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桑木香
熟悉到我根本想不起来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所有的东西在眼前都是那么的模糊.但是感觉又是如此的清晰.若有若无的清香,闻之如甘露过喉,春风拂面.虽寻不得幽径,辩不清方向.心中却无一丝慌然的感觉.我闭上眼睛.就这样,任清香将我围绕,任虫鸣悄悄.慢慢的,我感觉到月落.日升.日落,月升.如此反复... ...
懵懵然然,似又觉之不妥.境外牵挂之人何方? 欲出而寻,不舍此中之怡.踌躇返连并焦急间,似木非木,似花非花之香瞬间浓厚.神台瞬时清明.自此脱梦.
牵牵挂挂,往往复复.才觉然,似木非木,似花飞花之香,乃是来自桑木.
----
打小就与桑结了缘.母亲在家乡的一个小小的火车站上生了我之后数日,邻居叔叔家就送了一条土狗.算起来也就比我小了十几天而已.记不得是三岁还是四岁,第一次随父母到家中承包的桑园里,进去之后,竟然找不着出来的路了.其实桑园并不大.只是我在里边专门挑那些红的发紫的桑葚来摘.等发现辩不清方向之时,已经没了闯出去的胆气了.还好,那只土狗跑了进来,带了我出去...
这只狗在我12岁那年被外地人毒死了.印象中一直没有它的名字.原本也就没有给它取名字.经历了上边的时间之后,桑园便成了我的乐园.诺大的一片桑林.靠着一个差不多大的竹园.另一边是农田.剩下的两边,都是看不到天空的大树,至少是那时候,我看不到天...夏天,带张凉席往路边一躺.别提多惬意了.到了傍晚,边在桑林里找找新鲜玩意.
父亲的呵护,让这片桑林一年比一年茂盛.边上常常生出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这便是我最初的乐趣所在.有一种五片叶子的小草.摘下来,到河边洗上一洗.放到嘴里,那个叫酸啊...估计我怕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早晨在太阳将出未出之时便赶来,正好赶上蝉的幼虫在往上爬.一个一个的抓.再简单不过了.秋天的桑葚.路边的野果.冬天,保不准哪天你能在桑林里赶出几窝兔子出来...桑林中间有三座坟,至今我都不知道到底是哪家的先人.
慢慢的,长大了。家里养蚕的规模也大了起来.放学之后经常跑去帮忙.我是属于那种懒,而且爱投机的人.别人采的一袋桑叶有50斤.我的那一袋最多30斤.你要问为啥.我告诉你,我是怕塞的紧了,把桑叶给揉烂了.揉烂了,蚕宝宝怎么吃啊?...嘿嘿,这就是我偷懒的理由,只不过一直都没说出来罢了.记得有一年,大概是3年级还是4年级啊,期末考试,俺又考了第一,这下有本了.不去采桑了.说来也是,那时候底气真的很足.因为那一年考试的成绩确实很好.爸爸妈妈回到家来看到我的成绩单.也都乐呵呵的.就这样的,我的小心眼很成功的耍结束了.
每年,开始的时候是一年四季蚕,后来因为早冬那一季.天气太冷,所以就渐渐取消了.我还记得父亲说过,一张蚕种,开始的时候大约3W头蚕宝宝,后来就随着市场经济啊造假啊豆腐渣啊什么的,赶上潮流了,一张蚕种只有2.5W头了.那时候,整个村子养蚕户的蚕种,都是在我们家拿的.因为我们家养的最多.而且我爸又懂怎么养.所以就蚕种就统一送到我们家,由我们家按照各户预定的数量发放.这个时候,是父亲最忙,也最谨慎的时候.跟生孩子一样,蚕种是很小的,椭圆,有点扁的小黑点.要放到白纸上,用黑布蒙着,因为见光的话,蚕宝宝就要自己爬出来了.说来也怪,那么点点小的疙瘩,出来的小蚕也是那么点大.我说的好象是废话哦。言归正传.一般都是傍晚或晚上,将蚕种放在纸上,上边好象还要蒙一层浅色的布,不能太厚.要透光的那种,因为要让光均匀的分布到蚕种上,光也不能太强.太强的光,蚕宝宝出来的速度会很快,这样质量就上不去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几百万头蚕宝宝,也吃不了多少桑叶.这个时候的桑叶,要选最嫩的,纹路最细的那种.拿水洗净了,拿布再擦干了.细细的切成丝,再切成片.着切桑叶的刀要专用的,但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拿那把刀切东西.因为,不是切食物的,也不怕爸爸妈妈骂.
