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字》书评:我们的距离不过是勇敢
我不想当枪手,所以《杂字》读完后,迟迟不能下笔写书评。
一是我也算《杂字》的作者之一,二是跟杂字的主编女贼是多年的朋友,从一张相看生厌的办公桌开始,这种平淡无奇,又互相惦念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多年。
岁月是多么强悍又柔弱的一种东西,让一个懵懂的少年眨眼间就进入青壮年,又让人在岁月的拐角处唏嘘不已。
首先我得承认,我对国内杂志书接触的不多。而且向来读书不求甚解,喜欢有趣且有阅读快感的书。若一本书无趣,实在是浪费生命和心情。
MOOK这类书,其实是夹缝中的产物。一是作者不喜欢自己的文字被体制所强奸,二是作者的确是想省钱。
《杂字》很奢侈,装帧的用心程度,超过了我的感官预期。我不是娱乐记者,我也不想扒拉内幕,只诚恳的说,这本书其实完全不用这样奢侈。可惜,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情。《杂字》呈现的是三本书,这三本书却是女贼同志挥别青春期,迈向第二春的青春集结号。
没有只身远行经历的人读完《杂字》,或许心下最柔美的不过是一声叹息。但凡有过只身远行的人,特别是女子,恐怕共鸣就要多了些。
《杂字》一套三本,每本都跟旅行有关,每本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都各不相同。
先说《杂字》全套,其实也就是合集,合集这本才是正版的《杂字》,是杂志形态。另外两册《我的自己,原来在这里》和《远方一无所有。应有尽有。》才是独立的书。
先说杂志本《杂字》。按照我的形容《杂字》是一群跟时代若即若离的人们得胡言乱语。谁都逃脱不了时代,更无法跟生活脱节,但是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这是人的唯一自由,A部分讲的是在路上的事情,这个路不只是旅程,也有心路历程。B面讲的是抉择,这种抉择可能奢侈,却值得喜欢的人坚持。看完后,你也许不会觉得是杂志,可能觉得只是一群人的呓语。这样的状态挺好,写的人不累,读的人也轻松,倒也符合我的读书习惯:有趣必读。
再说《我的自己原来在这里》,这是女贼的作品。看起来像游记,却没时间线索,我们只能从斑驳的文字中看出喜悦:看出一个人如何的诀别旧生活,踏上一条寻找自己我的路。这是一条有别于我们生活经验的生活,个中滋味只有在路上的人才能完整体会。这本书你可以随时翻开一个章节阅读,而不害怕前面或者后面会丢失什么。或者说,这跳跃的文字,你可以任意的选择性阅读,屏蔽一些你并不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然后继续看下去。如同我们在路上,可以步行,也可以开车,更可以赶着牛车慢慢的摇晃着走。
在我有限的各类旅行经验里,大抵有三种,一是一个人背包远行,另外别人请客消费旅行,还有就是陪着家人朋友出游。我没有出过国,也没英语会话经验,对外出旅行还是有一些恐惧。这种恐惧源自天性,对陌生的不信任和对目的地的不可知。如果说《我的自己原来在这里》充分说明了一个女人找寻自我的路径,那么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消融的是对旅行的恐惧。陌生的地方产生不安全,同时也产生熟悉。人只有在路上,才能慢慢唤醒自己。老停留在一个地方,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就消磨了锐利变的尖利起来,而且还带着倒刺。
在路上,关于过往的爱恨情仇,关于过去的恩情悲欢,关于现在的柔软敏感,关于现在的欣喜欢快,乃至生死别离,都能重新被拾起。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没有规则,却能让一个女人复活。我们日常的生活也不是牢笼,但是长期不行走,的确会自己将自己封闭,逐渐会习惯电视里的蜚短流长,网络里的真假虚幻,以及人生的虚无缥缈与现实残酷。
