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遗忘的三体故事
不是笔记更非书评只是谨防忘记,随意勉强趁新鲜抓些断章来罢了。
大致是一月前的光景,我说我要看三体,也许是为南方上大刘的那篇访谈所动。倪大侠很支持,说好啊青璇有全套;但这是个澎湃的故事,你最好还是有点准备再看。
我不知道考完期中算不算所谓的“准备”,或许我下意识就是这么理解的。于是取回了前两册,因为III
还在青璇家。
接下来就是五一,带了I回家,意料之中的,没有看——或者说是不明就里的飘了那么几页;而后就是在回程的车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配得上旅程中的下午么?I 的大部分就是这样解决的。
-------------------
回到学校就有II看了。我没有着急,总感觉要理清楚思路才好——比如那个三体游戏该当何解?而事实上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是接着往下看。II比I更要引人入胜,情节展开更宽广,但重要的更是其深度——单单是那个面壁人计划和随之而来的破壁计划,就足够发人深省。原本就以为面壁计划是极端而不成熟的,这种近于自欺欺人的自保手段最终竟发挥了作用——那个唯一没有被破壁的面壁人罗辑,建立了全新的威慑纪元,地球和三体,自此息息相通。青璇那本药大校报包起来的书,就这么被我携过E205的教室、药理实验室、药化实验室,最是药化实验的时间充足啊,但也太嫌招摇了是不是啊
II里面最有好感的人物是章北海,那个坚定的军人形象自始至终散发着熠熠的英雄气概。他没有接受思想钢印,也绝不需要,他的思想早已封存入他的气息之间,弥漫在他对父亲的日日追念。他那样绝对的坚定促使他违背道义飞上太空制造一场陨石雨假象换来他渴慕几个世纪的星际战舰(这一幕最帅啊==我也零道德了==);他不顾一切的抓住仅有的虽不是最好的机会逃离地球向宇宙深处做星际飞行——他说, 是想要在地球将灭时,在外太空,为人类保留文明的星火。这又谈何容易、不知他是否也在专制还是民主的思索中意识到了这一点,逃离地球的人,已经不是人了。(或如后来接受审判的舰员供词所言,极权只需五分钟。)他交出统领大权、又保留了执行舰长权限(最震撼
的就是当东方延绪意识到应该攻击的时候,惊觉权限不在自己手中!),是不是出于此呢?就像他对东方延绪的坦言,“我背上的十字架,是卸不掉的”。
然而终究还有那么一念柔软,使他落后于同行的战舰一步;一个月以来黑暗的对峙,最终仍是“没关系的,都一样”,把他的末路英雄形象推向极致。是说纵使自然选择号成功最终也难逃自相残杀的命局、还是不必计较这苍茫宇宙间区区几十年的弥留,是的,不管怎样,都一样。这场景像极了秋日传奇的结尾,崔斯坦骑行于山林之间遭遇猛兽的袭击,那个印第安人平和的声音缓缓的道,“他仍是个好的猎手”——而那并不会有什么不同。没关系的,都一样。
II中同样出彩的是那些散在的冷幽默,处处点睛之笔,使故事沉重之中不乏灵动。其实所有闹剧的下场都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在接受黑色现实之前的一点轻盈飞舞,也足以令人欣悦不已了。比如罗辑成为面壁人后很是逍遥了一段日子,好酒好肉山湖美景,号称“ 面壁计划的一部分” ,却不想竞拍所得沉船中的佳酿吃坏了脾胃,惹人哂笑。而回归现实的那一刻,罗辑意识到“那些快乐的日子就像失重;现在,他落到底了”。又如雷蒂亚斯先生的破壁人的出场,是那么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猥琐的小角色,大刘不吝笔墨的挖苦他——“就像果戈理笔下的小职员”,他们终日庸庸碌碌疲于奔命,而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以至于雷蒂亚斯先生决定“听他说第一句话在决定何时赶走他”。而往往如此,无声之处爆响惊雷,反差最能催生幽默荒诞的戏剧感。再如当三体舰队即将袭来,地球面临灭顶之灾,最开心的而也可能是唯一开心的莫过于希恩斯先生,因为“这样就与他所接受的思想钢印一致了”。拱手让出思维的权利、苟活于不可撼动的自欺欺人之下,又是多么可悲的存亡;陷于此中而不自知、或是甘于自陷,外人怕也难为评论之辞吧。(想到了卓别林的作品,但卓别林比他阳光多了==)
