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焦虑症
“奔三”焦虑症
30 reaching anxiety
本文来自 InnerLight心探索第31期“诊聊室”
编辑 撰文/筱竹
年龄将届三十,却发现自己尚未成家立业,和周围的一些同龄人相比,无论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事业方面的表现,差距都越来越明显,于是很多人开始陷入心态失衡、浮躁不安,乃至对未来能否安身立命感到恐慌、心境低落,这是典型的“奔三”焦虑症候群。
面临30岁这个坎儿,单身女性通常会在结婚成家这件事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父母家族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尽管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对两性平等和个人价值的彰显都让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但在中国的社会大环境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依然还是文化脉络中一个无法逾越的结点,而结婚生子、拥有稳定延续的家庭伦理关系,也依然还是我们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于是,在社会评价体系和自我现实的巨大落差中,这些单身的女性或者把自己归入“大龄剩女”的行列,成为“相亲狂”、“结婚狂”;或者陷入自怨自艾、自我封闭和自我放逐,在对抗主流价值观和内在心理冲突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疏离者。
对男性而言,“奔三”的焦虑则更多地来源于工作职场的困惑和事业发展的瓶颈。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而能否“立”得起来,通常的评判标准有两点:一是经济基础的稳固,一是社会身份地位的建立。
30岁之前,每个人对未来的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很多理想和憧憬,而当这个标志性的年龄离自己越来越近,很多人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似乎难以弥合,尤其是看着自己昔日的同学朋友,或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精英,小有建树,或是职场发展风生水起、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心中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更容易油然而生,对自我的定位和未来的前进方向也就更加感到困惑和迷惘。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想要快速地获取成功和声名又谈何容易。
也会有一部分“幸运者”,事业发展较为顺利,在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亲密关系也稳定和谐,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生活。然而,30岁的到来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造成一些心理冲击。一方面,他们感到已经失去了年轻人的轻盈跳脱,生命丰富的面向和多元选择的可能性正在日益萎缩;而另一方面,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又还没有达到充分的富足,离中年人的沉稳练达、平和淡定还有相当的距离。于是两头都有念想,两头又都落定不下来。这种心理上的“双驱冲突”,也许正是“奔三”焦虑的一个深层心理原因。
年届三十,我们不再年少轻狂,也不再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和勇气。年届三十,我们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历练,也无法再沉浸于幻想的空中楼阁中。当眼看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在现实中差强人意,焦虑袭来的时候,该如何排解压力、转化冲突?当面临人生的三岔路口,感到迷惘不安、踟蹰不前时,该如何找到前进的方向,做出有力的抉择?本期诊聊室,我们一起来探寻“奔三”焦虑症的心理根源和解决之道。
诊聊:焦虑源于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李俊:催眠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家族系统排列专家。美国催眠师协会(NGH)(AAH)认证催眠治疗师,中国公益总会应用心理学催眠专业委员副会长,第二界心理学家大会特邀嘉宾,疗愈过的个案超过千例,具有注重实效、直指人心的工作特点。
主持人:筱竹,本刊编辑
心理咨询师:李俊
筱竹:李俊你好。今天我们要诊聊的话题是“奔三”焦虑症。我想先请你帮大家厘清一下“焦虑症”的概念,在临床心理学中,对“焦虑症”是怎么定义的?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说的“我很焦虑”有什么区别吗?
李俊: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两种类型,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焦虑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焦虑并非由实际的威胁所引起,或者说紧张惊恐的程度和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在现实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好焦虑啊、好抓狂啊”,但这一般指普通的焦虑情绪,还没上升到焦虑症这么严重的性质。不过,普通的焦虑情绪也会发展到焦虑症,深层原因就是一开始我们不愿意去面对它,而是选择逃避和压抑的方式,那么事情就会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引发都和压抑、逃避有关。我们说“奔三”焦虑症,应该更多是一种戏称,还是跟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焦虑状态比较贴近。
筱竹:“奔三”焦虑的年龄阶段是比较固定的,大概在25岁到30岁之间,尤其越接近30岁焦虑状态就表现得越明显。这是因为30岁这个坎儿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意义吗?
