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荣:挫折是必然的,没有挫折就不是人生
Comdex Japan电脑展,宏碁记者会开场的时间到了。董事长施振荣走上讲台,往台下一看,愣住了──所有的座位都是空的,一个记者也没有。等了将近二十分钟,还是没有人来……。
「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打击,」乐在沟通、向来是媒体宠儿的施振荣说。
施振荣立即进行检讨,发现问题出在文化差异。Comdex展原先一直在美国举行,到了日本还是用美国模式,设了新闻室,放了公司的新闻稿及记者会的时间地点,让记者自己拿、
自己前往记者会。而且全部用英文。
问题是,这不是日本新闻界做事的方式。
此后,宏碁每次在日本开记者会,一定聘用当地公关公司,依当地的作业习惯,邀请各媒体记者后,还要确认再确认。「记者会时间一到,门就关起来,因为都到齐了,」施振荣说,
「挫折是必然的,没有挫折就不是人生。失败多了,表示眼界看得多了,也是一种成长。」
商场打拚三十多年,历经大风大浪,但施振荣积极乐观、人性本善的信念,不曾动摇过。面对再艰困的处境、再难相处的人,施振荣总能找到好的一面来看待。善解,往好的方面解释。
施振荣不只善解人意,更善解人生。
因为善解,使施振荣在竞争至上、争名夺利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很不一样的想法与做法。
有时甚至令人费解。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你为什么提倡不留一手的师父?」
「留一手,价值的创造就受到限制。」
「不留一手,难道不怕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学生比老师好,本来就应该。我肯定他的能力,我与有荣焉。」
「你培养那么多人才,离开宏碁后跟你竞争,你难道不气?」
「训练人才,不一定要为我所用,只要对社会有贡献。」
「宏碁缴了昂贵学费才得到的经验,你为什么四处和人分享?」
「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好康相报,这个思维让我得到甜头。这有点像宗教──信耶稣得永生,我则是信利他是最好的利己。这虽然间接,但可以永续。
这是我的winning strategy(赢的策略)。」
「难道不怕竞争者学会后,回过头来打垮你?」
「我有那么多手,如果真有人能全部学走,做得很好,打击到我,我也认了。社会要进步,经验大家分享,进步快一点。」
「你怎么看待恩将仇报、或是对你造成伤害的人?」
「为什么会伤害我呢?没有过啊。我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会合理化他的行为。就算对方不能履行合约,也是他有困难,我能帮忙就尽量帮忙。」
「你就这么相信别人吗?」
「自己做不了大事,相信别人才有成功的机会。就算遇人不淑,只要没被拖垮,只要命还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你的安全感哪里来的?」
「我的安全感来自我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我希望后有追兵,push自己不断地往前进。」
和施振荣谈话,让人想起禅宗的师徒对话。徒弟不断地从「我」出发,追问「那我怎么办?」师父的答案,永远是「如果能将我放下,何需担心怎么办?」
放下「我执」何其难,但对施振荣而言,却只是听妈妈的话,「做个有用的人,」三岁时父亲就过世的施振荣说,妈妈是影响他最大的人。让妈妈高兴,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做个有用的人
什么叫做「有用」?「就是对别人有贡献,」不管做什么事,施振荣都会问自己: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要对社会做什么贡献?
