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为了我自己
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笔下的大头娃娃,似乎可以轻易博取任何一个年龄层的青睐——无论你是否喜欢当代艺术,也不管你是不是听过他的大名、知道他在艺术拍卖上的市场行情。奈良自己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当我们约见本届上海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奈良美智,在美术馆门口的星巴克进行访谈时,他就穿着一件印着自己作品的T恤,让素未蒙面的我们在人群中轻易的认出他。遗憾的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对话始终像在捉迷藏,找不到真正的解答。
《当代美术家》编辑部(以下简称“本刊”):今年6月,我们参加了在瑞士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在“艺术无极限”的一楼现场,我们看见很多印着你艺术作品图像的小佩章,一个的售价是8至80瑞士法郎不等,还有许多其它的小饰品,上面的图案几乎都是你的代表作——很遗憾,我今天没将它们带在身上——它们被很多人争相购买,而我感兴趣的是:你是否介意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日常流通的商品上,是否介意商业因素的介入?
奈良美智(Yishitomo Nara,以下简称“Nara”):严格地说,我不喜欢自己作品被作为一种商品来出售,也不喜欢自己的画被卖得很贵。在我看来,人对某一个东西喜不喜欢应该自己去寻找,因为人有自我寻找的能力。而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是让你去寻找,而是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来给你灌输,由别人来告诉我们好与不好,人们其实已经丧失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或许是因为媒体的宣传,而事实上,它们并不了解我的艺术。
本刊:那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的?此次,你参加上海双年展的作品尤小幅的绘画,也有雕塑。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来参加上海双年展?
Nara:本届上海双年展,是我到中国来参加的第一个展览,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想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将纸上作品、布上作品、雕塑、装置等放在一起来展示,我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表达和呈现我对于艺术的理解。虽然,这样大型的综合展览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我相相信,这次的上海双年展会是我在中国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本刊:刚才你提到,人对于喜欢的东西应该自己独立地去寻找、思考,而不应该以一种从众的心理去跟随媒体的脚步。那么你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画这种大头娃娃的形象,是你始终在进行的是自己独立的寻找,还是基于它已经被大家普遍地接受和认可?你是如何考虑的?
Nara:我根本没有考虑这一点。
本刊:那你最初是如何创作出这个形象,并将它作为你个人风格化的艺术图示的呢?
Nara:实际上,它不是寻找到的。从儿童时代起,我就一直在画这个形象。进入大学,经过训练后,我就开始思考:什么东西是我真正喜欢的?什么东西是我真正需要的?后来我发现,训练的东西和我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最后我仍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从小就开始画的那些形象,也就是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继续的这些形象。
本刊: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超设计”,你认为自己的的作品和这次的展览的主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吗?如果有,它们对接的地方在哪里?
Nara:我之所以来参加这次的上海双年展,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作品跟“超设计”这个主题有什么关联,而是因为我对这个展览本身感兴趣。实际上,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我的作品,如果一个人看了我的画不喜欢,但却说“很好”,我会很难过。
本刊:我注意到,在本届双年展的现场,你的单幅绘画作品在一楼展厅展出,但雕塑装置却被放置在二楼的展厅展出。你如何看待这种布展方式?
Nara:因为此次参展的绘画作品尺寸较小,所以就这次展览而言,分开展出也许更好。
本刊:是吗?在我看来,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说装置和绘画,相互之间必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共同呈现,或许会使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得到更充分、更完整表达的可能性,就像你在前面提到的,你希望能将自己多元形式的作品并置,那样呈现出来的或许才是你关于的艺术真正理解。因此,作品在同一展场内被分散地展出,是你自己的意见还是主办方的意见?如果是你自己的意见,那你是出于什么具体的考虑?如果是主办方的意见,那你个人认为作品的展示是不是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具体地谈一下吗?
Nara:这次的布展形式是我和主办方一起商量的结果。雕塑是雕塑,画是画,这次我的雕塑没用小孩的形象,所以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但雕塑作品因为尺度比较大,所以不能放在一楼的展厅于绘画并置。而相关的负责人认为分开更好,所以我也认可。
本刊:很多艺术媒体做过你介绍和报道,你知道吗?
Nara:相比之下,我在日本更爱看电影和音乐类的杂志,我不喜欢艺术杂志。
本刊:那你的作品发表在艺术杂志上,你是否希望有人会喜欢看艺术杂志、看你的作品呢?