最后说说纪尘的《远方一无所有。应有尽有。》。这是一段行程的心路历程,跟女贼的作品有着迥异的差别。纪尘的文字真诚而柔软,叙述几乎没转折。只有在旅行故事里,纪尘才不似旁观者,坚强的行走在故事里。写文字的人大抵分两类,一类是亲切的你不好意思不读,一类是疏离的你不得不读,纪尘应该是后一种。
远方到底有什么?这是旅行者行走的理由,也是旅行者回归的理由。除非我们停下,要不远方永远是远方。纪尘《远方一无所有。应有尽有.》是本讲旅行故事的旅行书,文字质朴的如同沙漠一样真实。读纪尘的文字,如同一群人围坐在火塘旁,听一个远行回来的亲友讲异乡的欢喜忧愁,静静的,只能听见火塘里柴火燃烧时崩出火星的声音。
这是一个悠长的旅行体验,作者时而参与故事,时而又把自己当成路人,悄悄的记录着这一路上的故事,感想,乃至背离。对于纪尘来说,这段旅程只是生命里的一段风景,对于读者来说,这段风景虽然不能亲历,却同样能被感知。
阅读体验与写作体验与旅行体验是三位一体的。当你看到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时,虽然没有经历那又有什么呢?至少,你通过文字到达了你想要去的世界。多谢纪尘带来的阅读体验,更要祝福那些旅途上善良的人,他们让我们的旅程应有尽有。
回过头来看整套《杂字》,这是确实也是一套雅俗共赏的书。没有晦涩到难以读下去,也没有愉悦的忘记写作和旅行的根本。看完后,我们总会对比我们自己的生活,或许忧伤,或许兴奋,或许找到另一条出路,或许进入更大的迷茫。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想行走,如果你想旅行,他们的生活与你的生活之间只有两个字的距离:勇敢。
这样散漫的写下去没法结尾了,我还是做个广告吧。
《杂字》一套总共三册,花钱一百老人头能换一个阅读愉快。
《杂字》——实乃旅行居家良品,床头厕所书架必备。
男人读《杂字》更男人,女人读《杂字》更女人。
感谢《杂字》的全体读者,还有我自己,《杂字》我认认真真的读完了,不累!
一是我也算《杂字》的作者之一,二是跟杂字的主编女贼是多年的朋友,从一张相看生厌的办公桌开始,这种平淡无奇,又互相惦念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多年。
岁月是多么强悍又柔弱的一种东西,让一个懵懂的少年眨眼间就进入青壮年,又让人在岁月的拐角处唏嘘不已。
首先我得承认,我对国内杂志书接触的不多。而且向来读书不求甚解,喜欢有趣且有阅读快感的书。若一本书无趣,实在是浪费生命和心情。
MOOK这类书,其实是夹缝中的产物。一是作者不喜欢自己的文字被体制所强奸,二是作者的确是想省钱。
《杂字》很奢侈,装帧的用心程度,超过了我的感官预期。我不是娱乐记者,我也不想扒拉内幕,只诚恳的说,这本书其实完全不用这样奢侈。可惜,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情。《杂字》呈现的是三本书,这三本书却是女贼同志挥别青春期,迈向第二春的青春集结号。
没有只身远行经历的人读完《杂字》,或许心下最柔美的不过是一声叹息。但凡有过只身远行的人,特别是女子,恐怕共鸣就要多了些。
《杂字》一套三本,每本都跟旅行有关,每本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都各不相同。
先说《杂字》全套,其实也就是合集,合集这本才是正版的《杂字》,是杂志形态。另外两册《我的自己,原来在这里》和《远方一无所有。应有尽有。》才是独立的书。
先说杂志本《杂字》。按照我的形容《杂字》是一群跟时代若即若离的人们得胡言乱语。谁都逃脱不了时代,更无法跟生活脱节,但是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这是人的唯一自由,A部分讲的是在路上的事情,这个路不只是旅程,也有心路历程。B面讲的是抉择,这种抉择可能奢侈,却值得喜欢的人坚持。看完后,你也许不会觉得是杂志,可能觉得只是一群人的呓语。这样的状态挺好,写的人不累,读的人也轻松,倒也符合我的读书习惯:有趣必读。
