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童年的我们一起唱的这首歌外古道边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好朋友不多,知己更难逢。珍惜身边的人。嗯,回到童年的我们一起唱的这首歌外古道边。顿时让我有了视频的内容灵感,可能会围绕这个词的意境去拍摄,带着复古的味道诠释心里所表达的。没有相机拍照片,其实挺喜欢屋檐下、老窗旁,悬挂着一串串鲜红的朝天椒和橙黄的苞谷棒,烘托着山里人家平静的日子;颓败的砖楼旁,老槐树的枝叶触摸着复古牌坊,仿佛向捧着饭碗倚门而立的村人叙说往事,侧耳细听,又像什么也没有说出。图片7>在城市里熏陶下,回到我们的大自然下呼吸,呀呀呀的唱着歌,光脚丫踩溪流,唇边流溢着草的味道,古道/你将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走进现代视野/你听,大山深处/回荡着一阵阵绿色的呼唤……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好朋友不多,知己更难逢。珍惜身边的人。嗯,回到童年的我们一起唱的这首歌外古道边。顿时让我有了视频的内容灵感,可能会围绕这个词的意境去拍摄,带着复古的味道诠释心里所表达的。没有相机拍照片,其实挺喜欢屋檐下、老窗旁,悬挂着一串串鲜红的朝天椒和橙黄的苞谷棒,烘托着山里人家平静的日子;颓败的砖楼旁,老槐树的枝叶触摸着复古牌坊,仿佛向捧着饭碗倚门而立的村人叙说往事,侧耳细听,又像什么也没有说出。图片7>在城市里熏陶下,回到我们的大自然下呼吸,呀呀呀的唱着歌,光脚丫踩溪流,唇边流溢着草的味道,古道/你将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走进现代视野/你听,大山深处/回荡着一阵阵绿色的呼唤……
![]() |
嗯,很美,很想去乡间古道旅行 |
![]() |
想到到的是岁月的流逝,曾经也玩过这老东西。。。帮妈妈卖东西。。。 |
![]() |
想到到的是岁月的流逝 |
![]() |
一首不错的词,一首让人回忆绵绵的歌 |
![]() |
嗯,虽然是从网上找的,但我很喜欢,这感觉 |
![]() |
现在发现,猫也挺可爱的 |
![]() |
渴望拥有套“文房四宝” |
![]() |
童年的时光真好。。。。。。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