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深处
海南环岛回来之后写的,放上来,等到忘了自己走过什么样的路时用来回忆。
-When were you most happy?
-Now.
-And when were you least happy?
-Now.
——The English Patient
出发的前一天,又看了一次《英国病人》。Kip带Hana去教堂看壁画,闪烁的光芒中Hana的脸真美。我只希望某些东西停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然后,收拾行装,把不久前刚买的山地车装进硕大的装车袋。并没有激动得睡不着,被闹钟叫醒的时候天还没亮。我看着天边微弱的光,想象着南方春天的海。
1
在机场到达厅的角落里组装好自行车,其间在大厅里换灯的师傅过来帮忙,除此之外并没有引来围观。然后上路。天色晴朗,阳光炽烈,一路有巨大的卡车按着刺耳的喇叭从身边轰鸣而过,卷起几乎要将人掀翻的气流。我把车子蹬得飞快,跟着耳机里的音乐大声唱歌,快活无比。
很快到达传说中的天涯海角。犹豫了很久,还是把车子停在管理处,也买了票进去。转了一圈,每一个稍微像样点的景致前都有游人留影,一个接一个。真让人沮丧。于是出来,仔细看地图,认清方向往前去。在天涯镇吃午饭,认识了上海来的独行骑友。他已经完成东线的骑行。于是同行,一路经过崖城,梅山,九所。
路上有高大的木棉,花开得热烈而孤傲,满树火一样地烧着。偶尔有农民赶着牛车经过,悠然自得。过了崖城,路况变得惨无人道。路面满是碎石,不时听见碎石被车轮崩开的声音,让人心惊肉跳。汽车经过时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与前路,几乎不能呼吸,只能咬紧牙关闷头骑车,感觉到上下牙齿之间有细细的沙粒。偶尔骑上一段好路,仿佛从地狱到了天堂。只可惜天堂的好时光总不会持续得太久。
崖城到九所的途中,经过一片荒芜的海。那时天色渐暗,海与天都颜色晦暗,灰蒙蒙无边绵延,相互为伴。我们常常说想去看海,可曾想过要看这样荒凉的海?
到九所时,突然落下豆大的雨点。天色已晚,在路边的小店吃椰奶清补凉。冰爽美味,连下两碗。在后来的旅程中,再也没有迟到这么清爽的清补凉。老板说,九所太小,往前再骑几公里,到冲坡,那里住的地方多。于是重新戴上头盔,在几乎看不见路的情况下骑到冲坡,在路边找了一家小旅馆。
从小旅馆的床口能够看到马路对面,每家店铺门前都停着大卡车,新鲜翠绿的豆角和碎冰块一起被塞进白色的泡沫箱子,然后装上大卡车运往各地。正是收获的季节,直到午夜仍然能够听到人们忙碌的嘈杂声。身体劳累,迷迷糊糊地睡去,无梦到天明。
2
早上醒来大腿酸疼,下楼梯的时候举步维艰。好在骑上车之后,逐渐适应,吃过海南粉的早餐,前往黄流,从黄流绕道去看盐场。
天气不好,云层压得很低,广阔的天与地之间便显得狭窄,像被横过来的两道悬崖,我们就在这悬崖的缝隙之间穿行,无休无止。盐田宽阔,荒芜,白色的粗盐堆积成山。生锈的铁轨环绕,静止的车皮有种与世隔绝的况味,就像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日升月落都未曾让它改变。
但是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莺歌海。
