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影响我最深的十本书
来源: 宋京逵的日志
快毕业了,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期间影响我最大的十本书,入选标准是书对我的影响,不是书本身的好坏,但是当然,我有信心说这十本书都是好书,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智慧的结晶。
这十本书,有的对打破我高中时代的价值标准产生重要作用,有的引发了我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从而使我展开了对该领域的一系列的研究,有的书则塑造了我现在的价值观念,有的书则对于完善我的知识结构起了重要作用。
现在把这十本书一一列出,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找一本好好读读。十本书的排名不分先后。
一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力作,可以说是我接触的第一本西方哲学书籍,也使我初步领略了西方哲学的晦涩难懂。还记得一开始啃这本书时的痛苦,不过偶尔从文字中所蹦出的思想的火花,又让我兴奋不已。人类自身的先验感性形式和先验范畴,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认识论理路实在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700多页的书,我花了将近一年断断续续的读完,读完后成就感很强,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都读不完这本书(除了那些专业学哲学的)。对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由于康德的深远影响,拿下了这本书,基本上就打开了西方哲学的大门,没有这本纯批做基础,后世很多西方哲人的思想都理解不了。
PS: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把另外两本批判也买了下来,《实践理性批判》对我的影响不比纯批差,但是在读《实践理性批判》的时候,我已经通过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对于康德的实践哲学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了,所以实批未能入选。而《判断力批判》至今还摆在书架上,没看。近期也没有打算看的计划。
其实,我最先接触的西哲书籍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纯批是第二本。但是由于我当时的知识积累不够,对于《法哲学原理》完全是一头模糊,只是大概记住了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各个发展阶段,这本书对并没有像纯批一样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二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很多人学西哲都是用这本书当入门材料的,我也是如此。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基本上我是和纯批一块看的。
到了后来随着我对西方哲学了解渐多,我才发觉这本书作为哲学史教材来讲其实并不是很好。只不过是由于这本书的文字比较简洁易懂,而且罗素的写的又比较幽默,再加上他对于中国人的独特的影响,所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才在中国阅读比较广泛。其实如果要想认真的学西方哲学的话,一般不推荐拿这本书当入门。
学西方哲学大都是从哲学史开始,罗素的这本书毕竟是我完全读完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哲学史教材。而且这本书对于我进一步学习西方哲学有着奠基性作用。所以我还是选了这本书。
PS:除了罗素的这本哲学史外,我还翻看过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还有北大赵敦华写的那两本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基本上是为他自己的私货进行一下注解,所以很多人都推荐拿《演讲录》和他的《精神现象学》一起读。作为哲学史,老黑的这本书并不好。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是一本严肃的著作,是哲学史教材的典范,但是这本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它不包含现代哲学,也就是20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就把这本书扔到一边去吧。
所以我还是向那些想学西方哲学的同学推荐赵敦华的那两本书,第一本介绍的是古代西方哲学,到黑格尔为止;第二本介绍的是20世纪西方哲学。全面是这本书的优点。而且说实话,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实在也不小,我对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的理解,都是从赵敦华的这本书开始的。但是由于赵敦华自身的知识积累所限,他这本书参考了大量的二手资料,以至于他对一些哲学家的介绍已经有点变味了。比如说,他在讲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的时候,实在是让我有点莫名其妙。所以我不敢十分信任从这本书上获得的信息。
三 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这本书在原来就是一本禁书,基本上中国所有所谓的自由主义者都读过这本书。本书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三位为靶子,作为西方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极 权主义大师,进行了大力的批判。
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就是对于所谓的“乌托邦社会工程”思想方式的批判,以及其中所提出的苏格拉底式的思考方式,后者来自于他的证伪主义,我总觉得其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如果想要抓住一些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想当一个所谓的自由主义者,这本书是不得不
读的。
PS:此书对于打破我高中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戳穿了他们对我10几年来所灌输的谎言。但是当我进一步接触西方的政治哲学之后,尤其是当我阅读了列奥.施特劳斯和沃格林对这本书的不屑的嘲讽之后,我知道这本《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其中波普尔对于柏拉图的解读实在是有点可笑。毕竟波普尔不是专业搞古典学的出身。
四 哈耶克的《法律、立法与自由》
哈耶克是自由主义的教父式的人物,他和波普尔一起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进步青年的的启蒙者和导师,直到现在他俩还担负着这个角色。
《法律、立法与自由》一共两本,我只读了上卷,这本书是我读的哈耶克的第一本书。其中的“人之行为而非设计”的渐进理性道路,讲述的十分精彩,这本书继承了苏格拉启蒙主义的精华,对于德法的建构理性模式进行了十分有力的批判。
这本书对于我在政治上的成熟,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哈耶克在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我都毫不改变的全盘接受了。
