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那些基情燃烧的岁月5(脱水整理版)------暗黑山老妖
林冲来到大街上,向别人打听草料场怎么走,那些人都露出羡慕的神色,因为这是份美差。
我们知道古时候打仗,骑兵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因此国家对军马饲养很重视,每个劳城营都设有草料场,负责收购草料。
当然,马这东西不像耗子,不会闻着味来找吃的,因此还要收购马匹。
一个办法是从辽国订购。
但辽国人也不是傻子,完全知道宋人买马是想干什么:辽国人建国四十多年以后忽然听南边一个刚冒出来的国家说“你们的土地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到异常悲愤,所以对大宋实行马匹禁运。偶尔走私过来一点,全是次品不说,还价格奇贵。
另一个办法是从民间收购。为此王安石相公英明的设立了“保马法”,把马作为赋税的一项,每年必交。
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大宋的马匹数量大大增加,但是质量却成问题。
有的马整天趴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一到吃饭的点就哼哼,而且不吃草,只吃泔水,甚至吃屎。这说明有人拿马当猪养。
更稀奇的是有的马会上树,还有人见过它抓耗子——这只能说明,它出身的家庭实在没有粮食喂它。
没有人敢骑这样的马去打仗,于是草料场就成了摆设。
因此看守草料场的人一般都可以把草料转手卖出去,比如说卖给辽国人。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林冲刚去,还办不了这样的国际贸易。
不过过上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草料场是一个位于城郊三十里外的大院子,四周是荒凉的旷野和山丘。
林冲在数不清的草垛中间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公寓和办公室。
这是一座破烂平房,泥抹的墙上露出数不清的草根,屋顶上垫着厚厚的一层草,窗户纸是屎黄色的草纸。
再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连门都是草编的,所以整天半开半闭。
林冲推开门,屋里空空荡荡,唯一的家具是张破床。
他躺了一会儿,觉得无比的冷,需要生火取暖。
假如他这样做了,那么后来高俅派人来放火烧他就纯属多余--到处是草,不失火才怪。
所幸他想起来的路上有一座山神庙,决定搬到那里去住。
据施耐庵记载,林冲此后没活多少年就死掉了。
我不知道他死时是四十五岁还是四十六岁,但我知道在他的一生中,这一刻也许是他最后感觉幸福的时光——虽然有点冷,但躺在床上,毫无挂牵,再也没有人让他去养家、生孩子或者装孙子,再也不用痴心妄想地算哪天能还清房贷,再也不用考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这种感觉是林冲感受自由的唯一形式。
当了囚犯才觉得自由,这个道理连林冲自己也觉得很荒谬。
于是他开始鞭策自己:“我不能呆在这里,我要有责任感!我要回东京!”
然而一想起自己在东京时差点被那种生活窒息,林冲又觉得很绝望——这天底下难道就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这种人有幸福可言吗?
--- 暗黑山老妖
楼主(969): 32
林冲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草料场和山神庙之间转悠。
他对这份工作还是挺满意的,只是觉得草料场的大门开错了方向,每次进出都要绕好大一个圈子。
为了图方便,他就干脆翻墙出入。
那墙约有一丈高,但林冲翻起来毫不费劲。
第一次成功之后他还沾沾自喜,觉得这证明自己的武功有了长进。
一会儿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林冲翻墙跟功夫其实关系不大,真正的原因是他以前这事干的次数太多了。
当年在新兵营试训的时候,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偷偷翻墙出来。
后来当上了正式教头,被分配去负责新兵训练,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人把军营的围墙加高了一倍,还在上面洒满钉子。
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大大增加了将士们出去P C的难度,因此他们就把林冲翻墙的事贴在公厕里,说他只许州官放冰火,不许百姓点炮。
其实这是个误会,林冲当年出来并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只是因为她在等他。
如同潘金莲也曾有过纯情岁月一样,看上去俗不可耐的林冲夫妇也曾有过风花雪月情比金坚的恋爱史。
那时候两人刚开始约会,他们只是找个地方肩并肩坐着,聊聊天。
一开始她是个眼睛大大的少女,面白如雪,嘴唇是淡淡的粉色。
林冲给她讲自己在军队的生活,她很入神的听着,经常提一些很奇怪的问题,弄得林冲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有时候还要跟他切磋武功,打赢了(当然是林冲让她)就欢天喜地,打输了就埋怨林冲:你怎么这么狠?
后来她就成了长发披肩的姑娘,嘴唇也丰满了起来,跟林冲聊天时坐得很端庄,但时间一长就坚持不住了,经常笑得前仰后合,有时候困了不自觉地靠在林冲身上,但马上就会红着脸挪开。
那时她常问:林冲,你什么时候上前线啊?你要是立了功当了将军,可要马上来娶我,皇上给你哪个公主也不准要!
再后来她就成了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但咬嘴唇的习惯还没有改掉。
她常常依偎在他的肩头,两人很长时间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看着傍晚和夜色。
在秋天或者冬天,每次约会分手时林冲都要拍拍她的肩,嘱咐她多穿件衣服。
一开始她把嘴撅成一个"O"形,答应道:“噢。”
其中开玩笑的语气只有林冲听得出来。
后来她总是有些羞涩的抿嘴一笑,然后使劲点点头说:“你也多穿点。”
每当林冲喝醉酒时,他就尤其思念那些日子。
那时候,他还年轻,自认为已经拥有了一切,未来还会拥有更多,自认为会让她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意识到自己不但一事无成,而且以后也什么都做不成。
即使回到东京,自己能拥有房子吗?
