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的 找不到的烟台
芝罘区粮食局前有个大坡,坡上曾经有一家卖焖子的。大瓷碗,自己用铁丝弯成的小叉子。切成小块的带着金色脆皮的焖子。香中带着点蚝油味的麻汁汤。
那时候的烟台,没有那么多高楼,没有那么多玻璃幕墙。百货大楼还在,其实是一座小楼,旁边就是邮局。我去那里寄出了好几封信,也寄出了年少的我当作家的梦。现在,我已经不知道邮局在哪里了。
那时候的烟台,海边还没修过。普通的长条形的粗糙的石头铺在海沿上。还有同样材质的长条石凳。据说大浪曾经把石头打到马路上。顺着石头铺成的台阶,可以穿过沙砾,走进海中的大小礁石里。小时候喜欢赶海。用粗铁钩子翻开大石头小石头,寻找着藏着里面的小螃蟹。当然,也会有西瓜虫之类的。礁石间的水洼里有一些半透明的小鱼,很难逮住。礁石上有很多牡蛎,死了的,没死的,紧贴石头那一侧的壳很难掉,在礁石上贴了厚厚一层。用石头把牡蛎壳砸破,接着流出的鲜美的肉,回家可以做汤。不过还是最喜欢海胆汤,毕竟牡蛎腥味有点重。海星也是很常见的。还有满海的海蜇,一岸的海带。如今,这一切都已长眠于水泥之下。
那时候的烟台,大展广场还在。少年宫还在。我去那儿学过国画(几天而已)。少年宫面前是一片林子,里面有鹅卵石铺成的路。路两旁有一些石质方桌,老人们常在那儿下棋,打牌。树上挂着鸟笼子,鸟儿和人们一起叽叽喳喳地叫着。市博物馆前面的空地上,有各种蹦床,貌似还有些的电动游乐设施,比如,打老鼠。空地东部有一个池子,里面还有喷泉。记得经常和母亲一起去那儿转。如今,这一切都被拆除了,新的文化中心在这块地上站了起来。
那时候的烟台,南大街尽头的东风电影院还在。泰坦尼克(我这辈子在影院里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那儿看的。那时我也就七岁的样子。影院门口的大花坛还在,每次过去都会感觉很好玩——那么一堆车围着花坛转。当时南大街上的广告,包括东风电影院挂在外面的电影宣传大海报,都是人工画的,不像现在有电脑打印。我曾看一个师傅画一个三米高的得利斯火腿的广告,很辛苦。
那时候的烟台,公交车还是小的。有售票员。车门是手动开启的。车前部有个大鼓包,可以坐人,就是有些烫。
那时候的烟台,毓璜顶医院还只有一栋楼。只记得是白色的楼,具体什么样子真忘了。
那时候的烟台……
这就是已经找不到的烟台。
那时候的烟台,没有那么多高楼,没有那么多玻璃幕墙。百货大楼还在,其实是一座小楼,旁边就是邮局。我去那里寄出了好几封信,也寄出了年少的我当作家的梦。现在,我已经不知道邮局在哪里了。
那时候的烟台,海边还没修过。普通的长条形的粗糙的石头铺在海沿上。还有同样材质的长条石凳。据说大浪曾经把石头打到马路上。顺着石头铺成的台阶,可以穿过沙砾,走进海中的大小礁石里。小时候喜欢赶海。用粗铁钩子翻开大石头小石头,寻找着藏着里面的小螃蟹。当然,也会有西瓜虫之类的。礁石间的水洼里有一些半透明的小鱼,很难逮住。礁石上有很多牡蛎,死了的,没死的,紧贴石头那一侧的壳很难掉,在礁石上贴了厚厚一层。用石头把牡蛎壳砸破,接着流出的鲜美的肉,回家可以做汤。不过还是最喜欢海胆汤,毕竟牡蛎腥味有点重。海星也是很常见的。还有满海的海蜇,一岸的海带。如今,这一切都已长眠于水泥之下。
那时候的烟台,大展广场还在。少年宫还在。我去那儿学过国画(几天而已)。少年宫面前是一片林子,里面有鹅卵石铺成的路。路两旁有一些石质方桌,老人们常在那儿下棋,打牌。树上挂着鸟笼子,鸟儿和人们一起叽叽喳喳地叫着。市博物馆前面的空地上,有各种蹦床,貌似还有些的电动游乐设施,比如,打老鼠。空地东部有一个池子,里面还有喷泉。记得经常和母亲一起去那儿转。如今,这一切都被拆除了,新的文化中心在这块地上站了起来。
那时候的烟台,南大街尽头的东风电影院还在。泰坦尼克(我这辈子在影院里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那儿看的。那时我也就七岁的样子。影院门口的大花坛还在,每次过去都会感觉很好玩——那么一堆车围着花坛转。当时南大街上的广告,包括东风电影院挂在外面的电影宣传大海报,都是人工画的,不像现在有电脑打印。我曾看一个师傅画一个三米高的得利斯火腿的广告,很辛苦。
那时候的烟台,公交车还是小的。有售票员。车门是手动开启的。车前部有个大鼓包,可以坐人,就是有些烫。
那时候的烟台,毓璜顶医院还只有一栋楼。只记得是白色的楼,具体什么样子真忘了。
那时候的烟台……
这就是已经找不到的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