PS: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我没有选入,因为这本书的意识形态色彩太浓厚了,我也不赞同哈耶克一些关于自由与资本主义的看法。而且在中国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必须要慎重对待。用句时髦的话,这本书不符合时代要求。
自由主义著作就选这么多了,密尔的《论自由》、伯林的《自由五论》等等其实也是经典,尤其是后者中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两分,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本人目前对于自由主义不是十分看好,所以自由主义的相关著作就选这两本。
五 罗尔斯的《正义论》
这本书上承康德的实践理性,下又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采用了无知之幕、原初状态、最大最小原则等一系列的精妙的设计,论证了两个正义原则、尤其是差异原则的可能性。其中罗尔斯对于传统正义与应得观的颠覆、对于正义与运气的关系的论述、以及提出的对于天赋才能的社会分配等等思想,都十分新奇和深刻,这本书处处体现了现象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让读者读起来十分过瘾。
PS:对于《正义论》解释、讨论、批判的文献很多。最近读了美国著名社群主义者桑德尔的《自由主义及正义的局限》,虽然基调是批判罗尔斯,但是书中对于《正义论》的解读却非常清晰、到位。可以拿这本书当《正义论》辅助材料。
六 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广西出版社的那一系列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在于其“破”上,我们自初中以来就被灌输了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五阶段论理论。我们被教导中国的封建社会多么多么的落后、黑暗和愚昧。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自秦以后压根就没有什么封建主义。我才知道,人家西方的封建主义原来是那么的牛比,原来封建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市民社会、近代宪政的产生有如此吊诡的促进作用。“原来如此”,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个基本感受。
PS:打破五阶段论对我的流毒影响,秦晖教授的一些文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西方封建主义和宪政的关系,现在讨论的文献也不少了,很多都能在网上搜到。
七 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
列奥.施特劳斯绝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他的这本《自然权利与历史》也绝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和施特劳斯相比,波普尔、哈耶克、伯林等等,就显得有些浅薄了。
施特劳斯作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哲人,对于古典自然正义理论的梳理,以及对于西方现代性弊病的一步一步演变的描述,都让我当时读的时候有着一种醍醐灌顶似的感觉。
尤其重要的是,列奥.施特劳斯的古典主义基本塑造了我现在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观点,他的著作揭开了我内心中对于现代虚无主义的厌恶。
PS:这本书告诉我,西方大学里最牛的那帮学者,原来都不是自由主义者。施米特、海德格尔、施特劳斯、科耶夫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人。也许你不同意他们的思想,但是不能不同意他们的深刻。
八 德鲁里的《亚历山大.科耶夫——后现代政治的根源》
我是最近才读完这本书,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费劲,而且读的酣畅淋漓。其中对于20世纪法国后现代哲人的思想的梳理,以及对于科耶夫面对历史终结的那种带有普遍性的困惑描述,使我对于现代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这本书,我也终于找到了后现代哲人的非理性根源。
PS:读到巴塔耶、福柯的时候,后脊都一阵阵发凉。这帮后现代哲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反人类的。
九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写到现在,不得不选一本与我专业领域相关的书了。哈特是新实证法学派、语义分析法学派的缔造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法律之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可能性,也让我领略到了法理学的魅力。哈特借鉴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游戏理论的方法,来研究法学的基本理论,这本书让我知道,在语境中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是多么的重要。
PS:在我准备考人大研的过程中,发现人大的那本法理学教材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吸收了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一些理论。对于研究法理学的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不能不读的。
十 《孟子》
写到最后了,才突然发现没有选一本本国经典。现代中国学者写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好读。关键是读古人的书。《孟子》是我大学的时候才读的,其他的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等大学以前就读过了。
孟子的民本思想、诛暴君思想,对于现代仍然有重大意义。孟子的易位论、三刺论,实在有点让现代国人汗颜。孟子的浩然之气、舍我其谁的伟大胸怀,也是理解我们中国历史上从祢衡到章太炎那些无双国士气魄的根源。
PS:中国古代的那些经典,是需要时时温习的,很多著作我都会时常翻看,所以诸如尚书、礼记等等经典,我就不选入排行了。此外,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我的震撼也非常大,致力于结合西方近代精神和中国古代传统之融合的人必看此书。
由于一共就选十本,所以很多好书都只能割爱了,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德沃金的《认真对待权利》等等,此外,我认识某种思想、思潮,往往不是只通过一本代表著作,而是通过很多文献,比如我对于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的理解,就是通过各种书籍、论文来认识的。所以一些关于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的代表作,也没有列出来。此外,我选的这十本书都是我从头到尾通读过的。有一些不错的书,我只不过是翻看,虽然也从其中吸取了一些知识,但是由于我翻过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也就不包含在候选范围了。
总之,大学这四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了不少好书,让我发觉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这四年基本没白过。