能攒下钱养育孩子吗?
能给父亲养老吗?
有一天,想着想着,他脑子又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想到的问题:我究竟能不能兼顾两头?假如不能……我心里到底是父亲重一些,还是妻子重一些?
想到这里,他坐起来痛苦地抓着自己的头发,心底出现了一个卑鄙的念头:他倒宁愿自己被判的是无期徒刑。
--- 暗黑山老妖
楼主(972): 33
林冲的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假如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真实生活,那么这里也许就是林冲最终的归宿:一辈子温饱不愁,平静地等待平反。
现实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旦发生,就不会给你修正的机会,你只能一辈子瞎琢磨自己哪里搞砸了。
不过既然林冲是个历史人物,那么他的命运注定不会这么简单。
施耐庵对林夫人下场的交代是“被高太尉所逼,随即自缢而死”。
说实话,我不相信一个刚烈的女子会选择这样窝囊的死法。
林冲也知道这一点。
但是在梁山上,他却选择了这样一个最简单的说法。
因为事实会让人更加浮想联翩。
他容不得自己的妻子再被人说三道四。
林冲在草料场时,每晚在山神庙里纠结完了,抬头时经常会发现外边已经天色大亮。
然而有一天他却发现情况不对:天色红得异常。
他走到窗边向外望去,看到外面草料场的方向火焰冲天,在雪景的映衬下格外的红艳刺眼。
他正要去救火,忽然听见外面有脚步声。
林冲连忙屏住呼吸,背靠在门上,想听个究竟。
来的人有好几个。
只听一个人说:“火这么大,林冲看来已经……”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人说:“林冲,我们来晚一步啊……你怎么就……”
林冲听这人声音非常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是谁——毕竟他与世隔绝了有几个月了。
他正要从门缝里看看是谁,却听见另一个声音道:“你们好狠啊……”
那声音明明是林夫人!
林冲从门缝往外望去,发现说话的的确是林夫人。
她身旁站着的有陆谦,还有一群别的人。
“嫂子……”
“别叫我嫂子……”林夫人的声音嘶哑而低沉,几乎听不到。
“不是我……”
“你还指望我相信你?我去找你,你却把我骗到高府……”
“小娘子慎言。”旁边有个老者插话了。
“高衙内对娘子情有独钟,绝无恶意。小娘子你说,你在高府这么多天,衙内对你一直以礼相待,从无胁迫,有没有?有没有?!你说不见林冲绝不改嫁,衙内立 刻叫我们带着你来找他,有没有?有没有?我在高府任都管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衙内对哪个女子这么痴心,你们说,有没有?有没有?!……”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
然而林夫人始终没有搭腔。
她凝视着远方的火光,面无表情,眼泪在脸上划出亮晶晶的痕迹。
林冲在门缝里盯着她,也在无声流泪,那泪水里有悔过,有狂喜,有痛苦,有憧憬。
他此刻终于灵台空明,想通了那个困扰他大半辈子的问题:幸福,不就是她吗?
面对唾手可得的幸福,他竟忘了此刻该干什么。
“走吧,这么大的火……” 陆谦又在一旁催促。
“知道了。”
她淡淡地答道;然后抬起右手,似乎是要擦眼泪,半空中手里却多了一把匕首。
--- 暗黑山老妖
楼主(973): 34
王家卫的电影上说,刀划破人的喉咙声音像风一样,很好听。
在别的电影上,那声音却像在撕裂一块绸缎。
还有人说,其实什么声音都没有,除了尸体倒地的扑通一声。
而林冲说,声音的确是有的,但什么也不像。
他甚至根本无法描述,尽管那声音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耳畔。
当然,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推断,林冲当时也可能是耳鸣了。
当他看到鲜血从林夫人的脖子喷出来,那个身躯颓然到下之后,就撞破门板冲了出来。
那群人看见他都很吃惊,大声嚷嚷着什么,但他什么也没听见。
几个人冲过来想打他,他用手中的大枪乱挥几下,然后就发现那几个人都被挑到房顶上去,肚子上一个大洞。
老都管跪在地上说了些什么,他也没听见,抬手把他羊肉串似的串在大枪上。
陆谦不肯束手待毙,抽刀抵抗了两下,但完全不是对手,惨叫一声被林冲把小腹捅了个洞穿。
“林冲……”陆谦抓着插进自己小腹的长枪,轻声唤着他。
林冲理也不理,一把把枪拔了出来。
陆谦大声惨叫。
“你为什么?!为什么是你??!我拿你当亲兄弟你知不知道?!” 林冲怒吼着。
“那天他们用……用贪污的事威胁我,我操我扛不住了……我知道你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一直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成为你……”
林冲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放火的事......我事先不知道......我操......我死了活该,我对不起你……”
陆谦的话音越来越低。
他用最后的力气挤出一个笑容:“在下……陆谦,东……东京人士……”
看着曾经的兄弟歪头死去,林冲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
“在下林冲,山东人士……”
他在心里重复着两人最初见面的台词。
那天,林冲抱着妻子的尸体走了很远。
雪花静静地打在他的脸上,他又想起很多年前,那个轻咬着嘴唇看着他的小姑娘,那个藏在林子里等他翻墙出来再突然大喊一声的少女,那个超然脱俗、最最亲密而又非常陌生,那个让他一见面就爱了一生的女人。
他想起她靠在自己的肩膀,说:你说我对你好不好?一只手却拿着他的剑在空中乱比划。
他还想起她第一次做饭,笑嘻嘻地从厨房出来问道:锅巴你吃过吗?可好吃了。说着从身后拿出一碗黑里泛黄的米饭。
林冲仿佛能看见她托着腮伏在桌子上,津津有味的看着自己卖力地咀嚼,偶尔一板脸,说一句:不准笑,只准吃!
