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巨龙颂歌1-金恩加格与阿瓦隆
前天天看到某本『巨龙的颂歌』的介绍
还蛮喜欢他这样把魔幻系列纵向排列的感觉,想想自己在神棍界厮混了那么久,所以也想自己排一张列表,把自己补完的,没补完的,想补完的都定格坐标,也方便以后自己按图索骥,再者Myth&Magic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了,以后也可以用来查资料。
其实题目的起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在玻璃渣的混乱世界观里寻找点逻辑。魔幻,尤其我比较熟悉的欧洲北部地区的魔幻多半像是两者的融合,即金恩加格与阿瓦隆。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爱尔兰东西看多的结果,反正越发觉得凯尔特文化才是沉在英国文化最深处的那层关系,甚至觉得英国那种带有些女权味道的社会体征都或许源于威尔士。其实,往往在魔幻故事里,若把人类树为中间的标杆,就此的感觉其实一方阵营往往都似从阿瓦隆诞生,另一方阵营就像从金恩加格的鸿沟中爬出一般,就好象盎格鲁撒克逊人时不时需要联合凯尔特民族应对维京的骚扰,或许不贴切,但这样的感觉偏多。
为何阿瓦隆彷佛就似温和,就好象叶芝笔下的精灵和幽灵是这般可以亲近甚至亲昵,而金恩加格就如霜巨人不可靠近,或者,究竟哪些算是金恩加格的巨兽,哪些又是阿瓦隆的,气候诚然是个因素,威尔士的森林远没黑森林这般阴郁,也不比斯堪迪纳维亚的严寒,但这种时候我多半喜欢用历史,也许,罗马的文明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相同的,远在当时世界彼端耶稣基督的信仰也多半推波助澜了。
公元43年,不列颠尼亚行省建立,这时候离君士坦丁313年的米兰敕令还有200多年的时间,即使在经历的公元60年布迪卡女王的阀乱,威尔士的土地终究还是臣服于罗马王的足下,或从地理上而言,威尔士多山,爱尔兰隔着浅海,但终有英格兰同苏格兰像两弯巨盾守护,受尽大西洋上暖风的恩泽,气候和地理终究算是优异,因此,纵然凯尔特最原初的神话有着和北欧神话相近的众神配置(如女性战神的崇高地位)并且充斥着战争的血气,但终究,凯尔特神话是个既无创世亦无黄昏的故事,所最担心的事也莫过于苍天终将坍塌,只是同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生命之树的巨龙不同,这样的坍塌多半是进不了日常生活的。当然这种对于坍塌的忧愁或许最终也促使了凯尔特民族对于基督教的笃信:那不是什么坍塌,只不过是最终的审判。于是那时的人们多半就这么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而至于原本信奉的神灵,毕竟那时的基督教还没有那么完善,旧神灵可以逃窜,逃向森林逃向湖泊,甚至逃进圣帕特里克节里化生成聪慧的小妖,上帝是一个世界,关乎天之将倾的世界,生活却是另一个世界,死去的人不用去地狱而处处显灵,森林里住着旧神的子嗣,戏弄又守护着邻人,他们是恶魔吗?不,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另一些我们,和我们一样的“我们”。就这样,凯尔特罗马同基督教俨然成为一个整体,并成为不列颠尼亚的真实主人,就好象阿瑟王的故事那样,我们是正统的王,我们信仰上帝,我们寻找圣杯,但这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在这个世界,我们依旧可以使用魔法(或许算不上魔法,只是借助那些旧神灵的力量罢了),我们依旧相信凯尔特的红龙会赢到最后,或许旧神灵会像莫甘娜那样暂时与我们为敌,但最后,就像她护送亚瑟王回阿瓦隆疗伤一样,他们终究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守护者。另一方面,就像是从凯尔特神话脱胎出来一样,在阿瓦隆的语境中,女王总占有统治的地位,精灵的统治者永远是女王,有魔力的莫甘娜引导着亚瑟王的命运,更不用提那守护者家宅的女幽灵和献上献祭的德鲁伊女祭司,因此,在阿瓦隆的语境中,魔幻总带有植物的芬芳同治愈的气息,这种治愈不似基督徒狂热的敌对,而多半带有些大地之母的触觉,也难得阿瓦隆语境成了现今Newage的重要分支。甚至也许那些在威尔士丘陵中穿梭的长弓手,换上绿叶的披风成为了我们心目中高贵精灵的原型也说不定。