------------------------------
III从十字军东征写起,我不是很明白,难道就是为了后文“send cerebral only”做铺垫么,不解==
外界对其评价远高于I、II,我也困惑,权当是促销所需吧;程心不像想象中那么“圣女”——反而觉得她没有真实存在过一样,毕竟大多的历史她都没有亲历,只是冬眠,这让我小失望,纵使活到了宇宙重组资源,又怎样呢,感觉还是错过了好多好多啊==
III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他的线索,丰富而完整,又相互印证,整部书读来就尤为酣畅。感觉尤其明显的就是当人们观察到了三体舰队留下的航迹,那些旧日埋伏下的疑团都一一破解。他们为什么迟迟没有进入光速又急急的脱离光速、智子不肯道出的秘密、云天明故事的暗语,四面八方的线索绘就最终的答案。这一刻,读者又怎能不发出成长的感慨?那些过去的故事,往往在回望来路时才悟出其珍贵,而醒悟的那一刻,也只剩下苍凉一叹了。当时只道是寻常,不叹也罢。
云天明的故事很棒,即使脱离其情报上的价值来看、也丝毫不减损其光芒,大概因那就是现实的映照吧。那个不符合透视原理的深水王子,我唯有叹服大刘的奇思妙想了。而那个针眼画师的画——那个事后发现最终揭示宇宙结局的孤立比喻,却没有被人类识破,大概因为那是再寻常不过的结局、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他的意义。
至于那些假想——无论是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船、还是将光速降低至逃逸速度以下以制造出黑域,这想法美妙得我不知该如何言说。还是大刘自己揭示了更加激动人心的谜底:“在真正的星际战争中,那些拥有神一般技术力量的参战文明,都毫不犹豫的把宇宙规律作为参战武器”;“所以,太阳系受到的维度打击是顶级攻击方式。怎么说呢,这也算地球文明的荣誉吧。”
III的结局很浪漫,非常浪漫。人类在冥王星为自己而建的墓碑、罗辑守着那些藏品睡去,人类也曾天真而绝望的以为那些人类文明的结晶能够illuminate其存在的宇宙,纵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正如程心想要搬运尼安德特人头骨时艾AA所言,“以后,在这幅二维大画上这种头骨多的是”。都一样的。而动人的是罗辑的话告诉了程心那些她错过的真相,并拒绝一同逃亡,而是伴着蒙娜丽莎,就像枕着他年轻的岁月,“噢,要进画里了,孩子们,走好”。
同样浪漫的还有程心和云天明的未曾相见,当程心和关一帆被困在飞船中望着舷窗外的光影闪烁辨不出其波动的频率,他们知道,这就是时间的流逝,有幸目睹而无可把握,最终只剩下一句,“我们错过了”。而云天明并未让她失望,纵使远隔千万年的光阴,石刻的字迹依稀可辨,他留给她一个小宇宙,用来躲避大宇宙的坍缩。云天明有那个权限,但他始终没有出现,只是智子、打理着647号宇宙。“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曾是智子的离别之言,而今又成了欢迎之语。他们在那里耕种、收获、阅读那些文明的断章,掠过千万年上亿年人类的命运、宇宙的命运、直到密集的信号召唤他们归去。在那刷屏的一百五十七万种语言中,有一个记录属于曾经存在的地球文明。程心决定接受,交还所占用的物质和能量、回归万无之初。这不仅是物质的回归、也是责任与道德的回归——虽然在程心身上,这些固然一体,经历了这些纪元的厮杀争夺、或是三体世界曾经的耀武扬威,程心再次为地球人做出了决定。而漂流瓶和生态球,既是出于记念,也寄托着宇宙文明新一轮的期许。
---------------------------------------------
III比II更为迷人的是语言的诗性,不知是不是大刘写出了伤心之后的宽阔,那些优美的句子自然生发——
