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Coachella日记,中文⋯⋯待更新
Coachella 2011
在我的想象中,Coachella其实是一个甚为模糊的概念,过去追乐队孜孜不倦地从国外网站上当下无数大型音乐节的片段,从未料想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身在其中,被摄像机扫过,变成这一切神祗的一部分。三天,二十六个乐队,奔走四个场地,数小时的等待,演出前心中默念倒数,无数细节如数家珍。而此刻我只想回忆倒放,将这三天的一切都铭刻心底。
Day 0
早上6点离开雪城,1小时35分钟的大巴,迷失巴士站,打车去罗切斯特机场,4小时漫长等待,1小时飞往芝加哥的班机,芝加哥机场午饭,复而4小时半空中漫游飞向加州,1小时大巴去往洛杉矶市中心,中央车站手机失而复得,最终,趁着一辆计程车到了朋友的驻地。
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有没有!!!
在朋友家蹭了个澡,出发前往Indio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Google告诉我们2个半钟便可抵达驻地,结果路上却被堵了个半死,好端端的高速路关闭了一半车道,也没在修路,鬼知道在做什么。在Indio的灰狗车站接到寒风中伫立着与其他人聊天的Ervin,又经历8分钟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错!下午历时达3小时的车队搜查长龙并没又丝毫好转的迹象。搜车的主要目的是查Drugs和过量的alcohol,但是人皆知这不过是走个形势。No drugs, no Coachella.
在缓慢行进的车队长龙中等待的一小时里,我们才发现我们是有多准备不充足。在为数众多的面包车和小型皮卡中唯一的一辆甲壳虫不算,还坐满了四个人,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还有人带来了小型酒吧和亮闪闪的disco球,看着是都准备好大趴三日了⋯⋯我们基本上就是遵照了皎皎的list,完全只是为看演出做好了准备,并未顾及趴体一说⋯⋯看着其他人在车阵中已嗨然成风,我们只有默默吃薯片的份,唯一的两瓶红酒也因为没有开瓶器而无福消受。
等待的结果竟然是,因为来得太晚,不幸被发配到离场地入口最远的10号营区⋯⋯离场地近在咫尺的8号和10号早已爆满。远归远,总好过帐篷区的同志们。但木已成舟,再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睡前的一个小时贡献给了帐篷搭建,在此特地鸣谢Ervin同学,没有你我们必然是要风餐露宿了⋯⋯最终,我们在3点的寒风萧瑟中,入睡了⋯⋯
Day 1
第一天,心怀小鹿乱撞的Coachella Newbie起了个大早⋯⋯其实是被热醒的。传闻中的沙漠极端天气终于初现端倪,晚上冻死个人,早上九点前包准烤醒,连闹钟都不用上。由于是第一天,所有人都特别积极地准备11点去抢场地开门,因而去场地的交通也异常繁忙(第二天大家就倦怠辣)。Coachella的场地入口实质上是一圈铁门,上面包着黑纱。挑了个荫头乘凉,排排坐等开门。
对于Coachella的时刻表,实在是没有更多可以抱怨的了⋯⋯第一个乐队就让我纠结,Hurts和新裤子这样的乐队怎么可以被排在一起!!!对于想偶尔展示一下爱国情怀的中国苦逼们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Coachella的场地被分为四个帐篷和两个露天舞台,所有的帐篷都以特定的沙漠景观命名。Mojave帐篷里有着最为可观的独立乐队阵容,相较隔壁的夜店风撒哈拉帐篷从早high到晚,确实是不那么主流。其实Coachella并不只是摇滚、独立和另类乐迷的福祉,如前所述,Coachella也吸引到了相当大一批听“咚呲咚呲”音乐的主流人群(还是脑残?)。而Coachella所招揽的广告/赞助商也颇为有趣,在啤酒花园里有卖9刀一杯的坑爹喜力啤酒,但站在主舞台仰望天空,也能看到小飞机拖着BBC Doctor Who的广告牌绕着场地飞行⋯⋯BBC你很Cult很复古很傲娇有没有!!!之前Coachella还有在LBS热门应用Foursqaure上推广自己的品牌主页,号召大家努力Check-in,我这种Check-in爱好者当然是不会放过这种拿Badge的好机会,结果到了才发现信号那个烂,电池用得那叫一个快,而去得最多的Mojave帐篷居然刷不出来!!!
但总得来说Coachella还是很贴心的一个音乐节,露营的朋友们不但可以用天价买到各种吃的,有澡洗,还有菜场(Farmer's market)可以逛。场地内有特设的电子设备充电区,基本上就是以墙的手机,各种电线缭乱。场地里到处都是冷饮摊(虽然也是天价)和发schedule的志愿者,还有啤酒美食花园可以休息,如果想坐摩天轮也可以冒着被晒脱皮的危险去排队⋯⋯尽享资本主义奢华游乐生活有没有。
决定第一场看Hurts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从看到Line-up的那天开始,Hurts就是第一天我最想看的乐队。(突然想起来那个被大力宣传的狗屁倒灶的Coachella iphone app,号称可以帮助规划时间,结果我下好了从来就没成功用过,坑爹啊!)
