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修复
两年前的一篇旧文,现在看来还有价值重新思考,算是没有辜负在清华的时光。本来想在思路更清晰的时机重新回应这篇旧文,既然提到了,我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又对回忆的一段修复和增补,算是不辜负这两年的自己。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首先要修复的是那个已经被我修改多遍的“右派历史老师”的形象。当时讲革命的旧文中,被我隐藏掉的一段是,历史老师恰恰是我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他第一次在课上和我们提到马克思的时候,略带嘲笑的口吻说,你们大概一听到马克思就讨厌,但是他没有你们想象地那么简单。在讲解放战争的历史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强调共产党必胜的道理,毫不含糊地说中国革命必须通过武装暴力的途径达到,因为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今这些话我都还记得,兴许还能拖来同学作证,但两年前故意隐瞒这一段,也许是我报私仇刻意丑化他,如今谈了恋爱尽可以释怀。也许更重要的是,我当时并不能解释也不愿意发问,强调阶级斗争的他和在课上给我们念朱学勤讲现代化的他到底是矛盾还是不矛盾?而我一味地把他往“右倾”靠其实是混淆了受到八十年代思潮影响的历史老师和受到九十年代末思想界分化影响的我的不同的强调问题的前提。我当时也没有能够去理解八十年代讨论“人文精神”和“启蒙”中的许多内涵,是不是和马克思并不那么矛盾?这就像是蔡翔讲的六十年代青年文化在八十年代的延续。也像是孟老师在和薛毅对谈时提到的,当年《浮出》那本书是在承认女性解放、社会平等等许多前提下去批评中国革命过程中可能地对于女性声音的压抑,撇开这个前提去说这是用女性主义反对阶级分析,恰恰是误解或是盗用了《浮出》的批评立场。
对于成长道路的另一个记忆增补是我的家史。爷爷原来是武汉一家小纺织厂里的少爷,日本人打来的时候,随家中的一支迁到乡下当农民,用我爸的话说,家里的房子虽修得大,已是家徒四壁,只能靠留守的田地自力更生,后来娶了中农背景不识字但是知书达理的奶奶,60年代末武钢的矿山招工,我爷爷去做了工人,奶奶在乡下把一群孩子拉扯大,后来也随爷爷去了矿山的城镇,但是不能种地,不识字,她也失去了大半的作为劳动人民的价值,90年代初的几年暑假我回奶奶家,还记得每天早上她作为清洁女工把单位邻里的街道打扫干净,挣不了几个钱,但家里人都知道,她是想活着有份劳动的尊严。爷爷在文革中写大字报挨了批,但是至今还把开国大典的毛泽东像贴在他房里的小角落,那张照片已经破损起皱,他还是一遍一遍地贴。奶奶唯一一次出远门,是随爸爸和爷爷到北京,别的不要紧,唯一愿望地是要去毛主席纪念堂,回来还跟我说,怎么让人隔得那么远呢,我就想上前摸一摸。妈妈至今也觉得当年知青的时光是她人生最浪漫的事情之一,每每说起学农活打蚂蝗的事,还被我爸这个农民出身的土包子(如今的技术官僚:P)嘲笑。
这段家史也许还要被我的记忆修改多遍,但是怎么改我都没法跟人说我这些最亲爱的有一堆缺点的家人是被共产党被毛主席洗脑了,我也没法跟人清楚地解释拜神和爱戴毛主席和爱家人和尊重劳动在我奶奶那都是不矛盾的事情。或许更重要的是,原本许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到现在会变成一团乱麻吵不清楚的事情了呢?
