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现的自我》笔记
1.因为两种权威难以共存,所以宗教向国家妥协,将是所有西方宗教所公开追求的目标。
2.一旦宗教向国家妥协了,那么与其称之为“宗教”,不如把它叫做“信念”。信念是一种主要着眼于尘世生活的信仰,因此它属于一种干预现实、介入现实的东西;而宗教的目的和意义却在于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或者是个人与超度之路和解放之路的关系(佛教)。
3.这种妥协一旦开始,宗教信念就不得不对自己的观点、教义和习惯不断进行整理和加工,把它们编纂成法典。当宗教信念这样做的时候,它们也就把自己越来越外化,以至于,它本身所包含的那些真实可靠的宗教因素(超现实的那种活生生的面对面的接触和关注)全都被推到了幕后。比如在新教国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宣称得到了上帝的指导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他马上就会被别人说成是虔信主义者、宗派主义者、信奉邪教的反常古怪之人等等。在这里,信念与宗教之间的差别就显著昭彰了。
4.对某种信念的追随,并不总是一个宗教问题,更为经常的,它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问题。能为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奠定基础的,既不是众说纷纭的伦理原则,也不是形形色色的宗教信念,这个基础仅仅是,而且也只能是经验性的感知,是那种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无可辩驳的体验,是那种存在于个人与超越世俗性的权威之间的互惠关系,而这种关系则常常在“尘世”及其“理性”之间发挥着平衡与中和的作用。(强调了超现实体验的作用。)
5.如果我们对某些虽然视而不见,又无法控制的因素作一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就不难看出,宗教就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本能态度。纵观人类的全部历史,这种态度的征兆和表现无处不在。
6.比如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有进场仪式和退场仪式的存在。不幸的是,这些仪式的迷人效果却常常被那些毫无心理洞察力的理性主义者指责为魔法巫术和迷信。但是,无论如何,正是魔术能够发挥心理效果,而这种心理效果的重要性是不容低估的。“魔术”活动的表演,可以使其当事者获得一种在做某项决定时绝对必须而真实可靠的安全感。因为任何决定的做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片面性,惟其如此,人们才总是感到做决定就是一种冒险。(从卦神榜,到陈胜吴广神鱼传书,到今天关于毛的各种神话。有的是刻意为之,有的是人们的心理需要。)
7.如果说宗教需要人们对上帝的“恐惧”,或者说需要以这种恐惧为前提才能存在,那么无独有偶,国家就是在小心翼翼地制造着那种对其统治来说必不可少的恐惧。
2.一旦宗教向国家妥协了,那么与其称之为“宗教”,不如把它叫做“信念”。信念是一种主要着眼于尘世生活的信仰,因此它属于一种干预现实、介入现实的东西;而宗教的目的和意义却在于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或者是个人与超度之路和解放之路的关系(佛教)。
3.这种妥协一旦开始,宗教信念就不得不对自己的观点、教义和习惯不断进行整理和加工,把它们编纂成法典。当宗教信念这样做的时候,它们也就把自己越来越外化,以至于,它本身所包含的那些真实可靠的宗教因素(超现实的那种活生生的面对面的接触和关注)全都被推到了幕后。比如在新教国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宣称得到了上帝的指导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他马上就会被别人说成是虔信主义者、宗派主义者、信奉邪教的反常古怪之人等等。在这里,信念与宗教之间的差别就显著昭彰了。
4.对某种信念的追随,并不总是一个宗教问题,更为经常的,它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问题。能为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奠定基础的,既不是众说纷纭的伦理原则,也不是形形色色的宗教信念,这个基础仅仅是,而且也只能是经验性的感知,是那种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无可辩驳的体验,是那种存在于个人与超越世俗性的权威之间的互惠关系,而这种关系则常常在“尘世”及其“理性”之间发挥着平衡与中和的作用。(强调了超现实体验的作用。)
5.如果我们对某些虽然视而不见,又无法控制的因素作一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就不难看出,宗教就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本能态度。纵观人类的全部历史,这种态度的征兆和表现无处不在。
6.比如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有进场仪式和退场仪式的存在。不幸的是,这些仪式的迷人效果却常常被那些毫无心理洞察力的理性主义者指责为魔法巫术和迷信。但是,无论如何,正是魔术能够发挥心理效果,而这种心理效果的重要性是不容低估的。“魔术”活动的表演,可以使其当事者获得一种在做某项决定时绝对必须而真实可靠的安全感。因为任何决定的做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片面性,惟其如此,人们才总是感到做决定就是一种冒险。(从卦神榜,到陈胜吴广神鱼传书,到今天关于毛的各种神话。有的是刻意为之,有的是人们的心理需要。)
7.如果说宗教需要人们对上帝的“恐惧”,或者说需要以这种恐惧为前提才能存在,那么无独有偶,国家就是在小心翼翼地制造着那种对其统治来说必不可少的恐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