在hurts之前的Mojave帐篷还有另外一个乐队,但名字确实是想不起来了(也懒得去翻Schedule了,就默默地忽略吧)。我只提早了一点到场,居然也可以轻松抢到第二排,而且正好在Griet, Punkie和Claviko后面。
其实我并不记得Hurts是如何登台的,当时的脑子还处于浆糊状态。只依稀记得Theo和Adam身着标志性西装革履飘上台就开始演。Theo就站在我们眼前,双手握着话筒,闭著眼睛,精致得像是一尊熠熠生辉的瓷像。见到真人始终觉得这俩人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圣洁,或许是因为正装的缘故。Theo还打趣说他们是整个音乐节穿得最不合时宜的人。但是没有办法,谁让你们如此招摇过市啊哈。Adam则始终带着墨镜,令人无法洞悉他的一切想法与情感,一整场都表现得极为淡定,弹吉他时被Theo狠狠蹭了两下脸都显得波澜不惊⋯⋯整个40分钟的演出,我几乎无法将视线从Theo身上移开,神经质得像是恋爱中饱受相思之苦的少年,伪装的抑郁,时而僵直时而狂暴的肢体语言——Better than Love时疯狂砸向地面的话筒架,转身华丽地用音频线紧紧缠住自己的身体,象征性地在脖颈上比划出一个忧愁万分的结——无不充满了令人心碎、窒息、颤抖的虐恋情结。这个23岁天使般完美的少年心中,似是住着一只不安分的恶魔⋯⋯当然,也可能是药物作用(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伴唱的美声大叔与Theo嗓音天衣无缝的配合更是高度还原录音室水准。这40分钟的Coachella开场,几乎完美无缺。小插曲一枚,结束的时候Theo说,我们终于可以换短裤短袖去high了⋯⋯
Hurts结束后,跑去隔壁的“戈壁” (戈壁哦,真的是戈壁哦,马勒在哪里)帐篷看了新裤子的最后五分钟。本来还做了“给力”小标语准备在新裤子的时候摇旗呐喊的,结果也完全忘记塞进包里⋯⋯大概是注定我看不到新裤子吧。本来以为没有什么人会去看他们,结果还聚集了相当不少一大批人凑在台前看,中间还不乏跟着庞宽跳的⋯⋯这个可能就是Coachella跟国内音乐节不同的地方,也是它排时间表比较科学的地方所在。国内的音乐节总是把最好的乐队集中在一个台,剩下的台上不是新乐队就是没太多人要看的金属⋯⋯而在Coachella,即使你默默无名,像是这次Creators Projects带来的乐队,除了CSS外几乎都在美国毫无名气,但还是会有观众驻足,只要音乐够好够吸引人。不过,心态上的差异也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Coachella,那些忙着赶场的几乎都是像我这样的外国小朋友,当地人才无所谓呢,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如此热衷支持某个乐队的深层次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机会问题,这样的大型音乐节,于我们而言都是新鲜体验,自然是恨不能分出三个自己站在不同的舞台前看个够本。
简略看过新裤子后,和Punkie一起散步去了Outdoor舞台看!!!。之前其实都没有怎么听过他们的专辑,只是在Last fm被shuffle到过几次,但也算印象深刻。!!!总算还是我杯茶,我的确还是挺喜欢这种开开心心的小indie,极度适合在音乐节中场休息的时候跟着摇头晃脑。而主唱跳舞的样子⋯⋯像死了Mighty Boosh里面的园长第一集里面跳“为什么我不喜欢板球”的那个傻逼舞蹈阿!!!
回到Mojave,赶上Cold Cave和The Drums。事前对Cold Cave没有任何期待的我算是被额外惊喜了。接下来他们要为The Kills美国巡演暖场(好的我的心里只有VV美少女 =v=),应该也会非常有趣,虽然两个乐队形象也好音乐也罢都差的满多⋯⋯听专辑的时候还以为Cold Cave会像Cut Copy一样小high,结果居然是穿得一片黑的还带着墨镜上台。The Drums也挺不错,但实在算不上我的菜,我总觉得主唱长得一脸凶相⋯⋯好吧,发型还是比较可取的。
晚饭是价值8美刀的一碟沙拉。确切地说,是菜。菜。晚饭的背景曲目是warpaint,并没有刻意跑去台前,而是拉开一些距离坐在垃圾箱的阴影里默默地吃菜⋯⋯Warpaint这种室内乐队谁排户外舞台谁傻逼⋯⋯
饭后本打算去主舞台随便看一眼谁,结果Claviko居然和我在人群并不密集的地方走散了⋯⋯没有戴眼镜的我10米以上的距离基本上是半个瞎子,加之手机早已没电,没辙之下只能绕着场子走了几圈,正打算放弃之时居然碰上Renee和她朋友Laura。在Outdoor看了半场Tame Impala, 一个来自洛杉矶的西海岸chill风乐队,然后又顺带看了眼Gobi那边Aeropink今天穿了什么(黑色蕾丝衫哦亲)。回到Mojave帐篷赶上YACHT。主唱看上去介于 Agyness Deyn和娘T之间,穿了件很雷人的白色Tee,上面绑着个蓝色太阳镜⋯⋯和之前一群小乐队路线类似,恨欢乐但并不深刻。
Sleigh Bells可能是唯一一个我要狠狠给出恶评的现场。本来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Renee会如此讨厌这支乐队,不过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在三流夜店卦低音炮狂震闪光灯乱飙的情况下,我完全听不出来他们演得是点什么,纯抓瞎了,而且心脏还被震得巨不舒服。原本还以为他们是个不错的独立小电子,结果事实证明和隔壁撒哈拉台的脑残夜店流没有任何区别。完全不能理解去年怎么会有那么多英国媒体捧他们,上当受骗阿。
40分钟艰苦卓绝的忍耐后,终于迎来了最爱的Cut Copy!被之前那个残团引来的一批脑残们也纷纷退场,给蠢蠢欲动的合成器爱好者们腾出一大片场地,但很快就重又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看Cut Copy,我连Cold War Kids都直接放弃了⋯⋯朋友已经在纽约看过他们两次,在她的竭力推荐下,对这个澳洲团甚是期待。另外一点很有趣的是,场内瞬间弥漫起了一股基佬的气息⋯⋯舞台中央树立有一块巨型电子屏,但其实也是一座⋯⋯门,乐队上台时便是从那里面穿过。灯光,舞台设计以及表演本身都无可挑剔,与先前乐队(其实CC也是这么闪阿闪的)形成鲜明对比。演出这种事情,说穿了靠的还是实力,单凭炫目(其实是闪瞎眼)的舞台设计实在不是长久之计。演出大部分曲目都来自新专 Zonoscope。
Renee和Laura提前离开去Outdoor看了Crystal Castles。我也在Cut Copy结束之后慢慢踱去那厢。毫无新意不说,Alice还把腿摔坏了,连保留节目“跳水20次”也无法如期上演。我站在调音台后方,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光彩,颇有隔岸观火之感。满耳都是失调的乐声和Alice尖锐但微弱的嚎叫。我想,我对Crystal Castles是兴趣尽失了。