在那篇旧文中,我没有提到的是革命原本就不是终点,我爷爷墙上的画像,我奶奶想触摸的对象,我妈妈回忆的时光,都不是那个终点,我已经捉针见肘到没有语言表达那些个最珍贵的终点。宽恕,奉献,关爱,还有什么?可是为什么我自己也一再伤害它们?这又回到鲁迅的问题,已然是人吃人链条上的一环,不精神分裂或者绝食还能做什么?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首先要修复的是那个已经被我修改多遍的“右派历史老师”的形象。当时讲革命的旧文中,被我隐藏掉的一段是,历史老师恰恰是我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他第一次在课上和我们提到马克思的时候,略带嘲笑的口吻说,你们大概一听到马克思就讨厌,但是他没有你们想象地那么简单。在讲解放战争的历史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强调共产党必胜的道理,毫不含糊地说中国革命必须通过武装暴力的途径达到,因为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今这些话我都还记得,兴许还能拖来同学作证,但两年前故意隐瞒这一段,也许是我报私仇刻意丑化他,如今谈了恋爱尽可以释怀。也许更重要的是,我当时并不能解释也不愿意发问,强调阶级斗争的他和在课上给我们念朱学勤讲现代化的他到底是矛盾还是不矛盾?而我一味地把他往“右倾”靠其实是混淆了受到八十年代思潮影响的历史老师和受到九十年代末思想界分化影响的我的不同的强调问题的前提。我当时也没有能够去理解八十年代讨论“人文精神”和“启蒙”中的许多内涵,是不是和马克思并不那么矛盾?这就像是蔡翔讲的六十年代青年文化在八十年代的延续。也像是孟老师在和薛毅对谈时提到的,当年《浮出》那本书是在承认女性解放、社会平等等许多前提下去批评中国革命过程中可能地对于女性声音的压抑,撇开这个前提去说这是用女性主义反对阶级分析,恰恰是误解或是盗用了《浮出》的批评立场。
对于成长道路的另一个记忆增补是我的家史。爷爷原来是武汉一家小纺织厂里的少爷,日本人打来的时候,随家中的一支迁到乡下当农民,用我爸的话说,家里的房子虽修得大,已是家徒四壁,只能靠留守的田地自力更生,后来娶了中农背景不识字但是知书达理的奶奶,60年代末武钢的矿山招工,我爷爷去做了工人,奶奶在乡下把一群孩子拉扯大,后来也随爷爷去了矿山的城镇,但是不能种地,不识字,她也失去了大半的作为劳动人民的价值,90年代初的几年暑假我回奶奶家,还记得每天早上她作为清洁女工把单位邻里的街道打扫干净,挣不了几个钱,但家里人都知道,她是想活着有份劳动的尊严。爷爷在文革中写大字报挨了批,但是至今还把开国大典的毛泽东像贴在他房里的小角落,那张照片已经破损起皱,他还是一遍一遍地贴。奶奶唯一一次出远门,是随爸爸和爷爷到北京,别的不要紧,唯一愿望地是要去毛主席纪念堂,回来还跟我说,怎么让人隔得那么远呢,我就想上前摸一摸。妈妈至今也觉得当年知青的时光是她人生最浪漫的事情之一,每每说起学农活打蚂蝗的事,还被我爸这个农民出身的土包子(如今的技术官僚:P)嘲笑。
这段家史也许还要被我的记忆修改多遍,但是怎么改我都没法跟人说我这些最亲爱的有一堆缺点的家人是被共产党被毛主席洗脑了,我也没法跟人清楚地解释拜神和爱戴毛主席和爱家人和尊重劳动在我奶奶那都是不矛盾的事情。或许更重要的是,原本许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到现在会变成一团乱麻吵不清楚的事情了呢?
在那篇旧文中,我没有提到的是革命原本就不是终点,我爷爷墙上的画像,我奶奶想触摸的对象,我妈妈回忆的时光,都不是那个终点,我已经捉针见肘到没有语言表达那些个最珍贵的终点。宽恕,奉献,关爱,还有什么?可是为什么我自己也一再伤害它们?这又回到鲁迅的问题,已然是人吃人链条上的一环,不精神分裂或者绝食还能做什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