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的要素及特征是否可以拆分,如果可以,要如何拆分呢?@知乎
问题补充:
“信息论”认为,音乐作品可以视为由符号和规则构成的整体,其中不同要素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字来描述、度量和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其实音乐学院对于学生的训练,在“音乐作品要素”的拆分方面,或许是可以体现在“曲式分析”上。但是就大陆目前的一些教育而言,我觉得其性质和小学生划分段落大意,然后再给个定义(奏鸣曲式/复三部,云云)差不多。虽然这门课我学得不错,但是我承认我对此持有怀疑态度。
作品结构的发展其实和作曲技巧是有关系的,因此越是作曲家年轻时的作品,它根据教条写作的成分越多(也就越像XX曲式),作曲技巧本身也会随着时代慢慢转化。举个例子:如果是奏鸣曲曲式(不等同于奏鸣曲),传统意义上,就会有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传统意义上,呈示部中会有主部主题和与主部主题风格相反的副部主题,呈示部和展开部之间会有连接段……
至于用数字度量,作曲系的学生曾经和我交流,说写作品会根据作品长短算出黄金比例来写华彩…当然他们写的是“当代作品”,我倒是很有冲动哪天闲了研究一下是不是有比较“古典”些的作品中是不是也有黄金比例一说,呵呵。
就音乐写作而言,有些当代作品确实是几乎算是根据数学计算出来的,典型的比如频谱学派(Musique spectrale/Spectral music)的作品,它是以乐音的基音与泛音为出发点的作曲手法(所以充满了微分音)。代表作曲家是格里塞(Gerard Grisey)。可以去听听他的,或是频谱学派的作品,个人认为是在当代音乐中很好听的一类。
个人觉得,不应该用纯粹数学的方式去构建音乐,而应该是从人工构建的基础上中寻找数学可以表达的东西。
另外,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还是无法达到“清晰”和“解答”,而只能达到“更接近真理”的程度。
p.s.
最后一句话,是我问一个教授,“你分析了那么多东西,就为了得出这么个不确定的结论,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回答的。
真诚的艺术研究其实本质上是高强度的实践性和高强度的热忱才能做到的。
“信息论”认为,音乐作品可以视为由符号和规则构成的整体,其中不同要素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字来描述、度量和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其实音乐学院对于学生的训练,在“音乐作品要素”的拆分方面,或许是可以体现在“曲式分析”上。但是就大陆目前的一些教育而言,我觉得其性质和小学生划分段落大意,然后再给个定义(奏鸣曲式/复三部,云云)差不多。虽然这门课我学得不错,但是我承认我对此持有怀疑态度。
作品结构的发展其实和作曲技巧是有关系的,因此越是作曲家年轻时的作品,它根据教条写作的成分越多(也就越像XX曲式),作曲技巧本身也会随着时代慢慢转化。举个例子:如果是奏鸣曲曲式(不等同于奏鸣曲),传统意义上,就会有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传统意义上,呈示部中会有主部主题和与主部主题风格相反的副部主题,呈示部和展开部之间会有连接段……
至于用数字度量,作曲系的学生曾经和我交流,说写作品会根据作品长短算出黄金比例来写华彩…当然他们写的是“当代作品”,我倒是很有冲动哪天闲了研究一下是不是有比较“古典”些的作品中是不是也有黄金比例一说,呵呵。
就音乐写作而言,有些当代作品确实是几乎算是根据数学计算出来的,典型的比如频谱学派(Musique spectrale/Spectral music)的作品,它是以乐音的基音与泛音为出发点的作曲手法(所以充满了微分音)。代表作曲家是格里塞(Gerard Grisey)。可以去听听他的,或是频谱学派的作品,个人认为是在当代音乐中很好听的一类。
个人觉得,不应该用纯粹数学的方式去构建音乐,而应该是从人工构建的基础上中寻找数学可以表达的东西。
另外,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还是无法达到“清晰”和“解答”,而只能达到“更接近真理”的程度。
p.s.
最后一句话,是我问一个教授,“你分析了那么多东西,就为了得出这么个不确定的结论,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回答的。
真诚的艺术研究其实本质上是高强度的实践性和高强度的热忱才能做到的。
Charles Rose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情人节 (23人喜欢)
- 20241209_再也不见,我的猫 (52人喜欢)
- 学琴有什么意义呢? (24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