蚕宝宝长的很快.要褪四次皮.我们家那边称为"眠眠子".就是指蚕睡了.然后蜕皮了.然后又长大了一点,然后吃的又多了一点.到第四次蜕皮之后,最最繁忙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蚕宝宝可千万不能生病,一旦生病了.就严重影响到产量了.父亲忙的时候,就让姐姐配药.我记得有两种药很常用.一种是链霉素.配一点点青霉素啊.后来直接改成弗派酸.就是治拉肚子的那种药.姐姐配药.我就打水,一次打两桶,一桶配药.一桶家用.有一次姐姐配好之后没告诉我哪桶有药哪桶没药.又是夏天.手压井里打出来的水对我的诱惑是相当的大的.于是就舀了一碗,几口喝光了.谁知道我RP不好,就喝了那桶有药的了.这下嘴里可够苦的了.但是有祸必有福啊.那年的夏天我都没拉过肚子.
当蚕宝宝蜕皮四次之后,身体变的透明的时候,就要上山了.上山,意思是就要结茧了.因为有的早有的晚,所以要先把蚕筐端出来,把已经熟了蚕挑出来,蚕框大概1米长.60~80厘米宽的样子,有的是竹子编的,有的是木头钉出个框架,底下用袋子的皮蒙上.待熟蚕挑出之后.就要准备它上山用的家伙了.我们家用的是方格簇.就是纸做的.一格一格的.这个时候我就出场了.把就的方格簇拿出来,燃上一堆火.火要稻草烧,因为稻草烧的火不大不小刚刚好.想灭的话,不续草就可以了.火大了容易把方格簇烧坏掉.小了,就烧不尽之前留下的蚕丝.之前的旧蚕丝若不去掉.会影响新茧的质量.还有的人家养的蚕少,或经济条件不足,就用草刺猬代替方格簇来作为蚕宝宝结茧的地方.说起来草刺猬结茧的质量要比方格簇要低,而且使用寿命也短.
将方格簇平放.底下要空出一段距离,然后将熟透了的蚕宝宝均匀洒上去.然后等几分钟.待大部分的蚕宝宝找到自己的格子了,再将方格簇挂起来.虽然很忙,但是不是很累.最累的事情,就是熬夜了.蚕宝宝上山大部分在夜里.方格簇虽然可以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力,但是还是要手动滴,因为蚕宝宝可不是人,人可以一人找一个格子,蚕宝宝不会,所以要用手把同居的蚕宝宝改成独居的.这样才可以提高产量嘛.不要问我为什么,太简单的问题,我不想回答.
所有的事情结束之后,就是等待了.等蚕宝宝结茧结束了.蚕茧硬度到了之后,还是要用手把洁白的茧子摘下来.注意哦.手指的力度不能大也不能小.小了茧子摘不出来,大了茧子会瘪.甚至有可能戳破里边的蚕蛹.蚕蛹的体液会影响茧子的质量.茧站收茧的日期一到。把那些洁白的茧子卖掉.这就是养蚕户最开心的日子了.虽然行情时好时坏.但总归是赚的.只是多少而已.父亲还会留下些茧子,用剪刀开个口,蚕蛹取出来,洗净之后,放到油锅里炸.又香又脆(我都留口水了),最重要的是蛋白质超高,营养丰富.一般人吃不到呢!一般人到我家来做客,我爸都不拿出来,一般人卖茧子的时候都很少留的.因为,蚕蛹的重量要比纯茧要高呢,所以,蚕蛹在里边,卖的钱才多,才划算...
也就是这样.小时候,我的生活,远离了窘迫一词.
青春期一到.叛逆自然是不必说的了.自己一天一天大了起来,就越觉得愧疚于父母.到了扬州之后,就只闻过一次桑叶的味道.找不到自己梦到桑木的原因.却知道以后的目标...