从盐场离开,又是一段不平坦的沙石路,才到莺歌海的镇上。正是小学中午放学是时候,我们停下来买水便遭到围观。孩子们对我们笑,好奇地看着我们怪模怪样的装备。我举起相机对着其中一个孩子的笑脸,所有的孩子们便都挤到镜头里面来,欢笑,跳跃。
中午在岭头吃饭,然后经过板桥,前往东方市。道路两旁是成片的青翠玉米地,随风如波浪绵延翻动。远处,是风力发电站排列整齐的风车,巨大的扇叶缓慢地转动,不停转动。
天黑之前抵达东方。身体的劳累更深一层,身上被太阳照出深深浅浅的印子。
3
第三天的路程起起伏伏,不停地上坡下坡。上坡的时候气喘吁吁,拼命至力竭。下坡的时候,可以双手放开,模拟飞鸟的动作,感受飞翔的孤独与自由。风从身旁呼然而过,快感无与伦比,觉得所有的艰难苦痛都是值得。
沿途植被的颜色变化丰富,翠绿色,暗红色,金黄色……我能够分辨与无法分辨的植物整片整片绵延向远处,像一首不断变换节奏的歌。
吃过午饭,进入丘陵地带。有坡度缓但距离极长的坡,体力和耐心都在漫长的爬坡过程中一点一点被消耗殆尽,几乎让人绝望,进而开始怀疑如此艰难的旅行的意义。
下午十分,碰到一个小伙子,灰头土脸,缺了一颗门牙。他骑一辆二八大杠,驮着沉重的行李。攀谈起来,原来也是骑行环岛的哥们儿。自己带帐篷,带炊具,几个大可乐瓶装了清水,天黑了就找合适的地方搭帐篷做饭。二十二岁,有两年骑行经历,曾经从漠河骑到天津,还单独完成新藏线的骑行。我只能膜拜,一同缓慢骑行至八一农场,他继续向前,我们留下过夜。
4
晚上下了雨,道路湿答答的。路上又飘起了毛毛细雨,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雨雾中。细细的雨丝和风一起扑到脸上,开始浑然不觉,但渐渐的脸上凝了一层水膜,头盔的前檐有水滴积聚,随着身体的运动左右来回滑动,仿佛眼前一直横着一道白光。
泥泞的道路非常难骑,一路只有雾蒙蒙的寂寞的田野相伴,没有什么称得上风景的东西,只有这道路本身。前后皆是雨雾茫茫,不见来路,不知去向。
5
第五天,午饭都省了,吃了两个馒头,一路疯狂骑到海口。完成西线的骑行。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6
中午之前抵达机场,跟北京来的兰地碰头,然后一起前往铺前。兰地是出版社的编辑,同行时提及某些她熟识的作家,饶有兴致,意趣盎然。也是一个富于好奇心的人,什么风景都想看一看。如果不是因为她,有一些地方我绝不会去,那将错过许多体验。
从海口美兰机场出发,经过演丰,到曲口坐船过海到铺前。船老板帮我们把车子拉到蓬顶上,我们也坐在蓬顶上,摇摇晃晃地吹着海风,非常舒服。
上了铺前码头,是一条沧桑的骑楼老街。有些骑楼二楼的屋顶已经坍塌,窗框上长出了随风飘摇的荒草,一楼却仍然住人或者营业,招牌和装饰都像是几十年前的模样。我们穿过骑楼老街,找旅馆放下行李,又回到码头,坐船去北港。北港是个小渔村,村民热情淳朴,不会说普通话,仍旧不嫌麻烦,用方言配合大幅度的手势给我们指路。
回来的路上,在老街吃了糟粕醋。酸,辣,回味无穷。
7