施振荣找到让自己最「有用」的方式,就是为社会「提出新观念,找到新方法,分享摸索经验,让台湾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这也是施振荣在六十岁退休时,最为人称道之处。他提出微笑曲线的观念,主张台湾企业一定要朝附加价值高的两端走,也就是往智财、研发及品牌、行销发展。
已从宏碁退休的他,仍马不停蹄地著书、演讲、接受访谈、参与活动,呼籲建立国际性品牌的必要性。
实践新观念的新方法,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一九九一年,宏碁出现成立以来首见的财务赤字,亏损达六亿多台币。原因之一,就是国际化扩张速度太快,
美国子公司发生亏损,「别的地方(指台湾各子公司)赚的都还不够亏,」施振荣表示,这是他遭遇过最大的挫败。
当时同仁的批评声浪高涨,有一次在内部的教育训练会议里,刚从国外出差回来的执行副总童虎,谈到在外听到很多对宏碁的讚誉。坐在台上的施振荣,听著听著,
眼泪就掉下来了。「就觉得很伤心,怎么出入这么大?做这么辛苦,却得不到同仁的认同,当然是失败,失败就要检讨,」回想当时的情景,施振荣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有问题不找借口,从自己检讨起」,施振荣「承认失败,不要面子」,请辞宏碁董事长职务,以示负责。董事会全力慰留,施振荣想,「自己惹的祸,自己最清楚,」接受慰留,
进行企业改造,也将宏碁推上了另一个高峰。历经几度起落、改造,宏碁现在已是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第二大笔记型电脑品牌,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个人电脑业发展史上,
最成功东山再起的企业之一。」真正的失败是放弃
「真正的失败,是放弃。只要不放弃,再多的失败都当经验,做出一个累积,」施振荣说。
历经事业上最大的挫败,施振荣最大的成长,是体验到:「要假设你现在所有的作为,可能结果跟你的预期都会有出入。」有这样的体认,就不会在结果不如预期时,即认定是失败,
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放弃。
发挥他善解的特长,施振荣将挫折转换成实力,发展出一套「预期管理」。当阶段性结果不如预期时,先检查是不是方向出了问题。只要方向仍是正确的,就接受现实,
改变进度和做法,配合客观环境,顺势而为。
「预期管理就像马拉松赛跑的体力管理,」施振荣说,只要方向正确,有点落后没关系,留一口气在,就能永续经营:「预期管理,让你能面对未来。随时调整预期这把尺,
可以帮助你执著、气长、有耐心。」因为有挫折所以很丰富
回顾创业三十多年的这场马拉松,「你怎么区分你的人生阶段?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几岁之前为谁而活──四十岁以前为妈妈而活;四十岁起,为社会当仁不让,要多贡献一点;退休之后,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活。」
「你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在利他。」
「你一直强调大我,那小我呢?」
「小我是在大我之下,大我好,小我自然就好。追求自我的最大,就是大我。」
「对你而言,成长是什么?」
「非常用心的学习,让自己具备对社会有贡献的能力。」
「你最重要的个人特质是什么?」
「很随和,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则。」
「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想了很久很久……)
「我好像没什么优点。优点不是自己讲的。」
「请勉为其难讲一个。」
「为别人著想吧。」(又脸红了)
「你最不喜欢的事是什么?」
「站在有影响力的位子,却没有善尽社会责任。」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我没有存在的价值,突然有一天都没有人要来访问我了(大笑)。开玩笑的啦!」
「你现在快乐吗?」
「我很幸运,大体来讲很顺。虽然有些波折,但因为有挫折,所以我变得很丰富,不虚此生。
「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打击,」乐在沟通、向来是媒体宠儿的施振荣说。
施振荣立即进行检讨,发现问题出在文化差异。Comdex展原先一直在美国举行,到了日本还是用美国模式,设了新闻室,放了公司的新闻稿及记者会的时间地点,让记者自己拿、
自己前往记者会。而且全部用英文。
问题是,这不是日本新闻界做事的方式。
此后,宏碁每次在日本开记者会,一定聘用当地公关公司,依当地的作业习惯,邀请各媒体记者后,还要确认再确认。「记者会时间一到,门就关起来,因为都到齐了,」施振荣说,
「挫折是必然的,没有挫折就不是人生。失败多了,表示眼界看得多了,也是一种成长。」
商场打拚三十多年,历经大风大浪,但施振荣积极乐观、人性本善的信念,不曾动摇过。面对再艰困的处境、再难相处的人,施振荣总能找到好的一面来看待。善解,往好的方面解释。
施振荣不只善解人意,更善解人生。
因为善解,使施振荣在竞争至上、争名夺利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很不一样的想法与做法。
有时甚至令人费解。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你为什么提倡不留一手的师父?」
「留一手,价值的创造就受到限制。」
「不留一手,难道不怕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学生比老师好,本来就应该。我肯定他的能力,我与有荣焉。」
「你培养那么多人才,离开宏碁后跟你竞争,你难道不气?」
「训练人才,不一定要为我所用,只要对社会有贡献。」
「宏碁缴了昂贵学费才得到的经验,你为什么四处和人分享?」
「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好康相报,这个思维让我得到甜头。这有点像宗教──信耶稣得永生,我则是信利他是最好的利己。这虽然间接,但可以永续。
这是我的winning strategy(赢的策略)。」
「难道不怕竞争者学会后,回过头来打垮你?」
「我有那么多手,如果真有人能全部学走,做得很好,打击到我,我也认了。社会要进步,经验大家分享,进步快一点。」
「你怎么看待恩将仇报、或是对你造成伤害的人?」
「为什么会伤害我呢?没有过啊。我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会合理化他的行为。就算对方不能履行合约,也是他有困难,我能帮忙就尽量帮忙。」
「你就这么相信别人吗?」
「自己做不了大事,相信别人才有成功的机会。就算遇人不淑,只要没被拖垮,只要命还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你的安全感哪里来的?」
「我的安全感来自我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我希望后有追兵,push自己不断地往前进。」
和施振荣谈话,让人想起禅宗的师徒对话。徒弟不断地从「我」出发,追问「那我怎么办?」师父的答案,永远是「如果能将我放下,何需担心怎么办?」
放下「我执」何其难,但对施振荣而言,却只是听妈妈的话,「做个有用的人,」三岁时父亲就过世的施振荣说,妈妈是影响他最大的人。让妈妈高兴,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做个有用的人
什么叫做「有用」?「就是对别人有贡献,」不管做什么事,施振荣都会问自己: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要对社会做什么贡献?