Nara:我并不介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发表在媒体上。作品发表出来,对我来说,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却是一件坏事。
本刊:你与另一位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经常被相提并论。但今天认识后才发现,你们在言行上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自我的包装上。村上隆是一个十分向的人,他非常注重媒体宣传,也很善于自我的形象包装和推广。你如何看待艺术家的这种差异?
Nara:村上隆很喜欢宣传自己,但我觉得我现在的这种状态也很好,而且一个人做会比较没有什么压力。
本刊:无论是是艺术家还是其它身份,一旦成为某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注定了就会受到关注,观众就会期待。那你会怎么处理?
Nara:我一般都会拒绝。我喜欢一个人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刊:现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你的作品,对此你自己怎么看?你觉得他们喜欢你的原因是什么
Nara:实际上,喜欢我作品的人和不喜欢我作品的人都并不了解我,他们大都是通过传媒对我的宣传而开始喜欢我的,所以,我觉得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我的作品,其实这都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本刊:我曾经问过喜欢你作品的年轻人,他们对你的作品普遍感受是很可爱,同时,卡通风格也与当下的时尚流行不谋而合。你觉得这样的评价准不准确?
Nara:我不知道。
本刊:日本的政府和媒体对你和村上隆都很关注,关注的目的也许是希望将这些作为一种文化的扩张和推广策略,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待的?
Nara:这是个误会。村上隆的作品是否被政府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来推广,我不清楚。但日本政府并没有宣传我的作品。我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也不是为了被推广,而是为了艺术本身。所以他们宣传我或者不宣传我,跟我一点关系夜没有。我只是喜欢画画,就这么简单。如果我的目的是为了展览,那我肯定乐意被宣传。
本刊:我想,一个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可以作为一个孤立的行为而存在,可以不与媒体、展览、受众、 甚至任何外界发生联系,但那样的话,他就仅仅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艺术创作在这里充其量是一种消遣和自我陶冶的自娱的方式;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势必是社会的一分子,他所追求的艺术势必要与这个时代发生联系。所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单一、纯粹的。你认为呢?
Nara:艺术家有很多种,有为自己而进行创作的,也有为其它因素而进行创作的。其实艺术家宣传也好、展览也好,其实也都是为了自己。
本刊:那么,对那些喜欢你和你的艺术的人,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Nara: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一直在画画,我一直在寻找我自己,不是为了社会、也不是为了某个主题,而只是为了我自己。所以当第一次有人对我说“我很喜欢你的画”时,把我吓了一跳。但有那么对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当代美术家》编辑部(以下简称“本刊”):今年6月,我们参加了在瑞士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在“艺术无极限”的一楼现场,我们看见很多印着你艺术作品图像的小佩章,一个的售价是8至80瑞士法郎不等,还有许多其它的小饰品,上面的图案几乎都是你的代表作——很遗憾,我今天没将它们带在身上——它们被很多人争相购买,而我感兴趣的是:你是否介意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日常流通的商品上,是否介意商业因素的介入?
奈良美智(Yishitomo Nara,以下简称“Nara”):严格地说,我不喜欢自己作品被作为一种商品来出售,也不喜欢自己的画被卖得很贵。在我看来,人对某一个东西喜不喜欢应该自己去寻找,因为人有自我寻找的能力。而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是让你去寻找,而是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来给你灌输,由别人来告诉我们好与不好,人们其实已经丧失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或许是因为媒体的宣传,而事实上,它们并不了解我的艺术。
本刊:那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的?此次,你参加上海双年展的作品尤小幅的绘画,也有雕塑。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来参加上海双年展?
Nara:本届上海双年展,是我到中国来参加的第一个展览,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想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将纸上作品、布上作品、雕塑、装置等放在一起来展示,我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表达和呈现我对于艺术的理解。虽然,这样大型的综合展览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我相相信,这次的上海双年展会是我在中国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本刊:刚才你提到,人对于喜欢的东西应该自己独立地去寻找、思考,而不应该以一种从众的心理去跟随媒体的脚步。那么你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画这种大头娃娃的形象,是你始终在进行的是自己独立的寻找,还是基于它已经被大家普遍地接受和认可?你是如何考虑的?
Nara:我根本没有考虑这一点。
本刊:那你最初是如何创作出这个形象,并将它作为你个人风格化的艺术图示的呢?
