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光晕中的电影
![]() |
艺术光晕中的电影 |
著 者:(美)达德利•安德鲁(Dudley Andrew)
译 者:徐怀静
书 号:978-7-5100-3527-2/J•126
开 本:787×1092毫米 1/32
印 张:7.75 插页 20
字 数:194千
版 次:2011年8月第1版
印 次:2011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价:26.00元
“生活并不是奇观,电影是对黑暗中未知事物的探索。”
这些文章清晰明了、饱含热情、令人信服,具有示范价值。安德鲁用他独一无二且意味深长的方式表明了他的批判性立场。——尼克•布朗(Nick Browne),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电影理论史评》作者
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书。——比尔•尼克尔斯(Bill Nichols),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学教授,《纪录片导论》作者
这些精准、雄辩的文章证明了与电影理论齐头并进的电影批评的繁荣。——威廉•罗斯曼(William Rothman),迈阿密大学电影学教授,《希区柯克——致命的凝视》作者
◆著者简介◆———————————————————————
达德利•安德鲁(Dudley Andrew),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委员,耶鲁大学电影中心创建者,谢尔顿•罗斯荣誉教授。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法国文化艺术勋章、美国电影与传媒研究会授予的“杰出终生事业成就奖”,著有《主要电影理论》(The Major Film Theories)、《电影理论概论》(Concepts of Film Theory)、《巴赞传》(André Bazin)、《悔恨的迷雾:法国古典电影的文化和敏感性》(Mists of Regret: Culture and Sensibility in Classic French Film)等15本著作,最新力作为《电影是什么!》(What Cinema Is!)、《打开巴赞》(Opening Bazin)。
◆ 译者简介◆———————————————————————
徐怀静,原名徐静,四川泸州人,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上外学士、北外硕士、北师大博士、耶鲁博士后。著有《悬崖上的舞蹈》、《铁背心》、《抒情与现实的颜色》。在Film Criticism、《读书》、《书城》等杂志发表了四十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力及电影改编”。
◆ 内容简介◆——————————————————————
作者精挑细选了近十部挑战观众认知模式、超越标准电影系统与规范的艺术电影,如大卫•格里菲斯的《凋谢的花朵》、劳伦斯•奥利弗的《亨利五世》、茂瑙的《日出》、罗贝尔•布莱松的《乡村牧师日记》等,赋予这些电影文本与电影理论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对它们作出了精彩的阐释,指出其电影语言与众不同的“特异性”。本书是对电影进行精细解读的典范,也是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的互动为了此次的中文版,作者修订了部分文章,并特别增加了一篇分析贾樟柯影片《世界》的评论文章。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艺术电影与精英批评
前言
第一章 绪论:艺术电影和阐释的工作
第二章《凋谢的花朵》:脆弱的文本以及具有受虐倾向的市场
第三章《日出》的转动与回归
第四章 一部极具感染力的影片中的狂热:《驳船亚特兰大号》和自发性的美学
第五章 体制中的众多不协调:好莱坞电影《约翰•多伊》
第六章 法国优质乐团演奏的《田园交响乐》
第七章 个人随笔:围绕《乡村牧师日记》谈文学改编边界的难题
第八章《亨利五世》中的现实主义、修辞与历史上的绘画作品
第九章 艺术的回声:奥逊•威尔斯遥远的声音
第十章 沟口健二后期电影中之于认同感的偏爱
第十一章《世界》中的缺席
第十二章 结语:电影的工作和阐释的艺术
原著索引
出版后记 遗留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