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故事摘录...
挺好玩的。比复习比较文学有意思多了...
“
其实,各个行业都是社会需要。不同职业集团通过自己的口头创作宣传本集团是正常的。不过,不同行业之间有竞争,也存在彼此误解。因此,有不少口头文学是赞美本行业,诋毁其他行业的。这是从另一方面来强化本集团的凝聚力。农民谚语:“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农民不耕田,城里断火烟。”“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城市工人的口头文学就挖苦农民愚昧无知。20世纪70年代,洛阳的《老杂皮进城》。说农民进城,看到电灯泡很亮,比乡下的油灯好多了,很高兴。可是,回到老家,就骂城里人太小气。人家问:“为什么?”他回答:“城里灯很亮,却舍不得给人用,外面罩了个玻璃套,我想抽袋烟就个火都不行。”
学生学习压力大,80年代有“课桌文学”——写在教室课桌上:
“我的学习不easy,
我的生活不happy。
不如找个lady,
回家去抱baby。”
儿童的道德感还没有充分发展,所以他们有不少作品是互相漫骂的。上下学路上,几个孩子一起走。忽然有孩子跑到大家前边,高声喊:“瓜子儿瓜子儿对瓜子儿,哪个鳖子儿在后尾儿?”吓得大家拼命望前跑,惟恐落在后边。可是,有经验的孩子会甘居其后,高声喊:“琉璃琉璃对琉璃,哪个鳖子儿在头里?”武当山区孩子过去都要放牛。放牛娃到了野外,互相唱战歌对骂,很野。家长禁止,他们也只在野外唱。数量很大,有几百首。例如,“我打号子你不接,放牛娃子是你爹。” “你打号子我来接,放牛娃子是你爹。” “高高山上一堵墙,你养猪来我养羊。你的猪娃拱我墙,我的羊娃日你娘。高高山上一块瓜,你养鸡来我养鸭。你的鸡娃啄我瓜,我的鸭娃日你妈。”很粗俗。
古代的时候,各地区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世界中心,天底下最幸福的地方。“中国”,就是世界中心之国的意思。为什么?人类有惰性,一旦适应了一个地方,日久生情,就会排斥其他地方。释迦牟尼不肯在同一棵树下连续休息三天,就是怕日久生出“爱欲”之心。圣人如此,何况小民哉!
帝俊的另一个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儿子(《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是后来只剩下一个月亮,原因不详,可能是相关神话失传了。月亮神话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嫦娥后来寄居在那里。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但是,她却把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不死药悄悄吃掉了。她误解了巫师给她的预言(后代将繁盛),于是独自奔向月亮。但是,到了月亮之后,她变成一只蛤蟆——蛤蟆的繁殖力的确强大。于是,嫦娥陷入无限悔恨之中。这个爱情主题的神话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李商隐叹息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尤希玛拉斯主义的核心是把神话情节进行历史化解释。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夔是中国神话中一只独脚怪兽,后来成为舜帝的乐官。《吕氏春秋•察传》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夔为什么只有一足?”孔子解释道:“舜帝说:‘象夔这样能干的人物,一个就足够了。’不是说他只有一只脚。”像孔子这样的做法,就把超自然的神话叙事转化为历史传说了。
桃太郎的故事
现今所流传的桃太郎故事,版本都是描述桃太郎是由于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时,捡到了一个由河边漂来的大桃子。剖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小婴儿。但是其实这并不是桃太郎最原始的版本。