我在Coachella第一天的行程在Robyn演了四首歌后宣告结束。身心俱疲的我实在没有气力支撑完她的整场演出,而她也并未真正吸引到我。在某种程度上,我认可她作为一个fashion icon更多于音乐人,而且还不是我的Style⋯⋯跳过了当天的headline化学兄弟直接去洗澡,一个人摸黑回了营地,不知道路名单凭记忆居然找对了路,实在需要自我嘉奖。最热泪盈眶的是,营地里居然是可以洗热水澡的!从一些人网上的总结,Renee和我本来都以为,洗澡就好像冲锋,一排流动厕所一样的澡房一字排开大家排成一条长龙,排第一个的哥们“帮帮帮”地敲门催人来着⋯⋯而且还必然是冷水。于是洗了热水澡便心满意足地滚去睡觉,养精蓄锐准备第二天的征战。
2。
第二日,本打算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征战第二天,结果却生生在帐篷里被烤醒⋯⋯你懂的。起床后奔向公共厕所,带着一身床气漫步大片帐篷丛林,和同样睡眼惺忪的乐友打打招呼,颇有穿越之感,令人不禁忆起大学第一年在没有独立卫生间的宿舍里乱晃⋯⋯不穿内衣就更带感了呢。
Renee和Laura决定跟公共大巴去超市,因为要看 Joy Formidable 和 Cults,我和Ervin就自顾去了现场。正午的可切拉山谷自是烈日炎炎,来一杯鲜榨柠檬汁绝对是最棒的解暑佳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水自然是最重要的补给品,好在自带水瓶就可以在场内免费打水。另外,收集10个塑料瓶也可以换到一瓶2刀的水,这样的环保规定还真是够贴心的。
Joy Formidable开始前尚有一小时富余,遂决定去Mojave和Sahara帐篷间的充电站给手机充电。充电站被分为两厢,一边是半人多高的柜子,分成无数小格子,每一格里都是两个充电插口,而另一边则是负责代冲的工作人员,只消留下个人信息就可以将手机暂存在充电站,并有专人照看,有趣的是他们居然配备了大量常见手机充电器,也比较适合忘带充电器的朋友。充电站内一墙复古电视机装置颇为惹眼,而遮蔽烈日的阴凉也吸引了不少乐迷边充手机边躲太阳,我们也在这里吃了午餐(来美国吃过最差的Burrito⋯⋯)。
很幸运地站到Joy Formidable 第一排,不过他们的演出着实有些出乎意料。原以为不过是狠劲十足的小清新,多少也是是日温吞水的开场,没想到却稍稍狠过了头⋯⋯ 主唱Ritzy Bryan娇小玲珑却像是充满爆发力的短跑选手,不过总觉着气场间有些诡怪的僵硬与骇人,从她的台风来看,与其说是听朋克长大的不如说是听金属长大的⋯⋯尤其是她蹂躏那把吉他的狠劲,以及眉目之间咄咄逼人的狰狞,吓得我够呛。当然了,我对金属范儿女娃实在没啥好感。现场同专辑也略有不同,旋律性大打折扣,原本就不多的柔情也荡然无存⋯⋯不过相比Cults已经算是不错了。Cults基本上是第二天个人最失望的乐队,究其原因部分也是因为对那种欢乐的小清新业已审美疲劳,不过主要还是受不了那个恐怖的矫情主唱⋯⋯亲,能不小清新扭扭了么,鸡皮疙瘩有没有亲。糟糕的调音以及穿着则是雪上加霜,到底谁让她穿淘宝大热彼得潘领连体衣来演可切拉的,卖家秀有没有,腿太粗有没有⋯⋯
于是我和Ervin干了件不太厚道的事情,中途从第一排离场⋯⋯听到了最后一点 Freelance Whales,开始后悔选择了上述两只乐队。有时候人是会犯傻的。
Foals是这一天真正的开始。整场演出紧凑而情致高亢,多少也淡化了先前不怎么愉快的经历。Yannis显然是High在兴头上,一度还爬上我面前的箱子,打量着人群伺机跳水。我窘地往一旁缩了缩,兴许是看出我们这一群柔弱女生有些退却,他最终纵身跳向了身旁的一群汉子,还不小心带倒两个⋯⋯后来隔着栅栏还小摸到丫壮实的肱二头肌,湿了一手的汗。
因为已经在学校里看过一次,这次便直接跳过了Two Door Cinema Club 。学校的那次观演,花费5刀,收进一张set list,一个拨片以及与贝司君的合影。平心而论,这是个看过一次就足够的团。好吧,若不是为了去等The Kills或许我也是会小看一下的。只是所有的歌听起来都似乎是同一模板的复刻,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确富于现场魅力,我也挺能理解这个团突然而至的走俏。出于相同的原因放弃了The Radio Dept.和Glasser,对于后者还是挺郁闷没有看到的。花了点时间在啤酒花园吃了简餐,9刀的天价喜力以及号称大卫宝儿的Buffalo Chicken Pizza,还算不赖。
为了站 The Kills 第一排(不要这样看我,我是die hard),不惜提早三个小时过去排队⋯⋯放弃Broken Social Scene和Bright Eyes的人真的伤不起。在7:50的The Kills之前,是 Cage The Elephant和The New Pornographers。前者在可切拉之前从未耳闻,于是被其受欢迎程度彻底震惊。大家都扯着嗓子跟着喊了一整场,我身边还有一妞一直都举着一件印有她和乐队成员合影的自制T-shirt挥舞给乐队看,还有人帮着她叫“喂这大妞可喜欢你了!”⋯⋯看着那位几近中年妇女的痴狂女青年,以及完全无法理解的狗血二逼情节,只得弱弱地转过头去。回到乐队本身,现场的确活力四射,主唱堪称小马达,身着无袖红色连衣裙以及沐浴在夏风中的两条金毛大腿很是惹眼,乱窜之余一个劲儿地跳水。整场演出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只有好笑二字⋯⋯哦,或许还应该加上苦逼,这一场是整个可切拉我被挤得最惨的一次,推来搡去之间竟被挤到了第一排,也算是不幸之中万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演出中间,我看到了著名时装设计师Diane von Fürstenberg,没错,就是那个人尽皆知的DVF…和她的孙女一块儿就站在我跟前。其实我是先认出小孙女的,实在有些对不起大师==思量着能不能要个签名,最后还是羞涩地作罢。
第二个登台的 The New Pornographers也是令人大跌眼镜。我从来不知道他们居然是中年人乐队⋯⋯可切拉抹杀了我太多美好的错觉。
看那两个团的时候,一直不停地看着台上的时钟⋯⋯好容易迎来了整个Coachella最完美的演出之一,The Kills。在Roadie布置舞台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我又狗屎运地站到VV跟前了⋯⋯这种感觉同去年3月马来西亚Placebo现场如出一辙。历经磨难后的胜利,总是格外甜美⋯⋯