清晨,大雾。昨夜晾在窗口的衣服仍然能够挤出水来。在路上的时候,能够看见眼前的空气中漂浮的细小液滴。对面开来的车亮着灯从浓雾中出现,像一双惺忪未醒的眼。我们先沿着国道行进,碰到岔口便停下来向人问路,然后拐进小路前往七星岭。在几乎无人的小路中骑行近一个小时,浓雾依然没有散去。走错了许多路,问了几个好不容易碰上的行人,终于在将要泄气的时候到达七星圣娘庙。庙后面就是七星岭,岭上是我们想要看的斗柄塔。管理圣娘庙的老伯让我们把车放在庙里,告诉我们沿着小路上山,大概十五分钟就能看到斗柄塔。
山路安静,空气潮湿,只有我们粘乎乎的脚步声和湿漉漉的喘息声。路边的枝杈间结了漂亮的蜘蛛网,网丝上凝结着晶莹的水珠,颤动着闪闪发亮。走了十分钟左右,我们便到达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斗柄塔。
弓身钻进塔里,昏暗的光线中看到设有供台,台上之前的游人上供的空杯子,还有放零钱的盘子。我们沿着侧边的逼仄石梯往上,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着冰凉潮湿的石壁摸黑往上。不知绕了几圈上了几层,才渐渐有了光,石梯也越来越窄,裸露的肩膀胳膊碰到两旁的石壁,寒意渗入,令人颤抖。到达塔顶的出口,几乎要侧身通过。从黑暗抵达光明,我深深吸一口气。因为雾浓,除了塔附近浓密的树,视野中一片白茫茫,只听见汽车的马达声从雾中看不见的深处传来,这么近那么远。
离开七星岭,向老伯道谢,原路返回国道,骑行了一小段之后,再次拐进小路,去木兰角。地图上并没有木兰角这三个字,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有什么风景,只一路往前骑。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十分温暖,路边的丛林里仍有薄雾漂浮着,带着海上冰凉的风吹过来,像大热天里站在冰箱前的感觉。
一路问人,但当地人也并不知道我们要去的具体是什么地方,只说不远处就是木兰湾。大概并不是热门的旅游之地,所以人人语焉不详。我们只好一路向前,直到无路可走——是我生平第一次走到无路可走的境地。路的尽头,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塔身上有“木兰头灯塔”几个大字。我觉得泄气而沮丧了,因为骑了一个多小时,难到只为了一座不知所谓的灯塔?兰地说,既然来了,就去看看海吧。于是我们把车放倒在路边,沿着小路绕过几栋废弃的建筑,到达一个安静的小海湾。海上雾浓,海浪从雾的深处哗哗涌来,愈发衬得此地的与世隔绝——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值得一路的辛苦。
8
再次出发的时候,天上有颜色厚重的云朵,阳光成束从云朵间倾斜而下,宛如佛光。清晨的林荫大道凉风习习,天上的朝霞却让我联想到昨天黄昏的道路。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束,却拥有同样绚烂的景象。所谓轮回,拥有的会遗失,遗失会重新拥有。
太阳逐渐热烈,远处起伏的路面像是魔镜,若隐若现地倒映着虚空。柏油路面热气蒸腾,扭曲了远处的行人与车辆。我们大汗淋漓地到达铜鼓岭。铜鼓岭有平坦的环山公路,但那是我们的自行车无法征服的坡度。于是把车锁在路边的树丛里,打算走上去。半途中,遇见一个开摩托车的师傅,于是请他载我们上山。师傅热情多话,一路向我们宣传他的人生哲学——知足常乐。谁说不是呢?
