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社会主义? (1)
首先要强调,写本文没有任何目的,也许唯一的目的就是随便说说一些观点。看官轻喷。
如果按照“所有历史观都是当代的历史观”的话,那么或许谁也逃不出“主观主义”这个怪圈。对于历史上出现过的理论的评述,硬要套一个标尺总是会听到反对的声音的。这大概是社科的宿命。
印象中以前写过一个关于Marx哲学对于他理论支撑的完备性的讨论 http://www.douban.com/note/145693785/
后来仔细想了想,我论述的实际上是他证明中的错误,而证明的错误并不能认证他的理论的“目标”是错误的。
不过反过来想,其实所谓“社会主义”思潮宽泛言之,几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早期很多的理想社会意识形态上是接近于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的。如果这么看,说这个理论在目标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不如说是新瓶装旧酒。
狭义的社会主义具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们都批判古典主义者利益和谐的观念,在经济上不认同整体社会福利上具有趋同的趋势。第二,他们是典型的政府主义者,即大政府的支持者。第三,他们相信人类在人性上具有完美性。第四,他们提倡集体行动和公有制。
如果说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可以接受,那么这里社会主义,作为其理论当中的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渡时期,大大有别于传统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我们坚持“所有历史观都是当代的历史观”这个口号,那么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支持者,他们即是为了工人阶级而服务。他们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现象,并进而为了他们的福利做斗争,事实上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们更加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做支持。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Marx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受到历史学派和达尔文的影响,有两点是可取的。第一,他对于社会的动态考察是十分可取的,过去静态的考察局限性太大。第二,由于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达尔文的影响,他将矛盾的辩证过程推广到整个人类历史当中,并用达尔文在生物科学上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理论。这种对于整个历史辩证过程的动态描述的思维,对于后来的科学发展影响很大。
以上他的观点都十分正确,但是我想他在某些具体分析上犯了错误。以至于导出了一些未被历史所证明的结果。我想这大概是与他迫切的心情有关,他过于期望做出一个关于他共产理想的科学理论了。
在经济上,他的整个理论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起点的。没有劳动价值论,他的整个具体分析无从谈起。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古典主义学派对于劳动价值的看法是相对的:他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认定仅成比例,而不为绝对。举个例子,比如一双鞋的制造时间是3个小时,一双手套的制造时间是一个小时。那么从 (/工时)的单位上看,这两件商品的价值应该是3比1。而Marx认为,对于这个价值的定义应该是绝对的:3个小时即决定了这双鞋子的价值。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差别,如果按照Marx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小时的劳动时间 决定 了这件商品的价值。但是按照古典主义学派的观点,则不能:我们仅仅能够以此作为对商品价值进行比较的度量标准,却不能以此来定义价值。
Marx他的这个理论,打开了劳动剥削理论的大门。如果他的关于劳动价值的定义成立的话,那么由此我们马上能够得出他的推论:生产存在剩余价值。假设一个资本家对工人支付市场工资。这里的市场工资按照Marx的定义即为,一个工人每单位时间必须消费的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假如一个工人一天工作十个小时,生产出了10匹布。工人效率为一匹布/小时。假设一匹布的市场价格是5元。并且这个工人5个小时的劳动即能满足个人的生活需求,那么作为这个工人的市场工资只需要支付25元。除去资本家的实物资本成本 (10元),损耗(3元),那么这里存在剩余价值:10*5-25-10-3=12元。
资本家的本性是逐利的。为了使得获利更多,必然在有限的基础上提高工人的劳动时间。这就是剥削。Marx认为,在ZB主义制度下期望所有劳动都得到报酬是个幻想。