另外,这一天我穿了Domino去年和Uniqlo合作的the Kills Tshirt,格外自豪地在可切拉招摇过市。回上海时跟朋友要了另一款,准备Lolla的时候继续装脑残饭。
毫无预兆地在他们上台的刹那失声尖叫。没有过多客套的寒暄,踩着“我再也不打魔兽了”(No Wow)的Low-fi鼓点马上进入了状态。The Kills的现场同先前几个纯美式团对比鲜明,泥泞的吉他与粗砺的鼓点穿插如同Viagra般的撩人嗓音,像一针冷淡的致幻剂,让是夜缓慢腾沸。VV亦不负新一代性感女神之名,撩人之余有极尽保留,似是浸染了彼岸绅士风度的暧昧态度,让看惯了霸气嘶吼的美国佬们颇感意犹未尽。两人之间的互动更是重要看点,眉来眼去之间不禁让人心生遐想,尤其是Last Goodbye时VV眼角的晶莹与Hotel那张标准丧逼脸,也难怪八卦杂志如此热衷The Kills和Kate Moss之间难解难分的纠葛。十一首曲目,包括5首来自一个多礼拜之前发行的专辑Blood Pressure的新歌,也囊括了Kissy Kissy和Tape Song这样的老歌。可惜没有唱我最爱的Cheap and Cheerful,那首奠定了VV “Gay-looking Straight Girl”之名的拉拉金曲。
作为一个职业脑残Die-hard,我自是不遗余力地跟唱全唱,还不时声嘶力竭地大喊“Alison I love you”(其实我和那位喜欢Cage的妇女也没有什么区别),估计VV又和当年Brian Molko一样被我吓死了⋯⋯于是在Tape Song之间跟我眨了个单眼!!!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Fan能用自己的热情感动台上的那些人,是这个世上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
The Kills的谢幕同登台一样始料未及。尚未尽兴之余拍着栏杆管Roadie要Setlist,最后还是一位上前搭讪的VIP大叔帮忙要到了VV那张setlist。抓着布满VV脚印的小纸片差点没激动地吻上去,囫囵塞包里转身离去奔赴Mojave,也没顾得上那个明显在找床伴的大爷热情的搭讪⋯⋯回家洗洗睡吧,土摇女青年的心里只有看演出没有搞。
当晚的第二场重头戏是在Mojave的Suede。他们的演出,竟然成了我这个曾经号称怎样也喜欢不来山羊皮的伪饭订票的最大原因。Swell Season演出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少都是专程等候Suede的fans,细看之下许多都是上了年纪的美国人以及一脸苦逼饭模样的亚洲人,同先前年轻人为主的观演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我这种大老远从东海岸小城市跋涉而来的人之外,还有专程从台湾飞过来的两位女fans,so proud of Asian power!!!
Swell Season几乎是一带而过,根本不记得他们演了点什么。有中年女fan做了Suede/Brett的双面小牌子使劲晃着,Ervin说这次简直就是北美饭Reunion,这些个重组的英国乐队,要是能在美国一口气看齐,也算是无憾了(下一个目标是Pulp,嘉薇嘘你到底什么时候来米国!)。
Suede的上台与the Kills完全不同,只记得看到老B的时候脑子“轰”地一下就进入了另一个次元,有一种时间凝滞的感觉。类似的感觉至今也只有在香港初看Placebo时出现过一次。而此时此地站在台上的那个瘦削身影,仿佛神祗般降临,却又是触手可及的真实。“She”, “Trash”,每一首歌都是令人动容的全场大合唱,草地上都能感受到全场Pogo的震动,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沉浸在极致的喜悦之中,其中不乏眼中闪动泪花的老fans。原以为已经看过这么多演出的我不会再为任何人动容落泪,但在Filmstar结尾地时候,还是生生被逼出了眼泪,作为一个伪饭我情何以堪哦⋯⋯
还记得那篇让我在多伦多机场半夜笑到在长椅上翻滚的Suede中国巡演文案里对老B的形容,却也不失为贴切。衰老似乎同这个四十有余的男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尽管眉眼已不复当年的妖娆,即使当年堵在前台的年轻人都已化为了今日长满汗毛的咸猪手,老B震煞全场的彪悍气场也未减损丝毫。因而我这枚不怎么地道的饭也不得不彻底沦陷,终于领悟到周围一圈朋友对我的谆谆教导缘由何在了。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和Placebo一样最好的现场⋯⋯Beautiful Ones曲终人散之时,顿生恍惚之感,觉着这世上确实没有比这再美好的事了。
所以,我为了Suede放弃了Animal Collective,而今年夏天大概也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们了。结束以后大批人群朝着主舞台行进,去赶已经开唱半个多小时的 Arcade Fire。原先对AF也仅止于喜欢,而10年的新专也则这种喜欢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这些做欢乐专辑的大佬团们,你们就等着把我的钱榨干好了。
听到 The Suburbs,在遥远的草地上扭来扭去,颇有隔岸观火之感,却又情不自禁地要同那音乐与夜交融在一起。站在台前固然是一种体验,但其实离远开去,更能体会到一重清醒的自省,脑中闪过无数浮光掠影,却也不至在其间迷失自我。Ready to Start是新专里最爱的一首,便也尽情撒欢,大扭秧歌。用这张励志的专辑作为第二天的收官演出,也算是为这最美的一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我的想象中,Coachella其实是一个甚为模糊的概念,过去追乐队孜孜不倦地从国外网站上当下无数大型音乐节的片段,从未料想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身在其中,被摄像机扫过,变成这一切神祗的一部分。三天,二十六个乐队,奔走四个场地,数小时的等待,演出前心中默念倒数,无数细节如数家珍。而此刻我只想回忆倒放,将这三天的一切都铭刻心底。
Day 0
早上6点离开雪城,1小时35分钟的大巴,迷失巴士站,打车去罗切斯特机场,4小时漫长等待,1小时飞往芝加哥的班机,芝加哥机场午饭,复而4小时半空中漫游飞向加州,1小时大巴去往洛杉矶市中心,中央车站手机失而复得,最终,趁着一辆计程车到了朋友的驻地。
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有没有!!!
