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当皮娜遭遇斯特拉文斯基
想想就觉得好笑,斯特拉文斯基首演《春之祭》时,一片混乱:抗议、被嘘、被吹口哨,甚至可以预见观众在音乐伴奏鼓动下更狂躁地给力发泄;而皮娜•鲍什将《穆勒咖啡屋》推向舞台时,也令人困惑、莫名、质疑,可能音乐比较缠绵,所以遭遇犯困观众15分钟以后退场的尴尬。但是又是什么让这两位伟大的人如此淡定又坚持呢?我敢肯定,哪怕有下一次被扔苹果的悲催经历,也无法阻挠他们继续创造杰作与炮制另类的热情。
所以参加首演的观众们,记好了,也许就是那么巧,你们不道德地扔出一个经典,又不当心吹出一部杰作。扔苹果,请慎重!吹口哨,必三思~
知道皮娜有一位经营餐馆的父亲,以及她略显孤独的童年,但是《穆勒咖啡屋》实在是一种私密个人体验,不明白她到底想讲什么。只能从皮娜古怪的舞步,会讲话的手臂,强迫症的重复,神经质的高跟鞋点地声,还有那最具有特色的摔椅子场景,使劲寻找些欣赏乐趣,无论如何,算是见到《穆勒咖啡屋》庐山真面目,可我心有不甘,仍有强烈的疑问,皮娜,想告诉我们什么?或者只是演给自己,与我们任何人无关?我觉得,这已经不属于传统现代舞范畴,没有现代舞的任何典型性,只有意外中的意外。
如果说《穆勒咖啡屋》震惊到我的是陌生化的呈现方式,那么《春之祭》则是以最熟悉的音乐和表现手段蛮横强烈直插人心。前奏响起,我总会走神想起Rattle在影片《舞动柏林》中指挥《春之祭》时嘴巴做出a、u、e、i的夸张效果,不过出来的音乐效果果然凶猛强悍。必须承认,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音乐作品真的很适合舞蹈,强烈而又夸张,总是那么不安分、不合作,充满着戏剧性。不知道皮娜用的是哪个乐团的演奏版本,不过相当成功,因为,第一步,观众已经被音乐催眠了。而皮娜必须做到的是炮制旗鼓相当的舞作,不辱音乐的精彩。舞蹈,力量,原始蒙昧巫术的流窜,大地生发气息的喷薄,祭献少女的最后一支舞固然让人怜悯同情,但也少不了嗜血的快感以及劫后余生的幸灾乐祸。部落的男男女女们尽情狂欢、撒野,不是最后一支舞,却胜似最后的舞蹈,用尽全力跳舞,用力地活在今天,是那个无法确定下一刻,没有安全感的大自然教给他们的生存法则。而舞台上的泥土是绝对的亮点,被肆意沾染在舞者汗湿的脸上、背上,泼洒在白裙上,让作品的原始气味更浓烈了,当巴松管响起的那一刻,泥土潮湿而温暖的呼息扑面而至。伊格尔,皮娜!你们真是太棒了!!没看过现场版本,我的遗憾大了!
一只钟爱肾上腺素上升的艺术作品。敢不敢承认口味重?
《穆勒咖啡屋》真的让我一头雾水,敢不敢承认原来我也是扔苹果观众之一?
所以参加首演的观众们,记好了,也许就是那么巧,你们不道德地扔出一个经典,又不当心吹出一部杰作。扔苹果,请慎重!吹口哨,必三思~
知道皮娜有一位经营餐馆的父亲,以及她略显孤独的童年,但是《穆勒咖啡屋》实在是一种私密个人体验,不明白她到底想讲什么。只能从皮娜古怪的舞步,会讲话的手臂,强迫症的重复,神经质的高跟鞋点地声,还有那最具有特色的摔椅子场景,使劲寻找些欣赏乐趣,无论如何,算是见到《穆勒咖啡屋》庐山真面目,可我心有不甘,仍有强烈的疑问,皮娜,想告诉我们什么?或者只是演给自己,与我们任何人无关?我觉得,这已经不属于传统现代舞范畴,没有现代舞的任何典型性,只有意外中的意外。
如果说《穆勒咖啡屋》震惊到我的是陌生化的呈现方式,那么《春之祭》则是以最熟悉的音乐和表现手段蛮横强烈直插人心。前奏响起,我总会走神想起Rattle在影片《舞动柏林》中指挥《春之祭》时嘴巴做出a、u、e、i的夸张效果,不过出来的音乐效果果然凶猛强悍。必须承认,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音乐作品真的很适合舞蹈,强烈而又夸张,总是那么不安分、不合作,充满着戏剧性。不知道皮娜用的是哪个乐团的演奏版本,不过相当成功,因为,第一步,观众已经被音乐催眠了。而皮娜必须做到的是炮制旗鼓相当的舞作,不辱音乐的精彩。舞蹈,力量,原始蒙昧巫术的流窜,大地生发气息的喷薄,祭献少女的最后一支舞固然让人怜悯同情,但也少不了嗜血的快感以及劫后余生的幸灾乐祸。部落的男男女女们尽情狂欢、撒野,不是最后一支舞,却胜似最后的舞蹈,用尽全力跳舞,用力地活在今天,是那个无法确定下一刻,没有安全感的大自然教给他们的生存法则。而舞台上的泥土是绝对的亮点,被肆意沾染在舞者汗湿的脸上、背上,泼洒在白裙上,让作品的原始气味更浓烈了,当巴松管响起的那一刻,泥土潮湿而温暖的呼息扑面而至。伊格尔,皮娜!你们真是太棒了!!没看过现场版本,我的遗憾大了!
一只钟爱肾上腺素上升的艺术作品。敢不敢承认口味重?
《穆勒咖啡屋》真的让我一头雾水,敢不敢承认原来我也是扔苹果观众之一?
-
影子杀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3 2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