想着想着,林冲不觉笑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那间屋子,吃着那碗烧糊的饭。
那天天气闷热,那东西又难咽无比,吃得他满头大汗;而现在回想起这些,流下的却不是汗水。
林冲颓然倒地。
他跪在地上,抚摸着那张已变得苍白的脸庞,头慢慢低下去,埋在她的胸口。
一声嚎哭雪花落地的声音中洪水般决堤而出,流淌在那个漆黑的夜。
故事再度开始的时候,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一条黄土筑成的路。
这条路坑坑洼洼,两旁长满了一人高的野草。
有时候它变得非常之窄,看上去像是路的尽头。
而在另一些路段,草之间的空隙也是路的一部分,因此它实际上又可以通向任何地方。
林冲骑着匹瘦马,手里抱着妻子的骨灰坛子,缓缓走在这样一条路上。
杀了陆谦一行之后,林冲找不到藏身之地。
连田虎都说,你捅得篓子太大,这里没人能罩你,建议你去柴胖子那里碰碰运气。
结果等他到了柴府,连柴进的面都没见到。
管家说,柴大官人出门旅行去了,不过手头还有几封亲笔书信,可以介绍几个地方让他落草避祸。
林冲说了自己的情况,那管家先是摇头,而后又一拍脑门,进屋拿了一封介绍信对他说:去梁山吧,只有那里能供你藏身。
一路上没有人来找林冲的麻烦。
别人看他神情落寞,脸色不像活人,又抱着个骨灰坛子不撒手,因此都躲得远远的。
连州县关卡的哨兵都不想跟他打交道,问一句叫什么就赶紧把他打发走——那时候大家都相信,霉运跟感冒一样,是可以传染的。
但是到了梁山根上,这个情况就成了麻烦。 我们知道环绕着梁山有一圈水,号称八百里水泊。
假如找不到人问路,很难找到渡口在哪。 另外这里是个贼窝,白痴才会贸然闯进去。
他决定找个当地人打听一下。
林冲在一个村庄附近转了几圈,找了个出门的老农假装问路,闪烁其词的打听附近山寨的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那人声称根本没什么山寨。
林冲以为是这人怕被牵连,忙解释说自己只是要赶路,想打听一下水路安不安全,不安全就绕道,没别的意思。
那老农听罢也解释说自己只是要赶路,你要真是打听路我就再跟你说一遍,没什么贼人;你要是有别的意思——比如说守孝闷了出来找人说话,就滚一边去,我没空跟你废话。
说完他就走了。
那天林冲找了将近二十个人问路,得到的答案都一样: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梁山贼寇。
只是有几个人在反复提醒下说一句:近几年经常见几十个人上山赶集。 就在林冲怀疑这伙贼人已经搬家之际,一座小店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林冲记得当年师父讲过,贼人一般在山下都有线人或者黑店。
他断定:假如真有这么一伙山贼的话,这个店肯定跟贼有点关系——因为它的位置实在太偏了,周围十几里都没有人家,实在不像做买卖的。
林冲看到店门口挂一面匾额:金门店。 进了店里,里面没有客人——这不奇怪,店里桌椅残缺,灰尘满地,破旧程度得赶上沧州的山神庙了,压根不可能有人来吃饭。
奇怪的是有若干店小二模样的人绕着墙根蹲了一圈,都在发愣。
林冲不明白这些人在干什么,决定试探一下。 他找了张桌子坐下,咳嗽了一声,问道:有什么饭菜?
那些人听见他的话都是一惊,互相交头接耳了一阵,派了个代表上前来问道:您不是村上的?
林冲听得莫名其妙,但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句黑话,便凑到他耳边,低声说:“我要上山,入伙。”
那人听罢,琢磨了片刻,便对林冲一挥手,说道:“跟我来。”
二人从后门出来,上了一艘小船。 那人摇着橹,吱吱呀呀地朝梁山开去。
林冲第一次到金门店时,没有见到朱贵,据伙计们透露,他去村里交保护费了。
如前所述,梁山方面的实力还赶不上一个小村,因此不但不敢打家劫舍,还经常被附近的地痞流氓敲诈,不得不定期向附近的村霸交保护费。
因此这回索要投名状是两人的初次碰面。
朱贵身材高大,又黑又瘦,须发俱白,一脸绝户相。
这老头听完林冲的陈述后气得咳嗽了好几声,咳嗽完了冲着那个送林冲上山的店小二脸上就是一个耳光:
“吃里爬外的东西,要不是我这里没几个人,今天就把你宰了!”
