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采玉长短句(之三):题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乃予所钟爱之女子也。才、貌,实实难及;情、命,真真堪叹。适逢七月半中元节,怀金悼玉,以小词十四阙祭之。钗黛湘探,因其尝作词也,故以其所作为其题名;其余人等则随机抽取常见词牌而为之。既钟爱,则不得出律。偶有出律,以赤色注出。
——题记
其一 小重山
此为引子是也。万幸未抽中《凤凰台上忆吹箫》,否则才力定不逮也。
玉碗盛来琥珀光(1)。古今多少事(2)?无事忙(3)。无非公子与红妆(4)。多少恨(5),惟有泪千行(6)。
温柔富贵乡(7)。故乡何处是(8)?野茫茫(9)。闲将双眼阅沧桑(10)。凭尔去(11),维以不永伤(12)。
【注】
(1)李白《客中行》。
(2)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八回。
(4)红楼梦庚辰本第八回。
(5)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6)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7)红楼梦庚辰本第一回。
(8)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9)《敕勒歌》。
(10)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
(11)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回,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洲)。
(12)《诗经·周南·卷耳》。
~~~~~~~~~~~~~~~~~~~~~~~~~~~~~~~~~~~~~~~~~~~~~~~~~~~~~~~~~~~~~~~~~~~~~~~~~~~~~~~~
其二 唐多令
此咏黛玉是也。今日方知《唐多令》又名《箜篌曲》,岂非缘分也哉?
暝色入高楼(1),王孙自可留(2)。莫等闲(3),风露清愁(4)。愁绪满怀无释处(5),春去也(6),恨悠悠(7)。
疏影尚风流(8),圆缺几时休(9)?想当年(10),终日凝眸(11)。莫怨东风当自嗟(12),谁共我(13),少年游(14)?
【注】
(1)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2)王维《山居秋暝》。
(3)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4)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二回。
(5)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七回,黛玉所作《葬花吟》。
(6)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7)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8)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
(9)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10)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11)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12)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二回。
(13)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14)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其三 临江仙
此为宝钗是也。才貌兼备,却以一生之力拯救宝黛之记忆,岂非堪伤也哉?
淡极始知花更艳(1),又重之以修能(2)。谁记当年翠黛颦(3)?往事般般应(4),落日故人情(5)。
无奈夜长人不寐(6),合百草兮实庭(7)。二年三度负东君(8)。妾心古井水(9),人老建康城(10)。
【注】
(1)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宝钗《咏白海棠》。
(2)屈原《离骚》。
(3)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4)无名氏《清江引》(春梦觉来心自警)。
(5)李白《送友人》。
(6)李煜《捣练子》(深院静)。
(7)屈原《湘夫人》。
(8)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9)孟郊《烈女操》。
(10)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
其四 十六字令
此为元春是也。有宫怨词之感。
天(1),相见时难别亦难(2)。胭脂泪(3),高处不胜寒(4)。
【注】
(1)蔡伸《十六字令》(天)。
(2)李商隐《无题》之“相见时难别亦难”。
(3)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其五 南柯子
咏探春也。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诚命薄不亚明妃也哉!
笔落惊风雨(1),桃花带露浓(2)。当年拼却醉颜红(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4)。
毕竟东流去(5),波澜动远空(6)。至今羌笛怨无穷(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
【注】
(1)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
(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4)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5)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6)王维《汉江临泛》。
(7)高适《金城北楼》。
(8)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其六 如梦令
此为湘云是也,是真名士自风流。此虽为小令,然为仄韵,且多六字句,殊不易耳。今试为之。
芳景犹自如故(1),沉醉不知归路(2)。行乐须及春(3),千古风流人物(4)。且住,且住(5)!过尽晓莺啼处(6)。
【注】
(1)刘辰翁《永遇乐》(霁月初晴)。
(2)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李白《月下独酌》。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5)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回湘云所作《如梦令》。
(6)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
其七 采桑子
此为妙玉。所谓“云空未必空”,深夜静思,夜不能寐,妙卿之心安可知?然其终归于黑暗,叹叹!
青灯照壁人初睡(1),秩秩斯干(2)。泣涕涟涟(3)。耿耿星河欲曙天(4)。
碣石无限潇湘路(5),往事千端(6)。似水流年(7)。夜半钟声到客船(8)。
【注】
(1)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七回黛玉所作《葬花吟》。
(2)《诗经·小雅·斯干》。
(3)《诗经·卫风·氓》。
(4)白居易《长恨歌》。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7)汤显祖《牡丹亭·游园·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
(8)张继《枫桥夜泊》。
~~~~~~~~~~~~~~~~~~~~~~~~~~~~~~~~~~~~~~~~~~~~~~~~~~~~~~~~~~~~~~~~~~~~~~~~~~~~~~~~
其八 忆江南
此为迎春。平生遭际实堪伤!