懵懵然然,似又觉之不妥.境外牵挂之人何方? 欲出而寻,不舍此中之怡.踌躇返连并焦急间,似木非木,似花非花之香瞬间浓厚.神台瞬时清明.自此脱梦.
牵牵挂挂,往往复复.才觉然,似木非木,似花飞花之香,乃是来自桑木.
----
打小就与桑结了缘.母亲在家乡的一个小小的火车站上生了我之后数日,邻居叔叔家就送了一条土狗.算起来也就比我小了十几天而已.记不得是三岁还是四岁,第一次随父母到家中承包的桑园里,进去之后,竟然找不着出来的路了.其实桑园并不大.只是我在里边专门挑那些红的发紫的桑葚来摘.等发现辩不清方向之时,已经没了闯出去的胆气了.还好,那只土狗跑了进来,带了我出去...
这只狗在我12岁那年被外地人毒死了.印象中一直没有它的名字.原本也就没有给它取名字.经历了上边的时间之后,桑园便成了我的乐园.诺大的一片桑林.靠着一个差不多大的竹园.另一边是农田.剩下的两边,都是看不到天空的大树,至少是那时候,我看不到天...夏天,带张凉席往路边一躺.别提多惬意了.到了傍晚,边在桑林里找找新鲜玩意.
父亲的呵护,让这片桑林一年比一年茂盛.边上常常生出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这便是我最初的乐趣所在.有一种五片叶子的小草.摘下来,到河边洗上一洗.放到嘴里,那个叫酸啊...估计我怕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早晨在太阳将出未出之时便赶来,正好赶上蝉的幼虫在往上爬.一个一个的抓.再简单不过了.秋天的桑葚.路边的野果.冬天,保不准哪天你能在桑林里赶出几窝兔子出来...桑林中间有三座坟,至今我都不知道到底是哪家的先人.
慢慢的,长大了。家里养蚕的规模也大了起来.放学之后经常跑去帮忙.我是属于那种懒,而且爱投机的人.别人采的一袋桑叶有50斤.我的那一袋最多30斤.你要问为啥.我告诉你,我是怕塞的紧了,把桑叶给揉烂了.揉烂了,蚕宝宝怎么吃啊?...嘿嘿,这就是我偷懒的理由,只不过一直都没说出来罢了.记得有一年,大概是3年级还是4年级啊,期末考试,俺又考了第一,这下有本了.不去采桑了.说来也是,那时候底气真的很足.因为那一年考试的成绩确实很好.爸爸妈妈回到家来看到我的成绩单.也都乐呵呵的.就这样的,我的小心眼很成功的耍结束了.
每年,开始的时候是一年四季蚕,后来因为早冬那一季.天气太冷,所以就渐渐取消了.我还记得父亲说过,一张蚕种,开始的时候大约3W头蚕宝宝,后来就随着市场经济啊造假啊豆腐渣啊什么的,赶上潮流了,一张蚕种只有2.5W头了.那时候,整个村子养蚕户的蚕种,都是在我们家拿的.因为我们家养的最多.而且我爸又懂怎么养.所以就蚕种就统一送到我们家,由我们家按照各户预定的数量发放.这个时候,是父亲最忙,也最谨慎的时候.跟生孩子一样,蚕种是很小的,椭圆,有点扁的小黑点.要放到白纸上,用黑布蒙着,因为见光的话,蚕宝宝就要自己爬出来了.说来也怪,那么点点小的疙瘩,出来的小蚕也是那么点大.我说的好象是废话哦。言归正传.一般都是傍晚或晚上,将蚕种放在纸上,上边好象还要蒙一层浅色的布,不能太厚.要透光的那种,因为要让光均匀的分布到蚕种上,光也不能太强.太强的光,蚕宝宝出来的速度会很快,这样质量就上不去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几百万头蚕宝宝,也吃不了多少桑叶.这个时候的桑叶,要选最嫩的,纹路最细的那种.拿水洗净了,拿布再擦干了.细细的切成丝,再切成片.着切桑叶的刀要专用的,但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拿那把刀切东西.因为,不是切食物的,也不怕爸爸妈妈骂.
