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世间却不属于它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悠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那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这是热恋中,李敖描述胡因梦的一段话,随着他们的轰动恋情而广为流传。
同时,我也记起很久以前看的一个采访里胡因梦聊到和李敖短短三个月婚姻的一句话:同一个屋檐下,没有美女,也没有才子。
所以这一对才子佳人最终劳燕分飞。只不过,因着这句话我留意上了这个女人,我觉得,这个女人应该不仅仅只有美貌。
果然,这是个很有想法的女人。
二十岁,因为不能够转系而选择直接退学去咖啡馆唱歌;迷上大了自己18岁的才子李敖轰动结婚又闪电离婚;35岁放弃如日中天的演员事业转而去做自己喜欢的灵修和翻译;意外怀孕后毅然担起单亲妈妈的重担……
她说了很多话让我对这个发迹于演艺圈的女人的胸怀和头脑十分敬佩。
她说,我们理想中的异性特质其实是对自己的阳性面向的期许——我期许自己是酷的,游刃有余的,任何危机都能处理的,然而我真实的状态却是脆弱易感的,犹豫不决的,危机来了想要逃跑的,因此我虽然希望遇到007,吸引来的却是像父亲一样的孤臣逆子。
想来这应该是多年的因缘聚散后胡因梦对自己过去的深刻剖析。对于想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来说,这种直面自己的勇气是极其可贵的。想想在混乱思绪中被自己的各种懦弱胆小扼杀的认识与感悟,总是一觉醒来便继续浑浑噩噩地生活,从来没有勇气去整理疏通,白纸黑字地落下来。一面对自己解释说,这些小情绪,记录只会使负面的更深刻,积极的变淡薄,徒然落一个矫情的名声又有何用;一面又感慨,当时深有感触的人和事如雁过般匆匆掠过而不留影。回头,看不到自己的成长,看不到自己阅过了这么些书这么些事之后得到了什么。人说,改变命运的就两样东西:看过的书和遇到的人。这两样,我都不匮乏,但是一路迷惘地往前走,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是否走在这条路上。我期许自己是一个清醒如她的人,经年之后,可以有这样的勇气向内直面自己的内心,有条有理地分析当年的如是这般。对自己坦白,是比对别人坦白更难的功课。
她提到自己和母亲多年的对立,因着她母亲对现实的金钱或者其他的恐惧。想到自己近来与母亲之间愈来愈无法交流的艰难,她的话很有道出心声之感。她说,我不接受她的恐惧是因为我不喜欢被暗示恐惧,事实上我已经是一个神经过敏的人了,你有那么多的恐惧,我不是更承受不起?近日在家强烈的束缚感与逃避念头也不过同样是承受不了母亲将细枝末节的恐惧一一码到自己面前,那种逼迫感足以让一个内心敏感的人焦虑到无法欣赏生活的美好。无以为继。最后,胡因梦通过灵修,坦然地接受了恐惧。而道行浅薄如我的芸芸,不知道该如何化解。
在亲密关系方面,她的父母影响的理论恰好契合了我自己揣测了很久的一些想法。大部分人在关系中都是在寻找父母。不是说我要去爱一个人,而是我要从他身上得到我没有从我父母身上得到的一切。两个人都以这样的心情去和对方相处,两个人都在索取对方身上各自想要的东西,当索取得不到满足时,失望就产生了。
灵修之后的胡因梦比当年更多了大师的感觉,露耳短发,黑框眼镜,再加一身宽松素净的衣饰。背景也永远是灰白素雅的。三十五岁之前在演艺圈的灯红酒绿仿佛从来就与她无关。当年那一抬头绽放无限娇媚与惊艳的仿佛是另外一个人。这样,算不算有了两次生命呢?一次与现实妥协,能争善斗爬到众人仰望的顶端,包揽他人所羡艳的名与利,另一次忠于自我,回答自己内心最纯真的渴望,完成自身的独立性。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幸运的人。
很喜欢她关于个人发展的一段话,颇有点启发:宇宙给每个人的功课是不同的,往往我们每个人最擅长的,最喜欢重复的,却是我们最需要抛弃的,我们要发展的往往是我们最不擅长、最不喜欢的特质。人生要借境成长,人生的定业不可改,唯有反应模式改变,才可将刀扎化针刺。顽固是不可取的,停留在旧有的模式里就会诸事不顺,必须勇敢走相反的道路,当你与道相迎时,道就会反过来照应你。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勇气的问题。敢不敢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无助?敢不敢挑战自己的最无能为力的欠缺?敢不敢将自己置于死地不知道能否后生?敢不敢走出过去的自己哪怕就一步?