然后他又转过头来数落林冲:“你也是,怎么去投王伦?!你看看他那个穷酸样,能干什么大事?把个山寨搞得一团糟!要是我做第一把交椅,那山寨早就闻名天下了!挑几个比较大的城市,什么瓷窑,段店,全给他打下来……”
林冲没心情听他啰嗦,于是直接说:“朱头领,我那投名状的事……”
朱贵一听就火了:“你不说我还忘了——我凭什么给他写投名状?我有什么义务给他写保证书?!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从属关系,我们现在就是特殊的山寨与山寨的关系……”
林冲听他发了半天火,什么也没得着,又被送上了山。
王伦听了林冲的叙述后拍案大怒,奋笔疾书《告金门店同胞书》,要他转交给朱贵。
文章指出,金门店历来就是梁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独分子朱贵抛出两山论完全是对历史和民心的背叛,必将受到梁山人民的唾弃。
末尾还赋《浪淘沙》一首:
帘外雨潺潺,金门蹒跚,
朱贵不耐连败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依然贪欢。
山寨莫等闲,杀气一片,
吹牛容易保命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朱贵要完。
朱贵读罢王伦书信也拍案大怒,当即口述(他不识字,林冲执笔)《告王伦当局书》一封。文章再次重申了王伦当局完全是窃取梁山领导地位的非法政府,作为梁山的合法领导人绝对不会屈服于王伦集团的淫威,王伦当局跳梁小丑的表演无法阻挡反攻大业的步伐。
文章末尾,朱贵也作《水调歌头》一首(老爷子特地跑到东溪村花了五十文请当地著名的吴教授写的):
智障几时有,把酒看梁山。
自称白衣秀士,谁知是大专。
他欲领兵攻去,无奈实力不许,高处不胜寒。
百无一用者,何必在人间。
王伦读罢此信再次勃然大怒,让林冲告诉朱贵,山寨即将举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希望金独分子认清大势,不要太嚣张,并亲笔把山前的会客亭更名为“断金亭”以示决心。
朱贵听罢也勃然大怒,指出王伦对军事无知,没有制水权还谈什么震慑力量;就算他有,我方也至少有几十套方案确保金门店万无一失……
有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林冲就过着这种水上漂流的生活,听着反过来覆过去屁话,心里无比的烦躁。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收获:从不会水到能参加奥运会单人帆船竞赛,这也算一个不小的成就。
但是一想到自己混到落草为寇都不可得的地步,他就有种想投水自尽的冲动。
据他估计,水泊两岸统一的进程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假如这样的日子再持续五十天,他不知自己会不会精神崩溃。
这种日子是这么结束的。
有一天,林冲又来到金门店传话,但朱贵又交保护费去了,没见着,只好等着。
那时候,林冲跟店里的人已经很熟了,于是伙计们热情地给他下了点面条,加了把盐——由于常年没几个客人,烧菜这种技术不是每个人都会。
这时候一个大汉忽然闯进店来,嘟囔着“饿死我了”坐在桌边,叫道“有什么好酒好菜尽管端上来!”
这个大汉身材魁梧,相貌奇特:他脸上有数条平行的青痕,仔细数数,五道杠。
伙计们看这人相貌凶恶,都以为是来找事的,一个个噤若寒蝉。
只有林冲看他蓬头垢面,开春时节还穿着破破烂烂的棉袄,觉得他挺可怜,就把那碗面条让给了他。
那人狼吞虎咽的吃完,问道:多少钱? 这话令店里所有人欣喜若狂: “这人吃完了居然要给钱?!看来是个外地人,不是来砸店的!”
有人随便报了个价——这方面谁也没有经验,不知道一碗面条该卖多少钱。
那人听罢,摇摇头说,太贵了,正好我也没带钱,你们看着办吧。
伙计们一听是来吃霸王餐的,都感到无比愤怒: 本地人来收个保护费也就算了,你一外地的也来那我们寻开心。
于是一拥而上就要揍他。
那人忽然说:”等等“,伸手拿了俩盘子揣到怀里,然后说,行了,够本了,打吧。
这时林冲一个箭步冲上来把那人打倒在地,然后劈头盖脸的踹了二十多脚。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写有损林冲的形象:林冲怎么会殴打平民呢?
我这里要为他辩解两句:要知道此人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气顺不过来,非常需要发泄一下,打个人也算正常举动。
此时在他眼里,这个吃霸王餐的人,就是高俅父子,就是王伦朱贵,因此踹得痛快淋漓。
看到林冲这么积极,其他的伙计也就不再插手,只蹲在一旁加油叫好。
林冲踹得正爽,忽然有一声脆响从那人胸口传来。
林冲以为是把人胸骨踢断了,赶紧停了下来——他毕竟还不是恶棍,发泄也有个限度,不想打死人。
那大汉在地上哆哆嗦嗦地敞开棉袄一看,发现盘子碎了,哀叹一声:妈的赔了!
接着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疯了一样跟林冲打成一团。
这下大家才看明白:这人武功高强,拳法钢硬,跟林冲斗了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二位好汉住手!” 这时朱贵回来了,看了两眼就激动万分:眼前这是两个武林高手啊! 随便拉一个入了伙,收拾王伦就是小菜一碟。
朱贵带着手下等人费了好大劲才把二人拉开,他本人还挨了两拳,差点当场休克。
缓过劲来以后,他跟两人同席而坐,开始劝说工作:“小事一桩,两位不必动手嘛。这顿饭算我请了。敢问这位壮士尊姓大名?”
那大汉说:“既然你请了那就没事了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这位仁兄武功高强,林某甚是佩服。可否留下姓名?在下林冲。”
“是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前不久火烧劳城营的林冲?”
