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没有别人,门外只有你自己
总有一段时间很烦躁,真是应了《最近比较烦》这首歌或者可以认为人都有一个心理周期,而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脾气的阈值会比较低,很容易被触及。通常这些时候,我尽量控制自己,至少不要给别人带去负面的影响。(殃及的池鱼们,在此orz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一点,我们能不能理性的看待我们的“烦躁”?为什么会感到烦躁?
争论
争论会使我感到烦躁。我不太喜欢辩论,因为辩论往往会在进行中失去方向,而且比较难解决问题。而为什么会引起争论?首先两方都是认为自己所持观点,所掌握的信息是正确的。但是会不会忽略了这一事实-------彼此都掌握了事实,而这些事实是不同方面的信息?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很难掌握全面的信息。说服别人和让自己去接受建议,一时一事的谈话很难达成目的。在交换了,彼此的信息之后,冷静下,想一想比较好,切记。
我们的观念观点
我们的观念观点是从身处的环境,长期渲染而成的。这种形成的方式是润物息无声也是深层的。举个例子,爱国。如果你被问及到“你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为什么必须爱国呢”尤其是后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缓缓心中喷涌而出的激情,冷静一下。首先,要澄清是的我爱自己的祖国,我的感情驱使着我爱国,尽管它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只是举个例子来说说天经地义被我们不假思索便接受的观点。曾经问过同学这些问题,得到的答案是“爱国主义是正确的,是优秀的精神,优秀的传统。”“我就是爱国,你怎么能不爱国呢?”爱是一个人的感情选择,爱国和不爱国也是一种感情选择。借老罗的话说“提倡爱国主义,怎么就没有爱妈主义,爱爸主义?”。在这里扯这个,只是想让自己明白,现在的观点,认知都是不完备的,放开自己的心,去接触不同的东西,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对是错,并不是关键。
提出问题,并不是表示,我是反对的,或者我有什么不好的企图,只是想了解大家的看法,一样的不一样的。比如,在寝室卧谈会中,我们什么都聊,有时候比较开放点的话题就会受到一些同学的制止(以前比较多,现在随便了。)。被灌上“你怎么能聊这个呢?”(。。。。。。。。好吧,一群词语从我脑海飘过,下流,恶心,限制级,开放。。。。。。)(额,不是责怪的意思啊,而且也不是真的很限制级什么的)。我们需要时间去想清楚过去接受的思想到底哪些成分的理性的再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传统,大众观点,普世价值,都有留待我们去思考。
门外是谁?
不太了解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只在高中政治课上看过这些个名词。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物质依赖意识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没有学过哲学,我也不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科学性。仅从自身出发,记录自己的观点。
以前看过王小波说过几句话“现实可能就是最深层的梦境”。去年大热的影片《盗梦空间》《inception》更是形象颠覆了现实和梦境的界限。平常日子,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就是过得是客观世界?太多年了,自己的世界,客观世界,他人的世界往往会混淆。看待一件事物,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看的人不同,看到的角度,方面不同。有些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我们有自己的成见。我们从众多信息中选择与自己的成见相符的“模式”,然后相信自己理解了。所以偏激的人看整个世界都是偏激,心中有怒气的人看到这个世界就是惹人生气。当我再次烦躁时,就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问外没有别人,门外只有自己。而避免成见-----多看看书,多行行路。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一点,我们能不能理性的看待我们的“烦躁”?为什么会感到烦躁?
争论
争论会使我感到烦躁。我不太喜欢辩论,因为辩论往往会在进行中失去方向,而且比较难解决问题。而为什么会引起争论?首先两方都是认为自己所持观点,所掌握的信息是正确的。但是会不会忽略了这一事实-------彼此都掌握了事实,而这些事实是不同方面的信息?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很难掌握全面的信息。说服别人和让自己去接受建议,一时一事的谈话很难达成目的。在交换了,彼此的信息之后,冷静下,想一想比较好,切记。
我们的观念观点
我们的观念观点是从身处的环境,长期渲染而成的。这种形成的方式是润物息无声也是深层的。举个例子,爱国。如果你被问及到“你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为什么必须爱国呢”尤其是后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缓缓心中喷涌而出的激情,冷静一下。首先,要澄清是的我爱自己的祖国,我的感情驱使着我爱国,尽管它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只是举个例子来说说天经地义被我们不假思索便接受的观点。曾经问过同学这些问题,得到的答案是“爱国主义是正确的,是优秀的精神,优秀的传统。”“我就是爱国,你怎么能不爱国呢?”爱是一个人的感情选择,爱国和不爱国也是一种感情选择。借老罗的话说“提倡爱国主义,怎么就没有爱妈主义,爱爸主义?”。在这里扯这个,只是想让自己明白,现在的观点,认知都是不完备的,放开自己的心,去接触不同的东西,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对是错,并不是关键。
提出问题,并不是表示,我是反对的,或者我有什么不好的企图,只是想了解大家的看法,一样的不一样的。比如,在寝室卧谈会中,我们什么都聊,有时候比较开放点的话题就会受到一些同学的制止(以前比较多,现在随便了。)。被灌上“你怎么能聊这个呢?”(。。。。。。。。好吧,一群词语从我脑海飘过,下流,恶心,限制级,开放。。。。。。)(额,不是责怪的意思啊,而且也不是真的很限制级什么的)。我们需要时间去想清楚过去接受的思想到底哪些成分的理性的再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传统,大众观点,普世价值,都有留待我们去思考。
门外是谁?
不太了解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只在高中政治课上看过这些个名词。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物质依赖意识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没有学过哲学,我也不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科学性。仅从自身出发,记录自己的观点。
以前看过王小波说过几句话“现实可能就是最深层的梦境”。去年大热的影片《盗梦空间》《inception》更是形象颠覆了现实和梦境的界限。平常日子,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就是过得是客观世界?太多年了,自己的世界,客观世界,他人的世界往往会混淆。看待一件事物,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看的人不同,看到的角度,方面不同。有些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我们有自己的成见。我们从众多信息中选择与自己的成见相符的“模式”,然后相信自己理解了。所以偏激的人看整个世界都是偏激,心中有怒气的人看到这个世界就是惹人生气。当我再次烦躁时,就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问外没有别人,门外只有自己。而避免成见-----多看看书,多行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