施振荣找到让自己最「有用」的方式,就是为社会「提出新观念,找到新方法,分享摸索经验,让台湾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这也是施振荣在六十岁退休时,最为人称道之处。他提出微笑曲线的观念,主张台湾企业一定要朝附加价值高的两端走,也就是往智财、研发及品牌、行销发展。
已从宏碁退休的他,仍马不停蹄地著书、演讲、接受访谈、参与活动,呼籲建立国际性品牌的必要性。
实践新观念的新方法,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一九九一年,宏碁出现成立以来首见的财务赤字,亏损达六亿多台币。原因之一,就是国际化扩张速度太快,
美国子公司发生亏损,「别的地方(指台湾各子公司)赚的都还不够亏,」施振荣表示,这是他遭遇过最大的挫败。
当时同仁的批评声浪高涨,有一次在内部的教育训练会议里,刚从国外出差回来的执行副总童虎,谈到在外听到很多对宏碁的讚誉。坐在台上的施振荣,听著听著,
眼泪就掉下来了。「就觉得很伤心,怎么出入这么大?做这么辛苦,却得不到同仁的认同,当然是失败,失败就要检讨,」回想当时的情景,施振荣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有问题不找借口,从自己检讨起」,施振荣「承认失败,不要面子」,请辞宏碁董事长职务,以示负责。董事会全力慰留,施振荣想,「自己惹的祸,自己最清楚,」接受慰留,
进行企业改造,也将宏碁推上了另一个高峰。历经几度起落、改造,宏碁现在已是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第二大笔记型电脑品牌,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个人电脑业发展史上,
最成功东山再起的企业之一。」真正的失败是放弃
「真正的失败,是放弃。只要不放弃,再多的失败都当经验,做出一个累积,」施振荣说。
历经事业上最大的挫败,施振荣最大的成长,是体验到:「要假设你现在所有的作为,可能结果跟你的预期都会有出入。」有这样的体认,就不会在结果不如预期时,即认定是失败,
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放弃。
发挥他善解的特长,施振荣将挫折转换成实力,发展出一套「预期管理」。当阶段性结果不如预期时,先检查是不是方向出了问题。只要方向仍是正确的,就接受现实,
改变进度和做法,配合客观环境,顺势而为。
「预期管理就像马拉松赛跑的体力管理,」施振荣说,只要方向正确,有点落后没关系,留一口气在,就能永续经营:「预期管理,让你能面对未来。随时调整预期这把尺,
可以帮助你执著、气长、有耐心。」因为有挫折所以很丰富
回顾创业三十多年的这场马拉松,「你怎么区分你的人生阶段?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几岁之前为谁而活──四十岁以前为妈妈而活;四十岁起,为社会当仁不让,要多贡献一点;退休之后,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活。」
「你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在利他。」
「你一直强调大我,那小我呢?」
「小我是在大我之下,大我好,小我自然就好。追求自我的最大,就是大我。」
「对你而言,成长是什么?」
「非常用心的学习,让自己具备对社会有贡献的能力。」
「你最重要的个人特质是什么?」
「很随和,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则。」
「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想了很久很久……)
「我好像没什么优点。优点不是自己讲的。」
「请勉为其难讲一个。」
「为别人著想吧。」(又脸红了)
「你最不喜欢的事是什么?」
「站在有影响力的位子,却没有善尽社会责任。」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我没有存在的价值,突然有一天都没有人要来访问我了(大笑)。开玩笑的啦!」
「你现在快乐吗?」
「我很幸运,大体来讲很顺。虽然有些波折,但因为有挫折,所以我变得很丰富,不虚此生。
-
monte cris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2 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