虽然这句话问得林冲心里疙疙瘩瘩的,但他也没解释,只是点了点头。
那人拱手道:在下杨志。
我们知道古时候打仗,骑兵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因此国家对军马饲养很重视,每个劳城营都设有草料场,负责收购草料。
当然,马这东西不像耗子,不会闻着味来找吃的,因此还要收购马匹。
一个办法是从辽国订购。
但辽国人也不是傻子,完全知道宋人买马是想干什么:辽国人建国四十多年以后忽然听南边一个刚冒出来的国家说“你们的土地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到异常悲愤,所以对大宋实行马匹禁运。偶尔走私过来一点,全是次品不说,还价格奇贵。
另一个办法是从民间收购。为此王安石相公英明的设立了“保马法”,把马作为赋税的一项,每年必交。
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大宋的马匹数量大大增加,但是质量却成问题。
有的马整天趴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一到吃饭的点就哼哼,而且不吃草,只吃泔水,甚至吃屎。这说明有人拿马当猪养。
更稀奇的是有的马会上树,还有人见过它抓耗子——这只能说明,它出身的家庭实在没有粮食喂它。
没有人敢骑这样的马去打仗,于是草料场就成了摆设。
因此看守草料场的人一般都可以把草料转手卖出去,比如说卖给辽国人。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林冲刚去,还办不了这样的国际贸易。
不过过上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草料场是一个位于城郊三十里外的大院子,四周是荒凉的旷野和山丘。
林冲在数不清的草垛中间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公寓和办公室。
这是一座破烂平房,泥抹的墙上露出数不清的草根,屋顶上垫着厚厚的一层草,窗户纸是屎黄色的草纸。
再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连门都是草编的,所以整天半开半闭。
林冲推开门,屋里空空荡荡,唯一的家具是张破床。
他躺了一会儿,觉得无比的冷,需要生火取暖。
假如他这样做了,那么后来高俅派人来放火烧他就纯属多余--到处是草,不失火才怪。
所幸他想起来的路上有一座山神庙,决定搬到那里去住。
据施耐庵记载,林冲此后没活多少年就死掉了。
我不知道他死时是四十五岁还是四十六岁,但我知道在他的一生中,这一刻也许是他最后感觉幸福的时光——虽然有点冷,但躺在床上,毫无挂牵,再也没有人让他去养家、生孩子或者装孙子,再也不用痴心妄想地算哪天能还清房贷,再也不用考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这种感觉是林冲感受自由的唯一形式。
当了囚犯才觉得自由,这个道理连林冲自己也觉得很荒谬。
于是他开始鞭策自己:“我不能呆在这里,我要有责任感!我要回东京!”
然而一想起自己在东京时差点被那种生活窒息,林冲又觉得很绝望——这天底下难道就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这种人有幸福可言吗?
--- 暗黑山老妖
楼主(969): 32
林冲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草料场和山神庙之间转悠。
他对这份工作还是挺满意的,只是觉得草料场的大门开错了方向,每次进出都要绕好大一个圈子。
为了图方便,他就干脆翻墙出入。
那墙约有一丈高,但林冲翻起来毫不费劲。
第一次成功之后他还沾沾自喜,觉得这证明自己的武功有了长进。
一会儿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林冲翻墙跟功夫其实关系不大,真正的原因是他以前这事干的次数太多了。
当年在新兵营试训的时候,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偷偷翻墙出来。
后来当上了正式教头,被分配去负责新兵训练,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人把军营的围墙加高了一倍,还在上面洒满钉子。
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大大增加了将士们出去P C的难度,因此他们就把林冲翻墙的事贴在公厕里,说他只许州官放冰火,不许百姓点炮。
其实这是个误会,林冲当年出来并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只是因为她在等他。
如同潘金莲也曾有过纯情岁月一样,看上去俗不可耐的林冲夫妇也曾有过风花雪月情比金坚的恋爱史。
那时候两人刚开始约会,他们只是找个地方肩并肩坐着,聊聊天。
一开始她是个眼睛大大的少女,面白如雪,嘴唇是淡淡的粉色。
林冲给她讲自己在军队的生活,她很入神的听着,经常提一些很奇怪的问题,弄得林冲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有时候还要跟他切磋武功,打赢了(当然是林冲让她)就欢天喜地,打输了就埋怨林冲:你怎么这么狠?
后来她就成了长发披肩的姑娘,嘴唇也丰满了起来,跟林冲聊天时坐得很端庄,但时间一长就坚持不住了,经常笑得前仰后合,有时候困了不自觉地靠在林冲身上,但马上就会红着脸挪开。
那时她常问:林冲,你什么时候上前线啊?你要是立了功当了将军,可要马上来娶我,皇上给你哪个公主也不准要!
再后来她就成了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但咬嘴唇的习惯还没有改掉。
她常常依偎在他的肩头,两人很长时间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看着傍晚和夜色。
在秋天或者冬天,每次约会分手时林冲都要拍拍她的肩,嘱咐她多穿件衣服。
一开始她把嘴撅成一个"O"形,答应道:“噢。”
其中开玩笑的语气只有林冲听得出来。
后来她总是有些羞涩的抿嘴一笑,然后使劲点点头说:“你也多穿点。”
每当林冲喝醉酒时,他就尤其思念那些日子。
那时候,他还年轻,自认为已经拥有了一切,未来还会拥有更多,自认为会让她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意识到自己不但一事无成,而且以后也什么都做不成。
即使回到东京,自己能拥有房子吗?
能攒下钱养育孩子吗?
