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只是在父亲节看见有人突然发了一条微博,下面带的是卜劳恩的《父与子》的封面,情绪就一下子失去了控制。点开大图,熟悉的黄色封面赫然出现,本想在细细的端详中回忆起儿时往事,而眼睛已模糊的无法看清事物。
彼时彼刻,还没有念小学的我并不是一个爱在外面撒野的孩子,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也出于对我寄予的希望,父母给了我很多的书,让我可以安安静静地呆在家中。那时夏天的傍晚很舒适,我记得并没有现在这么热,我家门前不远的商场前总是会在这个时候摆出几个安静的书摊。我的爸爸下班的时候总是会经过那里,也总是驻足流连于此,时不时自己带回些书,时不时给我带回一些。某一天晚上他带回了一本黄色包装的书——在当时的我眼里看来很厚很大也很洋气——他告诉我,这是送给我的。我认出了书名叫“父与子”,也认出了作者的国籍是德国。我记得爸爸很高兴。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在书本上作画,至今我都还记得那些学绘画的书上面劣质水彩笔的味道,属于那个时候的味道。唯独这本《父与子》,一直被我珍藏,始终未曾在上面涂鸦。我记得我刚上小学没几天,就把这本书偷偷地塞进了书包里带去学校,同学羡慕和好奇的眼神并未打动我,我着实不愿意别人触碰我的这本书。慢慢地,这本书被我翻的发了黄,卷了边,明亮的黄色包装也逐渐陈旧起来,可是我总愿意在任何时候去翻开她,看着已经深深印在脑海中的一幅幅漫画,仍然笑的像第一次被吸引一样。我从小看书就比较没有规矩,从来都不是安静地坐在桌子前面阅读。后来经历了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搬家,家里有了地板,那些漫长而无所事事的午后,或坐或趴在地板上的阅读,伴随着吃水果或者喝酸奶,总是少不了这本《父与子》。她就像一艘黄色潜水艇,装满了回忆,一直深深地潜行在我的生命里,偶尔浮出,却从未消失。
![]() |
我这个人节日观念很淡,不经过各种媒介的提醒,总是不知道什么日子比较重要。现在我泪眼朦胧地盯着《父与子》的黄色封皮看了好久,脑子里闪过这二十几年的历程,终于意识到离父亲节的结束还只剩一个小时了。我用抹了半天泪水的手飞快地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诉说着我的回忆与思念,并请求他原谅我的节日祝福来的这么迟。放下手机,眼泪就又不能停止地流了下来。
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很感谢我的父母的。在我三岁的时候,家里还并不宽裕,可是在爸爸的坚持下,还是果断买了一台钢琴,虽然我完全不知道钢琴是什么。也就是因为钢琴的原因吧,我小时候对于父亲,更多的是敬畏,而不是很亲近。爸爸一直想做一个合格的好爸爸,而也许他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如何当一个好爸爸。他一直用他在军队里的那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我并不能理解,剩下的只是敷衍和怨恨。四岁的我在家里上钢琴课,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外面孩子的嬉笑之声,令我魂不守舍,下课之后就挨了一顿暴打,直被打的涕泪横流,那条拖出来老长的清鼻涕仍然随时历历在目。我从小跟妈妈的关系很好,我的妈妈温良恭谦,是一个典型而优秀的中国式的母亲,她总是在我被暴揍后悄悄地来安慰我。而我并不觉得我有“每个男人都会有的”俄狄浦斯情节,我小时候跟父亲关系的疏远仅仅是因为他的严厉和大棒政策。其实我的爸爸是一个非常幽默善良爱家的水瓶座男人,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与创造力,长大以后我才发现,他独特的个性与优秀的长处,正是我心里一直默默效仿的对象。少年时期的我看起来很正常,心里却极其的叛逆。不知不觉中,被工作与生活羁绊住的父亲渐渐没那么强势,而他的年纪也随着一点点大起来的肚子在共同进步。后来想起来,我总是很后悔,在父亲工作最牵扯精力的时候没有给他省心。我也让他感到过极大的骄傲,但更多的是消极抵抗与自我放弃。现在回忆起这些事情,心里总是有着深深的歉疚。
手机响了,对父亲的思念让我迅速浏览起短信。信息不长,依然是父亲严肃而亲切的口吻。他在信息中告诉我,未来会比童年更美好。末了,他加了两个字:谢谢。看到这两个字,我的眼泪又一次没法控制地流淌。我的爸爸是一个很重视中国传统纲理伦常的人,从小我觉得在他那里解释不通的事情他都很强势地用一句“因为我是你爹”来让自己无可辩驳,而现在他跟我说了谢谢。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时间的变幻,感觉到了父亲的观念的改变,也第一次产生出了疑问,长大到底是不是像我小时候期盼的那么美好,如果是我现在为什么又那么的思念从前。那时候,爸爸耐心地陪着我做坦克模型,每天睡觉前都坐在床边给我念《上下五千年》,这一幕幕又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今天就父亲节的事情和朋友聊天,朋友问我,你想做爸爸么?我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之前,我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而现在我所焦虑的是,我当上爸爸的时候,我的爸爸不是年纪又更大了么。也许我只能用“不做爸爸”这种很苍白幼稚的想法来在自己的内心中用力拖延爸爸的衰老,因为我深深地觉得,该说谢谢的人是我,也许还要加上许许多多的对不起。
我到了北京两年,越发觉得以前并不是很在意的亲情对于我的重要性。我总是非常非常思念爸爸妈妈。去年冬天,爸爸为了给我奔波一些事情,自己来了一趟北京,早上到,晚上就坐车走了。我带着他四处走动,只是想让他更多地了解儿子在北京的生活,让他知道的更多也就可以更加放心。我和他坐地铁去北京南站,我看出他在这个极度快速也极度浮躁的城市中的不适应,看着他在拥挤的地铁里热的满头大汗,忽然心里出现了朱自清写的《背影》。上学的时候感受不到的,现在终于清楚了。送别的时候我很果决地转身就走了,不敢回头,害怕难过与不舍再次吞噬自己。爸爸现在会给我发短信,说他了解我在北京一个人的无奈与寂寞,我现在想说,我有你和妈妈的爱,真的不寂寞。我也不希望你们在南京因为缺少了我而感觉到寂寞。
文至此处,我仍旧泪流满面,觉得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完。那么,我就用一句,老吴我爱你来替代这千言万语吧。我一直羞于启齿对你表达,但是希望你一定欣然接受。我记得《父与子》的最后,他们都慢慢地走到了天上,父亲变成了月亮。你也是我的月亮,在茫茫黑夜中为我指引航向。你是最棒的父亲。我想再说一次,父亲节快乐。
![]() |
父亲在没遇到我之前/应该是个寂寞的年轻人/也是个潇洒的年轻人吧/黄昏时/常在茫茫深蓝的海上游泳——小川安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