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培养模式(一):博士资格考试
原作于:2011-03-10
有些朋友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系正在考虑博士资格考试的调整,我也不免时时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正好做一番梳理。
各个学校的传统和风格都不一样,所以博士培养制度也千差万别。在一校之内,甚至一院一系之内,也有会细微的不同。但是大体上都是五年左右的时间,分为前两年的课程学习和后三年的论文写作。我觉得我们项目(program)的博士培养,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两年课程学习、第二年研究项目、博士资格考试、三年博士论文。今天先写写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资格考试(Doctoral Qualifying Examination)通常是在第二年末或第三年初进行。也就是说,只有当两年课程学习和第二年研究项目差不多完成的时候,才可以申请进入博士资格考试的阶段。这一考试的用意在于检验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内的基本学识(substantive knowledge)和职业技能(scholarly and professional expertise),确保其有完成接下来两到三年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基本能力。
资格考试一般是每年两次,在五月份与十一月份进行。至少提前六个月,申请人就要开始做准备了。其流程是这样的:
1. 首先,申请人要与自己的导师商量,拟定三个选题,以及每个选题所适切的三位考官(examiner),其中一位是导师本人。
2. 然后,申请人分别与三位考官协商,确定三个选题,并在每个选题下拟定一份参考文献清单。在资格考试的五个月之前,选题及文献清单必须确定下来。选题及文献的要求有三:第一,三个选题之间必须有最小的重合度,即必须涵盖申请人研究领域内的尽可能广阔的知识范围;第二,选题必须考虑到申请人的所学课程,并且与其博士论文的大致领域密切相关;第三,三份参考文献清单必须体现专业所需的深度,涵盖该选题的基本文献(即那些“绕不过”的文献)及最新的重要进展。
3. 资格考试的形式是三位考官基于自己领域的选题及参考文献,出一道题目(相当于我们熟悉的“论述题”形式)。申请人在一周之内,就每个问题写一篇10页的论文,即一共是30页。在出题后的第八天,申请人提交三篇论文。
4. 接下来,这三篇论文会交由专业内部与外部的多位教授审核,每篇论文至少要有三位教授审核,其中一位是出题人。评分有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教授评分后,普罗歌廊主任将在教授评分的基础上,对三篇论文进行复查与总评,确定最终等级。
5. 如果最终等级为合格,则申请人的级别从“博士生”(Ph.D./doctoral student)升为“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可以正式进入博士论文阶段。如果最终等级为优秀,则被视为一种荣誉。
6. 如果最终等级为不合格,有两种情况。如果申请人只有一篇论文不合格,则有权向该选题的考官申请重新命一道新题,并立即重新作文,在一周之内重新审核;或者,也可以等待下一次常规考试。如果申请人有两篇或以上论文不合格,则没有权利立即重新作文,只能等待下一次常规考试,重新应对三道全新的题目。
===========================================
今天上课,导师跟我们说,系里正在酝酿博士资格考试的制度变动。
粗略地说,最大的变动是将目前的3篇10页论文,改为2篇30页的论文。也就是说,总数上将从30页变为60页。但是,时间大大扩充了,原先的一周限制将取消,申请人可以在6个月之内准备这60页的论文。
导师说,教授们的担心主要在于:这样的调整,对于申请人的工作量几乎是翻倍的要求,原先的资格考试已经比较严苛了,这样的变动可能会让学生们吃不消。
导师还说,这样调整的用意在于:真正的学术志业,并不要求一个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但却要求其工作的质量能够体现上乘的水准。
有些朋友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系正在考虑博士资格考试的调整,我也不免时时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正好做一番梳理。
各个学校的传统和风格都不一样,所以博士培养制度也千差万别。在一校之内,甚至一院一系之内,也有会细微的不同。但是大体上都是五年左右的时间,分为前两年的课程学习和后三年的论文写作。我觉得我们项目(program)的博士培养,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两年课程学习、第二年研究项目、博士资格考试、三年博士论文。今天先写写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资格考试(Doctoral Qualifying Examination)通常是在第二年末或第三年初进行。也就是说,只有当两年课程学习和第二年研究项目差不多完成的时候,才可以申请进入博士资格考试的阶段。这一考试的用意在于检验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内的基本学识(substantive knowledge)和职业技能(scholarly and professional expertise),确保其有完成接下来两到三年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基本能力。
资格考试一般是每年两次,在五月份与十一月份进行。至少提前六个月,申请人就要开始做准备了。其流程是这样的:
1. 首先,申请人要与自己的导师商量,拟定三个选题,以及每个选题所适切的三位考官(examiner),其中一位是导师本人。
2. 然后,申请人分别与三位考官协商,确定三个选题,并在每个选题下拟定一份参考文献清单。在资格考试的五个月之前,选题及文献清单必须确定下来。选题及文献的要求有三:第一,三个选题之间必须有最小的重合度,即必须涵盖申请人研究领域内的尽可能广阔的知识范围;第二,选题必须考虑到申请人的所学课程,并且与其博士论文的大致领域密切相关;第三,三份参考文献清单必须体现专业所需的深度,涵盖该选题的基本文献(即那些“绕不过”的文献)及最新的重要进展。
3. 资格考试的形式是三位考官基于自己领域的选题及参考文献,出一道题目(相当于我们熟悉的“论述题”形式)。申请人在一周之内,就每个问题写一篇10页的论文,即一共是30页。在出题后的第八天,申请人提交三篇论文。
4. 接下来,这三篇论文会交由专业内部与外部的多位教授审核,每篇论文至少要有三位教授审核,其中一位是出题人。评分有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教授评分后,普罗歌廊主任将在教授评分的基础上,对三篇论文进行复查与总评,确定最终等级。
5. 如果最终等级为合格,则申请人的级别从“博士生”(Ph.D./doctoral student)升为“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可以正式进入博士论文阶段。如果最终等级为优秀,则被视为一种荣誉。
6. 如果最终等级为不合格,有两种情况。如果申请人只有一篇论文不合格,则有权向该选题的考官申请重新命一道新题,并立即重新作文,在一周之内重新审核;或者,也可以等待下一次常规考试。如果申请人有两篇或以上论文不合格,则没有权利立即重新作文,只能等待下一次常规考试,重新应对三道全新的题目。
===========================================
今天上课,导师跟我们说,系里正在酝酿博士资格考试的制度变动。
粗略地说,最大的变动是将目前的3篇10页论文,改为2篇30页的论文。也就是说,总数上将从30页变为60页。但是,时间大大扩充了,原先的一周限制将取消,申请人可以在6个月之内准备这60页的论文。
导师说,教授们的担心主要在于:这样的调整,对于申请人的工作量几乎是翻倍的要求,原先的资格考试已经比较严苛了,这样的变动可能会让学生们吃不消。
导师还说,这样调整的用意在于:真正的学术志业,并不要求一个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但却要求其工作的质量能够体现上乘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