】
① 决明:即“石决明”,鲍鱼的别称。
煮决明法
先洗净,入酒瓶内,满笼糠火煨一番取出。换水浸之,切用。
礼始诸饮食。饮食,人之大欲存焉①。固日中之不可缺者。若何胤朵颐[石甚]几②,以刳脔取味,非所为训。东坡晚年戒杀,一茹蔬菜,亦非先王养老之意也。是编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注释】
① 人之大欲存焉:语出《孟子》,原文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② 何胤:东汉人,以生割驴肉的残忍食法受到后来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