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和小铃铛
![]() |
那个小木偶就是小铃铛 了~~ |
![]() |
你看你看`~那样子`~我受不了啦`~打他!! |
![]() |
啧啧!! |
![]() |
电锯惊魂里面的电锯专用傀儡 |
我今天重温电锯时,看到那个电锯的木偶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一部儿童科幻木偶真人电影《小铃铛 》!当年我看了无数次,不是因为电影故事有多么吸引我,而是因为那个木偶,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他好欠揍,觉得很难看,很不爽他,而电影里有一个情节是他被人作弄和类似于打他的举动,我看着很有满足感,甚至是快感,所以每次播我都看,可以说是我童年的重要记忆之一啊!
附
电影资料:
196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彩色 7本
编剧:谢添、陈方千
导演:谢添、陈方千
摄影:张庆华
美术:杨予和
作曲:乔谷
录音:傅英杰
剪辑:朱小勤
主演:石小满(小满)、马佳(小佳)
小满和妹妹小佳在路上拾到了一个叫“小铃铛”的报幕木偶。妹妹小佳觉得小铃铛可能还会有演出任务,主张立刻将小铃铛归还木偶剧团,可小满却不理这些,坚持要玩一两天再说。小佳不答应,小满抱起小铃铛便跑,小佳一边追一边劝,追来追去,追到公园,却看不到哥哥的影子了。小满跑到哪儿去了?这个小淘气竟然躲到公园的摇船里睡着了。接下来,小满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梦中,小铃铛活了。小满和小铃铛先坐上一辆公共汽车,赶去参加木偶展览会。可是汽车开得很慢,时间又紧,怎么办呢?小铃铛召来一匹飞马,小满和小铃铛就这样骑着飞马在空中遨游起来。他们没有迟到,展览会上一群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小木偶围着向日葵转动,各式各样的木偶给小满表演了各式各样的节目。看门的老爷爷见到小铃铛问道:“小铃铛,你跑到哪里去了?导演找了你好几次。”小铃铛回答说:“老爷爷,是我的好朋友小满把我送回来了。”小铃铛带着小满在展览会边参观边介绍,老寿星、牧童放羊、古装美女……一个乒乓球突然飞了过来,原来这边在进行乒乓球比赛。小铃铛和小满来到剧场,只听见阵阵掌声,看门的老爷爷急忙走出来催小铃铛赶快去化妆,导演等着小铃铛报幕呢。这时木偶们见到小满,一致邀请小满在小铃铛的朗诵节目里客串一位拉手风琴的老爷爷,开始小满有些为难,后来在小木偶们催促下,他也就同意了,这个节目受到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在节目进行中,突然一声巨响,横空出现一个与小满长得一模一样的巨人,蛮横地将小铃铛抢走了,他坚持要小铃铛与自己一个人玩。小满非常气愤,勇敢地追了上去,可怎么也追不上,巨人还嘲笑小满,说小满跟他长得一样。小满一面辩解,一面追,急得连哭带喊。哭喊中,小满醒了过来,原来是一场梦。
醒来的小满觉得小佳说得对,于是抱起小铃铛,就往剧场跑。路上正巧遇上了小佳,两人高高兴兴地把小铃铛还给了失主,保证了剧团按时演出。
《小铃铛》的导演谢添曾在《林家铺子》中出色演绎了那个“在豺狼面前是羔羊,在狡兔面前是恶狗”的林老板的形象,达到他演艺事业的高峰,受到观众的欢迎,成为新中国建国初期观众喜爱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六十年代以后,谢添转向从事导演工作。被人称为“老顽童”的谢导,几年之中拍了三部儿童片,除《小铃铛》外,还有《花儿朵朵》和《三朵小红花》,其中《小铃铛》以其新颖的形式在观众中、特别是小观众中产生很大影响。
童心不泯的谢添经常深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非常善于把握儿童的心理。在影片《小铃铛》中,谢导匠心独运,用一个小木偶把“拾金不昧”这个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常规主题,做了适合儿童接受的趣味化处理。木偶小铃铛在导演儿童化的电影世界里,由道具变成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拟人化的过程,不仅给儿童提供了一个享受“木偶世界”(其实就是童话世界)的机会,也使主人公小满在木偶世界的“历险”中经历一个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小满在和小铃铛、小木偶们的玩耍中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影片巧妙完成了寓教于乐的任务。谢添的风趣诙谐在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如果说真人和木偶在影片中同台演出这一构思富于创意的话,那么影片《小铃铛》的特技运用和木偶表演也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
1980年,《小铃铛》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