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流浪的波西米亚人04: 我在CK天气晴
在CK和Hallstatt的游览经历上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谚语的智慧: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什么意思?不要对一个地方事先期望太高,期望过高,失望愈大,反之,则有很大惊喜。我对网上盛传的CK基本不抱希望了,原因很大在于网上的驴友的照片都是在阴雨天里拍摄的,所以觉得也就是一个欧洲的小镇,怎么就神乎其神了。后来发现阳光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出现还是很重要的。早上从玛丽安思凯Mariánske Lázne出发,中午在皮尔森啤酒厂吃了顿啤酒餐,就驱车来到了传说中的CK小镇 Cesky Krumlov。这个小镇十分隐蔽,藏在在一片绿荫之中,从一条林荫小道一直走到一片开阔地,发现小镇就在阳光的照耀下,安静美好地坐落在你的脚下。
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鲁姆洛夫”所表示的都是这片土地,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的地方,正好描绘出伏尔塔瓦河水道蜿蜒地环绕着这片土地的地理风貌。据历史记载,克鲁姆洛夫这块土地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和老城,现在仍留有文字记载。1374年,这里只有96幢房子。到了14世纪,维特克家族消亡,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16世纪时,小镇一度繁荣至极。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先后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建设,成就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城堡建筑群。1989年捷克爆发了著名的“天鹅绒革命”后,小镇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的“修旧如旧”的整修,恢复了它18世纪古镇的面貌。
欧洲城堡一般指中世纪欧洲可自卫的防御建筑物。当一个地方社区成长到了一定规模时,一座可提供更大、更坚固的要塞变得必要,因为这可以增加附近地区的防卫。城堡通常盖在乡村间的一些战略位置,如山路、河口,或是利用地形上的优势盖在悬崖、峭壁上或山丘等地。城堡是坚强的防御性建筑。除了城墙外,城堡的其他防御措施还包括:塔、护城河、开合桥、城垛、升降闸门(城门)等。克鲁姆洛夫城堡位于捷克高地上,与整片老城区隔河相望,它是除了布拉格城堡外捷克最大的古堡建筑群。以前对城堡的内部结构还不太熟悉,除去其他国家不说,在捷克参观的两座基本都是由庭院连通,建立在高处的典型中世纪古堡。整个城堡共有5个庭院,第4和第5中庭之间是一座名为纳普拉什蒂的连接桥。穿过斑驳的木门、石墙,经过修缮的彩绘的内部建筑墙面重新焕发着光彩。网上说,18世纪城堡中曾经居住着一位与德古拉公爵齐名的吸血鬼公主,亏得阳光鼎盛,否则还不吓出一身的汗来?
从古堡的进口,一路自上而下。临河的一侧有一排两两相挨的半圆形观景小窗,每个窗口因角度不同,落入视野内的景物也总有差别,我就阳春白雪地把它想做是古人对后人的启示吧。庭院中遇到了摄制组,大概是来拍纪录片的。在古堡里的一个纪念品贩售店继续买明信片,这次捷奥行从未买过那么多的明信片,因为实在太美了,所以每到心旷神怡之处,必然买入一张留作纪念。没有登上塔楼,也没有进入古堡内部,如果我们有一整天的时间,大概就能好好从各个角度欣赏CK之美了。这个城堡内养有大熊好几只。据说是Rosenberg家族祖籍是意大利的Orsini贵族,Orsa在意大利语里面的意思是she-bear, 所以熊是他们的象征,吉祥物;也有说法是家族长辈曾经被母熊搭救过。熊就是他们的宝。天气不错,熊就懒洋洋地躺在地上午睡。从古堡下来,穿过一扇大铁门,就进入了小镇。碎石的石板路,中世纪的建筑风格,游客不是很多,经常有遛狗的人经过,而且狗狗的品种必然很好。窄窄的小路四通八达,这也是我喜欢CK的理由,迷宫般的小径,环绕小镇的伏尔塔瓦河,你不知道会走到哪里,下一处的景色如何。“没有任何两幢房子是一模一样的,各家门头的装饰就足够人欣赏一番。如果嫌墙面单调,不妨画上砖和浮雕;没有窗子,请画家来画上几扇。走在小镇中,时常在街巷尽头觅到柳暗花明——克鲁姆洛夫的匠人们都是神奇的艺术家,用色彩和画笔施起障眼法,卖弄着波希米亚人的机灵与俏皮。”
