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柬之行之一——河内
6月30日15:50,上海飞往河内的越航VN913次航班由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飞往越南,也开始了一个人假期旅行。走之前,自己给自己拼命解释,拼命暗示,要享受旅行中的孤独,孤独是旅行的最好旅伴。甚至带上了一本小说杜拉斯的《情人》,尽管没看几页,但还是带给自己消遣的道具。
VN913的飞机很空,由上海去河内的人很少,估计飞机上就我们一个团队去越南旅行,坐在我们隔壁的是越南人来中国旅行,由上海出发回河内的,后来估算,越南来中国旅游,跟中国去越南旅行,费用差不多,但是对越南普通民众600元左右的收入而言,还是算高的。这队越南人大包小包的买了很多东西,最为抢眼的莫过于是丝绵被,这个丝绵被质量大家都应该懂的,当然,我们心里有些嘲讽;事后从越南回来,我们带了越南、柬埔寨的草帽,想想在飞机上,同样也是被越南人心里嘲讽的,嘲讽来嘲讽去,也算扯平了。
庞大的机场占地面积,现代化的机场设备,精神利索的边检窗口、良好的服务素质,带着这些美好的印象,达到了河内机场,随便说下,越南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越南首都机场,下飞机一瞧,感觉很小,到达边检,通关速度还算快,但是从建筑风格、服务人员装饰来看,恍惚回到了我们八十年代,甚至同行有人说起,这简直比80年代的虹桥机场还要差些。之前我还忐忑随身携带的相机是否要报关,在国内出关时报了一下关,后来了解越南是1W美金以上的设备要报关,过关检验也没我想象中严格,顺利走出了机场。迎面是闷热的天气,仿佛是自己身上如同相机镜头玻璃上凝结了一层水汽,因逗留时间短,赶紧抓拍几张。机场外马路上停着一溜丰田牌的出租车,有5座的VIOS,和7座国内未见的丰田车,全是进口的,路边停车场停的也是全部进口车,有豪华的奥迪、丰田、本田,也有中低档的韩国现代、起亚。后来,听导游介绍,越南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希望国外企业来越南投资设厂,对汽车贸易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进口汽车分别征收120~150%的税收,这犹如我们国家的八九十年代,因此,越南街上的汽车非常少,大量的是摩托车,号称“摩托车王国”。
河内机场距市区40公里,河内没有高速公路,40公里走了近一个小时,因为,摩托车多,马路小,只有双向4车道。马路的两边也树满了广告牌,有保健品,有看不懂的,当然也有中国的,如美的。
从空中看,越南的小村庄非常漂亮,都是一堆一堆聚集而居,房子几乎清一色的是红瓦,村庄绿树围绕,再外围是一块一块水田,既井然有序,又错落有致,又如蛛网四通八达,我想如是在落日和日出的映衬下,染红大片水田,再从飞机上向下看,绝对是大气磅礴,美不胜收!但到了河内市区,又想回到了八九十年度中国小县城,道路狭窄,摩托车,汽车,自行车,行人混行,交通标示小且模糊,道路两边是摩托车店、小食品店、都是矮矮的房屋。一路上没有看到大型超市、大型广场、大型购物点、写字楼。
晚餐是越南米粉,越南最喜欢的食物。越南人对米粉的喜爱程度,可从一个笑话中得出,越南人对小老婆,或二奶的称呼为米粉,因为是喜欢,而对老婆的称呼为炒饭,因为对吃要腻。我们吃的这家店是连锁店,甚至在香港、印尼都有它的连锁店。店的装饰对周边的店而言,算是干净、简洁了,但与国内比,或与肯德基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米粉比较清淡,越南人喜欢在米粉中加鲜柠檬,CHILI SOUCE和香菜叶、薄荷等等,随个人口味添加。
