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法
醉氧这个词在离开我多年之后又找了回来,只是从不太高的2416米(丽江的海拔,因为去过几次2416酒吧记住的)回来,就昏天黑地地倒在北京,低原反应起来。整日睡不醒,幸好没耽误什么事情,虽有光阴虚抛之叹,心理上却也不记恨自己。
等待出发的消息,然后就是寻亲访友,晚上回家乱看书,忽然找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看就是一夜。
想到近些时候,《红楼梦》在生活中时时与我相遇。到飞鹏那,喝酒时闲聊《红楼梦》,到书店,刘心武的续红楼也卖得火。连到曾先生处,也不知怎地也为《红楼梦》争得轻微不愉快。待我看了一夜刘老师揭秘红楼梦,忽然想到:怎么我所见过的所有关于红楼的文字,没有对红楼梦的文法有评论?
年少时看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只是一地散碎家当,七零八落地考据,各类版本的辨析,几乎没有触及文法。张的小说鲜明地受着红楼的影响,人物表达“红味”到绝望的程度,几乎就是一个个的“小红楼”。只是文法平平,张那么浸淫红楼,我竟没看到《红楼梦》绝顶文法在她小说中的影响。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我曾在读书会读过。是张钟静老师看得赞叹,忍不住又买了几本送朋友——这么得来的。张老师送错了书,竟将自己批阅勾画的书送到我手里,看着书中红兰铅笔,感慨张老师六十多岁的年纪,对学问的痴迷。如同书名提示,此书是对《红楼梦》描写的人物及时代的评析,作者明显激情难抑,我也看得性起,只是,也不在谈文法。
刘心武的揭秘性文字,很好看,根据前面已经有的,猜测后面没写出来的,甚至是前面也没写出来,或是删去的——刘老师大抵属于散佚帮索引派。我原先以为作为作家的刘心武没写文法批评是因为他还没来得及说边角的事,但当我看了他的续红楼(草草翻过,决定不买),觉得,怎么也没受到文法的影响?
《王蒙的红楼梦》,这书出得比较靠今天,二十岁前我还读过王蒙的另一本评红楼梦的,名字忘记了,大致记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红楼。新评看起来,有点旧瓶的感觉——王蒙对红楼的解读没变,基本是个影评家的路数,从自己的角度再把红楼讲一遍。王老上了年纪,再不像组织部的年轻人了。
前面这几位都算不错的作家了,热爱红楼,却没有在写法上看到雪芹写作技巧的影响——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要知道一个手艺人看到同行的招式高妙,是总忍不住要学习借鉴并拿出来操练的。而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小说的巅峰之作,写法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我甚至以为在文学手法上,全球文坛无有出其右者,甚至西方文学写法在《红楼梦》里也早已有了。我们所佩服的《喧哗与骚动》意识流的写法,红楼里有,《尤利西斯》同一事件不同时空观照,红楼里有,《追忆逝水年华》用所有看似散乱细节构筑恢宏大厦,红楼里有。
不多举了。就想到自己往日读红楼,也有些批注,引用起来不需要獭祭鱼式的滥找。大约我离开的时间,也就还有不到一星期,左右无事,借着醉氧的名义,搞点不正经的事情吧。
等待出发的消息,然后就是寻亲访友,晚上回家乱看书,忽然找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看就是一夜。
想到近些时候,《红楼梦》在生活中时时与我相遇。到飞鹏那,喝酒时闲聊《红楼梦》,到书店,刘心武的续红楼也卖得火。连到曾先生处,也不知怎地也为《红楼梦》争得轻微不愉快。待我看了一夜刘老师揭秘红楼梦,忽然想到:怎么我所见过的所有关于红楼的文字,没有对红楼梦的文法有评论?
年少时看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只是一地散碎家当,七零八落地考据,各类版本的辨析,几乎没有触及文法。张的小说鲜明地受着红楼的影响,人物表达“红味”到绝望的程度,几乎就是一个个的“小红楼”。只是文法平平,张那么浸淫红楼,我竟没看到《红楼梦》绝顶文法在她小说中的影响。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我曾在读书会读过。是张钟静老师看得赞叹,忍不住又买了几本送朋友——这么得来的。张老师送错了书,竟将自己批阅勾画的书送到我手里,看着书中红兰铅笔,感慨张老师六十多岁的年纪,对学问的痴迷。如同书名提示,此书是对《红楼梦》描写的人物及时代的评析,作者明显激情难抑,我也看得性起,只是,也不在谈文法。
刘心武的揭秘性文字,很好看,根据前面已经有的,猜测后面没写出来的,甚至是前面也没写出来,或是删去的——刘老师大抵属于散佚帮索引派。我原先以为作为作家的刘心武没写文法批评是因为他还没来得及说边角的事,但当我看了他的续红楼(草草翻过,决定不买),觉得,怎么也没受到文法的影响?
《王蒙的红楼梦》,这书出得比较靠今天,二十岁前我还读过王蒙的另一本评红楼梦的,名字忘记了,大致记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红楼。新评看起来,有点旧瓶的感觉——王蒙对红楼的解读没变,基本是个影评家的路数,从自己的角度再把红楼讲一遍。王老上了年纪,再不像组织部的年轻人了。
前面这几位都算不错的作家了,热爱红楼,却没有在写法上看到雪芹写作技巧的影响——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要知道一个手艺人看到同行的招式高妙,是总忍不住要学习借鉴并拿出来操练的。而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小说的巅峰之作,写法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我甚至以为在文学手法上,全球文坛无有出其右者,甚至西方文学写法在《红楼梦》里也早已有了。我们所佩服的《喧哗与骚动》意识流的写法,红楼里有,《尤利西斯》同一事件不同时空观照,红楼里有,《追忆逝水年华》用所有看似散乱细节构筑恢宏大厦,红楼里有。
不多举了。就想到自己往日读红楼,也有些批注,引用起来不需要獭祭鱼式的滥找。大约我离开的时间,也就还有不到一星期,左右无事,借着醉氧的名义,搞点不正经的事情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