“醒来时已是威慑纪元,当时以为是来生转世了,结果发现没有来生这回事,死亡只是退远了些,还在前边等着我……灯塔建好的那天夜里,我远远地在海上看着它发光,突然悟出来: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
“太阳系人类为他们的土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或者说,只剩下你和AA这两滴。可有什么用,还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那个大宇宙可能过去了几亿年,你真以为还有谁记得他们?迷恋土地和家园,已经不是孩子了却还是不敢出远门,这就是你们灭亡的根本原因。”
---------------------------------------------
之前没有看过的时候总爱想别人打探三体究竟是怎样的;众说纷纭,其实终究是一言难尽。此番草草掠过,存留疑点无数,即使如此,也觉领略到的故事已经很磅礴了。大刘的作品读的不多,从球状闪电到三体,总体感觉是瑕不掩瑜(容我失礼了)。故事的架构之广阔给了我极大的冲击,其关于时空的概念的建立尤其伟大。先前也意识到其实所以动人啊动情的故事都是时间在暗中作祟,稍微做点文章,读者往往就情不自已了==个人之见,成功些的诸如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不那么成功的如时尼的肖像(再次失礼了),看到后来就很是不齿,觉得一切都是老调重弹故伎重演;而大刘将时间揉入空间,我就招架不住了><就像程心被困飞船,她只冬眠了16天——以她自己的参照系纪年的话;而对于大宇宙中的云天明而言,已经是千万年的沧海桑田了。这样的错过不是Henry越过时光跌落入Clare家草地上的惊喜、更远非云中谁寄锦书来、天涯共一轮明月所能缓和的离别之伤——总之,在宇宙尺度下,要在渺茫的虚无中认得一星一点的存在,是多么吃力的任务啊。至于那种似有若无、在我看来有拖沓之嫌而我又无可名其状的叙述,我也不知道怎么有这种感觉,总觉得他的有些故事展开的太过冗长——不过这也恰恰衬出了结局的大放异彩,在II和III中都是用最后的几十页篇幅揭开此前数百页的谜团,读来酣畅淋漓,怎一个痛快了得。
大致是一月前的光景,我说我要看三体,也许是为南方上大刘的那篇访谈所动。倪大侠很支持,说好啊青璇有全套;但这是个澎湃的故事,你最好还是有点准备再看。
我不知道考完期中算不算所谓的“准备”,或许我下意识就是这么理解的。于是取回了前两册,因为III
还在青璇家。
接下来就是五一,带了I回家,意料之中的,没有看——或者说是不明就里的飘了那么几页;而后就是在回程的车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配得上旅程中的下午么?I 的大部分就是这样解决的。
-------------------
回到学校就有II看了。我没有着急,总感觉要理清楚思路才好——比如那个三体游戏该当何解?而事实上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是接着往下看。II比I更要引人入胜,情节展开更宽广,但重要的更是其深度——单单是那个面壁人计划和随之而来的破壁计划,就足够发人深省。原本就以为面壁计划是极端而不成熟的,这种近于自欺欺人的自保手段最终竟发挥了作用——那个唯一没有被破壁的面壁人罗辑,建立了全新的威慑纪元,地球和三体,自此息息相通。青璇那本药大校报包起来的书,就这么被我携过E205的教室、药理实验室、药化实验室,最是药化实验的时间充足啊,但也太嫌招摇了是不是啊
II里面最有好感的人物是章北海,那个坚定的军人形象自始至终散发着熠熠的英雄气概。他没有接受思想钢印,也绝不需要,他的思想早已封存入他的气息之间,弥漫在他对父亲的日日追念。他那样绝对的坚定促使他违背道义飞上太空制造一场陨石雨假象换来他渴慕几个世纪的星际战舰(这一幕最帅啊==我也零道德了==);他不顾一切的抓住仅有的虽不是最好的机会逃离地球向宇宙深处做星际飞行——他说, 是想要在地球将灭时,在外太空,为人类保留文明的星火。这又谈何容易、不知他是否也在专制还是民主的思索中意识到了这一点,逃离地球的人,已经不是人了。(或如后来接受审判的舰员供词所言,极权只需五分钟。)他交出统领大权、又保留了执行舰长权限(最震撼
