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传说》以及其它
通过朋友认识了作者,不远万里快递了两本书给我,还在扉页上题了诗,十分感激。
作品以历史为主线,稍加虚构,讲述了匈奴族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民族性格。
我平时很少会主动选择历史类的或神话类的文艺作品,这次受作者亲自赠书,自然欣然拜读。
跳过了前传,从第一章‘相约布达佩斯’开始读。出乎意料,很快我就走进了故事的世界。
作者笔下的布达佩斯,是我熟悉的那个城市,可又有点陌生。他的城里有个古老的故事,有铜镜和鹤氅,有跨越时空寻觅姻缘的男女。我的城里没有这些。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我越来越入戏,都把自己往女主角上套了。多希望这里也有个拿着铜镜欲续前尘的人。
也许真的有,不然为什么我会对这城市如此着迷。 也许拿着我的铜镜的就是这城市本身。我机缘巧合地来了,走了,又回来,每次对她的依恋都多一些。
书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各种奇怪的部族名字让我有点晕。作者研究这段历史已久,小说本身的创作时间就长达四年,可谓倾心之作。这么多年的研习成果现在一股脑儿地摆在我面前还真是有点吃不消。虽是历史,却非艰涩的正史,对于和我一样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很久没有接触带有玄幻性质的故事了。小时候喜欢神话,闲来无聊就幻想天降仙子或透视前生后世。那时候的脑袋整天飞在天上,没有自重,可以随意被风带去它方。不知道长到多大的时候就不再喜欢这些了。会质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思想不会飞了,都沉了一些。
跟着《鬼方传说》又矮矮地滑行了一程。悬空的感觉还是好的。大概间歇性地需要游离一下,离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好像给心灵放了个假。
其实在这个城市我常常处于半游离状态。我对这城市、国家、民族、文化都有些了解,从心理上是感到亲近的。而客观地看我又只是略知皮毛,连她的语言都没有掌握,何谈与之相融。当与一个素昧平生的马扎尔人无法用同种语言到位地交流,同时又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理解,我感到我游离在一个中间位置。游离是种奇妙的感觉,大概适合我这样,不甘心在地面上走路,又没有勇气飞翔的人。
一位学建筑专业出身的朋友说过,读大学的时候作业就是在城里大街小巷散步,去画每个街角的老房子。在这个转角邂逅艺术的城市,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到她的美呢。文化总是容易被忽视,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匈牙利人有多半也是终日抱怨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如发臭的死水,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要去更发达的国家。
在匈牙利居住这么多年了,最初的朋友现在都离开了,也与不少刚来不久的熟识起来。如多瑙河的水,没什么能挡住它流动。
这静谧的地方也有她的喧嚣,有活力与疯狂。夏季是热闹的,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汇集,年轻人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湖边和河边派队。每当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在多瑙河两岸大肆赞美皇宫国会的壮美和渔人堡的浪漫,举着相机在英雄广场流连忘返,我的心情就好像那些趴在喧闹街区公寓窗子上看车水马龙的匈牙利老婆婆,有点不屑,有点自豪,有点庆幸,自己可以随时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多瑙河踩着自己的节拍,走过了一个个的春夏秋冬。她流经的这片土地,在我认识她的十几年里,没有万千的变化。她如同匈牙利小孩子都要学的竖笛,有限的音孔演绎出悦耳的曲调。她如同男孩儿女孩儿们在节日时穿上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跳起最纯朴的民间舞蹈。
这是一个简单的城市,迷失的时候我可以在这里找回自己。
ps: 最近心浮气躁,《鬼方传说》是这段时间唯一一本读完整的书。
作品以历史为主线,稍加虚构,讲述了匈奴族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民族性格。
我平时很少会主动选择历史类的或神话类的文艺作品,这次受作者亲自赠书,自然欣然拜读。
跳过了前传,从第一章‘相约布达佩斯’开始读。出乎意料,很快我就走进了故事的世界。
作者笔下的布达佩斯,是我熟悉的那个城市,可又有点陌生。他的城里有个古老的故事,有铜镜和鹤氅,有跨越时空寻觅姻缘的男女。我的城里没有这些。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我越来越入戏,都把自己往女主角上套了。多希望这里也有个拿着铜镜欲续前尘的人。
也许真的有,不然为什么我会对这城市如此着迷。 也许拿着我的铜镜的就是这城市本身。我机缘巧合地来了,走了,又回来,每次对她的依恋都多一些。
书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各种奇怪的部族名字让我有点晕。作者研究这段历史已久,小说本身的创作时间就长达四年,可谓倾心之作。这么多年的研习成果现在一股脑儿地摆在我面前还真是有点吃不消。虽是历史,却非艰涩的正史,对于和我一样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很久没有接触带有玄幻性质的故事了。小时候喜欢神话,闲来无聊就幻想天降仙子或透视前生后世。那时候的脑袋整天飞在天上,没有自重,可以随意被风带去它方。不知道长到多大的时候就不再喜欢这些了。会质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思想不会飞了,都沉了一些。
跟着《鬼方传说》又矮矮地滑行了一程。悬空的感觉还是好的。大概间歇性地需要游离一下,离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好像给心灵放了个假。
其实在这个城市我常常处于半游离状态。我对这城市、国家、民族、文化都有些了解,从心理上是感到亲近的。而客观地看我又只是略知皮毛,连她的语言都没有掌握,何谈与之相融。当与一个素昧平生的马扎尔人无法用同种语言到位地交流,同时又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理解,我感到我游离在一个中间位置。游离是种奇妙的感觉,大概适合我这样,不甘心在地面上走路,又没有勇气飞翔的人。
一位学建筑专业出身的朋友说过,读大学的时候作业就是在城里大街小巷散步,去画每个街角的老房子。在这个转角邂逅艺术的城市,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到她的美呢。文化总是容易被忽视,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匈牙利人有多半也是终日抱怨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如发臭的死水,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要去更发达的国家。
在匈牙利居住这么多年了,最初的朋友现在都离开了,也与不少刚来不久的熟识起来。如多瑙河的水,没什么能挡住它流动。
这静谧的地方也有她的喧嚣,有活力与疯狂。夏季是热闹的,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汇集,年轻人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湖边和河边派队。每当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在多瑙河两岸大肆赞美皇宫国会的壮美和渔人堡的浪漫,举着相机在英雄广场流连忘返,我的心情就好像那些趴在喧闹街区公寓窗子上看车水马龙的匈牙利老婆婆,有点不屑,有点自豪,有点庆幸,自己可以随时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多瑙河踩着自己的节拍,走过了一个个的春夏秋冬。她流经的这片土地,在我认识她的十几年里,没有万千的变化。她如同匈牙利小孩子都要学的竖笛,有限的音孔演绎出悦耳的曲调。她如同男孩儿女孩儿们在节日时穿上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跳起最纯朴的民间舞蹈。
这是一个简单的城市,迷失的时候我可以在这里找回自己。
ps: 最近心浮气躁,《鬼方传说》是这段时间唯一一本读完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