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和唯識的聯系和對立--第三次剽窃
請問,中觀和唯識的聯系和對立
2011-06-29 17:23:26 来自: comtely
最近學習中觀,龍樹中觀所說的空是徹底的空,是“緣起性空”的空,由於是緣起就必定是空。而是緣起就肯定是沒有自性的,所以緣起和自性是絕對相反的,緣起的即無自性,自性的即非緣起。從這裡看中觀是徹底地否定自性的。而中觀之真諦是不是就是"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即是一切法之自性"呢?
而唯識學者也談緣起,但卻重點研究心識。是不是也陷入了一和異的分分世界裏去了呢?而陷入了異中,要求一個最小的單位,雖然不是在色法上,而是在心法上做文章。是不是變相的补特伽罗呢?
小子知識淺薄,在這裏想請教各位師兄學者,中觀和唯識的聯系和對立方面的知識。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777011/
2011-06-29 18:41:12 密嚴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说中观的空是绝对非自性的空是不对的,其实中观、唯识和真心三系佛学皆可以贯通于真常心,真如即自性,自性即自性空,自性空即如来藏,如来藏即阿赖耶识……
变相补特伽罗的说法不需要,大涅磐经已经提出常乐我净,可视作四法印的真谛,那个我字比之补特伽罗如何?
> 删除 2011-06-30 06:46:58 思考与微笑 (世人酣睡忘生死,明者独醒暗修为) 中观宗,任何一法一事物,若自身具备完全不依赖于外缘的特性,称为自性。此处的自性一词与六祖《坛经》“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含义完全不同,与唯识宗“依它起”、“遍计执”、“圆成实”三自性之含义也完全不同。 lz搞清楚这个区别,自然就无疑问了。
> 删除 2011-06-30 07:33:14 大眼镜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佛法需要亲证。讨论得不出结论。
> 删除 2011-06-30 10:42:00 读诵经典 楼主兄可以从这个方向去探究:
唯识宗之八识,总体上来说可以两大相互联系的部分:第八阿赖耶识,前七转识
第八识配圆成实性, 第七识配遍计执、前六识配依他起
此八识皆为心法, 至于色法,其实都是假有,依心而起, 也可以说是依他起的
唯识宗不仅探究这几大部分的特点, 而且还探究这几大部分的关系,以及其诸法间相互、次第生起、灭去的种种法相细节
那么,中观宗的内容是什么呢? 中观宗的内容就是:
色法与前七识的缘起特性, 第八识的中道特性
以及 第八识、前七识、一切色法合并起来而显现的特性。
要记住的是, 中观宗重点要破的是对于 前七识、一切色法的所执,
但中观宗并不探究诸法生起和灭去的细节
举个例子, 只有唯识里才说:眼识的生起要有九缘。 但中观宗是不探究这个的。
另外,从修证的次第上来说,中观宗的目的是先破世间执,再证真如实相
但唯识宗则是要在证唯识性、唯识相之后,更深入地彻见万法的法相细节。
举个比喻来说,如果有缘去请教世尊,或者请教弥勒菩萨
那么他们甚至可以非常非常细节地告诉您,为什么您现在眼前看见了一台电脑。
但这个是中观宗无法告诉您的。
中观宗只能说:这电脑是因缘假合,无自性。 但中观宗没有去探究【这个因缘假合的细节】问题。
当然,您可不要说这个【因缘假合的细节】不重要哦
为什么?
