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卡拉OK
同一个乐队演出参加太多会有什么结果?你词儿记得跟主唱一样熟,完全可以把乐队当伴奏带,他们在台上弹,你自己闭着眼下边哼,小霸王其乐无穷!
今天看的是《叫板》演出,主要演出的乐队是发条和二哥,因为两个队儿今天演出分量差不多,就把这篇字儿放我自留地里得了。
第一个队儿叫双橙记,很美好很高尚,给今天的演出订立了非常布什乔亚的调子,又是苹果本儿又是匡威鞋的,合成器加原声电箱琴,写满了优越的生活的味道。音乐很好,在电子音效的映衬下主唱的声音显得很迷幻,现场听他们的歌最突出的感觉就是————MAO的灯光师真好啊!第一首《牡丹亭》,用蓝、绿等冷色把整个现场气氛搞得鬼气森森,蛮符合关汉卿原作的氛围的。其他的翻唱作品也不错,特别是cure的那首,很带劲儿。鼓手很好,在带着整个队儿走,让我们不至于误认为是在参加迷幻大趴体。
发条我虽然是第二次听现场,但是上次在愚公移山听完后,从门楼上找到了他们的歌儿,把《别啐痰》设成了手机铃声,现在已经可以 脱稿演唱了。编排的不错,而且哥几个好像特喜欢加即兴的东西,经常走着走着变变节奏,要不忽然整个切音嘛的,一不留神能让你直接撅那儿。最哏儿的是他们 即兴和来起哄的大家的互动---嗯,就是一块儿哄啊。爽啊!今天,发条的鼓手也很兴奋,演出前特意换上了双踩,结果《别啐痰》时,把大伙儿都拉下了。每次听《切糕》,总让我想起第一次听正午阳光的《滨江道》的感觉,现在王宝主流了,还好有后来银啊!
今天遭到二哥表扬了,呵呵,先骄傲自满一个!哥们儿依然是小组第一快三八手!我很欣慰啊 。二哥今天把串词儿改了一部分,让我们又有了新鲜感,好像《酒令》的编排稍微有了点变化。最逗得是,我今天一直站国华正对面,视觉扒歌儿,谱子没怎么记住,却发现蔡娟挺有意思,虽然排练时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但是每逢前排那哥几个要抖包袱时,还是忽闪着两只大眼做茫然状,非常具有欺骗性!说真的,每次看二哥演出,我就等着《酒令》时听那句“别喝了!”回回到这,都管不住自己得“yu”一下。总体上说,听了三四回了,也开始能品出二哥乐队的风味了,其实就是豆汁儿那味儿,初一尝啊,觉得俗,贫,可能有的词儿还挺刺耳,但是你细琢磨琢磨,生活里那点苦乐酸甜,就这么着在混着胡琴儿三弦的ragger里透出来了。你每天感受到的小小的不公,不言的挫折,有人在台上帮你唱出来,亲切啊。
今天看的是《叫板》演出,主要演出的乐队是发条和二哥,因为两个队儿今天演出分量差不多,就把这篇字儿放我自留地里得了。
第一个队儿叫双橙记,很美好很高尚,给今天的演出订立了非常布什乔亚的调子,又是苹果本儿又是匡威鞋的,合成器加原声电箱琴,写满了优越的生活的味道。音乐很好,在电子音效的映衬下主唱的声音显得很迷幻,现场听他们的歌最突出的感觉就是————MAO的灯光师真好啊!第一首《牡丹亭》,用蓝、绿等冷色把整个现场气氛搞得鬼气森森,蛮符合关汉卿原作的氛围的。其他的翻唱作品也不错,特别是cure的那首,很带劲儿。鼓手很好,在带着整个队儿走,让我们不至于误认为是在参加迷幻大趴体。
发条我虽然是第二次听现场,但是上次在愚公移山听完后,从门楼上找到了他们的歌儿,把《别啐痰》设成了手机铃声,现在已经可以 脱稿演唱了。编排的不错,而且哥几个好像特喜欢加即兴的东西,经常走着走着变变节奏,要不忽然整个切音嘛的,一不留神能让你直接撅那儿。最哏儿的是他们 即兴和来起哄的大家的互动---嗯,就是一块儿哄啊。爽啊!今天,发条的鼓手也很兴奋,演出前特意换上了双踩,结果《别啐痰》时,把大伙儿都拉下了。每次听《切糕》,总让我想起第一次听正午阳光的《滨江道》的感觉,现在王宝主流了,还好有后来银啊!
今天遭到二哥表扬了,呵呵,先骄傲自满一个!哥们儿依然是小组第一快三八手!我很欣慰啊 。二哥今天把串词儿改了一部分,让我们又有了新鲜感,好像《酒令》的编排稍微有了点变化。最逗得是,我今天一直站国华正对面,视觉扒歌儿,谱子没怎么记住,却发现蔡娟挺有意思,虽然排练时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但是每逢前排那哥几个要抖包袱时,还是忽闪着两只大眼做茫然状,非常具有欺骗性!说真的,每次看二哥演出,我就等着《酒令》时听那句“别喝了!”回回到这,都管不住自己得“yu”一下。总体上说,听了三四回了,也开始能品出二哥乐队的风味了,其实就是豆汁儿那味儿,初一尝啊,觉得俗,贫,可能有的词儿还挺刺耳,但是你细琢磨琢磨,生活里那点苦乐酸甜,就这么着在混着胡琴儿三弦的ragger里透出来了。你每天感受到的小小的不公,不言的挫折,有人在台上帮你唱出来,亲切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