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徽因传》之感情纠葛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到欧洲访问考察,在伦敦期间遇到诗人徐志摩。异国他乡,二人谈文学,聊艺术,敏感气质的徐志摩很快被清秀纯真的林徽因所深深吸引,继而不顾自己已结婚生子,勇敢地向林徽因表白自己的心迹。林徽因呢,幼年残缺的家庭生活,给她心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她没有接受徐志摩的这份感情。第二年秋,徽因随父亲回国。徐志摩不甘心放弃生平第一次爱恋的人,随决定抛妻舍子,冲破重重阻力,来追求林徽因。上面那句话,是他在给他所敬重的梁启超老师一封信中所作的宣言,当然也是对林徽因的心迹表白。
不过,林徽因最终没有接受徐志摩,而是在家人的安排下,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识相爱了。1924年至1927年四年间,二人到美国留学,1928年3月在加拿大结婚。留学期间,徐志摩又爱上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于1926年与其结婚。梁启超在婚礼上的证婚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与林徽因虽然各自都有了家庭,但二人仍是好朋友,经常沟通交流,情趣相投。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牺牲。从此,率真的徐志摩成了林徽因的回忆。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金岳霖)
林徽因与哲人金岳霖的相识,大约是在1931年前后,那时,梁思成已在北京的营造学社工作,家在北总布胡同,与金岳霖前后院相住。金岳霖单身,朋友们每到星期六都到这里聚会。“30年代初,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他们大都成家立业,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当时,这批文化教育背景接近、情趣爱好相投的文人学者,需要有这样一个场所来定期交流信息、探讨问题、联络感情。每个星期六下午,他们聚在一起,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思想见解,不同的感受,在这里交流和碰撞。这样的聚会,对于他们来说,是精神的聚餐,心灵的盛宴,滚滚红尘中的绿洲。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到了认同,这种认同使他们在这乱纷纷的世界里确立了自我。”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在想,有一个志趣相投的圈子,该是多么愉悦的事情。而我没有,不是我清高,周围大多是麻将圈子,或者是无趣的闲聊,我与这些不相通,有时不得不孤寂,有时又不得不流俗。
林徽因与金岳霖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曾碰撞出男女之间的感情火花。只是在处理这种三角恋的关系过程中,梁思成与金岳霖都选择的恰当方式,梁思成让林徽因自己选择,说她是自由的;金岳霖则认为思成尊重徽因,是对她最深的爱,所以,金岳霖放手了。其实,有时看似放手才是真正的拥有,金岳霖表面上放弃了与林徽因的感情,实际上却终生坚守这份感情。上面那两句话,是在金岳霖九十高龄,面对采访的人所说的话。
——“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插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梁思成)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思成深受林徽因之影响,不言而喻。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纠葛,梁思成的看法也很透彻。“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和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给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我们外人很难评说。只是,当徐志摩不久爱上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当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再度娶妻时,我们不能不感叹金岳霖,他终身未娶,一生一世的坚守、专一。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到欧洲访问考察,在伦敦期间遇到诗人徐志摩。异国他乡,二人谈文学,聊艺术,敏感气质的徐志摩很快被清秀纯真的林徽因所深深吸引,继而不顾自己已结婚生子,勇敢地向林徽因表白自己的心迹。林徽因呢,幼年残缺的家庭生活,给她心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她没有接受徐志摩的这份感情。第二年秋,徽因随父亲回国。徐志摩不甘心放弃生平第一次爱恋的人,随决定抛妻舍子,冲破重重阻力,来追求林徽因。上面那句话,是他在给他所敬重的梁启超老师一封信中所作的宣言,当然也是对林徽因的心迹表白。
不过,林徽因最终没有接受徐志摩,而是在家人的安排下,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识相爱了。1924年至1927年四年间,二人到美国留学,1928年3月在加拿大结婚。留学期间,徐志摩又爱上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于1926年与其结婚。梁启超在婚礼上的证婚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与林徽因虽然各自都有了家庭,但二人仍是好朋友,经常沟通交流,情趣相投。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牺牲。从此,率真的徐志摩成了林徽因的回忆。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金岳霖)
林徽因与哲人金岳霖的相识,大约是在1931年前后,那时,梁思成已在北京的营造学社工作,家在北总布胡同,与金岳霖前后院相住。金岳霖单身,朋友们每到星期六都到这里聚会。“30年代初,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他们大都成家立业,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当时,这批文化教育背景接近、情趣爱好相投的文人学者,需要有这样一个场所来定期交流信息、探讨问题、联络感情。每个星期六下午,他们聚在一起,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思想见解,不同的感受,在这里交流和碰撞。这样的聚会,对于他们来说,是精神的聚餐,心灵的盛宴,滚滚红尘中的绿洲。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到了认同,这种认同使他们在这乱纷纷的世界里确立了自我。”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在想,有一个志趣相投的圈子,该是多么愉悦的事情。而我没有,不是我清高,周围大多是麻将圈子,或者是无趣的闲聊,我与这些不相通,有时不得不孤寂,有时又不得不流俗。
林徽因与金岳霖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曾碰撞出男女之间的感情火花。只是在处理这种三角恋的关系过程中,梁思成与金岳霖都选择的恰当方式,梁思成让林徽因自己选择,说她是自由的;金岳霖则认为思成尊重徽因,是对她最深的爱,所以,金岳霖放手了。其实,有时看似放手才是真正的拥有,金岳霖表面上放弃了与林徽因的感情,实际上却终生坚守这份感情。上面那两句话,是在金岳霖九十高龄,面对采访的人所说的话。
——“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插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梁思成)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思成深受林徽因之影响,不言而喻。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纠葛,梁思成的看法也很透彻。“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和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给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我们外人很难评说。只是,当徐志摩不久爱上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当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再度娶妻时,我们不能不感叹金岳霖,他终身未娶,一生一世的坚守、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