只是这种带着些浪漫情调的语境换作现今也许正巧引导进入水瓶纪元的我们,但对于那时,Once and Future King终究是个梦想,盎格鲁-萨克逊人来了,带来了正是金恩加格的语境,他们多半都带着些斯堪迪纳维亚的气息,但彷佛又自视不同,来时是公源五世纪,西罗马已陨,欧洲大陆上乱作一团,公元一世纪才成型不久北欧神话直接遭受着基督教的挑战,此时的基督教早已不似当年的迷茫,终究刀刀刺中要害,众神无处可逃,只等黄昏降临,俯首称臣,只是倒下多是树梢上的阿萨与华纳,或许阿尔夫海姆的精灵还能逃遁近阿瓦隆(但是这些矮小的Faery与原住民是多么的不同),但剩下的那些约顿海姆与瓦特海姆的生物该怎么办,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如此热爱地下的宝藏,就让他们成为地下之王的仆众吧,恶魔或是撒旦随你怎么说,终究他们是敌人,也永远是敌人。看看那些日耳曼区域的宗教画,那些带翅的恶魔,丑陋的侏儒,多半原本也是些高贵的生物吧。某种程度上说,阿瓦隆语境多半是种软着陆,和天使恶魔们慢慢磨合,生出了那个可以逃遁的世界,而金恩加格语境或许没有那么多时间,硬生生的撞上,非此即彼不由分说。而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或许也直接导致最后关于术士与法师之间那个长久以来的争论(即使到了龙与地下城的年代),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最大的特点该是他贫乏的创造力,或许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也许多半起源于金恩加格的两侧,火之国与霜之国,不似更南部源于土气火水的丰富,冻土之上哪来尘沙?极寒之中风只是冰的帮凶罢了,至多还有轰鸣的闪电可以助力,但只有这些罢了,所以巴黎的炼金士可以动有四大元素的力量,但灰袍术士除了精神力,也只剩下火焰的,别无他法。正是如此,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多半还是孱弱,即使是巫术所用的杖,也多半还需要坚固的质地,以便在当钝器使用。也正因为如此,至尊的宝物,多半也都是利剑——或者戒指,这就该是尼伯龙根的话了。
还蛮喜欢他这样把魔幻系列纵向排列的感觉,想想自己在神棍界厮混了那么久,所以也想自己排一张列表,把自己补完的,没补完的,想补完的都定格坐标,也方便以后自己按图索骥,再者Myth&Magic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了,以后也可以用来查资料。
其实题目的起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在玻璃渣的混乱世界观里寻找点逻辑。魔幻,尤其我比较熟悉的欧洲北部地区的魔幻多半像是两者的融合,即金恩加格与阿瓦隆。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爱尔兰东西看多的结果,反正越发觉得凯尔特文化才是沉在英国文化最深处的那层关系,甚至觉得英国那种带有些女权味道的社会体征都或许源于威尔士。其实,往往在魔幻故事里,若把人类树为中间的标杆,就此的感觉其实一方阵营往往都似从阿瓦隆诞生,另一方阵营就像从金恩加格的鸿沟中爬出一般,就好象盎格鲁撒克逊人时不时需要联合凯尔特民族应对维京的骚扰,或许不贴切,但这样的感觉偏多。
为何阿瓦隆彷佛就似温和,就好象叶芝笔下的精灵和幽灵是这般可以亲近甚至亲昵,而金恩加格就如霜巨人不可靠近,或者,究竟哪些算是金恩加格的巨兽,哪些又是阿瓦隆的,气候诚然是个因素,威尔士的森林远没黑森林这般阴郁,也不比斯堪迪纳维亚的严寒,但这种时候我多半喜欢用历史,也许,罗马的文明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相同的,远在当时世界彼端耶稣基督的信仰也多半推波助澜了。