能给父亲养老吗?
有一天,想着想着,他脑子又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想到的问题:我究竟能不能兼顾两头?假如不能……我心里到底是父亲重一些,还是妻子重一些?
想到这里,他坐起来痛苦地抓着自己的头发,心底出现了一个卑鄙的念头:他倒宁愿自己被判的是无期徒刑。
--- 暗黑山老妖
楼主(972): 33
林冲的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假如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真实生活,那么这里也许就是林冲最终的归宿:一辈子温饱不愁,平静地等待平反。
现实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旦发生,就不会给你修正的机会,你只能一辈子瞎琢磨自己哪里搞砸了。
不过既然林冲是个历史人物,那么他的命运注定不会这么简单。
施耐庵对林夫人下场的交代是“被高太尉所逼,随即自缢而死”。
说实话,我不相信一个刚烈的女子会选择这样窝囊的死法。
林冲也知道这一点。
但是在梁山上,他却选择了这样一个最简单的说法。
因为事实会让人更加浮想联翩。
他容不得自己的妻子再被人说三道四。
林冲在草料场时,每晚在山神庙里纠结完了,抬头时经常会发现外边已经天色大亮。
然而有一天他却发现情况不对:天色红得异常。
他走到窗边向外望去,看到外面草料场的方向火焰冲天,在雪景的映衬下格外的红艳刺眼。
他正要去救火,忽然听见外面有脚步声。
林冲连忙屏住呼吸,背靠在门上,想听个究竟。
来的人有好几个。
只听一个人说:“火这么大,林冲看来已经……”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人说:“林冲,我们来晚一步啊……你怎么就……”
林冲听这人声音非常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是谁——毕竟他与世隔绝了有几个月了。
他正要从门缝里看看是谁,却听见另一个声音道:“你们好狠啊……”
那声音明明是林夫人!
林冲从门缝往外望去,发现说话的的确是林夫人。
她身旁站着的有陆谦,还有一群别的人。
“嫂子……”
“别叫我嫂子……”林夫人的声音嘶哑而低沉,几乎听不到。
“不是我……”
“你还指望我相信你?我去找你,你却把我骗到高府……”
“小娘子慎言。”旁边有个老者插话了。
“高衙内对娘子情有独钟,绝无恶意。小娘子你说,你在高府这么多天,衙内对你一直以礼相待,从无胁迫,有没有?有没有?!你说不见林冲绝不改嫁,衙内立 刻叫我们带着你来找他,有没有?有没有?我在高府任都管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衙内对哪个女子这么痴心,你们说,有没有?有没有?!……”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
然而林夫人始终没有搭腔。
她凝视着远方的火光,面无表情,眼泪在脸上划出亮晶晶的痕迹。
林冲在门缝里盯着她,也在无声流泪,那泪水里有悔过,有狂喜,有痛苦,有憧憬。
他此刻终于灵台空明,想通了那个困扰他大半辈子的问题:幸福,不就是她吗?
面对唾手可得的幸福,他竟忘了此刻该干什么。
“走吧,这么大的火……” 陆谦又在一旁催促。
“知道了。”
她淡淡地答道;然后抬起右手,似乎是要擦眼泪,半空中手里却多了一把匕首。
--- 暗黑山老妖
楼主(973): 34
王家卫的电影上说,刀划破人的喉咙声音像风一样,很好听。
在别的电影上,那声音却像在撕裂一块绸缎。
还有人说,其实什么声音都没有,除了尸体倒地的扑通一声。
而林冲说,声音的确是有的,但什么也不像。
他甚至根本无法描述,尽管那声音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耳畔。
当然,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推断,林冲当时也可能是耳鸣了。
当他看到鲜血从林夫人的脖子喷出来,那个身躯颓然到下之后,就撞破门板冲了出来。
那群人看见他都很吃惊,大声嚷嚷着什么,但他什么也没听见。
几个人冲过来想打他,他用手中的大枪乱挥几下,然后就发现那几个人都被挑到房顶上去,肚子上一个大洞。
老都管跪在地上说了些什么,他也没听见,抬手把他羊肉串似的串在大枪上。
陆谦不肯束手待毙,抽刀抵抗了两下,但完全不是对手,惨叫一声被林冲把小腹捅了个洞穿。
“林冲……”陆谦抓着插进自己小腹的长枪,轻声唤着他。
林冲理也不理,一把把枪拔了出来。
陆谦大声惨叫。
“你为什么?!为什么是你??!我拿你当亲兄弟你知不知道?!” 林冲怒吼着。
“那天他们用……用贪污的事威胁我,我操我扛不住了……我知道你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一直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成为你……”
林冲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放火的事......我事先不知道......我操......我死了活该,我对不起你……”
陆谦的话音越来越低。
他用最后的力气挤出一个笑容:“在下……陆谦,东……东京人士……”
看着曾经的兄弟歪头死去,林冲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
“在下林冲,山东人士……”
他在心里重复着两人最初见面的台词。
那天,林冲抱着妻子的尸体走了很远。
雪花静静地打在他的脸上,他又想起很多年前,那个轻咬着嘴唇看着他的小姑娘,那个藏在林子里等他翻墙出来再突然大喊一声的少女,那个超然脱俗、最最亲密而又非常陌生,那个让他一见面就爱了一生的女人。
他想起她靠在自己的肩膀,说:你说我对你好不好?一只手却拿着他的剑在空中乱比划。
他还想起她第一次做饭,笑嘻嘻地从厨房出来问道:锅巴你吃过吗?可好吃了。说着从身后拿出一碗黑里泛黄的米饭。
林冲仿佛能看见她托着腮伏在桌子上,津津有味的看着自己卖力地咀嚼,偶尔一板脸,说一句:不准笑,只准吃!