在朋友家蹭了个澡,出发前往Indio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Google告诉我们2个半钟便可抵达驻地,结果路上却被堵了个半死,好端端的高速路关闭了一半车道,也没在修路,鬼知道在做什么。在Indio的灰狗车站接到寒风中伫立着与其他人聊天的Ervin,又经历8分钟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错!下午历时达3小时的车队搜查长龙并没又丝毫好转的迹象。搜车的主要目的是查Drugs和过量的alcohol,但是人皆知这不过是走个形势。No drugs, no Coachella.
在缓慢行进的车队长龙中等待的一小时里,我们才发现我们是有多准备不充足。在为数众多的面包车和小型皮卡中唯一的一辆甲壳虫不算,还坐满了四个人,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还有人带来了小型酒吧和亮闪闪的disco球,看着是都准备好大趴三日了⋯⋯我们基本上就是遵照了皎皎的list,完全只是为看演出做好了准备,并未顾及趴体一说⋯⋯看着其他人在车阵中已嗨然成风,我们只有默默吃薯片的份,唯一的两瓶红酒也因为没有开瓶器而无福消受。
等待的结果竟然是,因为来得太晚,不幸被发配到离场地入口最远的10号营区⋯⋯离场地近在咫尺的8号和10号早已爆满。远归远,总好过帐篷区的同志们。但木已成舟,再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睡前的一个小时贡献给了帐篷搭建,在此特地鸣谢Ervin同学,没有你我们必然是要风餐露宿了⋯⋯最终,我们在3点的寒风萧瑟中,入睡了⋯⋯
Day 1
第一天,心怀小鹿乱撞的Coachella Newbie起了个大早⋯⋯其实是被热醒的。传闻中的沙漠极端天气终于初现端倪,晚上冻死个人,早上九点前包准烤醒,连闹钟都不用上。由于是第一天,所有人都特别积极地准备11点去抢场地开门,因而去场地的交通也异常繁忙(第二天大家就倦怠辣)。Coachella的场地入口实质上是一圈铁门,上面包着黑纱。挑了个荫头乘凉,排排坐等开门。
对于Coachella的时刻表,实在是没有更多可以抱怨的了⋯⋯第一个乐队就让我纠结,Hurts和新裤子这样的乐队怎么可以被排在一起!!!对于想偶尔展示一下爱国情怀的中国苦逼们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Coachella的场地被分为四个帐篷和两个露天舞台,所有的帐篷都以特定的沙漠景观命名。Mojave帐篷里有着最为可观的独立乐队阵容,相较隔壁的夜店风撒哈拉帐篷从早high到晚,确实是不那么主流。其实Coachella并不只是摇滚、独立和另类乐迷的福祉,如前所述,Coachella也吸引到了相当大一批听“咚呲咚呲”音乐的主流人群(还是脑残?)。而Coachella所招揽的广告/赞助商也颇为有趣,在啤酒花园里有卖9刀一杯的坑爹喜力啤酒,但站在主舞台仰望天空,也能看到小飞机拖着BBC Doctor Who的广告牌绕着场地飞行⋯⋯BBC你很Cult很复古很傲娇有没有!!!之前Coachella还有在LBS热门应用Foursqaure上推广自己的品牌主页,号召大家努力Check-in,我这种Check-in爱好者当然是不会放过这种拿Badge的好机会,结果到了才发现信号那个烂,电池用得那叫一个快,而去得最多的Mojave帐篷居然刷不出来!!!
但总得来说Coachella还是很贴心的一个音乐节,露营的朋友们不但可以用天价买到各种吃的,有澡洗,还有菜场(Farmer's market)可以逛。场地内有特设的电子设备充电区,基本上就是以墙的手机,各种电线缭乱。场地里到处都是冷饮摊(虽然也是天价)和发schedule的志愿者,还有啤酒美食花园可以休息,如果想坐摩天轮也可以冒着被晒脱皮的危险去排队⋯⋯尽享资本主义奢华游乐生活有没有。
决定第一场看Hurts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从看到Line-up的那天开始,Hurts就是第一天我最想看的乐队。(突然想起来那个被大力宣传的狗屁倒灶的Coachella iphone app,号称可以帮助规划时间,结果我下好了从来就没成功用过,坑爹啊!)