李俊:我更关心的是应该怎么办,而不是怎么定义问题。在我们定义问题的时候其实没有带来实际的行动,那仿佛是一个人站在很远的地方在看,是很抽离的。如果这些问题和你无关,你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你自己现在正遭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会建议你不用关心该怎样定义它,而是考虑考虑我的难题到底是什么,我有没有真的要解决它,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大家很喜欢对一件事情马上给予解释,为什么呢?一旦某些事情我们没有办法解释和定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不安全,很焦虑。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看清事情了。这个过程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甚至你都以为这样我就可以不用焦虑了。但这个过程正是所有焦虑状态引发的一个过程,一种很典型的压抑和逃避的方式。不过你最终会知道,这是没有用的,真正的问题还在那里,一直在等待你的解决。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勇气!
筱竹:我有一位女性朋友,今年28岁,这两年快变成“相亲狂人”了,但是却一直没能嫁出去。用她自己的话说,没选择的时候很着急,有选择的时候又都觉得不合适。此外她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也不太满意,一直念叨着要辞职创业,却又怕丢了饭碗,所以迄今没有实际行动。这是相当典型的“奔三”焦虑吧?
李俊:这是典型的不去面对真正的问题,而在那里玩的一个游戏。你们看,不是我不想结婚,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已经尽力了。她对工作也是这样一种态度和模式,其实在内心里面她已经做了选择,外在玩的这个游戏是为了说服自己的头脑和周围的人,可以说只是做个样子罢了。不过,还好她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焦虑。
筱竹:“三十而立”是中国人的古训,但大家对这个“立”字的主要理解是“成家立业”,所以男人希望自己能在30岁之前闯出一番事业,而女人则希望自己至少在30岁之前能结婚。男女两性的这种差异,是否说明了“奔三”焦虑的一大来源是社会期待和社会角色的定位?
李俊:和社会期待确实有一些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你可能开始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不太靠谱了,之前都还有理由啊,咱年轻啊,有的是时间。后来发现这个好像不太能成立了。其实这应该算是个好事,因为我们有机会重新选择了。是要回归平凡,开始生活,还是继续活在梦中,你可以重新选择了!幸福和真理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而我们却一直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哪个重要呢?这是留给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思考的。
…………
更多内容请下载阅读《Innerlight心探索》Vol.31
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download&id=FF8080812F9F8AB8012FA040433F000F
30 reaching anxiety
![]() |
本文来自 InnerLight心探索第31期“诊聊室”
编辑 撰文/筱竹
年龄将届三十,却发现自己尚未成家立业,和周围的一些同龄人相比,无论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事业方面的表现,差距都越来越明显,于是很多人开始陷入心态失衡、浮躁不安,乃至对未来能否安身立命感到恐慌、心境低落,这是典型的“奔三”焦虑症候群。
面临30岁这个坎儿,单身女性通常会在结婚成家这件事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父母家族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尽管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对两性平等和个人价值的彰显都让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但在中国的社会大环境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依然还是文化脉络中一个无法逾越的结点,而结婚生子、拥有稳定延续的家庭伦理关系,也依然还是我们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于是,在社会评价体系和自我现实的巨大落差中,这些单身的女性或者把自己归入“大龄剩女”的行列,成为“相亲狂”、“结婚狂”;或者陷入自怨自艾、自我封闭和自我放逐,在对抗主流价值观和内在心理冲突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疏离者。
对男性而言,“奔三”的焦虑则更多地来源于工作职场的困惑和事业发展的瓶颈。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而能否“立”得起来,通常的评判标准有两点:一是经济基础的稳固,一是社会身份地位的建立。
30岁之前,每个人对未来的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很多理想和憧憬,而当这个标志性的年龄离自己越来越近,很多人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似乎难以弥合,尤其是看着自己昔日的同学朋友,或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精英,小有建树,或是职场发展风生水起、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心中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更容易油然而生,对自我的定位和未来的前进方向也就更加感到困惑和迷惘。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想要快速地获取成功和声名又谈何容易。
也会有一部分“幸运者”,事业发展较为顺利,在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亲密关系也稳定和谐,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生活。然而,30岁的到来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造成一些心理冲击。一方面,他们感到已经失去了年轻人的轻盈跳脱,生命丰富的面向和多元选择的可能性正在日益萎缩;而另一方面,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又还没有达到充分的富足,离中年人的沉稳练达、平和淡定还有相当的距离。于是两头都有念想,两头又都落定不下来。这种心理上的“双驱冲突”,也许正是“奔三”焦虑的一个深层心理原因。
年届三十,我们不再年少轻狂,也不再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和勇气。年届三十,我们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历练,也无法再沉浸于幻想的空中楼阁中。当眼看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在现实中差强人意,焦虑袭来的时候,该如何排解压力、转化冲突?当面临人生的三岔路口,感到迷惘不安、踟蹰不前时,该如何找到前进的方向,做出有力的抉择?本期诊聊室,我们一起来探寻“奔三”焦虑症的心理根源和解决之道。
诊聊:焦虑源于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李俊:催眠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家族系统排列专家。美国催眠师协会(NGH)(AAH)认证催眠治疗师,中国公益总会应用心理学催眠专业委员副会长,第二界心理学家大会特邀嘉宾,疗愈过的个案超过千例,具有注重实效、直指人心的工作特点。
主持人:筱竹,本刊编辑
心理咨询师:李俊
筱竹:李俊你好。今天我们要诊聊的话题是“奔三”焦虑症。我想先请你帮大家厘清一下“焦虑症”的概念,在临床心理学中,对“焦虑症”是怎么定义的?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说的“我很焦虑”有什么区别吗?