想着想着,林冲不觉笑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那间屋子,吃着那碗烧糊的饭。
那天天气闷热,那东西又难咽无比,吃得他满头大汗;而现在回想起这些,流下的却不是汗水。
林冲颓然倒地。
他跪在地上,抚摸着那张已变得苍白的脸庞,头慢慢低下去,埋在她的胸口。
一声嚎哭雪花落地的声音中洪水般决堤而出,流淌在那个漆黑的夜。
故事再度开始的时候,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一条黄土筑成的路。
这条路坑坑洼洼,两旁长满了一人高的野草。
有时候它变得非常之窄,看上去像是路的尽头。
而在另一些路段,草之间的空隙也是路的一部分,因此它实际上又可以通向任何地方。
林冲骑着匹瘦马,手里抱着妻子的骨灰坛子,缓缓走在这样一条路上。
杀了陆谦一行之后,林冲找不到藏身之地。
连田虎都说,你捅得篓子太大,这里没人能罩你,建议你去柴胖子那里碰碰运气。
结果等他到了柴府,连柴进的面都没见到。
管家说,柴大官人出门旅行去了,不过手头还有几封亲笔书信,可以介绍几个地方让他落草避祸。
林冲说了自己的情况,那管家先是摇头,而后又一拍脑门,进屋拿了一封介绍信对他说:去梁山吧,只有那里能供你藏身。
一路上没有人来找林冲的麻烦。
别人看他神情落寞,脸色不像活人,又抱着个骨灰坛子不撒手,因此都躲得远远的。
连州县关卡的哨兵都不想跟他打交道,问一句叫什么就赶紧把他打发走——那时候大家都相信,霉运跟感冒一样,是可以传染的。
但是到了梁山根上,这个情况就成了麻烦。 我们知道环绕着梁山有一圈水,号称八百里水泊。
假如找不到人问路,很难找到渡口在哪。 另外这里是个贼窝,白痴才会贸然闯进去。
他决定找个当地人打听一下。
林冲在一个村庄附近转了几圈,找了个出门的老农假装问路,闪烁其词的打听附近山寨的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那人声称根本没什么山寨。
林冲以为是这人怕被牵连,忙解释说自己只是要赶路,想打听一下水路安不安全,不安全就绕道,没别的意思。
那老农听罢也解释说自己只是要赶路,你要真是打听路我就再跟你说一遍,没什么贼人;你要是有别的意思——比如说守孝闷了出来找人说话,就滚一边去,我没空跟你废话。
说完他就走了。
那天林冲找了将近二十个人问路,得到的答案都一样: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梁山贼寇。
只是有几个人在反复提醒下说一句:近几年经常见几十个人上山赶集。 就在林冲怀疑这伙贼人已经搬家之际,一座小店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林冲记得当年师父讲过,贼人一般在山下都有线人或者黑店。
他断定:假如真有这么一伙山贼的话,这个店肯定跟贼有点关系——因为它的位置实在太偏了,周围十几里都没有人家,实在不像做买卖的。
林冲看到店门口挂一面匾额:金门店。 进了店里,里面没有客人——这不奇怪,店里桌椅残缺,灰尘满地,破旧程度得赶上沧州的山神庙了,压根不可能有人来吃饭。
奇怪的是有若干店小二模样的人绕着墙根蹲了一圈,都在发愣。
林冲不明白这些人在干什么,决定试探一下。 他找了张桌子坐下,咳嗽了一声,问道:有什么饭菜?
那些人听见他的话都是一惊,互相交头接耳了一阵,派了个代表上前来问道:您不是村上的?
林冲听得莫名其妙,但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句黑话,便凑到他耳边,低声说:“我要上山,入伙。”
那人听罢,琢磨了片刻,便对林冲一挥手,说道:“跟我来。”
二人从后门出来,上了一艘小船。 那人摇着橹,吱吱呀呀地朝梁山开去。
林冲第一次到金门店时,没有见到朱贵,据伙计们透露,他去村里交保护费了。
如前所述,梁山方面的实力还赶不上一个小村,因此不但不敢打家劫舍,还经常被附近的地痞流氓敲诈,不得不定期向附近的村霸交保护费。
因此这回索要投名状是两人的初次碰面。
朱贵身材高大,又黑又瘦,须发俱白,一脸绝户相。
这老头听完林冲的陈述后气得咳嗽了好几声,咳嗽完了冲着那个送林冲上山的店小二脸上就是一个耳光:
“吃里爬外的东西,要不是我这里没几个人,今天就把你宰了!”