原始版本的桃太郎是描述: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时,捡到了一颗漂来的大桃子。回家之后老婆婆将它剖开来吃了一半,结果立刻变回年轻的少女。老爷爷回家之后相当惊讶,所以也吃下了另一半的桃子,也回复到少年时的强壮。当晚两人就展开激烈的性爱,因此怀孕生下一名男孩。夫妇二人便将这名男孩取名为桃太郎。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变更,是因为在明治二十年时,日本政府有意将桃太郎编定成正式的国小国语文教材。但是由于性爱的故事并不适合尚未接触到性教育的国小学童阅读,所以才将桃太郎的出身做了一番的修正。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已经忘记桃太郎原始故事当中的出身由来。
(源文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1%83%E5%A4%AA%E9%83%8E> )
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介绍,古埃及残存下来的莎草纸上记录了一些民间故事。公元前1700年前后的一份原稿就记录了三个故事,只是和今天的故事差异比较大。而公元前1250年前后的另外一份原稿记录的故事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故事:有兄弟俩,弟弟住在哥哥家里。嫂子勾引弟弟未遂,变向丈夫诬告弟弟,哥哥准备晚上杀死弟弟。弟弟的母牛告诉主人将有祸事,弟弟逃了。哥哥追杀他,他请求太阳神造了一条布满鳄鱼的河流,隔开了双方。他向哥哥陈述了真相,就走进山谷。他把自己的心脏藏在一朵杉树花中。九个神赐给他一位美女。但是,七个爱情与喜悦女神预言这个女人十分邪恶。美女的发卡被江水冲走,落到法老手中。法老迷上它的芳香,最后娶了这个美女。美女发现了丈夫的秘密,砍下藏着丈夫心脏的杉树花,丈夫死掉了。哥哥发现啤酒里泛泡沫,知道弟弟遇难了。他最终找到了弟弟的尸体和心脏,把心放在水里,喂弟弟喝下,救活了弟弟。弟弟计划报仇。他变成一头公牛,让哥哥把牛送进王宫,交给美女。美女杀死公牛,滴下的血化为两棵桃树。同时,一点碎肉飞入美女口中。于是,她怀孕生下儿子,这正是美女原来的丈夫。他作为法老的儿子而继承王位,杀掉美女,并和哥哥一起分享王国。
强迫的婚姻总是不幸的,幻想故事中也是如此。“母亲进猴洞救女儿”(312A*——中国特有亚型):猴子抢了一个姑娘为妻,藏在山洞,生了孩子。母亲在女儿留下的线索或小鸟指引下,找到猴洞,假意为猴子治疗红眼病,用胶沾住猴子眼睛,母女逃回村子。猴子每天坐村口石磨上哭叫,闹得母女很烦心。她们悄悄把石磨烧热,猴子来了一坐,屁股就被烧红了。从象征意义看,猴子实际代表了条件差的男子。其他故事中的青蛙丈夫、蛇丈夫都在结婚以后通过神奇力量转变为漂亮的男青年,但是这个猴子不变化。所以,这个故事表现了对条件差的男子依靠强势夺取女性的批判
欧洲的灰姑娘故事,最早记录是1636年,巴西尔在意大利记录,名为《Cinderella》,后来格林童话中收录。现在有芭蕾舞《水晶鞋》,还有动画片《玫瑰花与水晶鞋》,影响极大。但是,这个故事的最早记录是中国唐代段成式(803—863)的笔记《酉阳杂俎》记录的《叶限》。教材P76—77引文有误,《作品选》172—173。
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叶限被后母虐待,常常让她“樵险汲深”。她偶然得到一条小鱼,养在盆子里,但是长得飞快,最后只好放在池子里。鱼被后母杀死,但鱼骨神力巨大,叶限要什么有什么。过节了,后母带自己女儿去玩,却让叶限看守院子里的果树。等她们走远,叶限穿上漂亮衣服,穿上“金履”也去参加节日庆典。不料遭遇后母及其女儿,赶紧逃回。等她们回来,看到叶限抱着树睡着了。不过,她的金鞋跑丢了。有人捡了金鞋,卖给陀汗国王。可是,谁也穿不上,脚小的人穿的时候,鞋子自动缩小。拣鞋者也不知道鞋子主人。最后,国王把鞋子扔到路边,试探谁能穿,终于找到叶限。国王娶叶限。叶限的后母及其女儿被飞石砸死。而鱼骨的神力由于国王贪得无厌,最后失灵。
这个记录很完整,甚至包括了讲述人材料。段成式说这个故事是他家来自邕州的“吴洞中人”(土著)仆人赵士元讲述。当代学者考证,邕州是今日广西的扶绥县,所以,这个故事是唐代壮族的民间故事。
《火龙单》(《作品选》251页)是长工地主故事。冬天,长工破衣烂衫,可是由于干体力活,满身出汗。地主穿着皮袄,却冻得受不了。他问长工这是怎么回事。长工说:“我穿得是祖辈留下来的火龙单。”地主跟他换了衣服,然后去集上抽鸦片。结果冻死在半路。
《一枝花和死肉瓜》(作品选242页):地主从远处花钱为傻儿子娶了聪明漂亮的媳妇。姑娘进门之后,发现丈夫是傻子,既伤心又生气,半夜逃走了。天亮后,地主发现媳妇不见了,只留下一个小包,里面是一块肉,一棵葱,一面镜子,一朵花。他看不懂,请聪明的邻居来看。邻居说:“媳妇不愿意在你家。”这四样东西的意思是:“聪明伶俐一枝花,谁跟你个死肉瓜。”
“小妹生得水淋淋,好比高山红林檎。
唱歌好比黄莺叫,走路好似风送云。”
《假使有上天的梯子》:
假使有上天的梯子,我一定顺着它攀上太阳。