只有内心坦然安详的人,才能在这浮浮沉沉之间永葆这一份勇气与智慧吧,因为她已然完成了自身的独立,无所谓得到与失去,更没有焦虑。
突然想起一句不是特别恰当的佛家揭语:云在青天水在瓶。
同时,我也记起很久以前看的一个采访里胡因梦聊到和李敖短短三个月婚姻的一句话:同一个屋檐下,没有美女,也没有才子。
所以这一对才子佳人最终劳燕分飞。只不过,因着这句话我留意上了这个女人,我觉得,这个女人应该不仅仅只有美貌。
![]() |
这是当年被惊艳到的图~ |
果然,这是个很有想法的女人。
二十岁,因为不能够转系而选择直接退学去咖啡馆唱歌;迷上大了自己18岁的才子李敖轰动结婚又闪电离婚;35岁放弃如日中天的演员事业转而去做自己喜欢的灵修和翻译;意外怀孕后毅然担起单亲妈妈的重担……
她说了很多话让我对这个发迹于演艺圈的女人的胸怀和头脑十分敬佩。
她说,我们理想中的异性特质其实是对自己的阳性面向的期许——我期许自己是酷的,游刃有余的,任何危机都能处理的,然而我真实的状态却是脆弱易感的,犹豫不决的,危机来了想要逃跑的,因此我虽然希望遇到007,吸引来的却是像父亲一样的孤臣逆子。
想来这应该是多年的因缘聚散后胡因梦对自己过去的深刻剖析。对于想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来说,这种直面自己的勇气是极其可贵的。想想在混乱思绪中被自己的各种懦弱胆小扼杀的认识与感悟,总是一觉醒来便继续浑浑噩噩地生活,从来没有勇气去整理疏通,白纸黑字地落下来。一面对自己解释说,这些小情绪,记录只会使负面的更深刻,积极的变淡薄,徒然落一个矫情的名声又有何用;一面又感慨,当时深有感触的人和事如雁过般匆匆掠过而不留影。回头,看不到自己的成长,看不到自己阅过了这么些书这么些事之后得到了什么。人说,改变命运的就两样东西:看过的书和遇到的人。这两样,我都不匮乏,但是一路迷惘地往前走,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是否走在这条路上。我期许自己是一个清醒如她的人,经年之后,可以有这样的勇气向内直面自己的内心,有条有理地分析当年的如是这般。对自己坦白,是比对别人坦白更难的功课。
她提到自己和母亲多年的对立,因着她母亲对现实的金钱或者其他的恐惧。想到自己近来与母亲之间愈来愈无法交流的艰难,她的话很有道出心声之感。她说,我不接受她的恐惧是因为我不喜欢被暗示恐惧,事实上我已经是一个神经过敏的人了,你有那么多的恐惧,我不是更承受不起?近日在家强烈的束缚感与逃避念头也不过同样是承受不了母亲将细枝末节的恐惧一一码到自己面前,那种逼迫感足以让一个内心敏感的人焦虑到无法欣赏生活的美好。无以为继。最后,胡因梦通过灵修,坦然地接受了恐惧。而道行浅薄如我的芸芸,不知道该如何化解。
在亲密关系方面,她的父母影响的理论恰好契合了我自己揣测了很久的一些想法。大部分人在关系中都是在寻找父母。不是说我要去爱一个人,而是我要从他身上得到我没有从我父母身上得到的一切。两个人都以这样的心情去和对方相处,两个人都在索取对方身上各自想要的东西,当索取得不到满足时,失望就产生了。
灵修之后的胡因梦比当年更多了大师的感觉,露耳短发,黑框眼镜,再加一身宽松素净的衣饰。背景也永远是灰白素雅的。三十五岁之前在演艺圈的灯红酒绿仿佛从来就与她无关。当年那一抬头绽放无限娇媚与惊艳的仿佛是另外一个人。这样,算不算有了两次生命呢?一次与现实妥协,能争善斗爬到众人仰望的顶端,包揽他人所羡艳的名与利,另一次忠于自我,回答自己内心最纯真的渴望,完成自身的独立性。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幸运的人。
很喜欢她关于个人发展的一段话,颇有点启发:宇宙给每个人的功课是不同的,往往我们每个人最擅长的,最喜欢重复的,却是我们最需要抛弃的,我们要发展的往往是我们最不擅长、最不喜欢的特质。人生要借境成长,人生的定业不可改,唯有反应模式改变,才可将刀扎化针刺。顽固是不可取的,停留在旧有的模式里就会诸事不顺,必须勇敢走相反的道路,当你与道相迎时,道就会反过来照应你。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勇气的问题。敢不敢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无助?敢不敢挑战自己的最无能为力的欠缺?敢不敢将自己置于死地不知道能否后生?敢不敢走出过去的自己哪怕就一步?
只有内心坦然安详的人,才能在这浮浮沉沉之间永葆这一份勇气与智慧吧,因为她已然完成了自身的独立,无所谓得到与失去,更没有焦虑。
突然想起一句不是特别恰当的佛家揭语:云在青天水在瓶。