的就是当东方延绪意识到应该攻击的时候,惊觉权限不在自己手中!),是不是出于此呢?就像他对东方延绪的坦言,“我背上的十字架,是卸不掉的”。
然而终究还有那么一念柔软,使他落后于同行的战舰一步;一个月以来黑暗的对峙,最终仍是“没关系的,都一样”,把他的末路英雄形象推向极致。是说纵使自然选择号成功最终也难逃自相残杀的命局、还是不必计较这苍茫宇宙间区区几十年的弥留,是的,不管怎样,都一样。这场景像极了秋日传奇的结尾,崔斯坦骑行于山林之间遭遇猛兽的袭击,那个印第安人平和的声音缓缓的道,“他仍是个好的猎手”——而那并不会有什么不同。没关系的,都一样。
II中同样出彩的是那些散在的冷幽默,处处点睛之笔,使故事沉重之中不乏灵动。其实所有闹剧的下场都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在接受黑色现实之前的一点轻盈飞舞,也足以令人欣悦不已了。比如罗辑成为面壁人后很是逍遥了一段日子,好酒好肉山湖美景,号称“ 面壁计划的一部分” ,却不想竞拍所得沉船中的佳酿吃坏了脾胃,惹人哂笑。而回归现实的那一刻,罗辑意识到“那些快乐的日子就像失重;现在,他落到底了”。又如雷蒂亚斯先生的破壁人的出场,是那么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猥琐的小角色,大刘不吝笔墨的挖苦他——“就像果戈理笔下的小职员”,他们终日庸庸碌碌疲于奔命,而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以至于雷蒂亚斯先生决定“听他说第一句话在决定何时赶走他”。而往往如此,无声之处爆响惊雷,反差最能催生幽默荒诞的戏剧感。再如当三体舰队即将袭来,地球面临灭顶之灾,最开心的而也可能是唯一开心的莫过于希恩斯先生,因为“这样就与他所接受的思想钢印一致了”。拱手让出思维的权利、苟活于不可撼动的自欺欺人之下,又是多么可悲的存亡;陷于此中而不自知、或是甘于自陷,外人怕也难为评论之辞吧。(想到了卓别林的作品,但卓别林比他阳光多了==)
------------------------------
III从十字军东征写起,我不是很明白,难道就是为了后文“send cerebral only”做铺垫么,不解==
外界对其评价远高于I、II,我也困惑,权当是促销所需吧;程心不像想象中那么“圣女”——反而觉得她没有真实存在过一样,毕竟大多的历史她都没有亲历,只是冬眠,这让我小失望,纵使活到了宇宙重组资源,又怎样呢,感觉还是错过了好多好多啊==
III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他的线索,丰富而完整,又相互印证,整部书读来就尤为酣畅。感觉尤其明显的就是当人们观察到了三体舰队留下的航迹,那些旧日埋伏下的疑团都一一破解。他们为什么迟迟没有进入光速又急急的脱离光速、智子不肯道出的秘密、云天明故事的暗语,四面八方的线索绘就最终的答案。这一刻,读者又怎能不发出成长的感慨?那些过去的故事,往往在回望来路时才悟出其珍贵,而醒悟的那一刻,也只剩下苍凉一叹了。当时只道是寻常,不叹也罢。
云天明的故事很棒,即使脱离其情报上的价值来看、也丝毫不减损其光芒,大概因那就是现实的映照吧。那个不符合透视原理的深水王子,我唯有叹服大刘的奇思妙想了。而那个针眼画师的画——那个事后发现最终揭示宇宙结局的孤立比喻,却没有被人类识破,大概因为那是再寻常不过的结局、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他的意义。
至于那些假想——无论是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船、还是将光速降低至逃逸速度以下以制造出黑域,这想法美妙得我不知该如何言说。还是大刘自己揭示了更加激动人心的谜底:“在真正的星际战争中,那些拥有神一般技术力量的参战文明,都毫不犹豫的把宇宙规律作为参战武器”;“所以,太阳系受到的维度打击是顶级攻击方式。怎么说呢,这也算地球文明的荣誉吧。”
