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y:玩到深处人痴迷(1998)
http://www.anewfocus.com/wwwdigest/figure/1208-15.htm
Carboy:玩到深处人痴迷(1998)
□金城/文
Carboy,大号杨震霆,梅州人氏,现(98年)为广州飞华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副经理。Carboy是他在Internet网上的用名,这是一个在网迷中间有相当知名度的名字,其个人主页每天有四、五百人浏览。上网两年来他在各大BBS(电子公告板)上写了超过7000篇文章,《南方周末》1998年元旦特刊上推荐全国十大个人主页,Carboy被列在第一位。
《南方周末》这样写道:
“Carboy,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个人主页,内容丰富,用了超过100页的文字和数千幅的图片,向大家介绍Internet,介绍各种软件及其使用指南,介绍网页制作的技巧,也介绍汽车、介绍网络上认识的朋友等。”
Carboy1989年从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先是在广州市劳动局属下的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做了一年,不习惯国家机关那种低效率,觉得浪费时间,也因向往外面的世界,就辞职自己出来做生意。
Carboy做生意只拣自己特别喜欢的去做,而且一做就入迷,进入发烧级;自己发烧的同时还一篇又一篇地写文章。一般来说成功有两种,一种是发财致富,一种是成名成家。Carboy毕业的9年时间里,迷了三“迷”。生意未必很成功,但写文章却一不留神就出名了。
Carboy在大学时是音响发烧友,因为对音响非常了解,一下海就开了间音响店,又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写普及音响的文章,做了两年,在广州音响界有了点名气,赚了点钱。二十三四岁的小青年,赚了钱会怎样?Carboy后来说这真是个应该好好想一想的问题。
不过他那时并没多想,觉得摩托车好玩,就爱上了摩托车。玩摩托车的人很自然的会向汽车过渡。1993年他觉得汽车是朝阳行业,就结束音响生意和人合伙做汽车生意,这也正是Carboy的出处所在。
汽车行业在大陆是个非常政策性的行业,严格来讲,很少进口汽车能在大陆上牌的,但偏偏在大陆,(那个年代)进口汽车跑得满街都是。
Carboy做汽车颇发了笔不小的财。但最终在1996年4月的一次变动中,不但千金散尽而且还成了“净债务国”,连自己曾拥有的一部私家车也被没收,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这时也离他而去。
一时间山穷水尽,前途一片渺茫,没钱出去玩了,就开始留意电脑。本来买电脑是贪玩想打打游戏的——也许是为了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但一有电脑,自然就想上Internet,一上,就喜欢上它了,这次的迷,比前两次的迷加在一起还深,最后终于造就出了一个响当当的Carboy。
广州当时刚刚开通Internet不久,高手不多,Carboy刚开始一窍不通,不知道怎样上网。后来极偶然地认识了一位网络高手,指点一番,才摸摸索索地上了路。那个高手对新手的热情帮助极大地影响了Carboy,他把自己的上网心得,软件的使用等都写到了自己的主页上,让大家分享。
由于当时大多都是初学者,单单是Windows95上网就难倒了不少人,而当时在网上和书里都极少有详尽指点新手的答案,所以Carboy的主页就有很多的人去阅读。Carboy本来自恃对汽车很熟,谁知到后来,他主页上70%内容是关于电脑软件方面的,而只有25%是关于汽车的。
因为自己的主页看的人多,所以Carboy就不敢随随便便,每写一页,都尽量把读者的角度放在第一位。比如每一页的风格尽量统一,每一页都可以轻松进出返回其它部分;图片尽量做小一些,超过15K的图片会放在另一页,并在入口处注明图片的大小;所有介绍过的软件,都特意传一份放在自己的主页供下载,好让读者不用到别处寻找。
在Carboy一年多的不断辛勤经营下,他的主页浏览人数与日俱增,现在已达到每个月接近2万人次,很多机构和个人都给予他极高评价。
除了经营自己的主页外,Carboy又拾起了旧业,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玩汽车的时候,Carboy就已是广州各大报汽车版的著名撰稿人,半年多时间就写了30余篇。现在(98年)则成了广州各大报抢手的电脑版的撰稿人。
Carboy说,当他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就不会去写文章,倒不是因为稿费太低,而是动力不足。而在逆境时,为找个寄托,才拼命写文章,不过还是写文章使得Carboy的名气更大了许多。
玩了一年电脑之后,Carboy应聘到现在的这家飞华公司,半年时间,便已做到了市场推广部的实际负责人。
虽然说现在他还有不少的债务要还,日子过得压力极大,但痴迷的网上生活倒也不亦乐乎。而且现在出了名,大约也算成功了吧。问Carboy有什么精炼的警句奉送给我?他说,人还是要够聪明,另外一定要勤奋,就行了。