到达山顶的哨所,绕过弯曲的阶梯,阳光下的月亮湾便呈现在眼前。田野,红树林,月牙形的海滩,蓝色的海无边无际。真想在此停留,不再走开。
9
第九天,目的地博鳌。因为与兰地路线不同,吃过午饭以后我们便分道扬镳。她先到琼海,然后再到博鳌,我则走乡村公路,从谭门镇赶往博鳌。
下午两点多,几乎是在阳光最热烈的时候到达博鳌镇。绕了一圈之后,找旅馆放下自行车和行李,洗掉身上的尘土,便去博鳌水城景区。水城是三江入海口,万泉河、九曲江以及龙滚河在此处交汇入海。玉带滩是最窄的河海隔滩,滩上竖着一块写有“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木牌,并设了木板阶梯供游人拍照,一整个下午都没有空闲。
我脱掉鞋子,让粗糙的沙粒磨得脚掌微疼,幸有灿烂阳光,蔚蓝海水。我在滩上停留了很久,直到红日西斜,游人散去,沙地摩托和给游客打印照片的履带车也不见了。玉带滩终于享有了它该有的宁静,那块印有“世界之最”的牌子孤伶伶得立在滩上,与它孤单的影子相伴。
次日,起了个大早想去看日出。然而天空阴云密布,海风阵阵让人颤抖。我站在海滩上,与玉带滩隔水相望。潮起潮落,玉带滩的形状似乎已经与昨日不同。有早起的渔民在海边撒网。海水漫上来,淹没我的脚,没想到海水居然是温暖的。我得意起来,稍往深处走,不小心被卷走了一只拖鞋,索性让另一只拖鞋也被卷走了。
天渐渐亮起来,我赤脚回到旅馆,收拾行李再度出发。把昨夜写好的明信片找邮局投了,过桥,迈过万泉河。不知名的乡村公路,几乎没有汽车和行人。天又飘起了细雨,整条路,整个世界,似乎只属于我一个人。
乡村公路的尽头与国道相接,雨势渐猛,雨水打在脸上,又冷又痛。我想尽快到达下一站,便把车骑上了高速。大大小小的汽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卷起的水雾和疾风几乎要把我连人带车掀翻。
如此在雨中骑行至下午三点多,雨才停了。到达兴隆温泉旅游区,迫不及待地在泡池中放松身体,忘记了所有路途的艰辛。
10
从兴隆到三亚,是骑行环岛的最后一段路。沿途经过石梅湾,日月湾,分界洲,香水湾。石梅湾风大浪大,暴雨欲来,海浪有一个人那么高,哗哗扑向岸边碎成白色的浪花。日月湾同样是阴霾的天和波涛汹涌的海,有燕子贴着沙滩掠过,来往追逐嬉戏。行至分界洲,突然砸下大颗大颗的雨滴。我在雨中觉得很沮丧,埋头骑车,经过香水湾时也没有停留,不管不顾地,在天黑之前抵达三亚市区。
11
离开的时候是夜晚,我在三亚机场,看着没有月亮的天空,心情和每一次旅行结束时一样,复杂得难以言说。我想起出发前看的《英国病人》里的一段台词:
——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现在。
——那什么时候最不快乐?
——现在。
-When were you most happy?
-Now.
-And when were you least happy?
-Now.
——The English Patient
出发的前一天,又看了一次《英国病人》。Kip带Hana去教堂看壁画,闪烁的光芒中Hana的脸真美。我只希望某些东西停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然后,收拾行装,把不久前刚买的山地车装进硕大的装车袋。并没有激动得睡不着,被闹钟叫醒的时候天还没亮。我看着天边微弱的光,想象着南方春天的海。
1
在机场到达厅的角落里组装好自行车,其间在大厅里换灯的师傅过来帮忙,除此之外并没有引来围观。然后上路。天色晴朗,阳光炽烈,一路有巨大的卡车按着刺耳的喇叭从身边轰鸣而过,卷起几乎要将人掀翻的气流。我把车子蹬得飞快,跟着耳机里的音乐大声唱歌,快活无比。
很快到达传说中的天涯海角。犹豫了很久,还是把车子停在管理处,也买了票进去。转了一圈,每一个稍微像样点的景致前都有游人留影,一个接一个。真让人沮丧。于是出来,仔细看地图,认清方向往前去。在天涯镇吃午饭,认识了上海来的独行骑友。他已经完成东线的骑行。于是同行,一路经过崖城,梅山,九所。
路上有高大的木棉,花开得热烈而孤傲,满树火一样地烧着。偶尔有农民赶着牛车经过,悠然自得。过了崖城,路况变得惨无人道。路面满是碎石,不时听见碎石被车轮崩开的声音,让人心惊肉跳。汽车经过时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与前路,几乎不能呼吸,只能咬紧牙关闷头骑车,感觉到上下牙齿之间有细细的沙粒。偶尔骑上一段好路,仿佛从地狱到了天堂。只可惜天堂的好时光总不会持续得太久。
崖城到九所的途中,经过一片荒芜的海。那时天色渐暗,海与天都颜色晦暗,灰蒙蒙无边绵延,相互为伴。我们常常说想去看海,可曾想过要看这样荒凉的海?