深院静(1),无意苦争春(2)。泪眼问花花不语(3),秋闺怨女拭啼痕(4)。岂必委芳尘(5)?
【注】
(1)李煜《捣练子》(深院静)。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
(5)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回宝钗《临江仙》。
~~~~~~~~~~~~~~~~~~~~~~~~~~~~~~~~~~~~~~~~~~~~~~~~~~~~~~~~~~~~~~~~~~~~~~~~~~~~~~~~
其九 菩萨蛮
此为惜春。惜春素有佛缘,恰抽得菩萨蛮,岂非天意乎?
春风桃李花开日(1),白骨如山忘姓氏(2)。杳杳没孤鸿(3),还如一梦中(2)。
敲门都不应(5),有恨无人省(6)。屈指几多人(7),窗灯焰已昏(8)。
【注】
(1)白居易《长恨歌》。
(2)红楼梦庚辰本第八回。
(3)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4)李煜《菩萨蛮》(人生愁恨何能免)。
(5)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6)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7)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众老忧添岁”。
(8)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句,湘云所作。
~~~~~~~~~~~~~~~~~~~~~~~~~~~~~~~~~~~~~~~~~~~~~~~~~~~~~~~~~~~~~~~~~~~~~~~~~~~~~~~~
其十 一剪梅
此为凤姐。九佳韵部实不易作也。故有出律,实愧对凤姐哉!
霜叶红于二月花(1),颜如舜华(2),刹那芳华(3)。绝知此事要躬行(4),读书声差(5),没些争差(6)。
更过十年也似他(7),别有人家(8),宜室宜家(9)。英雄末路当磨折(10),生也有涯(11),天堑无涯(12)。
【注】
(1)杜牧《山行》。
(2)《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3)《搜神记》。
(4)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律》。
(5)汤显祖《牡丹亭·闺塾·前腔一》。
(6)汤显祖《牡丹亭·闺塾·前腔二》。
(7)辛弃疾《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8)辛弃疾《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9)《诗经·周南·桃夭》之变体,为合音律,改用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掉角儿》。
(10)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1)《庄子·养生主》。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其十一 捣练子
此为巧姐。沧海桑田之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哀。
刘姥姥(1),稻香村(2),半卷湘帘半掩门(3)。可怜绣户侯门女(4),也宜墙角也宜盆(5)。
【注】
(1)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回。
(2)红楼梦庚辰本第十六回。
(3)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
(4)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回,惜春判词。
(5)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湘云《咏白海棠》之“蘅芷阶通萝薜门”。
~~~~~~~~~~~~~~~~~~~~~~~~~~~~~~~~~~~~~~~~~~~~~~~~~~~~~~~~~~~~~~~~~~~~~~~~~~~~~~~~
其十二 浪淘沙
此为李纨。寡居而决心教子成人,可叹,可悲!
往事已酸辛(1),冷冷清清(2)。梨花欲谢恐难禁(3),耿耿残灯背壁影(4),点滴霖霪(5)。
谁言寸草心(6)?文步紫禁(7)。竹篱茅舍自甘心(8)。天若有情天亦老(9),密约沉沉(10)。
【注】
(1)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4)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6)孟郊《游子吟》。
(7)李清照《长寿乐》(微寒应候)。
(8)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二回。
(9)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0)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
~~~~~~~~~~~~~~~~~~~~~~~~~~~~~~~~~~~~~~~~~~~~~~~~~~~~~~~~~~~~~~~~~~~~~~~~~~~~~~~~
其十三 清平乐
此为可卿。一个淫字,怎可道尽?
行云带雨(1),一一风荷举(2)。柔肠一寸愁千缕(3),怎知春色如许(4)?
