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和45分钟的故事及其他故事
14号中午12点半出门,3点半到静安寺附近吃了个饭
4点多饭馆出发,中途地铁+公交+跳下打车10公里,还是7点才到的终点,已然错过了半小时的戏
8点多看完坐车,公交上高速转的地铁再打黑车,睡下的时候就午夜12点多
第二天早上8点半出门12点半到的家
以上种种转接,就为了45分钟的园林实景版"牡丹亭"。之所以这里打的是引号不是书名号,因为这实在够不上书名号,而且这个引号是一个极尽讽刺的引号。
用咆哮文来说,这尼玛还是牡丹亭吗?满嘴唱的杨树手里晃悠着柳枝,从头到尾的挂羊头卖狗肉。
剧本删得惨不忍睹,活生生给删成了故事会
干脆叫实景版时装秀得了
种种不搭调,谭盾的音乐一嗓子出来,感觉从桥上走过的该是周杰伦
牛头马面套得跟吉祥物一样,卡哇伊奈
美女画挂得也太低了,到柳生腰部,还在那说词我转到这边,眼睛看到这边,转到那边,就又到那边,看什么?那高度只能看鸡鸡
实景版没回响,演员大概把握不住自己唱的,听到耳朵里总是有一阵没一阵
男人穿男装演石女,做法像耍猴
好处是实景确实漂亮,灯光剧情那么一弄,确实把园林层层叠叠一步一景的小样给实例出来了,亭子前面小船儿乌蓬下的的字幕屏、隔小河而起舞的演员及身下的倒影、唱着唱着吹来去的风和风带下的细小花瓣、竹竿挑动着的起舞的灯笼,美。估计演出从策划开始就是为了宣传场地而不是演出本身,目的还挺圆满。
实景的坏处是演员展不开手脚,种种怕摔的不地道,浮流表面、浅尝即止。
--------------------------------------------------------
以上就是24小时和45分钟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发生前,发生了一个3天排出一个《我爱XXX》的故事和排练过程中来不及了通宵排练喂蚊子的故事。为了平衡上面几个上火的故事,得插播一条想讲但没讲过的去绍兴观看林生祥的故事。
林生祥、钟理和、绍兴、周云蓬,好像就没有比这些更逍遥的关键词了吧。本来叫上二狗一齐去的,二狗为了无关生命的拍照客户楞是硬把念头给塞进了裤头充作没看见。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么逍遥的地方这么逍遥的暖场这么逍遥的歌手这么逍遥的歌唱内容,需要逍遥地一路过去、逍遥地在一路过去的光景唱着逍遥的歌、逍遥地在看逍遥的演出的时候拿出逍遥的酒彼此逍遥得喝起来,因为时间种种无法逍遥地上路就无法逍遥地喝酒就无法逍遥地听歌就无法逍遥地去了,挂掉二狗后,我觉得哪怕从演出开始我能逍遥那么2小时,也是多么逍遥的一个事儿啊。
周云蓬暖场的时候唱了四首歌,一首《空水杯》、一首《永隔一江水》、一首写给林昭的歌《妈妈,谁也别想找到她》、一首《黄金周》,时隔多年又一次在现场听到周翻唱的《永隔一江水》,物是人非。
林生祥带着一口台湾人的儒雅口音开始说话,然后开始唱歌,唱完就讲一段钟理和的故事,讲完一段再继续唱,各种solo各种即兴。一张好听的专辑就这样随着他的讲述变成了钟理和的人生,他的年少轻狂他的愧疚他的感慨他的无奈他的哀愁他的喜悦他的平常,唯独没有自怨自艾。这已然不是一张音乐CD,而是我对钟理和的全部了解。进门的时候买的《大地书房》,出门的时候至少徒增了一本书的重量。
遗憾在于为了赶火车没有听上林的返场,不遗憾在于,那晚的演出要是真有黄酒,就真是一场夏夜里在大树下藤榻边的纳凉。
人,不就因该是这样的吗?像钟理和和林生祥那样,先是一个会讲故事给人听的邻居,然后才是作家才是歌手,相对于邻居而言,作家和歌手这样的身份怕是连云烟都算不上吧。