为何要在CK呆两天,就是能在这蜿蜒的河边喝上一杯下午茶,即使和朋友不说话,心情也很平静悠然。歇下伪装,放空情绪,抛开烦恼,只有水流声和树叶婆娑声。每家路边的咖啡厅都在沿街摆放着几张桌椅,随时坐下来,就能喝杯咖啡,发个呆。同伴说,欧洲的小镇适宜养老,不适合年轻人。尤其对中国人来说,热闹惯了,肯定不习惯的。但人的性格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环境形成的?多少都会有影响吧。如果从小在这个小镇出生长大,会一直甘于这样平静的生活吗?至少特瑞萨没有,她还是跟托马斯来到了布拉格,因为托马斯的身上有东西吸引她。托马斯曾质疑两人的相识相爱是偶然,如果没有之前的阴差阳错,绝不会在一起。但是我还是认为偶然之中必有必然。但特瑞萨的出逃是缘于她于小镇其他人的不同,她希望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托马斯的出现让她看到了摆脱现有生活的希望,所以她毅然决然地离开母亲,拖着行李来到了托马斯的家门口。人的际遇真的是很神奇的。
发现上班这么久,还是会保持学生时代的习惯,逛逛小店,买买小东西。因为小店给你的惊喜是所料不及的,而且那种意外收获的满足感也让我很享受。,即便是门口也会摆放鲜花,橱窗里尽是可爱的手工艺品,作为女孩子,肯定都会爱不释手。布艺,木制玩具,捷克的鼹鼠公仔,园艺摆设,精巧纯熟的手工显示了这个国家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平心静气,以及艺术鉴赏力。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捷克的吊线木偶了。在《音乐之声》里,玛丽亚和孩子们曾经上演过一出木偶戏——孤独的牧羊人。事实上,捷克才是吊线木偶的正宗。很多影片对木偶进行了丑化,也是恐怖片的一大经典元素。木偶本身没有灵魂,在艺人丝线的操作下充满了生命和活力,这就是吊线木偶真正精华的所在。木偶,傀儡,都是依附于他人的东西,如果又被做成了巫婆丑汉的摸样,那就令人不寒而栗了。在生活中,你我又何尝不是一只只被操控的木偶呢?现实的生活,令我们无法真正解放身心,想拥有自由的脑和心,但身体却被现实牵引。这年头谈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要资本的。
这里不贩售名牌时装,
没有精美的包包,漂亮的高跟鞋,也都没有闪亮亮的钻石。
这里有的,似乎就是一群朴实 貌似很悠闲的居民们,
用心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小玩意儿。
五颜六色,充满童心,精彩别致,
让人舍不得把眼睛挪离,让人爱不释手。
小镇的广场比起大城市来说很迷你,没有喷泉,只有几把长椅围成一圈供游人休憩。这里还有家上海饭店,听说生意不错,中国人在哪里都能靠饭店起家啊!晚饭后,又出去逛了一圈,太阳渐渐落下,但还有些余辉洒在建筑上。由于这个时间团队大多离开,或是到餐馆用餐,所以小镇更加宁静。人们三三两两地交谈用餐。偶尔能看到在二楼阳台给花浇水的当地居民。很有夏天乘风凉的感觉。
出入小镇只有一个狭窄入口。钻过这道城门洞,时光便骤然倒转,只有睁大眼睛,怀疑自己做了一场中世纪的白日梦。
美丽的CK,希望有缘还能再见!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托马斯自言自语:einmal ist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米兰*昆德拉
![]() |
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鲁姆洛夫”所表示的都是这片土地,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的地方,正好描绘出伏尔塔瓦河水道蜿蜒地环绕着这片土地的地理风貌。据历史记载,克鲁姆洛夫这块土地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和老城,现在仍留有文字记载。1374年,这里只有96幢房子。到了14世纪,维特克家族消亡,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16世纪时,小镇一度繁荣至极。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先后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建设,成就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城堡建筑群。1989年捷克爆发了著名的“天鹅绒革命”后,小镇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的“修旧如旧”的整修,恢复了它18世纪古镇的面貌。
![]() |
欧洲城堡一般指中世纪欧洲可自卫的防御建筑物。当一个地方社区成长到了一定规模时,一座可提供更大、更坚固的要塞变得必要,因为这可以增加附近地区的防卫。城堡通常盖在乡村间的一些战略位置,如山路、河口,或是利用地形上的优势盖在悬崖、峭壁上或山丘等地。城堡是坚强的防御性建筑。除了城墙外,城堡的其他防御措施还包括:塔、护城河、开合桥、城垛、升降闸门(城门)等。克鲁姆洛夫城堡位于捷克高地上,与整片老城区隔河相望,它是除了布拉格城堡外捷克最大的古堡建筑群。以前对城堡的内部结构还不太熟悉,除去其他国家不说,在捷克参观的两座基本都是由庭院连通,建立在高处的典型中世纪古堡。整个城堡共有5个庭院,第4和第5中庭之间是一座名为纳普拉什蒂的连接桥。穿过斑驳的木门、石墙,经过修缮的彩绘的内部建筑墙面重新焕发着光彩。网上说,18世纪城堡中曾经居住着一位与德古拉公爵齐名的吸血鬼公主,亏得阳光鼎盛,否则还不吓出一身的汗来?