流霞浅酌金船(5),此心到处悠然(6)。离恨恰如春草(7),转教人忆春山(8)。
【注】
(1)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
(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4)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醉扶归》。
(5)晏几道《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
(6)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7)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8)纳兰容若《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
其十四 减字木兰花
此煞尾也。
暮云合璧(1),一年春事都来几(2)?却上心头(3),物换星移几度秋(4)。
思量却是(5),感月吟风多少事(6)。无限江山(7),已过红楼十二间(8)。
【注】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王勃《滕王阁》。
(5)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6)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7)李煜《浪淘沙》(窗外雨潺潺)。
(8)秦观《丑奴儿》(夜来酒醒轻无梦)。
2010.08.25
——题记
其一 小重山
此为引子是也。万幸未抽中《凤凰台上忆吹箫》,否则才力定不逮也。
玉碗盛来琥珀光(1)。古今多少事(2)?无事忙(3)。无非公子与红妆(4)。多少恨(5),惟有泪千行(6)。
温柔富贵乡(7)。故乡何处是(8)?野茫茫(9)。闲将双眼阅沧桑(10)。凭尔去(11),维以不永伤(12)。
【注】
(1)李白《客中行》。
(2)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八回。
(4)红楼梦庚辰本第八回。
(5)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6)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7)红楼梦庚辰本第一回。
(8)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9)《敕勒歌》。
(10)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
(11)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回,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洲)。
(12)《诗经·周南·卷耳》。
~~~~~~~~~~~~~~~~~~~~~~~~~~~~~~~~~~~~~~~~~~~~~~~~~~~~~~~~~~~~~~~~~~~~~~~~~~~~~~~~
其二 唐多令
此咏黛玉是也。今日方知《唐多令》又名《箜篌曲》,岂非缘分也哉?
暝色入高楼(1),王孙自可留(2)。莫等闲(3),风露清愁(4)。愁绪满怀无释处(5),春去也(6),恨悠悠(7)。
疏影尚风流(8),圆缺几时休(9)?想当年(10),终日凝眸(11)。莫怨东风当自嗟(12),谁共我(13),少年游(14)?
【注】
(1)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2)王维《山居秋暝》。
(3)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4)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二回。
(5)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七回,黛玉所作《葬花吟》。
(6)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7)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8)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
(9)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10)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11)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12)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二回。
(13)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14)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其三 临江仙
此为宝钗是也。才貌兼备,却以一生之力拯救宝黛之记忆,岂非堪伤也哉?
淡极始知花更艳(1),又重之以修能(2)。谁记当年翠黛颦(3)?往事般般应(4),落日故人情(5)。
无奈夜长人不寐(6),合百草兮实庭(7)。二年三度负东君(8)。妾心古井水(9),人老建康城(10)。
【注】
(1)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宝钗《咏白海棠》。
(2)屈原《离骚》。
(3)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4)无名氏《清江引》(春梦觉来心自警)。
(5)李白《送友人》。
(6)李煜《捣练子》(深院静)。
(7)屈原《湘夫人》。
(8)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9)孟郊《烈女操》。
(10)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
其四 十六字令
此为元春是也。有宫怨词之感。
天(1),相见时难别亦难(2)。胭脂泪(3),高处不胜寒(4)。
【注】
(1)蔡伸《十六字令》(天)。
(2)李商隐《无题》之“相见时难别亦难”。
(3)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其五 南柯子
咏探春也。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诚命薄不亚明妃也哉!
笔落惊风雨(1),桃花带露浓(2)。当年拼却醉颜红(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4)。
毕竟东流去(5),波澜动远空(6)。至今羌笛怨无穷(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
【注】
(1)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
(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4)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5)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6)王维《汉江临泛》。
(7)高适《金城北楼》。
(8)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其六 如梦令
此为湘云是也,是真名士自风流。此虽为小令,然为仄韵,且多六字句,殊不易耳。今试为之。
芳景犹自如故(1),沉醉不知归路(2)。行乐须及春(3),千古风流人物(4)。且住,且住(5)!过尽晓莺啼处(6)。
【注】
(1)刘辰翁《永遇乐》(霁月初晴)。
(2)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李白《月下独酌》。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5)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回湘云所作《如梦令》。
(6)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
其七 采桑子
此为妙玉。所谓“云空未必空”,深夜静思,夜不能寐,妙卿之心安可知?然其终归于黑暗,叹叹!
青灯照壁人初睡(1),秩秩斯干(2)。泣涕涟涟(3)。耿耿星河欲曙天(4)。
碣石无限潇湘路(5),往事千端(6)。似水流年(7)。夜半钟声到客船(8)。
【注】
(1)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七回黛玉所作《葬花吟》。
(2)《诗经·小雅·斯干》。
(3)《诗经·卫风·氓》。
(4)白居易《长恨歌》。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7)汤显祖《牡丹亭·游园·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
(8)张继《枫桥夜泊》。
~~~~~~~~~~~~~~~~~~~~~~~~~~~~~~~~~~~~~~~~~~~~~~~~~~~~~~~~~~~~~~~~~~~~~~~~~~~~~~~~
其八 忆江南
此为迎春。平生遭际实堪伤!