在hurts之前的Mojave帐篷还有另外一个乐队,但名字确实是想不起来了(也懒得去翻Schedule了,就默默地忽略吧)。我只提早了一点到场,居然也可以轻松抢到第二排,而且正好在Griet, Punkie和Claviko后面。
其实我并不记得Hurts是如何登台的,当时的脑子还处于浆糊状态。只依稀记得Theo和Adam身着标志性西装革履飘上台就开始演。Theo就站在我们眼前,双手握着话筒,闭著眼睛,精致得像是一尊熠熠生辉的瓷像。见到真人始终觉得这俩人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圣洁,或许是因为正装的缘故。Theo还打趣说他们是整个音乐节穿得最不合时宜的人。但是没有办法,谁让你们如此招摇过市啊哈。Adam则始终带着墨镜,令人无法洞悉他的一切想法与情感,一整场都表现得极为淡定,弹吉他时被Theo狠狠蹭了两下脸都显得波澜不惊⋯⋯整个40分钟的演出,我几乎无法将视线从Theo身上移开,神经质得像是恋爱中饱受相思之苦的少年,伪装的抑郁,时而僵直时而狂暴的肢体语言——Better than Love时疯狂砸向地面的话筒架,转身华丽地用音频线紧紧缠住自己的身体,象征性地在脖颈上比划出一个忧愁万分的结——无不充满了令人心碎、窒息、颤抖的虐恋情结。这个23岁天使般完美的少年心中,似是住着一只不安分的恶魔⋯⋯当然,也可能是药物作用(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伴唱的美声大叔与Theo嗓音天衣无缝的配合更是高度还原录音室水准。这40分钟的Coachella开场,几乎完美无缺。小插曲一枚,结束的时候Theo说,我们终于可以换短裤短袖去high了⋯⋯
Hurts结束后,跑去隔壁的“戈壁” (戈壁哦,真的是戈壁哦,马勒在哪里)帐篷看了新裤子的最后五分钟。本来还做了“给力”小标语准备在新裤子的时候摇旗呐喊的,结果也完全忘记塞进包里⋯⋯大概是注定我看不到新裤子吧。本来以为没有什么人会去看他们,结果还聚集了相当不少一大批人凑在台前看,中间还不乏跟着庞宽跳的⋯⋯这个可能就是Coachella跟国内音乐节不同的地方,也是它排时间表比较科学的地方所在。国内的音乐节总是把最好的乐队集中在一个台,剩下的台上不是新乐队就是没太多人要看的金属⋯⋯而在Coachella,即使你默默无名,像是这次Creators Projects带来的乐队,除了CSS外几乎都在美国毫无名气,但还是会有观众驻足,只要音乐够好够吸引人。不过,心态上的差异也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Coachella,那些忙着赶场的几乎都是像我这样的外国小朋友,当地人才无所谓呢,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如此热衷支持某个乐队的深层次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机会问题,这样的大型音乐节,于我们而言都是新鲜体验,自然是恨不能分出三个自己站在不同的舞台前看个够本。
简略看过新裤子后,和Punkie一起散步去了Outdoor舞台看!!!。之前其实都没有怎么听过他们的专辑,只是在Last fm被shuffle到过几次,但也算印象深刻。!!!总算还是我杯茶,我的确还是挺喜欢这种开开心心的小indie,极度适合在音乐节中场休息的时候跟着摇头晃脑。而主唱跳舞的样子⋯⋯像死了Mighty Boosh里面的园长第一集里面跳“为什么我不喜欢板球”的那个傻逼舞蹈阿!!!
回到Mojave,赶上Cold Cave和The Drums。事前对Cold Cave没有任何期待的我算是被额外惊喜了。接下来他们要为The Kills美国巡演暖场(好的我的心里只有VV美少女 =v=),应该也会非常有趣,虽然两个乐队形象也好音乐也罢都差的满多⋯⋯听专辑的时候还以为Cold Cave会像Cut Copy一样小high,结果居然是穿得一片黑的还带着墨镜上台。The Drums也挺不错,但实在算不上我的菜,我总觉得主唱长得一脸凶相⋯⋯好吧,发型还是比较可取的。
晚饭是价值8美刀的一碟沙拉。确切地说,是菜。菜。晚饭的背景曲目是warpaint,并没有刻意跑去台前,而是拉开一些距离坐在垃圾箱的阴影里默默地吃菜⋯⋯Warpaint这种室内乐队谁排户外舞台谁傻逼⋯⋯
饭后本打算去主舞台随便看一眼谁,结果Claviko居然和我在人群并不密集的地方走散了⋯⋯没有戴眼镜的我10米以上的距离基本上是半个瞎子,加之手机早已没电,没辙之下只能绕着场子走了几圈,正打算放弃之时居然碰上Renee和她朋友Laura。在Outdoor看了半场Tame Impala, 一个来自洛杉矶的西海岸chill风乐队,然后又顺带看了眼Gobi那边Aeropink今天穿了什么(黑色蕾丝衫哦亲)。回到Mojave帐篷赶上YACHT。主唱看上去介于 Agyness Deyn和娘T之间,穿了件很雷人的白色Tee,上面绑着个蓝色太阳镜⋯⋯和之前一群小乐队路线类似,恨欢乐但并不深刻。
Sleigh Bells可能是唯一一个我要狠狠给出恶评的现场。本来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Renee会如此讨厌这支乐队,不过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在三流夜店卦低音炮狂震闪光灯乱飙的情况下,我完全听不出来他们演得是点什么,纯抓瞎了,而且心脏还被震得巨不舒服。原本还以为他们是个不错的独立小电子,结果事实证明和隔壁撒哈拉台的脑残夜店流没有任何区别。完全不能理解去年怎么会有那么多英国媒体捧他们,上当受骗阿。
40分钟艰苦卓绝的忍耐后,终于迎来了最爱的Cut Copy!被之前那个残团引来的一批脑残们也纷纷退场,给蠢蠢欲动的合成器爱好者们腾出一大片场地,但很快就重又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看Cut Copy,我连Cold War Kids都直接放弃了⋯⋯朋友已经在纽约看过他们两次,在她的竭力推荐下,对这个澳洲团甚是期待。另外一点很有趣的是,场内瞬间弥漫起了一股基佬的气息⋯⋯舞台中央树立有一块巨型电子屏,但其实也是一座⋯⋯门,乐队上台时便是从那里面穿过。灯光,舞台设计以及表演本身都无可挑剔,与先前乐队(其实CC也是这么闪阿闪的)形成鲜明对比。演出这种事情,说穿了靠的还是实力,单凭炫目(其实是闪瞎眼)的舞台设计实在不是长久之计。演出大部分曲目都来自新专 Zonoscope。