因为这个【因缘假合的细节】跟众生度化因缘的关系太大了。
不度众生,则不可能成佛,尽管实无众生可度。
呵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末学 合十
> 删除 2011-06-30 11:20:39 comtely 謝謝各位學者老師的解疑。非常感謝。
回三樓的“微笑與思考”老師:
中觀的自性和緣起的對立是中觀的關鍵。而中觀的自性,梵文是svabhāva,意思是本源的性質,本質或原質。既然萬法緣起,當然就何來自性了。而唯識學者,禪者,包括大眾部,經部等等都有一個“自性的”存在,當然此自性非中觀者之自性。但這個自性也是緣起,既然緣起,自性也無自性。我想這是中觀的觀點。如果執着於自性,就陷入了一異之諍去了。違背了不一不異。陷入二元之中。
中觀在否定自性的時候,也在承認和合自性。就如修房子用磚瓦泥土油漆水泥,但這些物件和合而成房屋。不能說房屋就是磚瓦等物品,也不能離磚瓦等物品独立看房屋之本性。就如紗為因,布為果,布即不能離紗而現,所以見布即見紗。
回樓上“讀誦經典”老師
唯識學者談眼識的生起有九緣,中觀也談呀。不然中觀的緣起性空怎麼成立呢?但中觀學者認為緣中還有緣,眼識九緣也無自性。耳識八緣,鼻舌身七緣,亦复如是。
但是老師說得對,過程的探究也是很重要的。
小子認為中觀的思維用在唯識學的研究上,定會更生自會。殊途同歸,共贊世尊之聖義。
再次感謝。
> 删除 2011-06-30 14:59:58 思考与微笑 (世人酣睡忘生死,明者独醒暗修为) 2011-06-30 11:20:39 comtely
中觀的自性和緣起的對立是中觀的關鍵。而中觀的自性,梵文是svabhāva,意思是本源的性質,本質或原質。既然萬法緣起,當然就何來自性了。而唯識學者,禪者,包括大眾部,經部等等都有一個“自性的”存在,當然此自性非中觀者之自性。但這個自性也是緣起,既然緣起,自性也無自性。我想這是中觀的觀點。如果執着於自性,就陷入了一異之諍去了。違背了不一不異。陷入二元之中。
中觀在否定自性的時候,也在承認和合自性。就如修房子用磚瓦泥土油漆水泥,但這些物件和合而成房屋。不能說房屋就是磚瓦等物品,也不能離磚瓦等物品独立看房屋之本性。就如紗為因,布為果,布即不能離紗而現,所以見布即見紗
-----------------------
前面已说中观之自性与唯识之自性,含义不同, 所以将两个【自性】放在一起说,是容易造成混乱的。 唯识的自性并不是中观所批判的目标。
此处所谓的【和合自性】房屋,依旧是缘起的,因此就中观的观点来说,仍然是无自性。
> 删除 2011-06-30 17:19:44 comtely 是的房屋也無自性,但卻也不能離房屋而談磚瓦泥土油漆水泥等諸緣,即緣中緣。
2011-06-29 17:23:26 来自: comtely
最近學習中觀,龍樹中觀所說的空是徹底的空,是“緣起性空”的空,由於是緣起就必定是空。而是緣起就肯定是沒有自性的,所以緣起和自性是絕對相反的,緣起的即無自性,自性的即非緣起。從這裡看中觀是徹底地否定自性的。而中觀之真諦是不是就是"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即是一切法之自性"呢?
而唯識學者也談緣起,但卻重點研究心識。是不是也陷入了一和異的分分世界裏去了呢?而陷入了異中,要求一個最小的單位,雖然不是在色法上,而是在心法上做文章。是不是變相的补特伽罗呢?
小子知識淺薄,在這裏想請教各位師兄學者,中觀和唯識的聯系和對立方面的知識。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777011/
2011-06-29 18:41:12 密嚴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说中观的空是绝对非自性的空是不对的,其实中观、唯识和真心三系佛学皆可以贯通于真常心,真如即自性,自性即自性空,自性空即如来藏,如来藏即阿赖耶识……
变相补特伽罗的说法不需要,大涅磐经已经提出常乐我净,可视作四法印的真谛,那个我字比之补特伽罗如何?