Nara:实际上,它不是寻找到的。从儿童时代起,我就一直在画这个形象。进入大学,经过训练后,我就开始思考:什么东西是我真正喜欢的?什么东西是我真正需要的?后来我发现,训练的东西和我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最后我仍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从小就开始画的那些形象,也就是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继续的这些形象。
本刊: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超设计”,你认为自己的的作品和这次的展览的主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吗?如果有,它们对接的地方在哪里?
Nara:我之所以来参加这次的上海双年展,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作品跟“超设计”这个主题有什么关联,而是因为我对这个展览本身感兴趣。实际上,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我的作品,如果一个人看了我的画不喜欢,但却说“很好”,我会很难过。
本刊:我注意到,在本届双年展的现场,你的单幅绘画作品在一楼展厅展出,但雕塑装置却被放置在二楼的展厅展出。你如何看待这种布展方式?
Nara:因为此次参展的绘画作品尺寸较小,所以就这次展览而言,分开展出也许更好。
本刊:是吗?在我看来,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说装置和绘画,相互之间必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共同呈现,或许会使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得到更充分、更完整表达的可能性,就像你在前面提到的,你希望能将自己多元形式的作品并置,那样呈现出来的或许才是你关于的艺术真正理解。因此,作品在同一展场内被分散地展出,是你自己的意见还是主办方的意见?如果是你自己的意见,那你是出于什么具体的考虑?如果是主办方的意见,那你个人认为作品的展示是不是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具体地谈一下吗?
Nara:这次的布展形式是我和主办方一起商量的结果。雕塑是雕塑,画是画,这次我的雕塑没用小孩的形象,所以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但雕塑作品因为尺度比较大,所以不能放在一楼的展厅于绘画并置。而相关的负责人认为分开更好,所以我也认可。
本刊:很多艺术媒体做过你介绍和报道,你知道吗?
Nara:相比之下,我在日本更爱看电影和音乐类的杂志,我不喜欢艺术杂志。
本刊:那你的作品发表在艺术杂志上,你是否希望有人会喜欢看艺术杂志、看你的作品呢?
Nara:我并不介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发表在媒体上。作品发表出来,对我来说,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却是一件坏事。
本刊:你与另一位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经常被相提并论。但今天认识后才发现,你们在言行上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自我的包装上。村上隆是一个十分向的人,他非常注重媒体宣传,也很善于自我的形象包装和推广。你如何看待艺术家的这种差异?
Nara:村上隆很喜欢宣传自己,但我觉得我现在的这种状态也很好,而且一个人做会比较没有什么压力。
本刊:无论是是艺术家还是其它身份,一旦成为某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注定了就会受到关注,观众就会期待。那你会怎么处理?
Nara:我一般都会拒绝。我喜欢一个人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刊:现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你的作品,对此你自己怎么看?你觉得他们喜欢你的原因是什么
Nara:实际上,喜欢我作品的人和不喜欢我作品的人都并不了解我,他们大都是通过传媒对我的宣传而开始喜欢我的,所以,我觉得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我的作品,其实这都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本刊:我曾经问过喜欢你作品的年轻人,他们对你的作品普遍感受是很可爱,同时,卡通风格也与当下的时尚流行不谋而合。你觉得这样的评价准不准确?
Nara:我不知道。
本刊:日本的政府和媒体对你和村上隆都很关注,关注的目的也许是希望将这些作为一种文化的扩张和推广策略,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待的?
Nara:这是个误会。村上隆的作品是否被政府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来推广,我不清楚。但日本政府并没有宣传我的作品。我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也不是为了被推广,而是为了艺术本身。所以他们宣传我或者不宣传我,跟我一点关系夜没有。我只是喜欢画画,就这么简单。如果我的目的是为了展览,那我肯定乐意被宣传。
本刊:我想,一个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可以作为一个孤立的行为而存在,可以不与媒体、展览、受众、 甚至任何外界发生联系,但那样的话,他就仅仅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艺术创作在这里充其量是一种消遣和自我陶冶的自娱的方式;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势必是社会的一分子,他所追求的艺术势必要与这个时代发生联系。所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单一、纯粹的。你认为呢?
Nara:艺术家有很多种,有为自己而进行创作的,也有为其它因素而进行创作的。其实艺术家宣传也好、展览也好,其实也都是为了自己。
本刊:那么,对那些喜欢你和你的艺术的人,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Nara: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一直在画画,我一直在寻找我自己,不是为了社会、也不是为了某个主题,而只是为了我自己。所以当第一次有人对我说“我很喜欢你的画”时,把我吓了一跳。但有那么对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