到九所时,突然落下豆大的雨点。天色已晚,在路边的小店吃椰奶清补凉。冰爽美味,连下两碗。在后来的旅程中,再也没有迟到这么清爽的清补凉。老板说,九所太小,往前再骑几公里,到冲坡,那里住的地方多。于是重新戴上头盔,在几乎看不见路的情况下骑到冲坡,在路边找了一家小旅馆。
从小旅馆的床口能够看到马路对面,每家店铺门前都停着大卡车,新鲜翠绿的豆角和碎冰块一起被塞进白色的泡沫箱子,然后装上大卡车运往各地。正是收获的季节,直到午夜仍然能够听到人们忙碌的嘈杂声。身体劳累,迷迷糊糊地睡去,无梦到天明。
2
早上醒来大腿酸疼,下楼梯的时候举步维艰。好在骑上车之后,逐渐适应,吃过海南粉的早餐,前往黄流,从黄流绕道去看盐场。
天气不好,云层压得很低,广阔的天与地之间便显得狭窄,像被横过来的两道悬崖,我们就在这悬崖的缝隙之间穿行,无休无止。盐田宽阔,荒芜,白色的粗盐堆积成山。生锈的铁轨环绕,静止的车皮有种与世隔绝的况味,就像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日升月落都未曾让它改变。
但是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莺歌海。
从盐场离开,又是一段不平坦的沙石路,才到莺歌海的镇上。正是小学中午放学是时候,我们停下来买水便遭到围观。孩子们对我们笑,好奇地看着我们怪模怪样的装备。我举起相机对着其中一个孩子的笑脸,所有的孩子们便都挤到镜头里面来,欢笑,跳跃。
中午在岭头吃饭,然后经过板桥,前往东方市。道路两旁是成片的青翠玉米地,随风如波浪绵延翻动。远处,是风力发电站排列整齐的风车,巨大的扇叶缓慢地转动,不停转动。
天黑之前抵达东方。身体的劳累更深一层,身上被太阳照出深深浅浅的印子。
3
第三天的路程起起伏伏,不停地上坡下坡。上坡的时候气喘吁吁,拼命至力竭。下坡的时候,可以双手放开,模拟飞鸟的动作,感受飞翔的孤独与自由。风从身旁呼然而过,快感无与伦比,觉得所有的艰难苦痛都是值得。
沿途植被的颜色变化丰富,翠绿色,暗红色,金黄色……我能够分辨与无法分辨的植物整片整片绵延向远处,像一首不断变换节奏的歌。
吃过午饭,进入丘陵地带。有坡度缓但距离极长的坡,体力和耐心都在漫长的爬坡过程中一点一点被消耗殆尽,几乎让人绝望,进而开始怀疑如此艰难的旅行的意义。
下午十分,碰到一个小伙子,灰头土脸,缺了一颗门牙。他骑一辆二八大杠,驮着沉重的行李。攀谈起来,原来也是骑行环岛的哥们儿。自己带帐篷,带炊具,几个大可乐瓶装了清水,天黑了就找合适的地方搭帐篷做饭。二十二岁,有两年骑行经历,曾经从漠河骑到天津,还单独完成新藏线的骑行。我只能膜拜,一同缓慢骑行至八一农场,他继续向前,我们留下过夜。
4
晚上下了雨,道路湿答答的。路上又飘起了毛毛细雨,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雨雾中。细细的雨丝和风一起扑到脸上,开始浑然不觉,但渐渐的脸上凝了一层水膜,头盔的前檐有水滴积聚,随着身体的运动左右来回滑动,仿佛眼前一直横着一道白光。
泥泞的道路非常难骑,一路只有雾蒙蒙的寂寞的田野相伴,没有什么称得上风景的东西,只有这道路本身。前后皆是雨雾茫茫,不见来路,不知去向。
5
第五天,午饭都省了,吃了两个馒头,一路疯狂骑到海口。完成西线的骑行。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6
中午之前抵达机场,跟北京来的兰地碰头,然后一起前往铺前。兰地是出版社的编辑,同行时提及某些她熟识的作家,饶有兴致,意趣盎然。也是一个富于好奇心的人,什么风景都想看一看。如果不是因为她,有一些地方我绝不会去,那将错过许多体验。
从海口美兰机场出发,经过演丰,到曲口坐船过海到铺前。船老板帮我们把车子拉到蓬顶上,我们也坐在蓬顶上,摇摇晃晃地吹着海风,非常舒服。