晚上住宿酒店为Asean Internation Hotel,酒店为法式老建筑。从酒店标示来看,这家酒店为涉外酒店,估计为当地四星酒店,大厅摆放鲜花,服务员能讲简单中文,最感到欣喜的是,酒店有无线网络,可以上QQ和GOOGLE地图。房间很有八九十年度风格,最为深刻的是房间内电灯控制开关竟然是按钮式的,一块木板放置在床头柜上,上面有两排小红按钮,分别控制各盏灯。房间放了三张床,其中一张为加床。酒店估计接待中国人比较多,我房间对面便是一个中国人,晚上醉醺醺的回来,在门口大吵大闹。
早晨早起,出门逛逛,因为越南时间比中国时间晚一小时,所以,可以称为早起:)。早晨,终于清楚看了河内细节。矮矮的建筑,狭高的房屋,陈旧的马路,匆忙的行人,杂乱的街道,密布的电线,一切一切,总让人觉得还是回到了10年、20年前。
上午的行程是巴亭广场、胡志明故居、独柱寺,还有中国大使馆等。巴亭广场,相当于中国的**广场。广场很小,我估摸也就是来回四车道这么宽度。广场的核心建筑为胡志明纪念馆,外观为方形建筑,上面用红宝石镶嵌出越文“主席胡志明”。据说所用的红宝石均胡志明家乡人用当地最好的红宝石赠送。纪念馆两边写着大幅标语。当天,纪念馆没有开放,我们也无缘目睹主席胡志明的真容。胡志明故居分为两个地方,一是法国总督府,原为法国总督办公居住地。现在仍然是主席办公地,外表金碧辉煌,估计内部也是。原来越南是中国的属地,传统亦如中国,老百姓是不允许用黄色,但法国占领越南后,了解这个风俗后,就偏使用这个黄色,也许是与传统决裂,亦是树立新的风气,破旧立新,为自己的合法统治粉刷新的外表。二是高角屋。这是越南民族传统的住宅方式,下面透气,作日常生活、活动;上面住人。在柬埔寨暹粒同样发现有这样的建筑。胡是中越人,农民出身,估计也是生活习惯问题,还是喜欢住高脚屋,直到其去世。 独柱寺,没有体会到传统的味道。柱子有现代化的水泥浇筑。在越南感到最为亲切的就是看到中文字,但中文最多的是寺庙,旧旧的寺庙,可能是中国文字最后的残存。
午饭后,直接去下龙湾。
VN913的飞机很空,由上海去河内的人很少,估计飞机上就我们一个团队去越南旅行,坐在我们隔壁的是越南人来中国旅行,由上海出发回河内的,后来估算,越南来中国旅游,跟中国去越南旅行,费用差不多,但是对越南普通民众600元左右的收入而言,还是算高的。这队越南人大包小包的买了很多东西,最为抢眼的莫过于是丝绵被,这个丝绵被质量大家都应该懂的,当然,我们心里有些嘲讽;事后从越南回来,我们带了越南、柬埔寨的草帽,想想在飞机上,同样也是被越南人心里嘲讽的,嘲讽来嘲讽去,也算扯平了。
庞大的机场占地面积,现代化的机场设备,精神利索的边检窗口、良好的服务素质,带着这些美好的印象,达到了河内机场,随便说下,越南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越南首都机场,下飞机一瞧,感觉很小,到达边检,通关速度还算快,但是从建筑风格、服务人员装饰来看,恍惚回到了我们八十年代,甚至同行有人说起,这简直比80年代的虹桥机场还要差些。之前我还忐忑随身携带的相机是否要报关,在国内出关时报了一下关,后来了解越南是1W美金以上的设备要报关,过关检验也没我想象中严格,顺利走出了机场。迎面是闷热的天气,仿佛是自己身上如同相机镜头玻璃上凝结了一层水汽,因逗留时间短,赶紧抓拍几张。机场外马路上停着一溜丰田牌的出租车,有5座的VIOS,和7座国内未见的丰田车,全是进口的,路边停车场停的也是全部进口车,有豪华的奥迪、丰田、本田,也有中低档的韩国现代、起亚。后来,听导游介绍,越南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希望国外企业来越南投资设厂,对汽车贸易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进口汽车分别征收120~150%的税收,这犹如我们国家的八九十年代,因此,越南街上的汽车非常少,大量的是摩托车,号称“摩托车王国”。