快毕业了,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期间影响我最大的十本书,入选标准是书对我的影响,不是书本身的好坏,但是当然,我有信心说这十本书都是好书,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智慧的结晶。
这十本书,有的对打破我高中时代的价值标准产生重要作用,有的引发了我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从而使我展开了对该领域的一系列的研究,有的书则塑造了我现在的价值观念,有的书则对于完善我的知识结构起了重要作用。
现在把这十本书一一列出,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找一本好好读读。十本书的排名不分先后。
一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力作,可以说是我接触的第一本西方哲学书籍,也使我初步领略了西方哲学的晦涩难懂。还记得一开始啃这本书时的痛苦,不过偶尔从文字中所蹦出的思想的火花,又让我兴奋不已。人类自身的先验感性形式和先验范畴,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认识论理路实在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700多页的书,我花了将近一年断断续续的读完,读完后成就感很强,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都读不完这本书(除了那些专业学哲学的)。对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由于康德的深远影响,拿下了这本书,基本上就打开了西方哲学的大门,没有这本纯批做基础,后世很多西方哲人的思想都理解不了。
PS: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把另外两本批判也买了下来,《实践理性批判》对我的影响不比纯批差,但是在读《实践理性批判》的时候,我已经通过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对于康德的实践哲学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了,所以实批未能入选。而《判断力批判》至今还摆在书架上,没看。近期也没有打算看的计划。
其实,我最先接触的西哲书籍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纯批是第二本。但是由于我当时的知识积累不够,对于《法哲学原理》完全是一头模糊,只是大概记住了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各个发展阶段,这本书对并没有像纯批一样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二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很多人学西哲都是用这本书当入门材料的,我也是如此。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基本上我是和纯批一块看的。
到了后来随着我对西方哲学了解渐多,我才发觉这本书作为哲学史教材来讲其实并不是很好。只不过是由于这本书的文字比较简洁易懂,而且罗素的写的又比较幽默,再加上他对于中国人的独特的影响,所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才在中国阅读比较广泛。其实如果要想认真的学西方哲学的话,一般不推荐拿这本书当入门。
学西方哲学大都是从哲学史开始,罗素的这本书毕竟是我完全读完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哲学史教材。而且这本书对于我进一步学习西方哲学有着奠基性作用。所以我还是选了这本书。
PS:除了罗素的这本哲学史外,我还翻看过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还有北大赵敦华写的那两本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基本上是为他自己的私货进行一下注解,所以很多人都推荐拿《演讲录》和他的《精神现象学》一起读。作为哲学史,老黑的这本书并不好。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是一本严肃的著作,是哲学史教材的典范,但是这本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它不包含现代哲学,也就是20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就把这本书扔到一边去吧。
所以我还是向那些想学西方哲学的同学推荐赵敦华的那两本书,第一本介绍的是古代西方哲学,到黑格尔为止;第二本介绍的是20世纪西方哲学。全面是这本书的优点。而且说实话,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实在也不小,我对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的理解,都是从赵敦华的这本书开始的。但是由于赵敦华自身的知识积累所限,他这本书参考了大量的二手资料,以至于他对一些哲学家的介绍已经有点变味了。比如说,他在讲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的时候,实在是让我有点莫名其妙。所以我不敢十分信任从这本书上获得的信息。
三 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这本书在原来就是一本禁书,基本上中国所有所谓的自由主义者都读过这本书。本书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三位为靶子,作为西方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极 权主义大师,进行了大力的批判。
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就是对于所谓的“乌托邦社会工程”思想方式的批判,以及其中所提出的苏格拉底式的思考方式,后者来自于他的证伪主义,我总觉得其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如果想要抓住一些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想当一个所谓的自由主义者,这本书是不得不
读的。
PS:此书对于打破我高中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戳穿了他们对我10几年来所灌输的谎言。但是当我进一步接触西方的政治哲学之后,尤其是当我阅读了列奥.施特劳斯和沃格林对这本书的不屑的嘲讽之后,我知道这本《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其中波普尔对于柏拉图的解读实在是有点可笑。毕竟波普尔不是专业搞古典学的出身。
四 哈耶克的《法律、立法与自由》
哈耶克是自由主义的教父式的人物,他和波普尔一起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进步青年的的启蒙者和导师,直到现在他俩还担负着这个角色。
《法律、立法与自由》一共两本,我只读了上卷,这本书是我读的哈耶克的第一本书。其中的“人之行为而非设计”的渐进理性道路,讲述的十分精彩,这本书继承了苏格拉启蒙主义的精华,对于德法的建构理性模式进行了十分有力的批判。
这本书对于我在政治上的成熟,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哈耶克在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我都毫不改变的全盘接受了。