再说《我的自己原来在这里》,这是女贼的作品。看起来像游记,却没时间线索,我们只能从斑驳的文字中看出喜悦:看出一个人如何的诀别旧生活,踏上一条寻找自己我的路。这是一条有别于我们生活经验的生活,个中滋味只有在路上的人才能完整体会。这本书你可以随时翻开一个章节阅读,而不害怕前面或者后面会丢失什么。或者说,这跳跃的文字,你可以任意的选择性阅读,屏蔽一些你并不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然后继续看下去。如同我们在路上,可以步行,也可以开车,更可以赶着牛车慢慢的摇晃着走。
在我有限的各类旅行经验里,大抵有三种,一是一个人背包远行,另外别人请客消费旅行,还有就是陪着家人朋友出游。我没有出过国,也没英语会话经验,对外出旅行还是有一些恐惧。这种恐惧源自天性,对陌生的不信任和对目的地的不可知。如果说《我的自己原来在这里》充分说明了一个女人找寻自我的路径,那么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消融的是对旅行的恐惧。陌生的地方产生不安全,同时也产生熟悉。人只有在路上,才能慢慢唤醒自己。老停留在一个地方,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就消磨了锐利变的尖利起来,而且还带着倒刺。
在路上,关于过往的爱恨情仇,关于过去的恩情悲欢,关于现在的柔软敏感,关于现在的欣喜欢快,乃至生死别离,都能重新被拾起。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没有规则,却能让一个女人复活。我们日常的生活也不是牢笼,但是长期不行走,的确会自己将自己封闭,逐渐会习惯电视里的蜚短流长,网络里的真假虚幻,以及人生的虚无缥缈与现实残酷。
最后说说纪尘的《远方一无所有。应有尽有。》。这是一段行程的心路历程,跟女贼的作品有着迥异的差别。纪尘的文字真诚而柔软,叙述几乎没转折。只有在旅行故事里,纪尘才不似旁观者,坚强的行走在故事里。写文字的人大抵分两类,一类是亲切的你不好意思不读,一类是疏离的你不得不读,纪尘应该是后一种。
远方到底有什么?这是旅行者行走的理由,也是旅行者回归的理由。除非我们停下,要不远方永远是远方。纪尘《远方一无所有。应有尽有.》是本讲旅行故事的旅行书,文字质朴的如同沙漠一样真实。读纪尘的文字,如同一群人围坐在火塘旁,听一个远行回来的亲友讲异乡的欢喜忧愁,静静的,只能听见火塘里柴火燃烧时崩出火星的声音。
这是一个悠长的旅行体验,作者时而参与故事,时而又把自己当成路人,悄悄的记录着这一路上的故事,感想,乃至背离。对于纪尘来说,这段旅程只是生命里的一段风景,对于读者来说,这段风景虽然不能亲历,却同样能被感知。
阅读体验与写作体验与旅行体验是三位一体的。当你看到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时,虽然没有经历那又有什么呢?至少,你通过文字到达了你想要去的世界。多谢纪尘带来的阅读体验,更要祝福那些旅途上善良的人,他们让我们的旅程应有尽有。
回过头来看整套《杂字》,这是确实也是一套雅俗共赏的书。没有晦涩到难以读下去,也没有愉悦的忘记写作和旅行的根本。看完后,我们总会对比我们自己的生活,或许忧伤,或许兴奋,或许找到另一条出路,或许进入更大的迷茫。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想行走,如果你想旅行,他们的生活与你的生活之间只有两个字的距离:勇敢。
这样散漫的写下去没法结尾了,我还是做个广告吧。
《杂字》一套总共三册,花钱一百老人头能换一个阅读愉快。
《杂字》——实乃旅行居家良品,床头厕所书架必备。
男人读《杂字》更男人,女人读《杂字》更女人。
感谢《杂字》的全体读者,还有我自己,《杂字》我认认真真的读完了,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