这些理论作为他的上层理论的理论基础,具有它自身的问题。首先对于劳动价值论,将劳动价值定义为绝对的劳动时间是不可取的。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然而交换价值的本质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对于个人是一种“估价”。譬如说我卖出一种商品,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得到钱:钱币不具有使用价值(纸币),而是为了能够使用钱币再进行交换进而得到商品。我卖掉布匹为的是得到吃喝,而非钱财。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也是同样的。如果我们看这个交易过程,其中具有受损害利益的一方,那么任何交易怎么可能成立?Marx认为正因如此所以资本家总会支付的工资等于或仅稍稍高于市场工资,进而得出剥削的结论。在这里他没有分析理论中信息和能力不对称的问题,也没有考虑效率工资,仅仅从劳动时间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实际上劳动价值论本是从微观经济中得来,作为微观经济的一个分析,它的本意是要分析在市场波动下具体个人或团体对于市场的期望和反应:这里必然用到具体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对微观结论的直接应用是应该仔细思考和严格分析的。譬如对于市场工资的分析,市场工资作为一个平均量,具有比微观工时更广大的意义。它不止体现的是单位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带有劳动效率、劳动投入、竞争、资方与劳方的博弈等诸多因素。简单的将由于资本家打压而认为其固定成单位消费必要劳动时间是狭隘的。
对于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看到理论分析中的主观价值甚于微观具体价值。劳动的价值并不在于劳动,而在于劳动力。劳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了工资。在这里劳动并无任何“神圣性”可言:它仅仅是一种商品,和别的商品一样,应该对此具有同等的市场分析。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实际上Marx的分析是把劳动价值分析简单化了,并且使用了不适当(微观)的分析方法。
这里我想补充一点。有一个简单的劳动价值的定义:即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决定价值。但是这个分析如果拿到工人身上呢?工人工作一天创造了10匹布,那么只得到其中5匹的收益,他是不是就被剥削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分析首先忽略了成本,制造布匹的线是由企业家提供的。第二,它忽略了企业家的工作,实际上企业家的信息、分析市场的能力、知识对于这个商品都是有贡献的。第三它忽略了内涵的技术价值,一种新型布料的技术显然不是由制造布匹的工人所提供的。从这些分析能够看出,我们即使这样定义这个“劳动价值”,我们至少应该说:这个价值是这个企业家团体的共同财富。
PS:先写到这儿吧。之后想再写写关于他的“转化问题”以及技术、资本积累对于社会恶化的看法。
科学的社会主义? (2)链接
http://www.douban.com/note/154002257/
如果按照“所有历史观都是当代的历史观”的话,那么或许谁也逃不出“主观主义”这个怪圈。对于历史上出现过的理论的评述,硬要套一个标尺总是会听到反对的声音的。这大概是社科的宿命。
印象中以前写过一个关于Marx哲学对于他理论支撑的完备性的讨论 http://www.douban.com/note/145693785/
后来仔细想了想,我论述的实际上是他证明中的错误,而证明的错误并不能认证他的理论的“目标”是错误的。
不过反过来想,其实所谓“社会主义”思潮宽泛言之,几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早期很多的理想社会意识形态上是接近于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的。如果这么看,说这个理论在目标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不如说是新瓶装旧酒。
狭义的社会主义具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们都批判古典主义者利益和谐的观念,在经济上不认同整体社会福利上具有趋同的趋势。第二,他们是典型的政府主义者,即大政府的支持者。第三,他们相信人类在人性上具有完美性。第四,他们提倡集体行动和公有制。
如果说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可以接受,那么这里社会主义,作为其理论当中的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渡时期,大大有别于传统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我们坚持“所有历史观都是当代的历史观”这个口号,那么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支持者,他们即是为了工人阶级而服务。他们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现象,并进而为了他们的福利做斗争,事实上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们更加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做支持。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Marx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受到历史学派和达尔文的影响,有两点是可取的。第一,他对于社会的动态考察是十分可取的,过去静态的考察局限性太大。第二,由于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达尔文的影响,他将矛盾的辩证过程推广到整个人类历史当中,并用达尔文在生物科学上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理论。这种对于整个历史辩证过程的动态描述的思维,对于后来的科学发展影响很大。