然后他又转过头来数落林冲:“你也是,怎么去投王伦?!你看看他那个穷酸样,能干什么大事?把个山寨搞得一团糟!要是我做第一把交椅,那山寨早就闻名天下了!挑几个比较大的城市,什么瓷窑,段店,全给他打下来……”
林冲没心情听他啰嗦,于是直接说:“朱头领,我那投名状的事……”
朱贵一听就火了:“你不说我还忘了——我凭什么给他写投名状?我有什么义务给他写保证书?!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从属关系,我们现在就是特殊的山寨与山寨的关系……”
林冲听他发了半天火,什么也没得着,又被送上了山。
王伦听了林冲的叙述后拍案大怒,奋笔疾书《告金门店同胞书》,要他转交给朱贵。
文章指出,金门店历来就是梁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独分子朱贵抛出两山论完全是对历史和民心的背叛,必将受到梁山人民的唾弃。
末尾还赋《浪淘沙》一首:
帘外雨潺潺,金门蹒跚,
朱贵不耐连败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依然贪欢。
山寨莫等闲,杀气一片,
吹牛容易保命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朱贵要完。
朱贵读罢王伦书信也拍案大怒,当即口述(他不识字,林冲执笔)《告王伦当局书》一封。文章再次重申了王伦当局完全是窃取梁山领导地位的非法政府,作为梁山的合法领导人绝对不会屈服于王伦集团的淫威,王伦当局跳梁小丑的表演无法阻挡反攻大业的步伐。
文章末尾,朱贵也作《水调歌头》一首(老爷子特地跑到东溪村花了五十文请当地著名的吴教授写的):
智障几时有,把酒看梁山。
自称白衣秀士,谁知是大专。
他欲领兵攻去,无奈实力不许,高处不胜寒。
百无一用者,何必在人间。
王伦读罢此信再次勃然大怒,让林冲告诉朱贵,山寨即将举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希望金独分子认清大势,不要太嚣张,并亲笔把山前的会客亭更名为“断金亭”以示决心。
朱贵听罢也勃然大怒,指出王伦对军事无知,没有制水权还谈什么震慑力量;就算他有,我方也至少有几十套方案确保金门店万无一失……
有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林冲就过着这种水上漂流的生活,听着反过来覆过去屁话,心里无比的烦躁。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收获:从不会水到能参加奥运会单人帆船竞赛,这也算一个不小的成就。
但是一想到自己混到落草为寇都不可得的地步,他就有种想投水自尽的冲动。
据他估计,水泊两岸统一的进程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假如这样的日子再持续五十天,他不知自己会不会精神崩溃。
这种日子是这么结束的。
有一天,林冲又来到金门店传话,但朱贵又交保护费去了,没见着,只好等着。
那时候,林冲跟店里的人已经很熟了,于是伙计们热情地给他下了点面条,加了把盐——由于常年没几个客人,烧菜这种技术不是每个人都会。
这时候一个大汉忽然闯进店来,嘟囔着“饿死我了”坐在桌边,叫道“有什么好酒好菜尽管端上来!”
这个大汉身材魁梧,相貌奇特:他脸上有数条平行的青痕,仔细数数,五道杠。
伙计们看这人相貌凶恶,都以为是来找事的,一个个噤若寒蝉。
只有林冲看他蓬头垢面,开春时节还穿着破破烂烂的棉袄,觉得他挺可怜,就把那碗面条让给了他。
那人狼吞虎咽的吃完,问道:多少钱? 这话令店里所有人欣喜若狂: “这人吃完了居然要给钱?!看来是个外地人,不是来砸店的!”
有人随便报了个价——这方面谁也没有经验,不知道一碗面条该卖多少钱。
那人听罢,摇摇头说,太贵了,正好我也没带钱,你们看着办吧。
伙计们一听是来吃霸王餐的,都感到无比愤怒: 本地人来收个保护费也就算了,你一外地的也来那我们寻开心。
于是一拥而上就要揍他。
那人忽然说:”等等“,伸手拿了俩盘子揣到怀里,然后说,行了,够本了,打吧。
这时林冲一个箭步冲上来把那人打倒在地,然后劈头盖脸的踹了二十多脚。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写有损林冲的形象:林冲怎么会殴打平民呢?
我这里要为他辩解两句:要知道此人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气顺不过来,非常需要发泄一下,打个人也算正常举动。
此时在他眼里,这个吃霸王餐的人,就是高俅父子,就是王伦朱贵,因此踹得痛快淋漓。
看到林冲这么积极,其他的伙计也就不再插手,只蹲在一旁加油叫好。
林冲踹得正爽,忽然有一声脆响从那人胸口传来。
林冲以为是把人胸骨踢断了,赶紧停了下来——他毕竟还不是恶棍,发泄也有个限度,不想打死人。
那大汉在地上哆哆嗦嗦地敞开棉袄一看,发现盘子碎了,哀叹一声:妈的赔了!
接着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疯了一样跟林冲打成一团。
这下大家才看明白:这人武功高强,拳法钢硬,跟林冲斗了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二位好汉住手!” 这时朱贵回来了,看了两眼就激动万分:眼前这是两个武林高手啊! 随便拉一个入了伙,收拾王伦就是小菜一碟。
朱贵带着手下等人费了好大劲才把二人拉开,他本人还挨了两拳,差点当场休克。
缓过劲来以后,他跟两人同席而坐,开始劝说工作:“小事一桩,两位不必动手嘛。这顿饭算我请了。敢问这位壮士尊姓大名?”
那大汉说:“既然你请了那就没事了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这位仁兄武功高强,林某甚是佩服。可否留下姓名?在下林冲。”
“是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前不久火烧劳城营的林冲?”
虽然这句话问得林冲心里疙疙瘩瘩的,但他也没解释,只是点了点头。
那人拱手道:在下杨志。
-
豆友21453169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30 12:30:3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9-25 18:30:12
-
蒲公英已无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9-12 16:11:18
-
半月不见月半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7-14 22: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