深院静(1),无意苦争春(2)。泪眼问花花不语(3),秋闺怨女拭啼痕(4)。岂必委芳尘(5)?
【注】
(1)李煜《捣练子》(深院静)。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
(5)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回宝钗《临江仙》。
~~~~~~~~~~~~~~~~~~~~~~~~~~~~~~~~~~~~~~~~~~~~~~~~~~~~~~~~~~~~~~~~~~~~~~~~~~~~~~~~
其九 菩萨蛮
此为惜春。惜春素有佛缘,恰抽得菩萨蛮,岂非天意乎?
春风桃李花开日(1),白骨如山忘姓氏(2)。杳杳没孤鸿(3),还如一梦中(2)。
敲门都不应(5),有恨无人省(6)。屈指几多人(7),窗灯焰已昏(8)。
【注】
(1)白居易《长恨歌》。
(2)红楼梦庚辰本第八回。
(3)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4)李煜《菩萨蛮》(人生愁恨何能免)。
(5)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6)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7)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众老忧添岁”。
(8)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句,湘云所作。
~~~~~~~~~~~~~~~~~~~~~~~~~~~~~~~~~~~~~~~~~~~~~~~~~~~~~~~~~~~~~~~~~~~~~~~~~~~~~~~~
其十 一剪梅
此为凤姐。九佳韵部实不易作也。故有出律,实愧对凤姐哉!
霜叶红于二月花(1),颜如舜华(2),刹那芳华(3)。绝知此事要躬行(4),读书声差(5),没些争差(6)。
更过十年也似他(7),别有人家(8),宜室宜家(9)。英雄末路当磨折(10),生也有涯(11),天堑无涯(12)。
【注】
(1)杜牧《山行》。
(2)《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3)《搜神记》。
(4)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律》。
(5)汤显祖《牡丹亭·闺塾·前腔一》。
(6)汤显祖《牡丹亭·闺塾·前腔二》。
(7)辛弃疾《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8)辛弃疾《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9)《诗经·周南·桃夭》之变体,为合音律,改用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掉角儿》。
(10)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1)《庄子·养生主》。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其十一 捣练子
此为巧姐。沧海桑田之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哀。
刘姥姥(1),稻香村(2),半卷湘帘半掩门(3)。可怜绣户侯门女(4),也宜墙角也宜盆(5)。
【注】
(1)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回。
(2)红楼梦庚辰本第十六回。
(3)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
(4)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回,惜春判词。
(5)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十七回,湘云《咏白海棠》之“蘅芷阶通萝薜门”。
~~~~~~~~~~~~~~~~~~~~~~~~~~~~~~~~~~~~~~~~~~~~~~~~~~~~~~~~~~~~~~~~~~~~~~~~~~~~~~~~
其十二 浪淘沙
此为李纨。寡居而决心教子成人,可叹,可悲!
往事已酸辛(1),冷冷清清(2)。梨花欲谢恐难禁(3),耿耿残灯背壁影(4),点滴霖霪(5)。
谁言寸草心(6)?文步紫禁(7)。竹篱茅舍自甘心(8)。天若有情天亦老(9),密约沉沉(10)。
【注】
(1)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4)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6)孟郊《游子吟》。
(7)李清照《长寿乐》(微寒应候)。
(8)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二回。
(9)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0)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
~~~~~~~~~~~~~~~~~~~~~~~~~~~~~~~~~~~~~~~~~~~~~~~~~~~~~~~~~~~~~~~~~~~~~~~~~~~~~~~~
其十三 清平乐
此为可卿。一个淫字,怎可道尽?
行云带雨(1),一一风荷举(2)。柔肠一寸愁千缕(3),怎知春色如许(4)?
流霞浅酌金船(5),此心到处悠然(6)。离恨恰如春草(7),转教人忆春山(8)。
【注】
(1)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
(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4)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醉扶归》。
(5)晏几道《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
(6)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7)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8)纳兰容若《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
其十四 减字木兰花
此煞尾也。
暮云合璧(1),一年春事都来几(2)?却上心头(3),物换星移几度秋(4)。
思量却是(5),感月吟风多少事(6)。无限江山(7),已过红楼十二间(8)。
【注】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王勃《滕王阁》。
(5)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6)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7)李煜《浪淘沙》(窗外雨潺潺)。
(8)秦观《丑奴儿》(夜来酒醒轻无梦)。
2010.08.25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