借那普照四方的阳光,看看我心爱的姑娘。”
”
“
其实,各个行业都是社会需要。不同职业集团通过自己的口头创作宣传本集团是正常的。不过,不同行业之间有竞争,也存在彼此误解。因此,有不少口头文学是赞美本行业,诋毁其他行业的。这是从另一方面来强化本集团的凝聚力。农民谚语:“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农民不耕田,城里断火烟。”“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城市工人的口头文学就挖苦农民愚昧无知。20世纪70年代,洛阳的《老杂皮进城》。说农民进城,看到电灯泡很亮,比乡下的油灯好多了,很高兴。可是,回到老家,就骂城里人太小气。人家问:“为什么?”他回答:“城里灯很亮,却舍不得给人用,外面罩了个玻璃套,我想抽袋烟就个火都不行。”
学生学习压力大,80年代有“课桌文学”——写在教室课桌上:
“我的学习不easy,
我的生活不happy。
不如找个lady,
回家去抱baby。”
儿童的道德感还没有充分发展,所以他们有不少作品是互相漫骂的。上下学路上,几个孩子一起走。忽然有孩子跑到大家前边,高声喊:“瓜子儿瓜子儿对瓜子儿,哪个鳖子儿在后尾儿?”吓得大家拼命望前跑,惟恐落在后边。可是,有经验的孩子会甘居其后,高声喊:“琉璃琉璃对琉璃,哪个鳖子儿在头里?”武当山区孩子过去都要放牛。放牛娃到了野外,互相唱战歌对骂,很野。家长禁止,他们也只在野外唱。数量很大,有几百首。例如,“我打号子你不接,放牛娃子是你爹。” “你打号子我来接,放牛娃子是你爹。” “高高山上一堵墙,你养猪来我养羊。你的猪娃拱我墙,我的羊娃日你娘。高高山上一块瓜,你养鸡来我养鸭。你的鸡娃啄我瓜,我的鸭娃日你妈。”很粗俗。
古代的时候,各地区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世界中心,天底下最幸福的地方。“中国”,就是世界中心之国的意思。为什么?人类有惰性,一旦适应了一个地方,日久生情,就会排斥其他地方。释迦牟尼不肯在同一棵树下连续休息三天,就是怕日久生出“爱欲”之心。圣人如此,何况小民哉!
帝俊的另一个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儿子(《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是后来只剩下一个月亮,原因不详,可能是相关神话失传了。月亮神话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嫦娥后来寄居在那里。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但是,她却把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不死药悄悄吃掉了。她误解了巫师给她的预言(后代将繁盛),于是独自奔向月亮。但是,到了月亮之后,她变成一只蛤蟆——蛤蟆的繁殖力的确强大。于是,嫦娥陷入无限悔恨之中。这个爱情主题的神话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李商隐叹息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尤希玛拉斯主义的核心是把神话情节进行历史化解释。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夔是中国神话中一只独脚怪兽,后来成为舜帝的乐官。《吕氏春秋•察传》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夔为什么只有一足?”孔子解释道:“舜帝说:‘象夔这样能干的人物,一个就足够了。’不是说他只有一只脚。”像孔子这样的做法,就把超自然的神话叙事转化为历史传说了。
桃太郎的故事
现今所流传的桃太郎故事,版本都是描述桃太郎是由于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时,捡到了一个由河边漂来的大桃子。剖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小婴儿。但是其实这并不是桃太郎最原始的版本。
原始版本的桃太郎是描述: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时,捡到了一颗漂来的大桃子。回家之后老婆婆将它剖开来吃了一半,结果立刻变回年轻的少女。老爷爷回家之后相当惊讶,所以也吃下了另一半的桃子,也回复到少年时的强壮。当晚两人就展开激烈的性爱,因此怀孕生下一名男孩。夫妇二人便将这名男孩取名为桃太郎。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变更,是因为在明治二十年时,日本政府有意将桃太郎编定成正式的国小国语文教材。但是由于性爱的故事并不适合尚未接触到性教育的国小学童阅读,所以才将桃太郎的出身做了一番的修正。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已经忘记桃太郎原始故事当中的出身由来。