III的结局很浪漫,非常浪漫。人类在冥王星为自己而建的墓碑、罗辑守着那些藏品睡去,人类也曾天真而绝望的以为那些人类文明的结晶能够illuminate其存在的宇宙,纵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正如程心想要搬运尼安德特人头骨时艾AA所言,“以后,在这幅二维大画上这种头骨多的是”。都一样的。而动人的是罗辑的话告诉了程心那些她错过的真相,并拒绝一同逃亡,而是伴着蒙娜丽莎,就像枕着他年轻的岁月,“噢,要进画里了,孩子们,走好”。
同样浪漫的还有程心和云天明的未曾相见,当程心和关一帆被困在飞船中望着舷窗外的光影闪烁辨不出其波动的频率,他们知道,这就是时间的流逝,有幸目睹而无可把握,最终只剩下一句,“我们错过了”。而云天明并未让她失望,纵使远隔千万年的光阴,石刻的字迹依稀可辨,他留给她一个小宇宙,用来躲避大宇宙的坍缩。云天明有那个权限,但他始终没有出现,只是智子、打理着647号宇宙。“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曾是智子的离别之言,而今又成了欢迎之语。他们在那里耕种、收获、阅读那些文明的断章,掠过千万年上亿年人类的命运、宇宙的命运、直到密集的信号召唤他们归去。在那刷屏的一百五十七万种语言中,有一个记录属于曾经存在的地球文明。程心决定接受,交还所占用的物质和能量、回归万无之初。这不仅是物质的回归、也是责任与道德的回归——虽然在程心身上,这些固然一体,经历了这些纪元的厮杀争夺、或是三体世界曾经的耀武扬威,程心再次为地球人做出了决定。而漂流瓶和生态球,既是出于记念,也寄托着宇宙文明新一轮的期许。
---------------------------------------------
III比II更为迷人的是语言的诗性,不知是不是大刘写出了伤心之后的宽阔,那些优美的句子自然生发——
“醒来时已是威慑纪元,当时以为是来生转世了,结果发现没有来生这回事,死亡只是退远了些,还在前边等着我……灯塔建好的那天夜里,我远远地在海上看着它发光,突然悟出来: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
“太阳系人类为他们的土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或者说,只剩下你和AA这两滴。可有什么用,还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那个大宇宙可能过去了几亿年,你真以为还有谁记得他们?迷恋土地和家园,已经不是孩子了却还是不敢出远门,这就是你们灭亡的根本原因。”
---------------------------------------------
之前没有看过的时候总爱想别人打探三体究竟是怎样的;众说纷纭,其实终究是一言难尽。此番草草掠过,存留疑点无数,即使如此,也觉领略到的故事已经很磅礴了。大刘的作品读的不多,从球状闪电到三体,总体感觉是瑕不掩瑜(容我失礼了)。故事的架构之广阔给了我极大的冲击,其关于时空的概念的建立尤其伟大。先前也意识到其实所以动人啊动情的故事都是时间在暗中作祟,稍微做点文章,读者往往就情不自已了==个人之见,成功些的诸如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不那么成功的如时尼的肖像(再次失礼了),看到后来就很是不齿,觉得一切都是老调重弹故伎重演;而大刘将时间揉入空间,我就招架不住了><就像程心被困飞船,她只冬眠了16天——以她自己的参照系纪年的话;而对于大宇宙中的云天明而言,已经是千万年的沧海桑田了。这样的错过不是Henry越过时光跌落入Clare家草地上的惊喜、更远非云中谁寄锦书来、天涯共一轮明月所能缓和的离别之伤——总之,在宇宙尺度下,要在渺茫的虚无中认得一星一点的存在,是多么吃力的任务啊。至于那种似有若无、在我看来有拖沓之嫌而我又无可名其状的叙述,我也不知道怎么有这种感觉,总觉得他的有些故事展开的太过冗长——不过这也恰恰衬出了结局的大放异彩,在II和III中都是用最后的几十页篇幅揭开此前数百页的谜团,读来酣畅淋漓,怎一个痛快了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