4点多饭馆出发,中途地铁+公交+跳下打车10公里,还是7点才到的终点,已然错过了半小时的戏
8点多看完坐车,公交上高速转的地铁再打黑车,睡下的时候就午夜12点多
第二天早上8点半出门12点半到的家
以上种种转接,就为了45分钟的园林实景版"牡丹亭"。之所以这里打的是引号不是书名号,因为这实在够不上书名号,而且这个引号是一个极尽讽刺的引号。
用咆哮文来说,这尼玛还是牡丹亭吗?满嘴唱的杨树手里晃悠着柳枝,从头到尾的挂羊头卖狗肉。
剧本删得惨不忍睹,活生生给删成了故事会
干脆叫实景版时装秀得了
种种不搭调,谭盾的音乐一嗓子出来,感觉从桥上走过的该是周杰伦
牛头马面套得跟吉祥物一样,卡哇伊奈
美女画挂得也太低了,到柳生腰部,还在那说词我转到这边,眼睛看到这边,转到那边,就又到那边,看什么?那高度只能看鸡鸡
实景版没回响,演员大概把握不住自己唱的,听到耳朵里总是有一阵没一阵
男人穿男装演石女,做法像耍猴
![]() |
好处是实景确实漂亮,灯光剧情那么一弄,确实把园林层层叠叠一步一景的小样给实例出来了,亭子前面小船儿乌蓬下的的字幕屏、隔小河而起舞的演员及身下的倒影、唱着唱着吹来去的风和风带下的细小花瓣、竹竿挑动着的起舞的灯笼,美。估计演出从策划开始就是为了宣传场地而不是演出本身,目的还挺圆满。
实景的坏处是演员展不开手脚,种种怕摔的不地道,浮流表面、浅尝即止。
--------------------------------------------------------
以上就是24小时和45分钟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发生前,发生了一个3天排出一个《我爱XXX》的故事和排练过程中来不及了通宵排练喂蚊子的故事。为了平衡上面几个上火的故事,得插播一条想讲但没讲过的去绍兴观看林生祥的故事。
林生祥、钟理和、绍兴、周云蓬,好像就没有比这些更逍遥的关键词了吧。本来叫上二狗一齐去的,二狗为了无关生命的拍照客户楞是硬把念头给塞进了裤头充作没看见。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么逍遥的地方这么逍遥的暖场这么逍遥的歌手这么逍遥的歌唱内容,需要逍遥地一路过去、逍遥地在一路过去的光景唱着逍遥的歌、逍遥地在看逍遥的演出的时候拿出逍遥的酒彼此逍遥得喝起来,因为时间种种无法逍遥地上路就无法逍遥地喝酒就无法逍遥地听歌就无法逍遥地去了,挂掉二狗后,我觉得哪怕从演出开始我能逍遥那么2小时,也是多么逍遥的一个事儿啊。
周云蓬暖场的时候唱了四首歌,一首《空水杯》、一首《永隔一江水》、一首写给林昭的歌《妈妈,谁也别想找到她》、一首《黄金周》,时隔多年又一次在现场听到周翻唱的《永隔一江水》,物是人非。
林生祥带着一口台湾人的儒雅口音开始说话,然后开始唱歌,唱完就讲一段钟理和的故事,讲完一段再继续唱,各种solo各种即兴。一张好听的专辑就这样随着他的讲述变成了钟理和的人生,他的年少轻狂他的愧疚他的感慨他的无奈他的哀愁他的喜悦他的平常,唯独没有自怨自艾。这已然不是一张音乐CD,而是我对钟理和的全部了解。进门的时候买的《大地书房》,出门的时候至少徒增了一本书的重量。
遗憾在于为了赶火车没有听上林的返场,不遗憾在于,那晚的演出要是真有黄酒,就真是一场夏夜里在大树下藤榻边的纳凉。
人,不就因该是这样的吗?像钟理和和林生祥那样,先是一个会讲故事给人听的邻居,然后才是作家才是歌手,相对于邻居而言,作家和歌手这样的身份怕是连云烟都算不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