蚕宝宝长的很快.要褪四次皮.我们家那边称为"眠眠子".就是指蚕睡了.然后蜕皮了.然后又长大了一点,然后吃的又多了一点.到第四次蜕皮之后,最最繁忙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蚕宝宝可千万不能生病,一旦生病了.就严重影响到产量了.父亲忙的时候,就让姐姐配药.我记得有两种药很常用.一种是链霉素.配一点点青霉素啊.后来直接改成弗派酸.就是治拉肚子的那种药.姐姐配药.我就打水,一次打两桶,一桶配药.一桶家用.有一次姐姐配好之后没告诉我哪桶有药哪桶没药.又是夏天.手压井里打出来的水对我的诱惑是相当的大的.于是就舀了一碗,几口喝光了.谁知道我RP不好,就喝了那桶有药的了.这下嘴里可够苦的了.但是有祸必有福啊.那年的夏天我都没拉过肚子.
当蚕宝宝蜕皮四次之后,身体变的透明的时候,就要上山了.上山,意思是就要结茧了.因为有的早有的晚,所以要先把蚕筐端出来,把已经熟了蚕挑出来,蚕框大概1米长.60~80厘米宽的样子,有的是竹子编的,有的是木头钉出个框架,底下用袋子的皮蒙上.待熟蚕挑出之后.就要准备它上山用的家伙了.我们家用的是方格簇.就是纸做的.一格一格的.这个时候我就出场了.把就的方格簇拿出来,燃上一堆火.火要稻草烧,因为稻草烧的火不大不小刚刚好.想灭的话,不续草就可以了.火大了容易把方格簇烧坏掉.小了,就烧不尽之前留下的蚕丝.之前的旧蚕丝若不去掉.会影响新茧的质量.还有的人家养的蚕少,或经济条件不足,就用草刺猬代替方格簇来作为蚕宝宝结茧的地方.说起来草刺猬结茧的质量要比方格簇要低,而且使用寿命也短.
将方格簇平放.底下要空出一段距离,然后将熟透了的蚕宝宝均匀洒上去.然后等几分钟.待大部分的蚕宝宝找到自己的格子了,再将方格簇挂起来.虽然很忙,但是不是很累.最累的事情,就是熬夜了.蚕宝宝上山大部分在夜里.方格簇虽然可以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力,但是还是要手动滴,因为蚕宝宝可不是人,人可以一人找一个格子,蚕宝宝不会,所以要用手把同居的蚕宝宝改成独居的.这样才可以提高产量嘛.不要问我为什么,太简单的问题,我不想回答.
所有的事情结束之后,就是等待了.等蚕宝宝结茧结束了.蚕茧硬度到了之后,还是要用手把洁白的茧子摘下来.注意哦.手指的力度不能大也不能小.小了茧子摘不出来,大了茧子会瘪.甚至有可能戳破里边的蚕蛹.蚕蛹的体液会影响茧子的质量.茧站收茧的日期一到。把那些洁白的茧子卖掉.这就是养蚕户最开心的日子了.虽然行情时好时坏.但总归是赚的.只是多少而已.父亲还会留下些茧子,用剪刀开个口,蚕蛹取出来,洗净之后,放到油锅里炸.又香又脆(我都留口水了),最重要的是蛋白质超高,营养丰富.一般人吃不到呢!一般人到我家来做客,我爸都不拿出来,一般人卖茧子的时候都很少留的.因为,蚕蛹的重量要比纯茧要高呢,所以,蚕蛹在里边,卖的钱才多,才划算...
也就是这样.小时候,我的生活,远离了窘迫一词.
青春期一到.叛逆自然是不必说的了.自己一天一天大了起来,就越觉得愧疚于父母.到了扬州之后,就只闻过一次桑叶的味道.找不到自己梦到桑木的原因.却知道以后的目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沈之和986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梦中的......(又活35) (5人喜欢)
- 春天你好呀(又活34) (13人喜欢)
- 我好像失去了一个超能力(又活33) (3人喜欢)
- 你好,2025.(又活32) (7人喜欢)
- 致敬漫长的2024(又活31)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