上了铺前码头,是一条沧桑的骑楼老街。有些骑楼二楼的屋顶已经坍塌,窗框上长出了随风飘摇的荒草,一楼却仍然住人或者营业,招牌和装饰都像是几十年前的模样。我们穿过骑楼老街,找旅馆放下行李,又回到码头,坐船去北港。北港是个小渔村,村民热情淳朴,不会说普通话,仍旧不嫌麻烦,用方言配合大幅度的手势给我们指路。
回来的路上,在老街吃了糟粕醋。酸,辣,回味无穷。
7
清晨,大雾。昨夜晾在窗口的衣服仍然能够挤出水来。在路上的时候,能够看见眼前的空气中漂浮的细小液滴。对面开来的车亮着灯从浓雾中出现,像一双惺忪未醒的眼。我们先沿着国道行进,碰到岔口便停下来向人问路,然后拐进小路前往七星岭。在几乎无人的小路中骑行近一个小时,浓雾依然没有散去。走错了许多路,问了几个好不容易碰上的行人,终于在将要泄气的时候到达七星圣娘庙。庙后面就是七星岭,岭上是我们想要看的斗柄塔。管理圣娘庙的老伯让我们把车放在庙里,告诉我们沿着小路上山,大概十五分钟就能看到斗柄塔。
山路安静,空气潮湿,只有我们粘乎乎的脚步声和湿漉漉的喘息声。路边的枝杈间结了漂亮的蜘蛛网,网丝上凝结着晶莹的水珠,颤动着闪闪发亮。走了十分钟左右,我们便到达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斗柄塔。
弓身钻进塔里,昏暗的光线中看到设有供台,台上之前的游人上供的空杯子,还有放零钱的盘子。我们沿着侧边的逼仄石梯往上,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着冰凉潮湿的石壁摸黑往上。不知绕了几圈上了几层,才渐渐有了光,石梯也越来越窄,裸露的肩膀胳膊碰到两旁的石壁,寒意渗入,令人颤抖。到达塔顶的出口,几乎要侧身通过。从黑暗抵达光明,我深深吸一口气。因为雾浓,除了塔附近浓密的树,视野中一片白茫茫,只听见汽车的马达声从雾中看不见的深处传来,这么近那么远。
离开七星岭,向老伯道谢,原路返回国道,骑行了一小段之后,再次拐进小路,去木兰角。地图上并没有木兰角这三个字,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有什么风景,只一路往前骑。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十分温暖,路边的丛林里仍有薄雾漂浮着,带着海上冰凉的风吹过来,像大热天里站在冰箱前的感觉。
一路问人,但当地人也并不知道我们要去的具体是什么地方,只说不远处就是木兰湾。大概并不是热门的旅游之地,所以人人语焉不详。我们只好一路向前,直到无路可走——是我生平第一次走到无路可走的境地。路的尽头,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塔身上有“木兰头灯塔”几个大字。我觉得泄气而沮丧了,因为骑了一个多小时,难到只为了一座不知所谓的灯塔?兰地说,既然来了,就去看看海吧。于是我们把车放倒在路边,沿着小路绕过几栋废弃的建筑,到达一个安静的小海湾。海上雾浓,海浪从雾的深处哗哗涌来,愈发衬得此地的与世隔绝——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值得一路的辛苦。
8
再次出发的时候,天上有颜色厚重的云朵,阳光成束从云朵间倾斜而下,宛如佛光。清晨的林荫大道凉风习习,天上的朝霞却让我联想到昨天黄昏的道路。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束,却拥有同样绚烂的景象。所谓轮回,拥有的会遗失,遗失会重新拥有。
太阳逐渐热烈,远处起伏的路面像是魔镜,若隐若现地倒映着虚空。柏油路面热气蒸腾,扭曲了远处的行人与车辆。我们大汗淋漓地到达铜鼓岭。铜鼓岭有平坦的环山公路,但那是我们的自行车无法征服的坡度。于是把车锁在路边的树丛里,打算走上去。半途中,遇见一个开摩托车的师傅,于是请他载我们上山。师傅热情多话,一路向我们宣传他的人生哲学——知足常乐。谁说不是呢?