不过我还想补上一句:要投入地玩每一项工作。Carboy就是这样子玩过来的吧。
(证券时报版权所有)
Carboy:玩到深处人痴迷(1998)
□金城/文
Carboy,大号杨震霆,梅州人氏,现(98年)为广州飞华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副经理。Carboy是他在Internet网上的用名,这是一个在网迷中间有相当知名度的名字,其个人主页每天有四、五百人浏览。上网两年来他在各大BBS(电子公告板)上写了超过7000篇文章,《南方周末》1998年元旦特刊上推荐全国十大个人主页,Carboy被列在第一位。
《南方周末》这样写道:
“Carboy,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个人主页,内容丰富,用了超过100页的文字和数千幅的图片,向大家介绍Internet,介绍各种软件及其使用指南,介绍网页制作的技巧,也介绍汽车、介绍网络上认识的朋友等。”
Carboy1989年从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先是在广州市劳动局属下的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做了一年,不习惯国家机关那种低效率,觉得浪费时间,也因向往外面的世界,就辞职自己出来做生意。
Carboy做生意只拣自己特别喜欢的去做,而且一做就入迷,进入发烧级;自己发烧的同时还一篇又一篇地写文章。一般来说成功有两种,一种是发财致富,一种是成名成家。Carboy毕业的9年时间里,迷了三“迷”。生意未必很成功,但写文章却一不留神就出名了。
Carboy在大学时是音响发烧友,因为对音响非常了解,一下海就开了间音响店,又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写普及音响的文章,做了两年,在广州音响界有了点名气,赚了点钱。二十三四岁的小青年,赚了钱会怎样?Carboy后来说这真是个应该好好想一想的问题。
不过他那时并没多想,觉得摩托车好玩,就爱上了摩托车。玩摩托车的人很自然的会向汽车过渡。1993年他觉得汽车是朝阳行业,就结束音响生意和人合伙做汽车生意,这也正是Carboy的出处所在。
汽车行业在大陆是个非常政策性的行业,严格来讲,很少进口汽车能在大陆上牌的,但偏偏在大陆,(那个年代)进口汽车跑得满街都是。
Carboy做汽车颇发了笔不小的财。但最终在1996年4月的一次变动中,不但千金散尽而且还成了“净债务国”,连自己曾拥有的一部私家车也被没收,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这时也离他而去。
一时间山穷水尽,前途一片渺茫,没钱出去玩了,就开始留意电脑。本来买电脑是贪玩想打打游戏的——也许是为了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但一有电脑,自然就想上Internet,一上,就喜欢上它了,这次的迷,比前两次的迷加在一起还深,最后终于造就出了一个响当当的Carboy。
广州当时刚刚开通Internet不久,高手不多,Carboy刚开始一窍不通,不知道怎样上网。后来极偶然地认识了一位网络高手,指点一番,才摸摸索索地上了路。那个高手对新手的热情帮助极大地影响了Carboy,他把自己的上网心得,软件的使用等都写到了自己的主页上,让大家分享。
由于当时大多都是初学者,单单是Windows95上网就难倒了不少人,而当时在网上和书里都极少有详尽指点新手的答案,所以Carboy的主页就有很多的人去阅读。Carboy本来自恃对汽车很熟,谁知到后来,他主页上70%内容是关于电脑软件方面的,而只有25%是关于汽车的。
因为自己的主页看的人多,所以Carboy就不敢随随便便,每写一页,都尽量把读者的角度放在第一位。比如每一页的风格尽量统一,每一页都可以轻松进出返回其它部分;图片尽量做小一些,超过15K的图片会放在另一页,并在入口处注明图片的大小;所有介绍过的软件,都特意传一份放在自己的主页供下载,好让读者不用到别处寻找。
在Carboy一年多的不断辛勤经营下,他的主页浏览人数与日俱增,现在已达到每个月接近2万人次,很多机构和个人都给予他极高评价。
除了经营自己的主页外,Carboy又拾起了旧业,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玩汽车的时候,Carboy就已是广州各大报汽车版的著名撰稿人,半年多时间就写了30余篇。现在(98年)则成了广州各大报抢手的电脑版的撰稿人。
Carboy说,当他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就不会去写文章,倒不是因为稿费太低,而是动力不足。而在逆境时,为找个寄托,才拼命写文章,不过还是写文章使得Carboy的名气更大了许多。
玩了一年电脑之后,Carboy应聘到现在的这家飞华公司,半年时间,便已做到了市场推广部的实际负责人。
虽然说现在他还有不少的债务要还,日子过得压力极大,但痴迷的网上生活倒也不亦乐乎。而且现在出了名,大约也算成功了吧。问Carboy有什么精炼的警句奉送给我?他说,人还是要够聪明,另外一定要勤奋,就行了。
不过我还想补上一句:要投入地玩每一项工作。Carboy就是这样子玩过来的吧。
(证券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