Renee和Laura提前离开去Outdoor看了Crystal Castles。我也在Cut Copy结束之后慢慢踱去那厢。毫无新意不说,Alice还把腿摔坏了,连保留节目“跳水20次”也无法如期上演。我站在调音台后方,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光彩,颇有隔岸观火之感。满耳都是失调的乐声和Alice尖锐但微弱的嚎叫。我想,我对Crystal Castles是兴趣尽失了。
我在Coachella第一天的行程在Robyn演了四首歌后宣告结束。身心俱疲的我实在没有气力支撑完她的整场演出,而她也并未真正吸引到我。在某种程度上,我认可她作为一个fashion icon更多于音乐人,而且还不是我的Style⋯⋯跳过了当天的headline化学兄弟直接去洗澡,一个人摸黑回了营地,不知道路名单凭记忆居然找对了路,实在需要自我嘉奖。最热泪盈眶的是,营地里居然是可以洗热水澡的!从一些人网上的总结,Renee和我本来都以为,洗澡就好像冲锋,一排流动厕所一样的澡房一字排开大家排成一条长龙,排第一个的哥们“帮帮帮”地敲门催人来着⋯⋯而且还必然是冷水。于是洗了热水澡便心满意足地滚去睡觉,养精蓄锐准备第二天的征战。
2。
第二日,本打算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征战第二天,结果却生生在帐篷里被烤醒⋯⋯你懂的。起床后奔向公共厕所,带着一身床气漫步大片帐篷丛林,和同样睡眼惺忪的乐友打打招呼,颇有穿越之感,令人不禁忆起大学第一年在没有独立卫生间的宿舍里乱晃⋯⋯不穿内衣就更带感了呢。
Renee和Laura决定跟公共大巴去超市,因为要看 Joy Formidable 和 Cults,我和Ervin就自顾去了现场。正午的可切拉山谷自是烈日炎炎,来一杯鲜榨柠檬汁绝对是最棒的解暑佳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水自然是最重要的补给品,好在自带水瓶就可以在场内免费打水。另外,收集10个塑料瓶也可以换到一瓶2刀的水,这样的环保规定还真是够贴心的。
Joy Formidable开始前尚有一小时富余,遂决定去Mojave和Sahara帐篷间的充电站给手机充电。充电站被分为两厢,一边是半人多高的柜子,分成无数小格子,每一格里都是两个充电插口,而另一边则是负责代冲的工作人员,只消留下个人信息就可以将手机暂存在充电站,并有专人照看,有趣的是他们居然配备了大量常见手机充电器,也比较适合忘带充电器的朋友。充电站内一墙复古电视机装置颇为惹眼,而遮蔽烈日的阴凉也吸引了不少乐迷边充手机边躲太阳,我们也在这里吃了午餐(来美国吃过最差的Burrito⋯⋯)。
很幸运地站到Joy Formidable 第一排,不过他们的演出着实有些出乎意料。原以为不过是狠劲十足的小清新,多少也是是日温吞水的开场,没想到却稍稍狠过了头⋯⋯ 主唱Ritzy Bryan娇小玲珑却像是充满爆发力的短跑选手,不过总觉着气场间有些诡怪的僵硬与骇人,从她的台风来看,与其说是听朋克长大的不如说是听金属长大的⋯⋯尤其是她蹂躏那把吉他的狠劲,以及眉目之间咄咄逼人的狰狞,吓得我够呛。当然了,我对金属范儿女娃实在没啥好感。现场同专辑也略有不同,旋律性大打折扣,原本就不多的柔情也荡然无存⋯⋯不过相比Cults已经算是不错了。Cults基本上是第二天个人最失望的乐队,究其原因部分也是因为对那种欢乐的小清新业已审美疲劳,不过主要还是受不了那个恐怖的矫情主唱⋯⋯亲,能不小清新扭扭了么,鸡皮疙瘩有没有亲。糟糕的调音以及穿着则是雪上加霜,到底谁让她穿淘宝大热彼得潘领连体衣来演可切拉的,卖家秀有没有,腿太粗有没有⋯⋯
于是我和Ervin干了件不太厚道的事情,中途从第一排离场⋯⋯听到了最后一点 Freelance Whales,开始后悔选择了上述两只乐队。有时候人是会犯傻的。
Foals是这一天真正的开始。整场演出紧凑而情致高亢,多少也淡化了先前不怎么愉快的经历。Yannis显然是High在兴头上,一度还爬上我面前的箱子,打量着人群伺机跳水。我窘地往一旁缩了缩,兴许是看出我们这一群柔弱女生有些退却,他最终纵身跳向了身旁的一群汉子,还不小心带倒两个⋯⋯后来隔着栅栏还小摸到丫壮实的肱二头肌,湿了一手的汗。
因为已经在学校里看过一次,这次便直接跳过了Two Door Cinema Club 。学校的那次观演,花费5刀,收进一张set list,一个拨片以及与贝司君的合影。平心而论,这是个看过一次就足够的团。好吧,若不是为了去等The Kills或许我也是会小看一下的。只是所有的歌听起来都似乎是同一模板的复刻,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确富于现场魅力,我也挺能理解这个团突然而至的走俏。出于相同的原因放弃了The Radio Dept.和Glasser,对于后者还是挺郁闷没有看到的。花了点时间在啤酒花园吃了简餐,9刀的天价喜力以及号称大卫宝儿的Buffalo Chicken Pizza,还算不赖。
为了站 The Kills 第一排(不要这样看我,我是die hard),不惜提早三个小时过去排队⋯⋯放弃Broken Social Scene和Bright Eyes的人真的伤不起。在7:50的The Kills之前,是 Cage The Elephant和The New Pornographers。前者在可切拉之前从未耳闻,于是被其受欢迎程度彻底震惊。大家都扯着嗓子跟着喊了一整场,我身边还有一妞一直都举着一件印有她和乐队成员合影的自制T-shirt挥舞给乐队看,还有人帮着她叫“喂这大妞可喜欢你了!”⋯⋯看着那位几近中年妇女的痴狂女青年,以及完全无法理解的狗血二逼情节,只得弱弱地转过头去。回到乐队本身,现场的确活力四射,主唱堪称小马达,身着无袖红色连衣裙以及沐浴在夏风中的两条金毛大腿很是惹眼,乱窜之余一个劲儿地跳水。整场演出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只有好笑二字⋯⋯哦,或许还应该加上苦逼,这一场是整个可切拉我被挤得最惨的一次,推来搡去之间竟被挤到了第一排,也算是不幸之中万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演出中间,我看到了著名时装设计师Diane von Fürstenberg,没错,就是那个人尽皆知的DVF…和她的孙女一块儿就站在我跟前。其实我是先认出小孙女的,实在有些对不起大师==思量着能不能要个签名,最后还是羞涩地作罢。