到达山顶的哨所,绕过弯曲的阶梯,阳光下的月亮湾便呈现在眼前。田野,红树林,月牙形的海滩,蓝色的海无边无际。真想在此停留,不再走开。
9
第九天,目的地博鳌。因为与兰地路线不同,吃过午饭以后我们便分道扬镳。她先到琼海,然后再到博鳌,我则走乡村公路,从谭门镇赶往博鳌。
下午两点多,几乎是在阳光最热烈的时候到达博鳌镇。绕了一圈之后,找旅馆放下自行车和行李,洗掉身上的尘土,便去博鳌水城景区。水城是三江入海口,万泉河、九曲江以及龙滚河在此处交汇入海。玉带滩是最窄的河海隔滩,滩上竖着一块写有“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木牌,并设了木板阶梯供游人拍照,一整个下午都没有空闲。
我脱掉鞋子,让粗糙的沙粒磨得脚掌微疼,幸有灿烂阳光,蔚蓝海水。我在滩上停留了很久,直到红日西斜,游人散去,沙地摩托和给游客打印照片的履带车也不见了。玉带滩终于享有了它该有的宁静,那块印有“世界之最”的牌子孤伶伶得立在滩上,与它孤单的影子相伴。
次日,起了个大早想去看日出。然而天空阴云密布,海风阵阵让人颤抖。我站在海滩上,与玉带滩隔水相望。潮起潮落,玉带滩的形状似乎已经与昨日不同。有早起的渔民在海边撒网。海水漫上来,淹没我的脚,没想到海水居然是温暖的。我得意起来,稍往深处走,不小心被卷走了一只拖鞋,索性让另一只拖鞋也被卷走了。
天渐渐亮起来,我赤脚回到旅馆,收拾行李再度出发。把昨夜写好的明信片找邮局投了,过桥,迈过万泉河。不知名的乡村公路,几乎没有汽车和行人。天又飘起了细雨,整条路,整个世界,似乎只属于我一个人。
乡村公路的尽头与国道相接,雨势渐猛,雨水打在脸上,又冷又痛。我想尽快到达下一站,便把车骑上了高速。大大小小的汽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卷起的水雾和疾风几乎要把我连人带车掀翻。
如此在雨中骑行至下午三点多,雨才停了。到达兴隆温泉旅游区,迫不及待地在泡池中放松身体,忘记了所有路途的艰辛。
10
从兴隆到三亚,是骑行环岛的最后一段路。沿途经过石梅湾,日月湾,分界洲,香水湾。石梅湾风大浪大,暴雨欲来,海浪有一个人那么高,哗哗扑向岸边碎成白色的浪花。日月湾同样是阴霾的天和波涛汹涌的海,有燕子贴着沙滩掠过,来往追逐嬉戏。行至分界洲,突然砸下大颗大颗的雨滴。我在雨中觉得很沮丧,埋头骑车,经过香水湾时也没有停留,不管不顾地,在天黑之前抵达三亚市区。
11
离开的时候是夜晚,我在三亚机场,看着没有月亮的天空,心情和每一次旅行结束时一样,复杂得难以言说。我想起出发前看的《英国病人》里的一段台词:
——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现在。
——那什么时候最不快乐?
——现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