李俊: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两种类型,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焦虑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焦虑并非由实际的威胁所引起,或者说紧张惊恐的程度和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在现实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好焦虑啊、好抓狂啊”,但这一般指普通的焦虑情绪,还没上升到焦虑症这么严重的性质。不过,普通的焦虑情绪也会发展到焦虑症,深层原因就是一开始我们不愿意去面对它,而是选择逃避和压抑的方式,那么事情就会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引发都和压抑、逃避有关。我们说“奔三”焦虑症,应该更多是一种戏称,还是跟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焦虑状态比较贴近。
筱竹:“奔三”焦虑的年龄阶段是比较固定的,大概在25岁到30岁之间,尤其越接近30岁焦虑状态就表现得越明显。这是因为30岁这个坎儿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意义吗?
李俊:我更关心的是应该怎么办,而不是怎么定义问题。在我们定义问题的时候其实没有带来实际的行动,那仿佛是一个人站在很远的地方在看,是很抽离的。如果这些问题和你无关,你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你自己现在正遭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会建议你不用关心该怎样定义它,而是考虑考虑我的难题到底是什么,我有没有真的要解决它,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大家很喜欢对一件事情马上给予解释,为什么呢?一旦某些事情我们没有办法解释和定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不安全,很焦虑。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看清事情了。这个过程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甚至你都以为这样我就可以不用焦虑了。但这个过程正是所有焦虑状态引发的一个过程,一种很典型的压抑和逃避的方式。不过你最终会知道,这是没有用的,真正的问题还在那里,一直在等待你的解决。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勇气!
筱竹:我有一位女性朋友,今年28岁,这两年快变成“相亲狂人”了,但是却一直没能嫁出去。用她自己的话说,没选择的时候很着急,有选择的时候又都觉得不合适。此外她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也不太满意,一直念叨着要辞职创业,却又怕丢了饭碗,所以迄今没有实际行动。这是相当典型的“奔三”焦虑吧?
李俊:这是典型的不去面对真正的问题,而在那里玩的一个游戏。你们看,不是我不想结婚,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已经尽力了。她对工作也是这样一种态度和模式,其实在内心里面她已经做了选择,外在玩的这个游戏是为了说服自己的头脑和周围的人,可以说只是做个样子罢了。不过,还好她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焦虑。
筱竹:“三十而立”是中国人的古训,但大家对这个“立”字的主要理解是“成家立业”,所以男人希望自己能在30岁之前闯出一番事业,而女人则希望自己至少在30岁之前能结婚。男女两性的这种差异,是否说明了“奔三”焦虑的一大来源是社会期待和社会角色的定位?
李俊:和社会期待确实有一些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你可能开始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不太靠谱了,之前都还有理由啊,咱年轻啊,有的是时间。后来发现这个好像不太能成立了。其实这应该算是个好事,因为我们有机会重新选择了。是要回归平凡,开始生活,还是继续活在梦中,你可以重新选择了!幸福和真理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而我们却一直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哪个重要呢?这是留给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思考的。
…………
更多内容请下载阅读《Innerlight心探索》Vol.31
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download&id=FF8080812F9F8AB8012FA040433F000F
-
大海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7 05:40:49
-
追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07:09:28
-
D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6:20:01
-
红豆麻麻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4:49:43
-
y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30:36
-
卡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9:57
-
Gemi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9:11
-
有因有果这世界才完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8:54
-
抱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8:36
-
星光梦境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8:18
-
痛苦成长中—非请勿扰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8:00
-
Feeling&F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7:43
-
梦境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7:21
-
行星知我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7:02
-
孤独的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6:44
-
心迹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6:27
-
均可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6:09
-
心探索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5:34
-
心探索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2 1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