PS: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我没有选入,因为这本书的意识形态色彩太浓厚了,我也不赞同哈耶克一些关于自由与资本主义的看法。而且在中国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必须要慎重对待。用句时髦的话,这本书不符合时代要求。
自由主义著作就选这么多了,密尔的《论自由》、伯林的《自由五论》等等其实也是经典,尤其是后者中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两分,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本人目前对于自由主义不是十分看好,所以自由主义的相关著作就选这两本。
五 罗尔斯的《正义论》
这本书上承康德的实践理性,下又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采用了无知之幕、原初状态、最大最小原则等一系列的精妙的设计,论证了两个正义原则、尤其是差异原则的可能性。其中罗尔斯对于传统正义与应得观的颠覆、对于正义与运气的关系的论述、以及提出的对于天赋才能的社会分配等等思想,都十分新奇和深刻,这本书处处体现了现象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让读者读起来十分过瘾。
PS:对于《正义论》解释、讨论、批判的文献很多。最近读了美国著名社群主义者桑德尔的《自由主义及正义的局限》,虽然基调是批判罗尔斯,但是书中对于《正义论》的解读却非常清晰、到位。可以拿这本书当《正义论》辅助材料。
六 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广西出版社的那一系列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在于其“破”上,我们自初中以来就被灌输了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五阶段论理论。我们被教导中国的封建社会多么多么的落后、黑暗和愚昧。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自秦以后压根就没有什么封建主义。我才知道,人家西方的封建主义原来是那么的牛比,原来封建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市民社会、近代宪政的产生有如此吊诡的促进作用。“原来如此”,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个基本感受。
PS:打破五阶段论对我的流毒影响,秦晖教授的一些文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西方封建主义和宪政的关系,现在讨论的文献也不少了,很多都能在网上搜到。
七 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
列奥.施特劳斯绝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他的这本《自然权利与历史》也绝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和施特劳斯相比,波普尔、哈耶克、伯林等等,就显得有些浅薄了。
施特劳斯作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哲人,对于古典自然正义理论的梳理,以及对于西方现代性弊病的一步一步演变的描述,都让我当时读的时候有着一种醍醐灌顶似的感觉。
尤其重要的是,列奥.施特劳斯的古典主义基本塑造了我现在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观点,他的著作揭开了我内心中对于现代虚无主义的厌恶。
PS:这本书告诉我,西方大学里最牛的那帮学者,原来都不是自由主义者。施米特、海德格尔、施特劳斯、科耶夫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人。也许你不同意他们的思想,但是不能不同意他们的深刻。
八 德鲁里的《亚历山大.科耶夫——后现代政治的根源》
我是最近才读完这本书,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费劲,而且读的酣畅淋漓。其中对于20世纪法国后现代哲人的思想的梳理,以及对于科耶夫面对历史终结的那种带有普遍性的困惑描述,使我对于现代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这本书,我也终于找到了后现代哲人的非理性根源。
PS:读到巴塔耶、福柯的时候,后脊都一阵阵发凉。这帮后现代哲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反人类的。
九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写到现在,不得不选一本与我专业领域相关的书了。哈特是新实证法学派、语义分析法学派的缔造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法律之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可能性,也让我领略到了法理学的魅力。哈特借鉴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游戏理论的方法,来研究法学的基本理论,这本书让我知道,在语境中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是多么的重要。
PS:在我准备考人大研的过程中,发现人大的那本法理学教材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吸收了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一些理论。对于研究法理学的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不能不读的。
十 《孟子》
写到最后了,才突然发现没有选一本本国经典。现代中国学者写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好读。关键是读古人的书。《孟子》是我大学的时候才读的,其他的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等大学以前就读过了。
孟子的民本思想、诛暴君思想,对于现代仍然有重大意义。孟子的易位论、三刺论,实在有点让现代国人汗颜。孟子的浩然之气、舍我其谁的伟大胸怀,也是理解我们中国历史上从祢衡到章太炎那些无双国士气魄的根源。
PS:中国古代的那些经典,是需要时时温习的,很多著作我都会时常翻看,所以诸如尚书、礼记等等经典,我就不选入排行了。此外,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我的震撼也非常大,致力于结合西方近代精神和中国古代传统之融合的人必看此书。
由于一共就选十本,所以很多好书都只能割爱了,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德沃金的《认真对待权利》等等,此外,我认识某种思想、思潮,往往不是只通过一本代表著作,而是通过很多文献,比如我对于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的理解,就是通过各种书籍、论文来认识的。所以一些关于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的代表作,也没有列出来。此外,我选的这十本书都是我从头到尾通读过的。有一些不错的书,我只不过是翻看,虽然也从其中吸取了一些知识,但是由于我翻过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也就不包含在候选范围了。
总之,大学这四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了不少好书,让我发觉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这四年基本没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