(源文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1%83%E5%A4%AA%E9%83%8E> )
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介绍,古埃及残存下来的莎草纸上记录了一些民间故事。公元前1700年前后的一份原稿就记录了三个故事,只是和今天的故事差异比较大。而公元前1250年前后的另外一份原稿记录的故事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故事:有兄弟俩,弟弟住在哥哥家里。嫂子勾引弟弟未遂,变向丈夫诬告弟弟,哥哥准备晚上杀死弟弟。弟弟的母牛告诉主人将有祸事,弟弟逃了。哥哥追杀他,他请求太阳神造了一条布满鳄鱼的河流,隔开了双方。他向哥哥陈述了真相,就走进山谷。他把自己的心脏藏在一朵杉树花中。九个神赐给他一位美女。但是,七个爱情与喜悦女神预言这个女人十分邪恶。美女的发卡被江水冲走,落到法老手中。法老迷上它的芳香,最后娶了这个美女。美女发现了丈夫的秘密,砍下藏着丈夫心脏的杉树花,丈夫死掉了。哥哥发现啤酒里泛泡沫,知道弟弟遇难了。他最终找到了弟弟的尸体和心脏,把心放在水里,喂弟弟喝下,救活了弟弟。弟弟计划报仇。他变成一头公牛,让哥哥把牛送进王宫,交给美女。美女杀死公牛,滴下的血化为两棵桃树。同时,一点碎肉飞入美女口中。于是,她怀孕生下儿子,这正是美女原来的丈夫。他作为法老的儿子而继承王位,杀掉美女,并和哥哥一起分享王国。
强迫的婚姻总是不幸的,幻想故事中也是如此。“母亲进猴洞救女儿”(312A*——中国特有亚型):猴子抢了一个姑娘为妻,藏在山洞,生了孩子。母亲在女儿留下的线索或小鸟指引下,找到猴洞,假意为猴子治疗红眼病,用胶沾住猴子眼睛,母女逃回村子。猴子每天坐村口石磨上哭叫,闹得母女很烦心。她们悄悄把石磨烧热,猴子来了一坐,屁股就被烧红了。从象征意义看,猴子实际代表了条件差的男子。其他故事中的青蛙丈夫、蛇丈夫都在结婚以后通过神奇力量转变为漂亮的男青年,但是这个猴子不变化。所以,这个故事表现了对条件差的男子依靠强势夺取女性的批判
欧洲的灰姑娘故事,最早记录是1636年,巴西尔在意大利记录,名为《Cinderella》,后来格林童话中收录。现在有芭蕾舞《水晶鞋》,还有动画片《玫瑰花与水晶鞋》,影响极大。但是,这个故事的最早记录是中国唐代段成式(803—863)的笔记《酉阳杂俎》记录的《叶限》。教材P76—77引文有误,《作品选》172—173。
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叶限被后母虐待,常常让她“樵险汲深”。她偶然得到一条小鱼,养在盆子里,但是长得飞快,最后只好放在池子里。鱼被后母杀死,但鱼骨神力巨大,叶限要什么有什么。过节了,后母带自己女儿去玩,却让叶限看守院子里的果树。等她们走远,叶限穿上漂亮衣服,穿上“金履”也去参加节日庆典。不料遭遇后母及其女儿,赶紧逃回。等她们回来,看到叶限抱着树睡着了。不过,她的金鞋跑丢了。有人捡了金鞋,卖给陀汗国王。可是,谁也穿不上,脚小的人穿的时候,鞋子自动缩小。拣鞋者也不知道鞋子主人。最后,国王把鞋子扔到路边,试探谁能穿,终于找到叶限。国王娶叶限。叶限的后母及其女儿被飞石砸死。而鱼骨的神力由于国王贪得无厌,最后失灵。
这个记录很完整,甚至包括了讲述人材料。段成式说这个故事是他家来自邕州的“吴洞中人”(土著)仆人赵士元讲述。当代学者考证,邕州是今日广西的扶绥县,所以,这个故事是唐代壮族的民间故事。
《火龙单》(《作品选》251页)是长工地主故事。冬天,长工破衣烂衫,可是由于干体力活,满身出汗。地主穿着皮袄,却冻得受不了。他问长工这是怎么回事。长工说:“我穿得是祖辈留下来的火龙单。”地主跟他换了衣服,然后去集上抽鸦片。结果冻死在半路。
《一枝花和死肉瓜》(作品选242页):地主从远处花钱为傻儿子娶了聪明漂亮的媳妇。姑娘进门之后,发现丈夫是傻子,既伤心又生气,半夜逃走了。天亮后,地主发现媳妇不见了,只留下一个小包,里面是一块肉,一棵葱,一面镜子,一朵花。他看不懂,请聪明的邻居来看。邻居说:“媳妇不愿意在你家。”这四样东西的意思是:“聪明伶俐一枝花,谁跟你个死肉瓜。”
“小妹生得水淋淋,好比高山红林檎。
唱歌好比黄莺叫,走路好似风送云。”
《假使有上天的梯子》:
假使有上天的梯子,我一定顺着它攀上太阳。
借那普照四方的阳光,看看我心爱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