> 删除 2011-06-30 06:46:58 思考与微笑 (世人酣睡忘生死,明者独醒暗修为) 中观宗,任何一法一事物,若自身具备完全不依赖于外缘的特性,称为自性。此处的自性一词与六祖《坛经》“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含义完全不同,与唯识宗“依它起”、“遍计执”、“圆成实”三自性之含义也完全不同。 lz搞清楚这个区别,自然就无疑问了。
> 删除 2011-06-30 07:33:14 大眼镜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佛法需要亲证。讨论得不出结论。
> 删除 2011-06-30 10:42:00 读诵经典 楼主兄可以从这个方向去探究:
唯识宗之八识,总体上来说可以两大相互联系的部分:第八阿赖耶识,前七转识
第八识配圆成实性, 第七识配遍计执、前六识配依他起
此八识皆为心法, 至于色法,其实都是假有,依心而起, 也可以说是依他起的
唯识宗不仅探究这几大部分的特点, 而且还探究这几大部分的关系,以及其诸法间相互、次第生起、灭去的种种法相细节
那么,中观宗的内容是什么呢? 中观宗的内容就是:
色法与前七识的缘起特性, 第八识的中道特性
以及 第八识、前七识、一切色法合并起来而显现的特性。
要记住的是, 中观宗重点要破的是对于 前七识、一切色法的所执,
但中观宗并不探究诸法生起和灭去的细节
举个例子, 只有唯识里才说:眼识的生起要有九缘。 但中观宗是不探究这个的。
另外,从修证的次第上来说,中观宗的目的是先破世间执,再证真如实相
但唯识宗则是要在证唯识性、唯识相之后,更深入地彻见万法的法相细节。
举个比喻来说,如果有缘去请教世尊,或者请教弥勒菩萨
那么他们甚至可以非常非常细节地告诉您,为什么您现在眼前看见了一台电脑。
但这个是中观宗无法告诉您的。
中观宗只能说:这电脑是因缘假合,无自性。 但中观宗没有去探究【这个因缘假合的细节】问题。
当然,您可不要说这个【因缘假合的细节】不重要哦
为什么?
因为这个【因缘假合的细节】跟众生度化因缘的关系太大了。
不度众生,则不可能成佛,尽管实无众生可度。
呵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末学 合十
> 删除 2011-06-30 11:20:39 comtely 謝謝各位學者老師的解疑。非常感謝。
回三樓的“微笑與思考”老師:
中觀的自性和緣起的對立是中觀的關鍵。而中觀的自性,梵文是svabhāva,意思是本源的性質,本質或原質。既然萬法緣起,當然就何來自性了。而唯識學者,禪者,包括大眾部,經部等等都有一個“自性的”存在,當然此自性非中觀者之自性。但這個自性也是緣起,既然緣起,自性也無自性。我想這是中觀的觀點。如果執着於自性,就陷入了一異之諍去了。違背了不一不異。陷入二元之中。
中觀在否定自性的時候,也在承認和合自性。就如修房子用磚瓦泥土油漆水泥,但這些物件和合而成房屋。不能說房屋就是磚瓦等物品,也不能離磚瓦等物品独立看房屋之本性。就如紗為因,布為果,布即不能離紗而現,所以見布即見紗。
回樓上“讀誦經典”老師
唯識學者談眼識的生起有九緣,中觀也談呀。不然中觀的緣起性空怎麼成立呢?但中觀學者認為緣中還有緣,眼識九緣也無自性。耳識八緣,鼻舌身七緣,亦复如是。
但是老師說得對,過程的探究也是很重要的。
小子認為中觀的思維用在唯識學的研究上,定會更生自會。殊途同歸,共贊世尊之聖義。
再次感謝。
> 删除 2011-06-30 14:59:58 思考与微笑 (世人酣睡忘生死,明者独醒暗修为) 2011-06-30 11:20:39 comtely
中觀的自性和緣起的對立是中觀的關鍵。而中觀的自性,梵文是svabhāva,意思是本源的性質,本質或原質。既然萬法緣起,當然就何來自性了。而唯識學者,禪者,包括大眾部,經部等等都有一個“自性的”存在,當然此自性非中觀者之自性。但這個自性也是緣起,既然緣起,自性也無自性。我想這是中觀的觀點。如果執着於自性,就陷入了一異之諍去了。違背了不一不異。陷入二元之中。
中觀在否定自性的時候,也在承認和合自性。就如修房子用磚瓦泥土油漆水泥,但這些物件和合而成房屋。不能說房屋就是磚瓦等物品,也不能離磚瓦等物品独立看房屋之本性。就如紗為因,布為果,布即不能離紗而現,所以見布即見紗
-----------------------
前面已说中观之自性与唯识之自性,含义不同, 所以将两个【自性】放在一起说,是容易造成混乱的。 唯识的自性并不是中观所批判的目标。
此处所谓的【和合自性】房屋,依旧是缘起的,因此就中观的观点来说,仍然是无自性。
> 删除 2011-06-30 17:19:44 comtely 是的房屋也無自性,但卻也不能離房屋而談磚瓦泥土油漆水泥等諸緣,即緣中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