河内机场距市区40公里,河内没有高速公路,40公里走了近一个小时,因为,摩托车多,马路小,只有双向4车道。马路的两边也树满了广告牌,有保健品,有看不懂的,当然也有中国的,如美的。
从空中看,越南的小村庄非常漂亮,都是一堆一堆聚集而居,房子几乎清一色的是红瓦,村庄绿树围绕,再外围是一块一块水田,既井然有序,又错落有致,又如蛛网四通八达,我想如是在落日和日出的映衬下,染红大片水田,再从飞机上向下看,绝对是大气磅礴,美不胜收!但到了河内市区,又想回到了八九十年度中国小县城,道路狭窄,摩托车,汽车,自行车,行人混行,交通标示小且模糊,道路两边是摩托车店、小食品店、都是矮矮的房屋。一路上没有看到大型超市、大型广场、大型购物点、写字楼。
晚餐是越南米粉,越南最喜欢的食物。越南人对米粉的喜爱程度,可从一个笑话中得出,越南人对小老婆,或二奶的称呼为米粉,因为是喜欢,而对老婆的称呼为炒饭,因为对吃要腻。我们吃的这家店是连锁店,甚至在香港、印尼都有它的连锁店。店的装饰对周边的店而言,算是干净、简洁了,但与国内比,或与肯德基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米粉比较清淡,越南人喜欢在米粉中加鲜柠檬,CHILI SOUCE和香菜叶、薄荷等等,随个人口味添加。
晚上住宿酒店为Asean Internation Hotel,酒店为法式老建筑。从酒店标示来看,这家酒店为涉外酒店,估计为当地四星酒店,大厅摆放鲜花,服务员能讲简单中文,最感到欣喜的是,酒店有无线网络,可以上QQ和GOOGLE地图。房间很有八九十年度风格,最为深刻的是房间内电灯控制开关竟然是按钮式的,一块木板放置在床头柜上,上面有两排小红按钮,分别控制各盏灯。房间放了三张床,其中一张为加床。酒店估计接待中国人比较多,我房间对面便是一个中国人,晚上醉醺醺的回来,在门口大吵大闹。
早晨早起,出门逛逛,因为越南时间比中国时间晚一小时,所以,可以称为早起:)。早晨,终于清楚看了河内细节。矮矮的建筑,狭高的房屋,陈旧的马路,匆忙的行人,杂乱的街道,密布的电线,一切一切,总让人觉得还是回到了10年、20年前。
上午的行程是巴亭广场、胡志明故居、独柱寺,还有中国大使馆等。巴亭广场,相当于中国的**广场。广场很小,我估摸也就是来回四车道这么宽度。广场的核心建筑为胡志明纪念馆,外观为方形建筑,上面用红宝石镶嵌出越文“主席胡志明”。据说所用的红宝石均胡志明家乡人用当地最好的红宝石赠送。纪念馆两边写着大幅标语。当天,纪念馆没有开放,我们也无缘目睹主席胡志明的真容。胡志明故居分为两个地方,一是法国总督府,原为法国总督办公居住地。现在仍然是主席办公地,外表金碧辉煌,估计内部也是。原来越南是中国的属地,传统亦如中国,老百姓是不允许用黄色,但法国占领越南后,了解这个风俗后,就偏使用这个黄色,也许是与传统决裂,亦是树立新的风气,破旧立新,为自己的合法统治粉刷新的外表。二是高角屋。这是越南民族传统的住宅方式,下面透气,作日常生活、活动;上面住人。在柬埔寨暹粒同样发现有这样的建筑。胡是中越人,农民出身,估计也是生活习惯问题,还是喜欢住高脚屋,直到其去世。 独柱寺,没有体会到传统的味道。柱子有现代化的水泥浇筑。在越南感到最为亲切的就是看到中文字,但中文最多的是寺庙,旧旧的寺庙,可能是中国文字最后的残存。
午饭后,直接去下龙湾。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