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奥托·克伦姆佩雷尔(简介)
昨天,18日,是马勒100周年祭。心血来潮翻出马勒第九来听,虽不是克老指挥的,但是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克老,剑桥大学在他去世后出版了将近1000页的传记,卡拉扬都没有此待遇。今天上网看到国内有代购的,要1000大洋人民币,心想还是算了,想起几年前我在桂林小屋里面打发时光的时候,笨拙的翻译了一些唱片的说明书,其中就有克老的,搬到豆瓣上做个存档。
===============================分割线===============================
他是德奥大师杰作----从海顿到里查德·施特劳斯----至高无上的诠释者。
在奥托·克伦姆佩雷尔的音乐生涯中,1951年到1972年的是他事业的顶峰,他的大部分录音都出自这个时期。在他的指挥下----尤其是贝多芬的作品----音乐音响有如花岗岩般的厚实和坚毅。他对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客观把握和平衡与当时的许多指挥家----诸如富特文格勒,布鲁诺·瓦尔特甚至托斯卡尼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的棒下,伟大的贝多芬显得更加中肯诚实,甚至更加雄伟和激励人心。
克伦姆佩雷尔总是用一种朴实和无我的精神来演释经典。1930年,布鲁克纳的音乐被普遍认为不适合英国听众的口味,然而,克伦姆佩雷尔对于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里程碑式的,毫不感情用事的解读在音乐厅中激起阵阵欢呼,彻底震惊了伦敦的听众。同时,由于克伦姆佩雷尔在柏林拥护新音乐和他那种对于古典歌剧富有争议的指挥和演出,激怒了守旧过失的保守派,同时也激励了其他人。
作为马勒的学生和信徒,他始终忠诚于导师的音乐。尽管他采用的方式和布鲁诺·瓦尔特这个马勒最出名的门徒那种令人生厌的方式截然不同。他在德国歌剧院开始他的指挥生涯,1907年到1933年在美国,以及二战后在布达佩斯,克伦姆佩雷尔积累了范围极广的保留曲目。他的录音让我们对那些他深爱的的大师杰作报之以贯之一生的,沉思式的深深感激。有些作品很遗憾的没有留下录音(比如特里斯坦,马勒第八),不管怎么说,他的录音依然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作者:William Mann,1983
译于桂林,2006年10月16日
===============================分割线===============================
![]() |
奥托·克伦姆佩雷尔 |
他是德奥大师杰作----从海顿到里查德·施特劳斯----至高无上的诠释者。
在奥托·克伦姆佩雷尔的音乐生涯中,1951年到1972年的是他事业的顶峰,他的大部分录音都出自这个时期。在他的指挥下----尤其是贝多芬的作品----音乐音响有如花岗岩般的厚实和坚毅。他对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客观把握和平衡与当时的许多指挥家----诸如富特文格勒,布鲁诺·瓦尔特甚至托斯卡尼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的棒下,伟大的贝多芬显得更加中肯诚实,甚至更加雄伟和激励人心。
克伦姆佩雷尔总是用一种朴实和无我的精神来演释经典。1930年,布鲁克纳的音乐被普遍认为不适合英国听众的口味,然而,克伦姆佩雷尔对于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里程碑式的,毫不感情用事的解读在音乐厅中激起阵阵欢呼,彻底震惊了伦敦的听众。同时,由于克伦姆佩雷尔在柏林拥护新音乐和他那种对于古典歌剧富有争议的指挥和演出,激怒了守旧过失的保守派,同时也激励了其他人。
作为马勒的学生和信徒,他始终忠诚于导师的音乐。尽管他采用的方式和布鲁诺·瓦尔特这个马勒最出名的门徒那种令人生厌的方式截然不同。他在德国歌剧院开始他的指挥生涯,1907年到1933年在美国,以及二战后在布达佩斯,克伦姆佩雷尔积累了范围极广的保留曲目。他的录音让我们对那些他深爱的的大师杰作报之以贯之一生的,沉思式的深深感激。有些作品很遗憾的没有留下录音(比如特里斯坦,马勒第八),不管怎么说,他的录音依然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作者:William Mann,1983
译于桂林,2006年10月16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