第二个登台的 The New Pornographers也是令人大跌眼镜。我从来不知道他们居然是中年人乐队⋯⋯可切拉抹杀了我太多美好的错觉。
看那两个团的时候,一直不停地看着台上的时钟⋯⋯好容易迎来了整个Coachella最完美的演出之一,The Kills。在Roadie布置舞台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我又狗屎运地站到VV跟前了⋯⋯这种感觉同去年3月马来西亚Placebo现场如出一辙。历经磨难后的胜利,总是格外甜美⋯⋯
另外,这一天我穿了Domino去年和Uniqlo合作的the Kills Tshirt,格外自豪地在可切拉招摇过市。回上海时跟朋友要了另一款,准备Lolla的时候继续装脑残饭。
毫无预兆地在他们上台的刹那失声尖叫。没有过多客套的寒暄,踩着“我再也不打魔兽了”(No Wow)的Low-fi鼓点马上进入了状态。The Kills的现场同先前几个纯美式团对比鲜明,泥泞的吉他与粗砺的鼓点穿插如同Viagra般的撩人嗓音,像一针冷淡的致幻剂,让是夜缓慢腾沸。VV亦不负新一代性感女神之名,撩人之余有极尽保留,似是浸染了彼岸绅士风度的暧昧态度,让看惯了霸气嘶吼的美国佬们颇感意犹未尽。两人之间的互动更是重要看点,眉来眼去之间不禁让人心生遐想,尤其是Last Goodbye时VV眼角的晶莹与Hotel那张标准丧逼脸,也难怪八卦杂志如此热衷The Kills和Kate Moss之间难解难分的纠葛。十一首曲目,包括5首来自一个多礼拜之前发行的专辑Blood Pressure的新歌,也囊括了Kissy Kissy和Tape Song这样的老歌。可惜没有唱我最爱的Cheap and Cheerful,那首奠定了VV “Gay-looking Straight Girl”之名的拉拉金曲。
作为一个职业脑残Die-hard,我自是不遗余力地跟唱全唱,还不时声嘶力竭地大喊“Alison I love you”(其实我和那位喜欢Cage的妇女也没有什么区别),估计VV又和当年Brian Molko一样被我吓死了⋯⋯于是在Tape Song之间跟我眨了个单眼!!!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Fan能用自己的热情感动台上的那些人,是这个世上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
The Kills的谢幕同登台一样始料未及。尚未尽兴之余拍着栏杆管Roadie要Setlist,最后还是一位上前搭讪的VIP大叔帮忙要到了VV那张setlist。抓着布满VV脚印的小纸片差点没激动地吻上去,囫囵塞包里转身离去奔赴Mojave,也没顾得上那个明显在找床伴的大爷热情的搭讪⋯⋯回家洗洗睡吧,土摇女青年的心里只有看演出没有搞。
当晚的第二场重头戏是在Mojave的Suede。他们的演出,竟然成了我这个曾经号称怎样也喜欢不来山羊皮的伪饭订票的最大原因。Swell Season演出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少都是专程等候Suede的fans,细看之下许多都是上了年纪的美国人以及一脸苦逼饭模样的亚洲人,同先前年轻人为主的观演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我这种大老远从东海岸小城市跋涉而来的人之外,还有专程从台湾飞过来的两位女fans,so proud of Asian power!!!
Swell Season几乎是一带而过,根本不记得他们演了点什么。有中年女fan做了Suede/Brett的双面小牌子使劲晃着,Ervin说这次简直就是北美饭Reunion,这些个重组的英国乐队,要是能在美国一口气看齐,也算是无憾了(下一个目标是Pulp,嘉薇嘘你到底什么时候来米国!)。
Suede的上台与the Kills完全不同,只记得看到老B的时候脑子“轰”地一下就进入了另一个次元,有一种时间凝滞的感觉。类似的感觉至今也只有在香港初看Placebo时出现过一次。而此时此地站在台上的那个瘦削身影,仿佛神祗般降临,却又是触手可及的真实。“She”, “Trash”,每一首歌都是令人动容的全场大合唱,草地上都能感受到全场Pogo的震动,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沉浸在极致的喜悦之中,其中不乏眼中闪动泪花的老fans。原以为已经看过这么多演出的我不会再为任何人动容落泪,但在Filmstar结尾地时候,还是生生被逼出了眼泪,作为一个伪饭我情何以堪哦⋯⋯
还记得那篇让我在多伦多机场半夜笑到在长椅上翻滚的Suede中国巡演文案里对老B的形容,却也不失为贴切。衰老似乎同这个四十有余的男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尽管眉眼已不复当年的妖娆,即使当年堵在前台的年轻人都已化为了今日长满汗毛的咸猪手,老B震煞全场的彪悍气场也未减损丝毫。因而我这枚不怎么地道的饭也不得不彻底沦陷,终于领悟到周围一圈朋友对我的谆谆教导缘由何在了。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和Placebo一样最好的现场⋯⋯Beautiful Ones曲终人散之时,顿生恍惚之感,觉着这世上确实没有比这再美好的事了。
所以,我为了Suede放弃了Animal Collective,而今年夏天大概也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们了。结束以后大批人群朝着主舞台行进,去赶已经开唱半个多小时的 Arcade Fire。原先对AF也仅止于喜欢,而10年的新专也则这种喜欢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这些做欢乐专辑的大佬团们,你们就等着把我的钱榨干好了。
听到 The Suburbs,在遥远的草地上扭来扭去,颇有隔岸观火之感,却又情不自禁地要同那音乐与夜交融在一起。站在台前固然是一种体验,但其实离远开去,更能体会到一重清醒的自省,脑中闪过无数浮光掠影,却也不至在其间迷失自我。Ready to Start是新专里最爱的一首,便也尽情撒欢,大扭秧歌。用这张励志的专辑作为第二天的收官演出,也算是为这最美的一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