以上他的观点都十分正确,但是我想他在某些具体分析上犯了错误。以至于导出了一些未被历史所证明的结果。我想这大概是与他迫切的心情有关,他过于期望做出一个关于他共产理想的科学理论了。
在经济上,他的整个理论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起点的。没有劳动价值论,他的整个具体分析无从谈起。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古典主义学派对于劳动价值的看法是相对的:他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认定仅成比例,而不为绝对。举个例子,比如一双鞋的制造时间是3个小时,一双手套的制造时间是一个小时。那么从 (/工时)的单位上看,这两件商品的价值应该是3比1。而Marx认为,对于这个价值的定义应该是绝对的:3个小时即决定了这双鞋子的价值。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差别,如果按照Marx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小时的劳动时间 决定 了这件商品的价值。但是按照古典主义学派的观点,则不能:我们仅仅能够以此作为对商品价值进行比较的度量标准,却不能以此来定义价值。
Marx他的这个理论,打开了劳动剥削理论的大门。如果他的关于劳动价值的定义成立的话,那么由此我们马上能够得出他的推论:生产存在剩余价值。假设一个资本家对工人支付市场工资。这里的市场工资按照Marx的定义即为,一个工人每单位时间必须消费的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假如一个工人一天工作十个小时,生产出了10匹布。工人效率为一匹布/小时。假设一匹布的市场价格是5元。并且这个工人5个小时的劳动即能满足个人的生活需求,那么作为这个工人的市场工资只需要支付25元。除去资本家的实物资本成本 (10元),损耗(3元),那么这里存在剩余价值:10*5-25-10-3=12元。
资本家的本性是逐利的。为了使得获利更多,必然在有限的基础上提高工人的劳动时间。这就是剥削。Marx认为,在ZB主义制度下期望所有劳动都得到报酬是个幻想。
这些理论作为他的上层理论的理论基础,具有它自身的问题。首先对于劳动价值论,将劳动价值定义为绝对的劳动时间是不可取的。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然而交换价值的本质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对于个人是一种“估价”。譬如说我卖出一种商品,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得到钱:钱币不具有使用价值(纸币),而是为了能够使用钱币再进行交换进而得到商品。我卖掉布匹为的是得到吃喝,而非钱财。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也是同样的。如果我们看这个交易过程,其中具有受损害利益的一方,那么任何交易怎么可能成立?Marx认为正因如此所以资本家总会支付的工资等于或仅稍稍高于市场工资,进而得出剥削的结论。在这里他没有分析理论中信息和能力不对称的问题,也没有考虑效率工资,仅仅从劳动时间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实际上劳动价值论本是从微观经济中得来,作为微观经济的一个分析,它的本意是要分析在市场波动下具体个人或团体对于市场的期望和反应:这里必然用到具体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对微观结论的直接应用是应该仔细思考和严格分析的。譬如对于市场工资的分析,市场工资作为一个平均量,具有比微观工时更广大的意义。它不止体现的是单位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带有劳动效率、劳动投入、竞争、资方与劳方的博弈等诸多因素。简单的将由于资本家打压而认为其固定成单位消费必要劳动时间是狭隘的。
对于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看到理论分析中的主观价值甚于微观具体价值。劳动的价值并不在于劳动,而在于劳动力。劳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了工资。在这里劳动并无任何“神圣性”可言:它仅仅是一种商品,和别的商品一样,应该对此具有同等的市场分析。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实际上Marx的分析是把劳动价值分析简单化了,并且使用了不适当(微观)的分析方法。
这里我想补充一点。有一个简单的劳动价值的定义:即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决定价值。但是这个分析如果拿到工人身上呢?工人工作一天创造了10匹布,那么只得到其中5匹的收益,他是不是就被剥削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分析首先忽略了成本,制造布匹的线是由企业家提供的。第二,它忽略了企业家的工作,实际上企业家的信息、分析市场的能力、知识对于这个商品都是有贡献的。第三它忽略了内涵的技术价值,一种新型布料的技术显然不是由制造布匹的工人所提供的。从这些分析能够看出,我们即使这样定义这个“劳动价值”,我们至少应该说:这个价值是这个企业家团体的共同财富。
PS:先写到这儿吧。之后想再写写关于他的“转化问题”以及技术、资本积累对于社会恶化的看法。
科学的社会主义? (2)链接
http://www.douban.com/note/15400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