公元43年,不列颠尼亚行省建立,这时候离君士坦丁313年的米兰敕令还有200多年的时间,即使在经历的公元60年布迪卡女王的阀乱,威尔士的土地终究还是臣服于罗马王的足下,或从地理上而言,威尔士多山,爱尔兰隔着浅海,但终有英格兰同苏格兰像两弯巨盾守护,受尽大西洋上暖风的恩泽,气候和地理终究算是优异,因此,纵然凯尔特最原初的神话有着和北欧神话相近的众神配置(如女性战神的崇高地位)并且充斥着战争的血气,但终究,凯尔特神话是个既无创世亦无黄昏的故事,所最担心的事也莫过于苍天终将坍塌,只是同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生命之树的巨龙不同,这样的坍塌多半是进不了日常生活的。当然这种对于坍塌的忧愁或许最终也促使了凯尔特民族对于基督教的笃信:那不是什么坍塌,只不过是最终的审判。于是那时的人们多半就这么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而至于原本信奉的神灵,毕竟那时的基督教还没有那么完善,旧神灵可以逃窜,逃向森林逃向湖泊,甚至逃进圣帕特里克节里化生成聪慧的小妖,上帝是一个世界,关乎天之将倾的世界,生活却是另一个世界,死去的人不用去地狱而处处显灵,森林里住着旧神的子嗣,戏弄又守护着邻人,他们是恶魔吗?不,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另一些我们,和我们一样的“我们”。就这样,凯尔特罗马同基督教俨然成为一个整体,并成为不列颠尼亚的真实主人,就好象阿瑟王的故事那样,我们是正统的王,我们信仰上帝,我们寻找圣杯,但这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在这个世界,我们依旧可以使用魔法(或许算不上魔法,只是借助那些旧神灵的力量罢了),我们依旧相信凯尔特的红龙会赢到最后,或许旧神灵会像莫甘娜那样暂时与我们为敌,但最后,就像她护送亚瑟王回阿瓦隆疗伤一样,他们终究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守护者。另一方面,就像是从凯尔特神话脱胎出来一样,在阿瓦隆的语境中,女王总占有统治的地位,精灵的统治者永远是女王,有魔力的莫甘娜引导着亚瑟王的命运,更不用提那守护者家宅的女幽灵和献上献祭的德鲁伊女祭司,因此,在阿瓦隆的语境中,魔幻总带有植物的芬芳同治愈的气息,这种治愈不似基督徒狂热的敌对,而多半带有些大地之母的触觉,也难得阿瓦隆语境成了现今Newage的重要分支。甚至也许那些在威尔士丘陵中穿梭的长弓手,换上绿叶的披风成为了我们心目中高贵精灵的原型也说不定。
只是这种带着些浪漫情调的语境换作现今也许正巧引导进入水瓶纪元的我们,但对于那时,Once and Future King终究是个梦想,盎格鲁-萨克逊人来了,带来了正是金恩加格的语境,他们多半都带着些斯堪迪纳维亚的气息,但彷佛又自视不同,来时是公源五世纪,西罗马已陨,欧洲大陆上乱作一团,公元一世纪才成型不久北欧神话直接遭受着基督教的挑战,此时的基督教早已不似当年的迷茫,终究刀刀刺中要害,众神无处可逃,只等黄昏降临,俯首称臣,只是倒下多是树梢上的阿萨与华纳,或许阿尔夫海姆的精灵还能逃遁近阿瓦隆(但是这些矮小的Faery与原住民是多么的不同),但剩下的那些约顿海姆与瓦特海姆的生物该怎么办,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如此热爱地下的宝藏,就让他们成为地下之王的仆众吧,恶魔或是撒旦随你怎么说,终究他们是敌人,也永远是敌人。看看那些日耳曼区域的宗教画,那些带翅的恶魔,丑陋的侏儒,多半原本也是些高贵的生物吧。某种程度上说,阿瓦隆语境多半是种软着陆,和天使恶魔们慢慢磨合,生出了那个可以逃遁的世界,而金恩加格语境或许没有那么多时间,硬生生的撞上,非此即彼不由分说。而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或许也直接导致最后关于术士与法师之间那个长久以来的争论(即使到了龙与地下城的年代),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最大的特点该是他贫乏的创造力,或许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也许多半起源于金恩加格的两侧,火之国与霜之国,不似更南部源于土气火水的丰富,冻土之上哪来尘沙?极寒之中风只是冰的帮凶罢了,至多还有轰鸣的闪电可以助力,但只有这些罢了,所以巴黎的炼金士可以动有四大元素的力量,但灰袍术士除了精神力,也只剩下火焰的,别无他法。正是如此,金恩加格语境下的巫术多半还是孱弱,即使是巫术所用的杖,也多半还需要坚固的质地,以便在当钝器使用。也正因为如此,至尊的宝物,多半也都是利剑——或者戒指,这就该是尼伯龙根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