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
古龙在一本小说中描述一位高手,随身带个箱子,里面是各种零配件,临战时根据对手的情况临时装配,以获得最佳组合,用最有效率的工具打击敌人。这个点子最近被《锦衣卫》搬上银幕,却没有小说中的意境。片子虽一般,这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对的。比如钓鱼,应该根据水域,目标鱼种,当日天气,钓深等因素在水边临时装配相应的鱼竿、线组、鱼漂和鱼钩。还比如摄影,最好根据被摄者自身条件、光线、场景选择适合的镜头。
每个镜头都有它的特点,这次来大理,我带了八枚。
24-70/2.8很牛逼,号称镜皇,但其实,我只是在很多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才用到它。24-70涵盖常用焦段,而变焦适合抓拍,用它不会错。不会错当然谈不上精确,也没有太多个性。
70-200/2.8也牛逼,镜头粗大,很唬人,出来的效果显得很“专业”。因为长焦更易虚化背景,而很多人似乎将背景虚化当做是否专业的标准。若要虚化背景显“专业”,我更愿意用85/1.4,或者135/1.4。这两枚定焦镜头的背景虚化能力更强悍,更虚幻。所以,我只是在需要装逼的时候,才会用70-200。
最喜欢的两枚镜头是蔡司的35/2和蔡司50/1.4,据说也是最接近人类视角的两种焦段,正因为接近人类视角,所以图片很难具备视觉冲击力。玩这两枚手动对焦镜头需要耐心和细心,从平常视角中发掘异常。因此,不适合给活泼的MM拍人像。
还有一枚定焦105/2.8,是微距头,也是让姑娘们心生恐惧的镜头,任何细皮嫩肉也会在它的解析力之下惨不忍睹,我通常只将这枚镜头对准花鸟鱼虫。
最后要说的是14-24/2.8,这枚镜头装在我的全副机型D700之上,就是超广角。虽然这是尼康最顶级的超广镜头,却仍然有畸变。拍风景无所谓,拍人却难度高,易畸形。除了畸变,更关键的是,超广角会容纳更多的景物,容易显得杂乱,不易构图。若用来拍人,对被摄者的要求会很非常苛刻,因为几乎不可能拍局部特写,甚至半身也困难。当全身在镜头笼罩之下时,一只手,或一只脚摆放的不对,就破坏了整个构图。我极少用这枚镜头拍人像,因为很难遇到周身全无破绽的被摄对象。
但是昨天下午,在双廊,我用14-24拍了一下午,没有动用其它七枚镜头。因为樊嫂正是几乎没有破绽的高手,而我,懂得选择什么样的工具配合这位高手。
每个镜头都有它的特点,这次来大理,我带了八枚。
24-70/2.8很牛逼,号称镜皇,但其实,我只是在很多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才用到它。24-70涵盖常用焦段,而变焦适合抓拍,用它不会错。不会错当然谈不上精确,也没有太多个性。
70-200/2.8也牛逼,镜头粗大,很唬人,出来的效果显得很“专业”。因为长焦更易虚化背景,而很多人似乎将背景虚化当做是否专业的标准。若要虚化背景显“专业”,我更愿意用85/1.4,或者135/1.4。这两枚定焦镜头的背景虚化能力更强悍,更虚幻。所以,我只是在需要装逼的时候,才会用70-200。
最喜欢的两枚镜头是蔡司的35/2和蔡司50/1.4,据说也是最接近人类视角的两种焦段,正因为接近人类视角,所以图片很难具备视觉冲击力。玩这两枚手动对焦镜头需要耐心和细心,从平常视角中发掘异常。因此,不适合给活泼的MM拍人像。
还有一枚定焦105/2.8,是微距头,也是让姑娘们心生恐惧的镜头,任何细皮嫩肉也会在它的解析力之下惨不忍睹,我通常只将这枚镜头对准花鸟鱼虫。
最后要说的是14-24/2.8,这枚镜头装在我的全副机型D700之上,就是超广角。虽然这是尼康最顶级的超广镜头,却仍然有畸变。拍风景无所谓,拍人却难度高,易畸形。除了畸变,更关键的是,超广角会容纳更多的景物,容易显得杂乱,不易构图。若用来拍人,对被摄者的要求会很非常苛刻,因为几乎不可能拍局部特写,甚至半身也困难。当全身在镜头笼罩之下时,一只手,或一只脚摆放的不对,就破坏了整个构图。我极少用这枚镜头拍人像,因为很难遇到周身全无破绽的被摄对象。
但是昨天下午,在双廊,我用14-24拍了一下午,没有动用其它七枚镜头。因为樊嫂正是几乎没有破绽的高手,而我,懂得选择什么样的工具配合这位高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