![]() |
从古堡的进口,一路自上而下。临河的一侧有一排两两相挨的半圆形观景小窗,每个窗口因角度不同,落入视野内的景物也总有差别,我就阳春白雪地把它想做是古人对后人的启示吧。庭院中遇到了摄制组,大概是来拍纪录片的。在古堡里的一个纪念品贩售店继续买明信片,这次捷奥行从未买过那么多的明信片,因为实在太美了,所以每到心旷神怡之处,必然买入一张留作纪念。没有登上塔楼,也没有进入古堡内部,如果我们有一整天的时间,大概就能好好从各个角度欣赏CK之美了。这个城堡内养有大熊好几只。据说是Rosenberg家族祖籍是意大利的Orsini贵族,Orsa在意大利语里面的意思是she-bear, 所以熊是他们的象征,吉祥物;也有说法是家族长辈曾经被母熊搭救过。熊就是他们的宝。天气不错,熊就懒洋洋地躺在地上午睡。从古堡下来,穿过一扇大铁门,就进入了小镇。碎石的石板路,中世纪的建筑风格,游客不是很多,经常有遛狗的人经过,而且狗狗的品种必然很好。窄窄的小路四通八达,这也是我喜欢CK的理由,迷宫般的小径,环绕小镇的伏尔塔瓦河,你不知道会走到哪里,下一处的景色如何。“没有任何两幢房子是一模一样的,各家门头的装饰就足够人欣赏一番。如果嫌墙面单调,不妨画上砖和浮雕;没有窗子,请画家来画上几扇。走在小镇中,时常在街巷尽头觅到柳暗花明——克鲁姆洛夫的匠人们都是神奇的艺术家,用色彩和画笔施起障眼法,卖弄着波希米亚人的机灵与俏皮。”
![]() |
![]() |
为何要在CK呆两天,就是能在这蜿蜒的河边喝上一杯下午茶,即使和朋友不说话,心情也很平静悠然。歇下伪装,放空情绪,抛开烦恼,只有水流声和树叶婆娑声。每家路边的咖啡厅都在沿街摆放着几张桌椅,随时坐下来,就能喝杯咖啡,发个呆。同伴说,欧洲的小镇适宜养老,不适合年轻人。尤其对中国人来说,热闹惯了,肯定不习惯的。但人的性格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环境形成的?多少都会有影响吧。如果从小在这个小镇出生长大,会一直甘于这样平静的生活吗?至少特瑞萨没有,她还是跟托马斯来到了布拉格,因为托马斯的身上有东西吸引她。托马斯曾质疑两人的相识相爱是偶然,如果没有之前的阴差阳错,绝不会在一起。但是我还是认为偶然之中必有必然。但特瑞萨的出逃是缘于她于小镇其他人的不同,她希望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托马斯的出现让她看到了摆脱现有生活的希望,所以她毅然决然地离开母亲,拖着行李来到了托马斯的家门口。人的际遇真的是很神奇的。
![]() |
![]() |
发现上班这么久,还是会保持学生时代的习惯,逛逛小店,买买小东西。因为小店给你的惊喜是所料不及的,而且那种意外收获的满足感也让我很享受。,即便是门口也会摆放鲜花,橱窗里尽是可爱的手工艺品,作为女孩子,肯定都会爱不释手。布艺,木制玩具,捷克的鼹鼠公仔,园艺摆设,精巧纯熟的手工显示了这个国家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平心静气,以及艺术鉴赏力。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捷克的吊线木偶了。在《音乐之声》里,玛丽亚和孩子们曾经上演过一出木偶戏——孤独的牧羊人。事实上,捷克才是吊线木偶的正宗。很多影片对木偶进行了丑化,也是恐怖片的一大经典元素。木偶本身没有灵魂,在艺人丝线的操作下充满了生命和活力,这就是吊线木偶真正精华的所在。木偶,傀儡,都是依附于他人的东西,如果又被做成了巫婆丑汉的摸样,那就令人不寒而栗了。在生活中,你我又何尝不是一只只被操控的木偶呢?现实的生活,令我们无法真正解放身心,想拥有自由的脑和心,但身体却被现实牵引。这年头谈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要资本的。
![]() |
这里不贩售名牌时装,
没有精美的包包,漂亮的高跟鞋,也都没有闪亮亮的钻石。
这里有的,似乎就是一群朴实 貌似很悠闲的居民们,
用心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小玩意儿。
五颜六色,充满童心,精彩别致,
让人舍不得把眼睛挪离,让人爱不释手。
![]() |
小镇的广场比起大城市来说很迷你,没有喷泉,只有几把长椅围成一圈供游人休憩。这里还有家上海饭店,听说生意不错,中国人在哪里都能靠饭店起家啊!晚饭后,又出去逛了一圈,太阳渐渐落下,但还有些余辉洒在建筑上。由于这个时间团队大多离开,或是到餐馆用餐,所以小镇更加宁静。人们三三两两地交谈用餐。偶尔能看到在二楼阳台给花浇水的当地居民。很有夏天乘风凉的感觉。
![]() |
出入小镇只有一个狭窄入口。钻过这道城门洞,时光便骤然倒转,只有睁大眼睛,怀疑自己做了一场中世纪的白日梦。
![]() |
美丽的CK,希望有缘还能再见!
![]() |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托马斯自言自语:einmal ist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米兰*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