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如尘 那场拥抱如井 转《尘曲》堇年
“在我少年时代,把一切无以名状的感伤,定名为孤独,为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叶,落花季节风中的钟声而陷入惘然。许多年后,我才意识到他仅仅是一种倏忽而至的感觉,他一直都盘踞在灵肉的泥土深处,是药,亦是毒。于是,我渐渐变成了一个孤独的收集者,气体的、固体的、天然的、人工的、普世的、初生的、腐坏的、慈悲的、险恶的、迷人的、丑陋的、坦然的、狼狈的、愤怒的、哀鸣的、高傲的、卑微的……唯一没有对应物的,是它的绝对性,毫无相对可言。你可以在他人的目光面前,任意伪装孤独的呈现方式,却无法在孤独的注视中,伪装成他人。”
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里,从少年变青年,因为年轻依然太年轻。生活充满了太多不值得那么快乐的快乐,和不值得那么悲伤的悲伤。要说波澜,其实不过只是池塘里的涟漪。我们的生命这样的单薄,一切的大痛大彻,其实不过是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因为对人群的兴味索然,我总是选择独自行走。
如此的如此,似乎越来越孤独,认识我的陌生人越来越多,然而记得我的旧朋友越来越少。若这就是成长,那未免也有些残酷。
虽然人类彼此的孤独鲜有触碰的机会,亦无知悉的必要,然而,人们又是多么地渴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彻夜交心的人,像散佚的诗篇,矢志寻觅与自身押韵的诗行。人间事事不堪凭,一旦撒手,有些人和事,就像指间沙,风中线,永远的失去,春老才觉短,别后方知远。终于懂得,珍惜是何等的美德,而相见又是何等的幸事。
我们都曾像《哈姆.雷特》中的人物,无数次着了魔一般对着自己说:“即使困在坚果壳中,我依然相信自己是无数空间里的国王”,曾经靠刺激伤痛分泌眼泪来滋润笔端的干涩,用幻觉和臆想填补生命质地的稀薄,倔强的想用几个简单的音节,覆盖世间的土地和潮汐,把夜空中澎湃的烟火,想象成一场自我的葬礼,癫狂、战栗、窃喜、哀鸣……
不愿为任何人舍弃骄傲,又巴不得能为某个人放下矜持,孤独的人何其相似。
命运待我,这等优渥,以至于岁月是否宽宏,已不足为念。
我希望你也一样
即使不是,也试着这样感受,他就会是真的了。
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感慨与繁华相爱,
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
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里,从少年变青年,因为年轻依然太年轻。生活充满了太多不值得那么快乐的快乐,和不值得那么悲伤的悲伤。要说波澜,其实不过只是池塘里的涟漪。我们的生命这样的单薄,一切的大痛大彻,其实不过是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因为对人群的兴味索然,我总是选择独自行走。
如此的如此,似乎越来越孤独,认识我的陌生人越来越多,然而记得我的旧朋友越来越少。若这就是成长,那未免也有些残酷。
虽然人类彼此的孤独鲜有触碰的机会,亦无知悉的必要,然而,人们又是多么地渴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彻夜交心的人,像散佚的诗篇,矢志寻觅与自身押韵的诗行。人间事事不堪凭,一旦撒手,有些人和事,就像指间沙,风中线,永远的失去,春老才觉短,别后方知远。终于懂得,珍惜是何等的美德,而相见又是何等的幸事。
我们都曾像《哈姆.雷特》中的人物,无数次着了魔一般对着自己说:“即使困在坚果壳中,我依然相信自己是无数空间里的国王”,曾经靠刺激伤痛分泌眼泪来滋润笔端的干涩,用幻觉和臆想填补生命质地的稀薄,倔强的想用几个简单的音节,覆盖世间的土地和潮汐,把夜空中澎湃的烟火,想象成一场自我的葬礼,癫狂、战栗、窃喜、哀鸣……
不愿为任何人舍弃骄傲,又巴不得能为某个人放下矜持,孤独的人何其相似。
命运待我,这等优渥,以至于岁月是否宽宏,已不足为念。
我希望你也一样
即使不是,也试着这样感受,他就会是真的了。
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感慨与繁华相爱,
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